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氮菌ppt
合集下载
生物固氮.ppt

BACK
设想: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 作物细胞内,使其自行固氮。
意义:①减少施氮肥费用,降 低粮食生产成本; ②减少氮肥 生产,有利于节省能源; ③避 免氮肥施用过量造成水体富营 养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BAC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生物固氮原理
氮循环
生物固氮的作用
农业生产
生物固氮研究的前景
固
共 生
氮 微
固 氮 微
生
生 物
物自
的
生 固
种 类
氮 微 生
物
实例:根瘤菌 形态:棒槌形、“T”形或“Y” 形结构:原核单细胞
生理:①需氧异养;②互利共生(具种属特异 性);③侵入豆科作物根部后不断繁殖可刺激 根薄壁细胞分裂、组织膨大成根瘤。
实例:圆核固氮菌 形态:杆菌或短杆菌
结构:原核单细胞 作用: ①固氮; ②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生 长和果实发育。
BACK
ATP ADP+Pi
e-+H+ 固氮酶
N2
乙炔
乙烯
NH3
生物固氮原理示意图
BACK
大气中的N2
尿素及动
NO3-
NO3-
植物遗体
NH3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氮素化肥 BACK
1、弥补土壤中氮素损失 2、进行根瘤菌拌种,提 高豆科作物产量 3、用豆科植物做绿肥
设想: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 作物细胞内,使其自行固氮。
意义:①减少施氮肥费用,降 低粮食生产成本; ②减少氮肥 生产,有利于节省能源; ③避 免氮肥施用过量造成水体富营 养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BACK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氮微生物的种类
生物固氮原理
氮循环
生物固氮的作用
农业生产
生物固氮研究的前景
固
共 生
氮 微
固 氮 微
生
生 物
物自
的
生 固
种 类
氮 微 生
物
实例:根瘤菌 形态:棒槌形、“T”形或“Y” 形结构:原核单细胞
生理:①需氧异养;②互利共生(具种属特异 性);③侵入豆科作物根部后不断繁殖可刺激 根薄壁细胞分裂、组织膨大成根瘤。
实例:圆核固氮菌 形态:杆菌或短杆菌
结构:原核单细胞 作用: ①固氮; ②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生 长和果实发育。
BACK
ATP ADP+Pi
e-+H+ 固氮酶
N2
乙炔
乙烯
NH3
生物固氮原理示意图
BACK
大气中的N2
尿素及动
NO3-
NO3-
植物遗体
NH3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氮素化肥 BACK
1、弥补土壤中氮素损失 2、进行根瘤菌拌种,提 高豆科作物产量 3、用豆科植物做绿肥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物质的性质与转化PPT(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的固定)

毒性、状态
毒气体
味的有毒气体
水溶性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与氧气反应 2NO+O2===2NO2
不反应
与水反应
不反应
3NO2+H2O=== 2HNO3+NO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NO3+NO 中,N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 原剂,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2)NO 和 NO2 对生活的影响 ①NO 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 CO 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 氧;同时 NO 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扩 张血管、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NO2 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 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1)“雷雨发庄稼”蕴含了什么样的化学原理?
(2)上述过程中包含了哪些化学反应? 提示:(1) 空气中的 N2 和 O2 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 NO,NO 被 O2 氧化成 NO2,NO2 在雨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被雨 水淋洒到土壤中,并与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能被植物吸收 的硝酸盐,使土壤从空气中得到氮元素,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3.电子守恒法 NO 与 O2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2NO+O2=== 2NO2、3NO2+H2O===2HNO3+NO,在反应中,存在着 NO 向 NO2 转化、NO2 向 HNO3 转化的同时又生成 NO 的循 环反应。但总体来讲,NO→HNO3,N 的化合价升高是由 于被 O2 氧化,因此可写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固氮菌

固氮菌的前景
• 现在人类生产氮肥使用的化学方法。不仅需要高温、高压 等非常苛刻的条件,而且还浪费大量原料,氮分子的有效 利用率很低。固氮菌每年从空气中约固定1.5亿吨氮肥, 是全世界生产氮肥总量的几倍。所以,科学家正在认真研 究固氮酶的构成。中国科学家在本世纪70年代仿制出与固 氮酶功能相似、能够固氮的分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 类一定能学会并利用固氮菌“巧施氮肥”的本领。
•
本科细菌一般生活于土壤或水中,在各类耕作土壤中 数量较多,组成种类也不同。有些固氮菌生长在作物的根 际,有些生长在植物的叶面。
自身固氮菌 固 氮 菌 共生固氮菌
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ia) 以分子态氮为氮素营养,将其还 原为NH3,再合成氨基酸、蛋白 质。包括好氧性细菌,如固氮菌 属、固氮螺菌属以及少数自养菌; 兼性厌氧菌,如克雷伯氏菌属; 厌氧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属的一 些种。还有光合细菌如红螺菌属、 绿菌属以及蓝细菌(蓝藻),如 鱼腥藻属、念珠藻属等。
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根瘤菌和固氮肥料
• ????????
根瘤菌
• 根瘤菌平常生活在土壤中,以动植物残体为养料,自由自 在地过着“腐生生活”。当土壤中有相应的豆科植物生长 时,根瘤菌便迅速向它的根部靠拢,并从根毛弯曲处进入 根部。豆科植物的根部细胞在根瘤菌的刺激下加速分裂、 膨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瘤子”,为根瘤菌提供了理想 的活动场所,同时还供应丰富的养料,让根瘤菌生长繁殖 。根瘤菌又会卖力地从空气中吸收氮气,为豆科植物制作 “氮餐”,使它们枝繁叶茂,欣欣向荣。这样,根瘤菌与 豆科植物结成了共生关系,因此人们也把根瘤叫共生固氮 菌。
促进植物生产
• 固氮菌影响根表面膜活性,促使根表 面形成代谢加强,从而促进根的吸收 能力。使作物 高产。
固氮菌ppt

联合固氮菌的生活史
趋化性——很多联合固氮菌有极性鞭毛和周 生鞭毛,通过细菌鞭毛的旋转运动对根分泌 的有机酸、糖、氨基酸形成的梯度和低氧浓 度表现出趋化和化学激活现象。根际的细菌 向植物根际靠近。
结合——植物根表或根冠外覆盖着一层由多 糖类组成的粘质,联合固氮菌大多聚集在根 毛粘质部分。植物凝集素可能参与识别与结 合过程,而联合固氮菌产生的孢外多糖能与 凝集素结合,细菌表面存在凝集素专一识别 的糖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联合固氮菌:在固氮的细菌中有一类属于自由生活的类群,它们定殖 于植物根表(有的能侵入根表皮和外皮层的细胞间隙)和近根土壤中, 靠根系分泌物生存,繁延,与植物根系有密切的关系。但宿主植物并 不形成特异分化的结构。植物与细菌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称联合共生 固氮。这类固氮菌称联合固氮菌。
2021/6/7
6
固氧状氮态,菌保护是固氮好酶不氧受损菌伤。,固
氮需在严格的厌氧环 No.2 构象保护,即当固氮酶周围环境中 境中,这咋整 有过量氧时固氮酶能够与Mg2+和一种氧化
形式的2Fe-2S蛋白形成复合物而对氧不在 敏感,但此种状态的固氮酶无活性,当氧 被排除后则还原态的2Fe-2S蛋白从复合物 中解离而使固氮酶重新恢复活性。
➢ 固氮酶两组分都对氧极敏感,并 随浓度的提高而更加敏感。在空 气中铁蛋白的半衰期为30~45秒, 钼铁蛋白的半衰期为10分钟。
固氮过程反应式:N2 + 6H+ + nMg-ATP
2021/6/7 +6e-→2NH3+nMg-ADP+nPi
4
No.1 以较强的呼吸作用迅速将固氮酶周 围环境中的氧消耗掉,使细胞周围处于低
2021/6/7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ppt

整理课件
实验用到器械
试管(test tube) 德汉氏小管(Durham tube) 小塑料离心管,又称Eppendorf管 玻璃吸管(glass pipette) 微量吸管(micropipette) [微量加样
枪] 培养皿(petri dish) 三角烧瓶(erlenmeyer flask)
以灭火「毡」包 裹该同学,并使 其在地上滚动
其他同学立刻通 知老师。
整理课件
实验室的窗帘布着火的对策:
取出灭火器,拔出安 全针。
把喷咀对准火源。 按掣使灭火器喷出二
氧化碳。 其他同学立刻通知老
师。
整理课件
酒精溅在实验桌上并着火的对策:
利用沙桶或湿抹布把燃烧的液体用沙盖着。 其他同学立刻通知老师。
3.尽量不可在实验室进餐。 4.有毒或带剌激味的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实
验期间要开排风扇,或开窗通风。 5. 做好废液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发现中毒现
象,及时对症治疗,必要时送医院。
整理课件
实验时需特别注意: 人身安全
防止割伤、灼伤,如有 发生,应用急救药品施治
整理课件
意外对策
整理课件
学生衣服着火的对策
整理课件
实验课成绩
平时成绩(20%,安排于实验过程中 或 期末进行操作考核) 实验习惯(10%) 期末考试(20%,笔试考试) 实验报告(50%) 可能组织就实验内容进行答辩,替代期
末考试
整理课件
实验用到仪器设备
显微镜(光学——普通、相差、微分干涉差、 暗视野;电子——扫描、透射);高压蒸汽 灭菌锅(立式和卧式);超净工作台、隔水 式恒温培养箱;鼓风恒温干燥箱;恒温振荡 培养箱(旋转式和往复式);旋涡振荡器; 恒温水浴锅;pH计;分光光度计(紫外、可 见光、红外、原子吸收等);离心机;冰箱; 微波炉等。
实验用到器械
试管(test tube) 德汉氏小管(Durham tube) 小塑料离心管,又称Eppendorf管 玻璃吸管(glass pipette) 微量吸管(micropipette) [微量加样
枪] 培养皿(petri dish) 三角烧瓶(erlenmeyer flask)
以灭火「毡」包 裹该同学,并使 其在地上滚动
其他同学立刻通 知老师。
整理课件
实验室的窗帘布着火的对策:
取出灭火器,拔出安 全针。
把喷咀对准火源。 按掣使灭火器喷出二
氧化碳。 其他同学立刻通知老
师。
整理课件
酒精溅在实验桌上并着火的对策:
利用沙桶或湿抹布把燃烧的液体用沙盖着。 其他同学立刻通知老师。
3.尽量不可在实验室进餐。 4.有毒或带剌激味的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实
验期间要开排风扇,或开窗通风。 5. 做好废液处理,防止环境污染;发现中毒现
象,及时对症治疗,必要时送医院。
整理课件
实验时需特别注意: 人身安全
防止割伤、灼伤,如有 发生,应用急救药品施治
整理课件
意外对策
整理课件
学生衣服着火的对策
整理课件
实验课成绩
平时成绩(20%,安排于实验过程中 或 期末进行操作考核) 实验习惯(10%) 期末考试(20%,笔试考试) 实验报告(50%) 可能组织就实验内容进行答辩,替代期
末考试
整理课件
实验用到仪器设备
显微镜(光学——普通、相差、微分干涉差、 暗视野;电子——扫描、透射);高压蒸汽 灭菌锅(立式和卧式);超净工作台、隔水 式恒温培养箱;鼓风恒温干燥箱;恒温振荡 培养箱(旋转式和往复式);旋涡振荡器; 恒温水浴锅;pH计;分光光度计(紫外、可 见光、红外、原子吸收等);离心机;冰箱; 微波炉等。
高中生物生物固氮

BACK
设想: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作物 细胞内,使其自行固氮
意义:①减少施氮肥费用,降低粮食 生产成本; ②减少氮肥生产,有利于 节省能源; ③避免氮肥施用过量造成 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BACK
二、总结: 氮循环
通过捕食 生产者
各级消费者
空 气 大气闪电固氮 中 人工合成固氮 的 氮 生物固氮 气
实例:圆褐固氮菌 形态:杆菌或短杆菌 结构:原核单细胞 作用: ①固氮; ②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生 长和果实发育。
BACK
大豆根瘤
豌豆根瘤
实例:根瘤菌
N2+e+H++ATP 固氮酶 NH3+ADP+Pi
ATP ADP+Pi
e-+H+ 固氮酶
N2
乙炔
乙烯
NH3
生物固氮原理示意图
BACK
大气中的N2
反硝化作用
交换吸附 主动运输
土壤中 (NH4+,
NO3-)
微生物 的分解
作用
消化作用
同 化
吸收作用 作
合成作用 用
生物体组成
脱氨基作用
含氮废物
通过泌尿 系统排出
含氮部分 BACK
③
①
②
⑨ ④
⑤ 尿素及动
NO3-⑧
NO3-
植物遗体 ⑦
⑥
NH3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氮素化肥 BACK
硝化细胞的化能合成作用
2NH3+3O2硝==化=细=菌=2HNO2+2H2O+能量 HNO2+O2硝=化==细=菌=2HNO3+能量 6CO2+6H2O=硝=化=细==菌C6H12O6+6O2
设想: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作物 细胞内,使其自行固氮
意义:①减少施氮肥费用,降低粮食 生产成本; ②减少氮肥生产,有利于 节省能源; ③避免氮肥施用过量造成 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BACK
二、总结: 氮循环
通过捕食 生产者
各级消费者
空 气 大气闪电固氮 中 人工合成固氮 的 氮 生物固氮 气
实例:圆褐固氮菌 形态:杆菌或短杆菌 结构:原核单细胞 作用: ①固氮; ②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生 长和果实发育。
BACK
大豆根瘤
豌豆根瘤
实例:根瘤菌
N2+e+H++ATP 固氮酶 NH3+ADP+Pi
ATP ADP+Pi
e-+H+ 固氮酶
N2
乙炔
乙烯
NH3
生物固氮原理示意图
BACK
大气中的N2
反硝化作用
交换吸附 主动运输
土壤中 (NH4+,
NO3-)
微生物 的分解
作用
消化作用
同 化
吸收作用 作
合成作用 用
生物体组成
脱氨基作用
含氮废物
通过泌尿 系统排出
含氮部分 BACK
③
①
②
⑨ ④
⑤ 尿素及动
NO3-⑧
NO3-
植物遗体 ⑦
⑥
NH3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氮素化肥 BACK
硝化细胞的化能合成作用
2NH3+3O2硝==化=细=菌=2HNO2+2H2O+能量 HNO2+O2硝=化==细=菌=2HNO3+能量 6CO2+6H2O=硝=化=细==菌C6H12O6+6O2
微生物学 第七章 微生物的代谢(共81张PPT)

特点:
a 、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无ATP生成,
b、产大量的NADPH+H+还原力 ; c、产各种不同长度的重要的中间物(5-磷酸核糖、4-磷酸-赤藓糖 ) d、单独HMP途径较少,一般与EMP途径同存
e、HMP途径是戊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3)ED途径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 1952年 Entner-Doudoroff :嗜糖假单胞菌
过程: (4步反应) 1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糖酸
6-磷酸-葡萄糖-脱水酶
特点:
a、步骤简单 b、产能效率低:1 ATP
KDPG KDPG醛缩酶
3--磷酸--甘油醛 + 丙酮酸
c、关键中间产物 KDPG,特征酶:KDPG醛缩酶
细菌:铜绿、荧光假单胞菌,根瘤菌,固氮菌,农杆菌,运动发酵单胞 菌等。
——严格厌氧菌进行的 唯一能大规模生产的发酵产 品。(丙酮、丁醇、乙醇混合物,其比例3:6:1) ——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ricum)
2丙酮酸
2乙酰-CoA
缩合
乙酰-乙酰 CoA
(CoA转移酶)
丙酮 +CO2 丁醇
5)氨基酸的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发酵菌体: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双 酶梭环(TCA 循环支路)
乙酸
乙酰-CoA
(乙酰--CoA合成酶)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裂合酶)
苹果酸 (苹果酸合成酶) 琥珀酸 + 乙醛酸
Ii 丙酮酸 、PEP等化合物固定CO2的方法 Iii 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获得TCA 中间产物方式
------通过TCA的逆过程
a 、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无ATP生成,
b、产大量的NADPH+H+还原力 ; c、产各种不同长度的重要的中间物(5-磷酸核糖、4-磷酸-赤藓糖 ) d、单独HMP途径较少,一般与EMP途径同存
e、HMP途径是戊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3)ED途径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裂解途径 1952年 Entner-Doudoroff :嗜糖假单胞菌
过程: (4步反应) 1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葡糖酸
6-磷酸-葡萄糖-脱水酶
特点:
a、步骤简单 b、产能效率低:1 ATP
KDPG KDPG醛缩酶
3--磷酸--甘油醛 + 丙酮酸
c、关键中间产物 KDPG,特征酶:KDPG醛缩酶
细菌:铜绿、荧光假单胞菌,根瘤菌,固氮菌,农杆菌,运动发酵单胞 菌等。
——严格厌氧菌进行的 唯一能大规模生产的发酵产 品。(丙酮、丁醇、乙醇混合物,其比例3:6:1) ——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ricum)
2丙酮酸
2乙酰-CoA
缩合
乙酰-乙酰 CoA
(CoA转移酶)
丙酮 +CO2 丁醇
5)氨基酸的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发酵菌体: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双 酶梭环(TCA 循环支路)
乙酸
乙酰-CoA
(乙酰--CoA合成酶)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裂合酶)
苹果酸 (苹果酸合成酶) 琥珀酸 + 乙醛酸
Ii 丙酮酸 、PEP等化合物固定CO2的方法 Iii 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获得TCA 中间产物方式
------通过TCA的逆过程
从环境中分离厌氧固氮菌

二、培养、观察
• 培养:将接过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的温度下培 养3~4d。 • 观察:3~4d后,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稀泥浆周围长 出的培养物——黏液。黏液初为无色透明,以后为乳白色,最后 变成褐色,表明含有自生固氮菌。
三、镜检
1.制作临时涂片 (1)用镊子从存放载玻片的酒精缸中夹取一片载玻片,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缓缓 烘烤,以便除去上面的酒精。将载玻片放在实验桌上,待载玻片冷却后,在载玻片的中央 滴一滴无菌水。 (2)在火焰旁,按照接种的要求,用灭过菌的接种环从培养基上挑取少许黏液,将黏液涂在 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1滴结晶紫染液,混合均匀,染色1min。 (3)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液滴左侧向右侧移动,使液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 然后,将推片自右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之间呈30~45°夹角),推出一层均匀的菌膜。 2.干燥 让临时涂片自然干燥(自生固氮菌的临时涂片不用加热固定,以免破坏荚膜)。 3.在显微镜下观察 依次通过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涂片,可以看到染成紫色的自生固氮菌。
• 弗兰克氏菌属
联生固氮菌
• 固氮螺菌属
• 拜叶林克氏菌属
一、
•
接种
二、
•
培养、观察
三、
•
镜检
一、接种
• 1.接种前,将灭过菌的、盛有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放在37℃ 的恒温箱中一两天。随后,选取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 培养皿供实验用。 • 2.取10g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mL无菌水,并用无菌玻 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 3.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略微打开培养皿盖,将 接种环放在培养基边缘处冷却。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许稀泥浆, 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共点接15~20处(注意:接种时手 和衣袖不要碰到火焰,以免烧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合固氮菌活性测定方法
固氮活性的测定是鉴别固氮生物固氮量或固氮效能大小的指标。 I. 最经典的测定技术是凯氏定氮法 II. 采用15N示踪法测定固氮量比凯式定氮法的灵敏度提高1000倍 III. 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其灵敏度比15N还要1000倍 固氮酶除能将分子氮还原为氨外,还能催化一些具有N—N、N=O、C≡N以及 C≡C键化合物的还原,如将乙炔还原为甲烷等。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 性,就是根据固氮酶作用底物的多样性。固氮酶还原C2H2形成C2H4,能够用气 相层析仪快速测定,简便而灵敏。这一固氮酶活性的间接测定法已被广泛应 用。
固氮菌的固氮机理
固氮菌的本领在于它有一把“神 刀”——固氮酶,可以轻易地切断 束缚氮分子的化学键,分子氮还 原成氨,供植物利用。固氮酶是 由两种蛋白质组成的:一种含有 铁,叫做铁蛋白,另一种含铁和 钼Mo2+,称为钼铁蛋白。只有钼 铁蛋白和铁蛋白同时存在才具有 固氮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电子 载体。 固氮酶两组分都对氧极敏感,并 随浓度的提高而更加敏感。在空 气中铁蛋白的半衰期为30~45秒, 钼铁蛋白的半衰期为10分钟。
1901年,M.W.拜耶林兊首先发现并描述了固氮菌,他定名的有2 个种:一是褐色固氮菌,常生存于中性或 碱性土壤中;一是活泼 固氮菌,常生存于水中。后来,各国学者相继分离出许多不同的 菌株。 1938年,C.H.维诺格拉茨基将生产孢囊的菌株(以褐色固氮菌为 代表)归属于固氮菌属,将不产生孢囊的菌株(以活泼固氮菌为 代表)归属于氮单孢菌属。 1950年,H.G.德兊斯提出建立拜耶林兊氏菌属,其主要特征是细 胞两端有折光性颗粒(类脂质)。 1960年,H.L.延森等提出建立德兊斯氏菌属,包括生长在热带酸 性土壤中的种类。 2002年,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生化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别尔佐娃 由获得了的欧洲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她成功地解释了固氮菌固 氮的机理。
联合固氮菌的特性
1.联合固氮菌利用根系分泌物作为能源固氮,大部分固定的氮为自身利用不分 泌或分泌很少量的氮到体外。 2.联合固氮菌产生植物激素影响了宿主根的呼吸速率和代谢,也刺激了根毛和 次生根的形成,使根毛和次生根数量增加。 3.联合固氮菌在植物根定殖使宿主根的质子流增加从而刺激了宿主植物对矿物 质的吸收。 4.增强了根的抗病菌能力。内生固氮菌定殖在植物体内占据了植物上的生态位 点,使病原菌由于生存空间的限制而难以入侵和定殖,还可以与病原菌形成营 养竞争关系,使病原菌得不到营养而死亡。另一方面有些联合固氮菌能够分泌 氧污酸类或邻苯二酚等高铁载体,可以抑制土壤病院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固氮菌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开发固氮工程菌,液体发酵的方法生产生 物氮肥; 使固氮菌与小麦、水稻等作物形成共生关 系; 将固氮基因导入植株,使其在植物体内表 达。
敏感,但此种状态的固氮酶无活性,当氧 被排除后则还原态的2Fe-2S蛋白从复合物 中解离而使固氮酶重新恢复活性。
固氮菌的种类
共生固氮菌:在与植物(一般为豆科植物) 共生的情况下才能固氮或才能有效地固氮, 固氮产物氨可直接为共生体提供氮源。固 氮菌中名声最大的根瘤菌就属于这一类。 自生固氮菌:一些固氮菌,如圆褐固氮菌, 不住在植物体内,能自己从空气中吸收氮 气,繁殖后代,死后将遗体“捐赠”给植 物,让植物得到大量氮肥。这类固氮菌叫 自生固氮菌。 联合固氮菌:在固氮的细菌中有一类属于自由生活的类群,它们定殖 于植物根表(有的能侵入根表皮和外皮层的细胞间隙)和近根土壤中, 靠根系分泌物生存,繁延,与植物根系有密切的关系。但宿主植物并 不形成特异分化的结构。植物与细菌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称联合共生 固氮。这类固氮菌称联合固氮菌。
联合固氮菌的生活史
趋化性——很多联合固氮菌有极性鞭毛和周 生鞭毛,通过细菌鞭毛的旋转运动对根分泌 的有机酸、糖、氨基酸形成的梯度和低氧浓 度表现出趋化和化学激活现象。根际的细菌 向植物根际靠近。 结合——植物根表或根冠外覆盖着一层由多 糖类组成的粘质,联合固氮菌大多聚集在根 毛粘质部分。植物凝集素可能参与识别与结 合过程,而联合固氮菌产生的孢外多糖能与 凝集素结合,细菌表面存在凝集素专一识别 的糖结构。 入侵——有的联合固氮菌如Azospirillum通过次生根伸出的裂隙、伤口或已退 化的根毛进入植物组织内,定殖于表皮和皮层细胞的细胞间隙,有的甚至进 入中柱,定殖于维管束细胞。固氮细菌定殖于根组织内对联合固氮的双方都 是有益的,它降低了对底物的竞争。因为只有极少数菌能侵入根内,这导致 在根内定殖的是一些较高特异性的细菌群落,并且促进了根和菌之间的物质 转化。
+
=
走近科学
张总®带你认识固氮菌
固氮菌
Azotobacter sp.
细菌的一科。菌体杆 状、卵圆形或球形, 无内生芽孢,革兰氏 染色阴性。严格好氧 性,有机营养型,能 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包括固氮菌属、氮单 孢菌属、拜耶林克氏 菌属和德克斯氏菌属。 固氮菌肥料多由固氮 菌属的成员制成。
固氮菌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固氮过程反应式:N2 + 6H+ + nMg-ATP
+6e-→2NH3+nMg-ADP厌氧环 No.2 构象保护,即当固氮酶周围环境中 有过量氧时固氮酶能够与Mg 和一种氧化 境中,这咋整 形式的2Fe-2S蛋白形成复合物而对氧不在
2+
No.1 以较强的呼吸作用迅速将固氮酶周 围环境中的氧消耗掉,使细胞周围处于低 氧状态,保护固氮酶不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