最新金属工艺学课后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说明b S、b 0.

2、b b、b—1 、S%、a k、45-50HRC 300HBS的名称含义

答案:见教材。45-50HRC表示洛氏硬度为45-50 ; 300HBS表示布氏硬度为300.

2、解释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答:应力: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变:物体受力产生变形时,体内各点处变形程度一般并不相同。用以描述一点处变形的程度的力学量是该点的应变。为此可在该点处到一单元体,比较变形前后单元体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1、说明晶粒粗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

因为晶粒越小,晶界越多。晶界处的晶体排列是非常不规则的,晶面犬牙交错,互相咬合,因而加强了金属间的结合力。工业中常用细化晶粒的方法来提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称为细晶强化。

晶粒的大小与过冷度和变质处理密切相关:过冷度:过冷度越大,产生的晶核越多,导致晶粒越细小。通常采用改变浇注温度和冷却条件的办法来细化晶粒。

变质处理:也叫孕育处理。金属液中晶核多,则晶粒细小。通常采用浇注前添加变质剂的办法来促进晶核产生,以拟制晶粒长大。

2、你如何理解相与组织,指出Fe -C 状态图中的相与组织。

相与组织相是指材料中结构相同、化学成分及性能同一的组成部分,相与相之间有界面分开。“相” 是合金中具有同一原子聚集状态,既可能是一单相固溶体也可能是一化合物;组织一般系指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所具有的某种形态特征或形貌图像,实质上它是一种或多种相按一定方式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整体的总称。因此,相与组织的区别就是结构与组

织的区别,结构描述的是原子尺度,而组织则指的是显微尺度。

合金的组织是由相组成的,可由单相固溶体或化合物组成,也可由一个固溶体和一个化合物或两个固溶体和两个化合物等组成。正是由于这些相的形态、尺寸、相对数量和分布的不同,才形成各式各样的组织,即组织可由单相组成,也可由多相组成。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是人们把在合金相图分析中出现的“相”称为相组成物,出现的“显微组织”称为组织组成物。

组织是材料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组织对应着不同的性能。

Fe -C 状态图中的相与组织

1) .铁碳合金基本相

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

2) .铁碳合金基本组织

三种单相组织;三种双相组织

3、说明F、A、Fe 3C、P的名称、含碳量、晶体类型及力学性能特征。

F:铁素体,含碳量0.006% —0.0218%体心立方晶格力学性能特征见教材p16倒一段。

A :奥氏体,含碳量,<2.11% , 727C时含碳量为0.77%,面心立方晶格力学性能特征见教材p17第六行。

Fe 3C:渗碳体,含碳量为6.69%,金属化合物,复杂的正交晶格,力学性能特征:硬度很高HBW = 800,塑性、韧性几乎为零,脆性很大,延伸率接近于零。

P:珠光体,含碳量为0.77 %,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其形态为铁素

体薄层和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力学性能特征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韧性较好.其抗拉强度为750 ~900MPa,180 ~280HBS, 伸长率为20 ~25%,冲击功为24 ~32J.力学性能介

于铁素体与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塑性和韧性较好

d b=770MPa,180HBS, S =20%~35%,AKU=24~32J

4、依Fe -C状态图分析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与室温组织,并划出各自

的冷却曲线。

答案:45钢为亚共析钢,其结晶过程与室温组织,冷却曲线参考课件中亚共析钢部分

T10钢为过共析钢,其结晶过程与室温组织,冷却曲线参考课件中亚共析钢部分

1何谓退火和正火?两者的特点和用途有什么不同?

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一般用炉冷)。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是:Ac1或Ac3以上(30~50 C),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缓慢的冷却Ac3或Acm以上(30~50 C),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是完全退火的一种变态或特例,二者仅是冷却速度不同,通常退火是随炉冷而正火是在空气中冷却,正火既适用于亚共析钢也适用于过共板钢,对于共析钢,正火一般用于消除网状碳化物;对于亚共析钢,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主要是细化晶粒,消除组织中

的缺陷,但正火组织中珠光体片较退火者细, 且亚共析钢中珠光数量多铁素体数量少, 因此, 经正火后钢的硬度、 强度均较退火的高, 由此可知,在生产实践中,钢中有网状渗碳体的材 料需先经正火消除后方可使用其他工艺, 而对热处理后有性能要求的材料, 则据要求的不同 及钢种不同选择退火工艺,如:要求热处理后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可选择正火工艺;要求 有一定的塑性,尽量降低强度、硬度的则应选择退火工艺。 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种类

(1)完全退火(俗称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桥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的也 用做焊接结构件,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消除残余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 善切削加工性能, 完全退火是一种时间很长的退火工艺, 为了缩短其退火时间, 目前常采用 等温火的工艺来取代完全退火工艺, 同完全退火比较, 等温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 但它 大大缩短了退火时间。

(2)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 (如刀具、 量具、模具以及轴承等所有钢种) 。 其目的主要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及焊接件、热轧件等内应力。

(4)再结晶退火用来消除冷加工(冷拉、冷冲、冷轧等)产生的加工硬化。目的是消除内 应力,提高塑性,改善组织。

(5)扩散退火主要用于合金钢,特别是合金钢的铸件和钢锭。目的是利用高温下原子具有 较大的扩散能力来减轻或消除钢中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2、钢淬火后所获得的马氏体组织与铁素体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钢中的马氏体组织表现出 什么特性?

在钢中马氏体和铁素体具有相同的结构,都是碳在 a 铁中的固溶体,但马氏体是碳在 a

a 铁中的间隙固溶体。 所以它可以很硬, 实际上低碳马氏体的硬度并不高。 马 也是使它硬度增大的因素, 马氏体的三维组织形态通常 有片状或者板条状, 但是在金相观察中(二维)通常表现为针状。 高的强度和硬度

是钢中马 氏体的主要特征之一。 3、钢在淬火后为什么要回火?三种类型回火的加热温度规范、目的和应用有什么不同? 淬火后的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组织, 是一种不稳定的组织, 如果碰到适宜的条件, 会随 时发生转变,引起零件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这对机械零件配合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淬火部

位大多数是配合面 )来说是不允许的。因为不管什么零件,一旦成形后,我们总希望它尺寸 稳定。 零件淬火后有较大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存在,如果不及时消除这些应力,就会进一 步扩展;而这种应力又往往分布在尖角、缺口、孔眼等部位,形成应力集中。应力的集中和 扩展,会使零件变形和开裂,所以应当及时消除应力。 有部分零件需要通过热处理来提高 它的机械性能, 如强度、 韧性等,使它在运转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力, 以保证较长的使用寿 命。这样的热处理往往安排在粗加工之后。 要满足零件机械性能的要求,使它有良好的切 削加工性能, 还必须把淬火后得到的含碳过饱和的马氏体作回火处理, 使碳原子析出形成粒 状的渗碳体,从而得到回火索氏体或回火屈氏体等组织。 综上所述,为了稳定组织,稳定 尺寸, 及时消除内应力, 避免变形和裂纹的产生; 为了调整组织, 使零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能和使用性能,就必须将淬火后的零件及时地进行回火。

回火操作一般可分三类:即 高温回火,指温度在A1线以下至500C 范围内的回火; 中 温回火,指温度在250 一 500C 范围内的回火;低温回火,指温度在250C 以下的回火。 高 温回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回火索氏体或珠光体为主的组织,以得到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既 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又有较好的塑性、韧性 )。所以高温回火常作为调质工序,

(即淬火加 高温回火 )此外也可用于不淬火状态下的零件,以消除应力,预防变形的处理,如焊接结构 件消除焊接应力的处理。 高温回火还作为表面淬火返工处理的中间工序, 以消除应力, 降低

硬度,代替退火工序。高温回火用在正火后,则常常是为了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高温回火还可以用来作复杂零件和高合金钢制造的零件在热处理前 (包括渗碳等 )的预处理 工序。 中温回火能保证零件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抗疲劳强度,这时零件的金相组织是回火 屈氏体或回火索氏

体。根据这种特性,中温回火常用于弹簧、高强度齿轮、锤扦、模具、高 车 (俗称天车、行车 )车轮及其它车轮踏面的热处理。 低温回火所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

铁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铁素体是碳在 马

氏体中过饱和溶解有碳元素, 氏体中还

有大量位错和其它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