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系统建设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系统建设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系统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的互联网媒体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而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需要及时了解并把握这一趋势,积极推进媒体融合系统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的背景和挑战1. 媒体融合背景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信息传递和获取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对于信息的传递渠道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给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在观众群体、内容传播和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而实施媒体融合则是广播电视台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

2. 挑战与竞争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在与新兴互联网媒体的竞争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它们的对手不仅仅只有同行竞争对手,还有来自互联网媒体的竞争对手,这就意味着传统广播电视台在内容制作、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方面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1. 提高内容丰富度和多样性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实施媒体融合系统建设可以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提高内容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通过合理的整合,既能够丰富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还能够增加观众的选择空间,提高观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 提高传播效率和效果媒体融合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广播电视台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将内容以更快速更有效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通过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广播电视联动,可以更好地触达和吸引目标观众,增加关注度和话题度,提高传播效果。

3. 提升商业价值和竞争力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实施媒体融合系统建设可以提升其商业价值和竞争力,拓宽广告和营销渠道,增加收入来源,提高商业影响力。

通过多渠道的媒体融合营销,广播电视台可以更好地定位目标受众,提高营销效果。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需要建立起媒体融合平台,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包括传统广播电视、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媒体融合体系。

最新xx广播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系统一期项目技术方案-V5-0630

最新xx广播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系统一期项目技术方案-V5-0630

XX广播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系统一期项目技术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规划..............................................................................................................- 1 -1.1项目背景..............................................................................................................- 1 -1.2建设目标..............................................................................................................- 1 -1.3 总体架构设计......................................................................................................- 3 -1.4 一期项目网络拓扑 ..............................................................................................- 4 -1.5 设计要点.............................................................................................................- 5 -1.6 一期项目安全拓扑 ..............................................................................................- 6 -1.7 总体业务流程......................................................................................................- 8 -1.8 一期主要功能概述 ............................................................................................ - 11 -1.9 一期项目与两会系统的互联..............................................................................- 13 - 第2章技术方案............................................................................................................- 15 -2.1 全媒体内容汇聚平台.........................................................................................- 15 -2.2 融合新闻生产平台 ............................................................................................- 16 -2.3 全媒体发布平台 ................................................................................................- 17 -2.4 新闻指挥调度平台 ............................................................................................- 18 -2.5 媒体数据中心....................................................................................................- 19 -2.6 一期项目与两个高清新闻网的互联...................................................................- 20 -2.7 两会期间互联设计 ............................................................................................- 23 - 第3章实施计划............................................................................................................- 24 -3.1 项目实施时间表 ................................................................................................- 24 -3.2 一期项目清单....................................................................................................- 24 -第1章项目规划1.1项目背景XX广播电视台按照新媒体发展战略与规划,大力发展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融合新闻生产业务流程总图4

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融合新闻生产业务流程总图4

收 视 率
放像


演播室大屏


微博分发
互 动

微信分发
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PP分发
据 分

电视生产 记者写稿 素材上载
编辑串联单

发 稿
分发组织
大屏编排
微博编排
微信编排
APP编排

一审
二审

稿件
稿件


粗编
粗编
合 成
编辑处理 大屏播放系统
新媒体编辑精编处理完成
新闻媒资系统
节目入媒资、编目 检索、回迁达镜头级要求素材
全媒体播出与分发
网站传送素材 网站审核发布
主编导播
图文 直播组 值班总监
新 闻 直 播
广东广播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云平台总体业务流程图
全媒体汇聚
云线索 内容汇聚
领导指派
报料线索
记者报题


编辑策划
舆情分析
播后反馈
通联报片
收录报片
4G/场外 回传
内容库 引用
记者外采
记者写稿
视讯上载
简单特技 内容库 引用
全媒体内容库
全媒体内容资源 检索、回迁素材
简单 编辑 完成
通联 简单 编辑 完成
全媒体融合生产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系统建设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系统建设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系统建设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观众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也需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加强媒体融合建设,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媒体融合系统建设的必要性1. 适应观众多样化的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机,而是通过手机、平板和电脑等多种设备来观看节目和获取资讯。

中小型广播电视台需要建设一个媒体融合系统,能够实现多平台的内容发布和传播,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2. 提高传播效率和覆盖面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主要依靠有线电视和广播电台进行传播,传播效率受到了地域和频率的限制。

而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可以将节目和资讯传播到全球范围,提高覆盖面和传播效率。

通过媒体融合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节目的同步播出和重点时段的重播,提高传播效果。

3. 开拓广告营销渠道随着互联网广告和移动营销的兴起,传统广播电视台的广告营销渠道受到了竞争的挑战。

通过媒体融合系统的建设,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可以将自身的优质内容和受众数据整合起来,提供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服务,拓展广告营销渠道,提高盈利能力。

1. 构建内容生产和整合平台中小型广播电视台需要建立一个内容生产和整合平台,将传统节目制作、新媒体内容创作和用户反馈整合在一起。

这个平台需要包括内容采集、编辑、管理和发布等功能,同时能够支持多种格式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直播流媒体等。

通过这个平台,中小型广播电视台可以实现跨平台的内容发布和传播,满足不同平台和用户群体的需求。

2. 搭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中小型广播电视台需要搭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保障媒体融合系统的稳定运行。

这包括互联网接入、内容传输、云存储和移动应用等方面。

在移动通信方面,需要考虑到4G和5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速度,以支持移动设备和用户的高清视频播放和交互体验。

电视台全媒体融合生产解决方案

电视台全媒体融合生产解决方案

1
移动汇聚生产系统 ViVi(标配20套)
支持新建采访任务并指派给负责人; 支持采访任务的浏览、认领、完成。 支持记者GIS信息汇聚,状态获取,并在指挥中心地图展现; 支持获取任务列表和记者列表及各在线记者的分布情况;支持在指挥中心展示记者头像、姓名、状态、 支持文稿新建、编辑、审核流程相关操作,提供后台管理维护及权限管理。 支持对视频进行编辑上传; 支持调用内容库中的的视频、音频、图片进行编辑; 支持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功能; 支持文字、表情、语音、图片、文件发送; 支持内容平台的视频、图片、音频资源的分类浏览。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1 统计展示系统
1 2 3 4 大屏指挥后台服务 器 MPC合成工作站 指挥系统管理操作 工作站 大屏可视化基础框 架服务 机架式服务器 E5-2603V4 1.7GHz/4G RDIMM/1TB SAS 7.2K/H330/DVDRW/495W 配置:Corei7 8700/8G内存/1TB硬盘/2G显卡 /其他:千兆网口,集成声卡,DVD-RW,鼠标键盘、 27液晶曲屏寸显示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10 64bit简体中文版 (预装)、融媒体MPC合成 配置:Corei7 8700/8G内存/1TB硬盘/4G显卡 /其他:千兆网口,集成声卡,DVD-RW,鼠标键盘 显卡:NVIDIA PCI-E 4GB高性能显卡 大屏HTML5可视化服务框架,支持多套模板组件化编辑。 支持文字组件、图片组件、分割线组件、动态圆组件。 可视化效果设计,支持5个组件新增或组件及定制修改。 5 6 GIS展现与视音频融 GIS信息展示模块: 合通讯可视化 GIS地图支持展示任务列表和记者列表及各在线记者的分布情况; 新闻报道APP直播视频流展示 生产业务数据可视 化 本地线索展示模块(接口数据来自ViStars中的内容库模块): 支持本地线索各分类录入TOP5排名展示,并体现个分类线索数量统计; 支持PGC回传、MPC调度入库、ML引入素材、非编采集上载、远程回传客户端等多个模块的内容展 示; 串联单任务展示的内容包括串联单下所有文稿的预计播出时间、新闻标题、栏目名称、作者、稿件状态 (编辑、待审、审核通过,退回编辑)、节目状态(编辑,合成完毕,合成失败,审片通过,审片退 展示融合媒体工作平台(vistars)中采访任务、电视任务、互联网任务的指派状态。 支持三类任务中任务的标题、任务内容简介、任务创建时间、任务负责人、任务类型、任务当前状态 选题策划展示的内容包括最新6个选题; 选题展示区展示的内容包括选题标题、选题内容详情、创建人、创建时间、指派状态(已指派或编 展示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互联网渠道发布任务的数据统计信息。 支持针对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稿件状态的统计(未发布、已发布); 展现台内个栏目的节目收视率情况统计; 支持EXCEL表格导入收率数据; 展现4个维度(电视、报纸、广播、融媒体)手动录入当日对应栏目的值班人员信息展示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1 1 1 1 1 1 1 1 1 台 台 台 套 1 1 4 1

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解决方案(模板)

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解决方案(模板)

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解决方案目录1概述 (2)1.1项目背景 (2)1.2系统建设目标 (3)2系统总体设计 (4)2.1系统框架设计 (4)2.2系统拓扑设计 (5)3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6)3.1内容汇聚平台 (6)3.1.1互联网汇聚 (6)3.1.2手机爆料 (7)3.1.3媒资互联 (9)3.2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 (10)3.2.1生产流程设计 (10)3.2.2线索管理 (11)3.2.3选题管理 (11)3.2.4文稿管理 (13)3.2.5生产工具接入 (17)3.3全媒体生产管理平台 (20)3.3.1基于 GIS 地图资源调度 (20)3.3.2基于任务的生产协作 (21)3.3.3指挥中心大屏监看 (22)3.3.4数据统计 (25)3.4全媒体内容播发平台 (27)3.4.1传统媒体播发 (27)3.4.2新媒体播发 (27)3.5直播点播系统 (28)3.5.1广播电视直播 (28)3.5.2网络直播 (30)3.6新媒体系统 (38)3.6.1新闻资讯 (38)3.6.2政企服务 (39)3.6.3生活服务 (40)3.6.4活动投票 (41)3.6.5互动管理 (43)3.6.6广告发布 (45)1概述1.1 项目背景随着近年 IT 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形态、媒介传播方式正在进行深刻改变。

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社交互动媒体,在内容制作上丰富多彩,传播渠道上灵活多样,正在成为重要的新兴媒体,其传播力与影响力不断扩张,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用户新闻阅读习惯和角色的巨大变化。

用户从传统的新闻接收者逐步的转变为既是新闻的接收者又是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特别是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方式的出现,用户对新闻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传统媒体已经不是新闻的唯一生产者,新兴的网络媒体、读者用户等都是新闻的生产者。

新闻的生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转变成了一场新闻的竞争,只有更快的生产效率,更全面的生产内容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最新xx广播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V2-20150628

最新xx广播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V2-20150628

XX广播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我党对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我党主动适应媒体发展趋势和应对时代挑战的高度自觉,规划了媒体融合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

中央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媒体融合的原则要求和具体路径。

中宣部召开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对这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刘奇葆同志发表《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新兴媒体发展之快、覆盖之广超乎想象,对传统媒体带来很大冲击。

从媒体发展格局看,传统媒体的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青年一代更是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

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可以说,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快融合发展进程。

电视台讯道高清融媒体新闻传播技术方案

电视台讯道高清融媒体新闻传播技术方案

电视台讯道高清融媒体新闻传播技术方案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电视台讯道高清融媒体新闻传播技术方案。

该方案基于新闻行业的需求,将传统的电视台讯道与现代的融媒体技术相结合,旨在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传播服务。

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以下主要组成部分:高清融媒体设备采用最新的高清融媒体设备,包括高清摄像机、音频设备和编辑软件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素材,并且具备便捷的编辑和制作功能,以适应快节奏的新闻传播环境。

网络传输技术利用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将新闻素材从电视台讯道传输到融媒体平台。

该技术能够实现实时传输,并保证传输稳定和可靠,以满足新闻实时报道的需求。

融媒体平台建设一套完善的融媒体平台,用于接收、编辑和发布新闻内容。

该平台具备以下功能:- 接收并整合来自电视台讯道的新闻素材- 提供便捷的编辑和制作工具,以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支持多媒体内容的展示和传播,包括图像、视频和音频等- 具备实时发布功能,能够迅速将新闻稿件推送到各个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移动终端应用,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并分享新闻内容。

该应用通过融合新闻内容和社交功能,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推送和交流体验。

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应用提交新闻线索和反馈意见,提供更多参与感和互动机会。

总结电视台讯道高清融媒体新闻传播技术方案的实施将带来高质量的新闻传播服务。

通过采用最新的高清融媒体设备、网络传输技术、融媒体平台和移动终端应用,电视台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编、通联:10 剪编:5
129
新闻中心新闻制作需求
电视台新闻中心语新闻栏目制作情况
栏目名 珠江新闻眼(标、直
) 今日关注(高、直)
最新闻(高、直) 卫视新闻坊(高、直) 新闻最前线(标、直) 编辑部(原TVS) 资料组(原GDTV)
媒资科(原TVS) 合计
播出时间 18:00 21:00 20:00 17:50 20:00
栏目人数(人)
正点报道(标、直)
9:00-17:00
30分钟
22
广东报道(标、直)
22:00
25分钟
16
广东早晨(高、直)
7:00
1.5小时
13
午间新闻(高、直)
12:30
30分钟
7
广东新闻联播(高、直) 18:30
30分钟
31
直播全球(高、直)
23:00
30分钟
19
社会纵横(高、录) 周日23:00:00 45分钟
安全设计
演播室硬盘播出系统:采用主备冗余设计,同时不同演播室硬盘系统之 间也采用互为备份理念。
总体业务流程
安全设计
网络系统:采用双核心交换机设计,确保核心网络的安全运行。 存储系统:采用N+3分布式存储设计,在任意三个存储节点崩溃的情况
下,非编站点可在不中断编辑业务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数据库系统:以四重数据安全备份的机制确保数据库安全性,包括RAC
双节点冗余技术,Goldengate数据库实时同步备份技术,RMAN备份 技术,数据泵备份技术。 虚拟化云平台:底层硬件平台全部采用双计算刀框、双网络链路、镜像 虚拟化共享存储,无单点故障;虚拟化管理平台可以在主机集群内瞬间 迁移虚拟机、减少服务器或应用系统的停机时间。
5.满足现有新闻制作产能,与高清新闻网进行全面的互联互通,内容交互共 享,全面实现媒体融合新闻生产目标。
6.对于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设计,严格按照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相关信息 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等保标准进行安全设计。
新闻中心新闻制作需求
电视台新闻中心普语新闻栏目制作情况
栏目名
播出时间
播出时长
电视台融合新闻生产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项目背景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切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电视台按照新媒体发展战略与规划,大力发展新媒体。 重新调研新闻生产系统,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广电
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合理利用资金,保护原有投资。
设计原则及目标
1.安全可靠为前提,在确保传统电视安全播出的基础上,兼顾保障媒体融合 发展的需求。
基础支撑架构:采用云架构、全IP化的技术体系,整合系统IT基础资源,分别组成存储资 源池、计算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对上层平台提供统一数据资源支撑。配置四套刀片服务 器机框,合计44个服务器刀片,4个GPU刀片。
网络系统:采用万兆以太网单网结构,配置主备核心交换机,核心、汇聚两层架构,新大楼 新建网络系统布线和网络设备。
26
专题(高、录)
不定期
不定期
18
一线兄弟连(高、直)
18:00
22分钟
9
今日一线(高、直)
21:30
45分钟
30
编辑部(原TVS)
20
通联、传京组(原GDTV)
合计
211
日用机量(台) 剪编:4 剪编:5
无记者用机;剪编:3 无记者用机;剪编:7
记者:15,剪编:9
无记者用机,剪编:12
记者:3;剪编:6 记者:18; 记者:7; 记者:20;
播出时长 1小时 1小时 45分钟 30分钟 1小时
栏目人数(人) 37 51 20 12 14 15 6
155
日用机量(台) 记者:10;剪编:10 记者:15,剪编:18
18 8 记者:10;剪编:12 剪编、通联:5 上载编目:5 上载编目:5 116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1.全面采用媒体融合云架构技术体系,构建基于全IP化架构、弹性计算资 源池、存储资源池、私有云平台等创新技术,实现电视台内私有云高清 编辑,优化内容生产模式,融合传统电视和新媒体节目生产,真正实现 媒体资源融合生产。
存储容量:采用IP分布式存储结构,支持N+3冗余方式,配置14个制作存储节点,物理存 储空间约700TB,素材按高清100Mb计算不低于9000小时;存储总带宽不低于 5000MB/s,支持100台有卡编辑站点同时制作,满足新闻素材日常制作和全媒体内容库 资料管理。
设计产能
媒资归档:配置8个归档存储节点,按照每年归档5000小时归档量估算, 存储容量约为700TB,满足2至3年需求。
系统技术架构:按“1个中心”+“6个平台 ”
网络拓扑结构
新闻指挥调度平台
全媒体汇聚平台
融合生产平台
电视播出与全媒体发布
媒体数据中心
与其它系统接口
设计产能
新闻生产网络-制播网
设计产能:50台高清编辑站点,10台文稿编辑站点,50台低码编辑终端的产能规模,以 及5台审片站点,8台配音站点,配置3套硬盘播出系统支持三套演播室直播,5台高端新闻 包装站点,与图文系统形成新闻制作岛。
2.立足新闻生产设计,全面采用媒体融合云架构技术体系,未来面向全台 生产的“私有云”架构,从规模扩展和应用功能上适配全台全媒体节目生 产业务发展的需求。
3.台内外生产一体化设计,实现编辑记者的全时生产,通过互联网和生产 网高效安全互通渠道,提升内容生产时效性、及时性和快捷性。
4.提供面向传统电视和全媒体的生产工具,统一电视播出和全媒体发布, 解决“共平台生产模式”,不再区分面向电视和互联网的生产。
数据库系统:一体化ODA技术架构的Oracle数据库系统和MySQL数据 库结合使用。
网络和演播中心机房:建设具备125个机柜的中心机房,包括网络机柜 和演播室设备机柜。
新闻收录:建设统一的新闻收录中心,配置4台SDI收录服务器和2台TS 流收录服务器,提供16路SDI和8路TS流收录,存储五天的收录素材。
2.打造云架构的媒体数据中心,提供全媒体内容汇聚、指挥调度、融合生 产、内容组织、内容分发等全媒体新闻采编播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3.融合新闻生产系统将主要承担广东卫视、新闻频道、经济频道等普语新 闻栏目新闻采编播和新媒体节目生产。
4.为保护现有投资,主楼高清新闻网由两台高清网进行合并,形成新的高 清新闻网,淘汰标清网,主要承担珠江频道、都市频道等粤语新闻栏目 以及专题新闻的采编播,并与融合新闻生产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新媒体 节目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