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战及GPS干扰导航战是指在战场环境下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对敌
导航战及其对抗技术

An t l ’ J i l m
U m h l 口 h N  ̄ mi l mJ O O n M- Co d e ̄ 4 g n l l i
Mi l i t a r y E x c l u s i v i t y
E n h l l r me l mI I 岫 u 辅 盱 l o ‘ I l
S
上 舟 导 几
占
星 课 堂
戈
及 其 对 抗 技术
刘 天雄
1 、 引言
一
Na v wa r( Na v i ga t i o n Wa r f a r e)理 论 , 目的 是 在 未 来 战 争 中 确 保 GPS 系 统 能 够 有 效 地 为 美 军 服 务 ,也 是
1 ) GP S  ̄ 统 L1 信号的频率 ̄ 1 5 7 5 . 4 2 M Hz ,L 2 信 号
g 1 2 2 7 . 6 M Hz,信 号 频 率 固 定 ,因 此 在 I J 1 信 号
信 号 的 频 点 附 近 发 射 其 它 其 他 L频 段 信 号 时 ,很 容 GP S 信 号 过程 中 很 容 易受 到 有意 或 者无 意 的 电磁 干 扰 ,当 和 L2 S 信 号 。例 如 ,2 0 1 2 年 光 平方 公 司 网 路 对GP S 干 扰 信 号功 率 超 过GP S 信号 功 率 时 ,就 会 造 成GP S 接 收机 易 干 扰GP 信号 失 锁并 转 入 信号 搜 索状 态 。战时 对 于敌 方 GP s 信 号千 信 号 的 千 扰 事 件 ,是近 年 来 卫 星 导 航 领 域 最 为 瞩 目的 大 扰 机 的 管 制 ,美 国政 府 的 唯 一 措 施 只能 是 发 现 并 摧 毁 。
地 球 表 面 ,因 I [  ̄ GP S 卫 星 导 航 信 号 极 易 受 到 干 扰 。2 0 0 3 年 美 军 入 侵伊 拉 克 期 间 ,伊 拉 克 军 方 使 用 干 扰 机 对 GP S 信 号 实 施 了 有 效 地 千 扰 ,GPS 系统 暴露了战时抗干扰能 力 比较 差 、使 用 不 可 控 、系 统 安 全 性 不 足 等 问题 。 鉴 于 目前 先 进 的 电子 干 扰 技 术 已 经 对 GPS 脆 弱 的
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作战与干扰技术

信息化作战中的电子作战与干扰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军事战争也逐渐向信息化转变。
信息化作战已成为当今军事领域的重要一环,而其中的电子作战与干扰技术则成为信息化作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电子作战与干扰技术在信息化作战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电子作战的概述电子作战是指利用电子设备和技术来支援、破坏或阻碍敌我双方信息系统和信息流动的行动。
它通过干扰、破坏、迷惑或假造信息,使敌方的决策失效、行动受限。
电子作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电磁环境制约层、电子战层和信息战层。
电子作战主要包括电子攻击、电子防御和电子保障三个方面。
电子攻击是指通过干扰、破坏或毁伤敌方的电子设备和系统,使其失去作战能力。
电子防御是指通过反制、保护和防护手段,抵御敌方电子攻击,保持自身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
电子保障是指应用电子技术手段,保障自身电子设备的隐蔽性、抗干扰性和抗破坏性。
二、干扰技术在电子作战中的应用干扰技术是电子作战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通过干扰敌方通信、雷达、导航和卫星等电子设备和系统,削弱或消除敌方的作战能力。
干扰技术主要包括电磁干扰、光电干扰和网络干扰三个方面。
1.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最常用的干扰技术之一,它通过改变电磁环境,使敌方通信、雷达等电子设备受到干扰,降低其传输效率和准确度。
电磁干扰主要包括噪声干扰、频率干扰和编码干扰等手段。
噪声干扰是指向敌方发送一定的噪声信号,使其无法正常接收到有效信号。
噪声干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白噪声、高斯白噪声或其他特定频率的噪声。
通过合理选择噪声信号的参数,可以有效地干扰敌方通信和雷达设备。
频率干扰是指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使敌方的通信和雷达设备无法正常接收和解析信号。
频率干扰可以分为扩频干扰、跳频干扰和脉冲干扰等多种方式。
这些干扰方式都能够扰乱敌方设备的接收频率,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编码干扰是利用编码技术对敌方信号进行干扰,阻碍其正常解码和使用。
编码干扰可以采用特定的编码算法对信号进行加密,或者采用差分编码、正交编码等技术,使敌方无法正确解码并使用信号。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并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独立的卫星定位与导航能力。
在战时保障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时保障中需要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战争环境中,导航系统常常会受到敌方的电磁干扰,如电子干扰、导航信号干扰等。
为了保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有效的干扰识别和抑制技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时保障中需要具备高精度的定位能力。
在战争中,对敌方目标的精确定位是军事行动中的关键一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需要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以满足军方对目标定位的需求。
还需要考虑定位的实时性,以及对动态目标的追踪和预测能力,以支持军事行动的决策与执行。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时保障中需要具备全天候的可靠性。
战争环境常常恶劣,包括恶劣的天气条件、敌方的对抗行动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需要保证在各种极端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工作,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还需要具备在紧急情况下的备用方案和灵活应对的能力,保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时保障中需要具备保密性能。
在战争中,导航系统信息的保密性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涉及到作战计划和部署信息,还可能牵扯到军事机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密措施,包括加密通信、身份认证等,保护系统和用户数据的安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时保障中面临着多重问题,包括抗干扰能力、高精度定位、全天候可靠性和保密性能等。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在战时提供准确、可靠、安全的导航服务,为军事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浅析美军导航战思想及导航战对抗

浅析美军导航战思想及导航战对抗通过论述GPS的广泛应用及导航战的由来,阐述了导航战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导航战给现代战争带来的影响,针对GPS自身的局限性介绍了一系列导航对抗的策略和手段,为我军研究分析GPS对抗技术提出一些思路。
标签:导航战;全球定位系统;对抗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
该系统于1973年开始研制,历时20年,1994年正式运行。
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曾说GPS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随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GPS在实施精确的军事打击,为部队提供精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方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使得人们对于GPS在军事上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卫星导航定位在美军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军在高空侦察机、低轨道侦察卫星、高轨道侦察卫星中都使用了GPS系统,以提高定位精度。
同时,美国防部在军用导航服务中采取了安全加密措施,并在民用导航服务中采取了人为干扰措施。
一旦爆发战争等突发事件,美国会以军事优先为理由,对民用信号频段进行干扰,甚至切断卫星信号。
1.美军导航战的原则、目标与全球扫击能力为了确保GPS系统在敌方干扰环境下仍能够保持优良的性能,1994年美军提出了导航战的概念,即在战场环境下,保证美国充分使用GPS系统进行导航,阻止敌方利用GPS系统进行导航,同时使民用导航服务不受影响。
导航战的实质是系统对抗技战术的较量。
美军的导航战原则是:在责任区域(AOR)内,保护美军及其盟军的GPS系统正常作战能力,防止敌方使用GPS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民用服务的影响。
美军导航战的目标是:使GPS系统只在地球上规定的区域内失效,而对地球其它区域的用户仍然有效,这将通过调整导航卫星的发射频率和采用干扰技术来实现,同时设法阻止敌方利用GPS系统为其军事行动和军事装备进行导航和定位服务。
电子对抗的名词解释

电子对抗的名词解释电子对抗(ECM—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
电子对抗分3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
电子对抗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可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和水声对抗等;按配置部位又可分为外层空间对抗、空中对抗、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和水下对抗。
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是现代电子对抗的主要手段。
随着弹道导弹和卫星的发展,外层空间是一个新的战场,电子对抗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将对战略攻防起到重要作用。
定义电子对抗是指作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和器材所进行的电磁频谱斗争。
[1]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或“电子斗争”。
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作战行动 [2] 。
目的是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以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包括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光电对抗等。
基本内容有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
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
作战样式1、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对抗侦察就是搜集、分析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以及类型、用途等情报的侦察。
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组织实施电子对抗的前提条件。
2、电子干扰为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丧失或降低效能所采取的电波扰乱措施。
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
目的是削弱或破坏敌方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遂行战场侦察、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和兵器控制与制导的能力,为隐蔽己方企图和提高己方飞机、舰艇的生存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3、电子防御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情况下,为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
电子防御包括反电子侦察、反电子干扰和对反辐射导弹的防护。
4、反辐射摧毁是指利用敌方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导引,从而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
在电子对抗中,它是对雷达硬杀伤最有效的武器。
GPS导航战策略分析

究 分析 G S对 抗 技 术 的 一 些 思 路 。 P
关键 词 : 导航 战 ; P G S抗 干扰技 术 ; S干扰 技 术 GP 中图分 类号 : 2 8 P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89 6 ( 0 7 0 —0 90 1 0 —2 8 2 0 ) 40 0 —5
国的 GP S以及俄 罗斯 的 GL ONA S S 。该公 司声 称
执行任 务时被击 落 , 飞行员 落入 塞族控 制 区 。美军 利用 GP S接 收机提 供 的信 息 , 速 救 出了这 名 飞 迅 行 员 。1 9 9 9年 , 南联盟 的 空 中打击 过 程 中 , 对 一架 美 军 隐形 战斗 机 被击 落 , 救人 员 凭 借 GP 营 S提 供 的位置信 息 , 4 在 h内将 飞行员 救 回美军 营地 。 4 提 高精确 制导 武器 的打击 能力 ) 精 确制 导 武器 在 未来 高 科 技 战争 中担 负 着精 确 打击 敌方重 点战 略 目标 的任 务 , 据估算 若 打击精 度提高 l , 倍 可降低 弹药 消耗 量 为 原来 的 18 / 。早 期巡航 导弹 一 般 采用 地 形 匹配 +I ( 性 制 导 ) NS 惯 的方式 实现全程 制导 , 由于地 形 匹配 打击任 务规 但 划 时间长 , 且易 受破 坏 , 因此 在 国外 新 一 代巡 航 导
的一种 新 的作 战方式 。它 与“ 电子 战” “ 、 信息 战 ” 以 及“ 网络战 ” 等一起 构成 军事 作战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
“ 导航 战” 指在 战场环 境下 , 电子方 法对抗 敌 方 是 用
英 等多 国部 队使 用 G S导航 定 位 技 术 , 大 提 高 P 大
1 为作 战人员 和舰 艇 、 ) 飞机 等 提供精 确 导航定
GPS导航与对抗技术

作用 , 将 导 致 新 一 轮 更 高 级 的 电 子 战 形 成 , 并 即
G S导 航 战 。 P
1 导 航 战
导 航 战 是指 在 战 场 环境 下 , 证 己方 充分 利 用 保
技术 的研 究 , 具有 重大 的军 事价 值和 现实 意义 。
卫星导航 ( 位 ) 同 时阻止 敌军 利用 卫 星进行 导 航 , 定 ,
射, 并有 控制 到达 目标 的 能力 。G S能全 天候 地 在 P 全球 范 围 内提供 精 确 的 位 置 、 度 、 间信 息 , 速 时 在未 来 以信息 战 为主要 特 点 的局 部 战争 中其重 大意 义不
言 而 喻 。 因 此 , 展 对 导 航 战 即 GP 电子 攻 防 对 抗 开 S
Ab t a t G l ba p ii i ys e s r c : o l oston ng s t m ( PS) h s t e hi h a c a y n v ga i n a sto n e — G a h g c ur c a i to nd po ii ni g p r
类 军舰 、 艇 、 程 弹 道 导 弹 、 潜 远 巡航 导 弹等 精 确 导航
导航 和定 位服 务 。后 来 美 国 国 防部 用 了 2 O多 年 时 间花 费上 百亿美 元研 制并 装 备 了第 2代导 航卫 星 系 统全球 定位 系统 ( s 。 由此 卫 星导 航 系统 从 民用 GP ) 扩展 到 了军 用飞 机 、 作战 舰艇 、 艇 以及巡航 导 弹 和 潜
罗 明 肖燕 勋 , , 魏 铭 , 韩 俊
( . 放 军 9 7 2部 队 , 州 3 0 2 ; . 1解 48 杭 1 0 1 2 空军 雷 达 学 院 , 汉 4 0 1 ) 武 3 0 9
导航战对高技术战争的影响及对我军的启示

导航战对高技术战争的影响及对我军的启示空间电子技术SPACEELECTRONlCTECHNOLOGY201O年第4期导航战对高技术战争的影响及对我军的启示邹昂陆勤夫(海军指挥学院,南京21~16)摘要文章介绍了导航战产生的背景及内涵,分析了导航战给高技术战争带来的影响,针对未来我军面临严峻的导航对抗形势,重点阐述了我军在增强导航战能力方面应该做的工作.关键词GPS导航战启示新的作战样式,但这一新作战样式的提出,应该具有l导航战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更深远的意义.它对我们的警示也不仅仅局限于内涵GPS基础之上的导航战范围,而应该给予这一新作战样式更深入的研究与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正式投入使用,针对当时该系统易受干扰的实际情况,美国军方开始对GPS定位系统的电子防护和抗干扰技术展开研究.1994年初,美国联合电子战中心(JEWC)在国防部支持下开始为美国军用GPS接收机研究有关电子防护和抗干扰的技术及战术.1995年4月起,美国防部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开始实施有关”导航战”研究的计划.1997年,在英国召开的GPS应用研讨会上,美军正式提出”导航战”概念.该概念是指在战场环境下或特定区域内,美军对敌导航系统采取电子干扰或攻击,使其不能正常导航或使其导航精度降低,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己方卫星导航系统正常工作,同时阻止敌方利用GPS系统进行军事导航活动来对抗美军或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导航战的实质就是争夺导航资源的控制权¨.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表明导航技术及导航信息在军队作战行动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制导航权的成功与否已经直接影响现代战争的进程.导航战是美国针对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应用中可能遭遇测量与干扰相对抗的局面,而提出的一种收稿日期:2OlO—Ol一18;修回日期:2OlO一06—30 2导航战对高技术战争的影响2.1导航战将成为高技术战争重要作战样式之一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成为现代战场上的新宠,其精确打击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武器毁伤效能,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附带伤亡,使远程精确打击成为军事强国打击敌重要目标的首选方法.而远程精确打击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的精确导航定位信息.然而,从人类战争发展规律看,有矛就有盾,一种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往往促使人们去研究破解它的方法,导航战便是破解现代战场上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威力的有效法宝之一.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导航战已经初见端倪,标志着导航战这一新的作战样式正式登上人类战争舞台….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导航战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南联盟军队利用数量有限的俄制肩扛式GPS干扰机对北约军队的巡航导弹实施了干扰.而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敌对双方导航对抗进一步深化,针对GPS导航定位系统的干扰与反干扰作战行动在伊拉克与美英联军之间激烈展开.战争期间,由于伊拉克军队使用GPS干扰器对联军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实施干扰,使得数枚美制战斧巡航导弹偏离预定目标.而与此同时,美军利用其先进的2010年第4期邹昂等:导航战对高技术战争的影响及对我军的启示27侦测技术对伊军所使用的GPS干扰器实施侦测和定位,并引导兵力兵器对其实施打击.在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共摧毁6台俄式GPS干扰设备,显示出美军在导航战中制导航权的能力.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可以清楚地看到,导航战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技术战争中重要的作战样式之一.2.2导航权的得失将直接影晌作战行动的成败世界新军事变革不断向前推进,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信息化战争的显着特征就是信息成为军队重要的作战要素,它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而精确实时的导航信息是高技术条件下各种作战平台和武器发挥作战效能的基础.没有精确实时的导航信息,不可能实现诸军兵种间一体化联合作战;没有精准实时的导航信息,C4ISR系统不可能形成准确的敌我态势图;没有精确实时的导航信息,各种依靠外界导航信息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将丧失精确打击能力.因此,制导航权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兵力实施作战行动的先决条件,将直接影响精确制导武器作战效能的发挥.可以设想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如果当时南联盟军队掌握了多种导航对抗手段与技术,并且能够有效对美军的GP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实施干扰,并利用南联盟有利地形合理配置防空火力,采取“软”,”硬”结合的抗击方法,北约将无法仅凭78天的空袭就使南联盟屈服.从当今局部战争已经能够看到制导航权对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性.面对即将到来的信息化战争,有理由相信制导航权将直接影响作战行动的成败.2.3导航战将在全维战场空间展开从当前导航战发展情况看,其形式主要是针对GPS,Glonass及罗兰C等以无线电传播导航信息的导航系统,展开干扰与反干扰和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以围绕GPS定位系统展开的导航战为例,从空间上看,其对抗空间覆盖了从外层空间到地面的所有区域,在外层空间可以对GPS卫星实施干扰或硬摧毁,大气层以内可以利用飞机,留空气球或地面(海面)平台等设施安放GPS干扰器对特定区域GPS信号实施干扰,而GPS导航定位系统的反干扰与反摧毁斗争同样也在包括外层空间的整个战场空间展开;从时间上看,制导航权作为高技术条件下各种作战平台及武器发挥作战效能的基础,导航战将伴随现代战争的始终.该作战行动将在战争一开始或者更早便在敌对双方激烈展开,防御一方为瓦解对方的有效进攻,将采取一切导航对抗措施实施干扰和破坏;而进攻一方,在进攻之前或进攻过程中为确保进攻行动的成功,将想尽一切办法确保自身导航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不难预见,导航战作为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一种重要作战样式,将在全维战场空间全面展开.3对增强我军导航战能力的几点启示3.1加快推进具有我军特色的导航战理论研究先进的军事理论能够极大地促进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美国军队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世界各国前列,除有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作为后盾以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军事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导航战理论的提出便是一个很好地证明.我军要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当中跟上时代步伐,并有所超越,就必须立足我军军情,不断研究和提出新的,代表未来战争发展方向的新军事理论.加快推进具有我军特点的导航战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丰富和充实我军军事理论体系.自古以来,先进的军事理论能够推动军队的发展.目前我军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军事理论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着我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与方向,而符合我军特点的导航战理论能够很好地丰富和充实我军军事理论体系,使我军的军事理论研究能够始终处在世界军事理论前沿.(2)有利于指导我军导航战力量建设.军事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军队的建设与发展,符合我军特点的导航战理论研究能够从宏观上正确指导我军导航战力量建设,使我军导航战能力建设能够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军情的建设道路,从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高科技战争奠定基础.(3)导航战理论研究是我军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导航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结空间电子技术2010年第4期果,它是信息战在导航领域的集中体现.我军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就必须努力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军事理论和新作战样式,因此,推进符合我军特点的导航战理论研究是我军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综上所述,针对导航战这一新的作战样式,必须加快研究具有我军自身特色的导航战理论.3.2加快我国自主导航定位系统建设自主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是未来我军在导航战中赢得制导航权的前提和基础.从美军提出的导航战理论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军在战时将采取一切手段和方法杜绝敌方利用GPS导航系统来攻击自己的部队或损害其国家利益,不准敌方使用GPS进行作战.现代战争中如果人们仍抱有使用敌对国或第三国卫星导航系统来支持作战的想法,那无疑是幼稚和可笑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建设我军自主导航定位系统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归纳起来,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快建设我国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没有GPS 定位系统,美军不可能在近十几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实现远程精确打击,实现点穴战,实现零伤亡的神话.而要使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真正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就必须拥有我国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自主的区域有源导航定位系统,为后续发展无源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加大组合导航定位技术研究的力度.组合导航定位技术能够在现有导航定位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组合及相应的技术处理得到最佳的导航定位精度,它具有投入成本低,抗干扰性能好等优点.现有组合导航定位技术能够实现GPS, Glonass,INS,罗兰一C,康塔,多普勒,天文导航等系统间的组合导航.以上组合导航定位技术的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技术手段,融合不同导航系统和体制的导航信息,达到最佳的定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降低敌方实施干扰对我方导航定位精度及可靠性的影响. 而目前组合导航定位技术普遍采用的信号融合处理技术为卡尔曼滤波法,此种方法应用已经相当成熟, 但其自身也存在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导航信息处理和融合技术的研究,力争发明和使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使目前组合导航定位技术有所突破,进一步提高组合导航定位机的性能.(3)进一步推动常规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常规导航定位技术包括无线电导航定位技术,惯性导航定位技术,天文导航定位技术等.上述导航定位技术有的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而有的出现仅有几十年.这些常规导航定位技术虽然不能达到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米级甚至是分米级的定位精度, 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但这并不能否定它们在导航领域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以惯性导航定位系统为例,虽然它存在导航误差随时间积累的先天不足, 但也有其他导航定位系统不具备的优点,即系统工作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因此成为当今军用潜艇特别是核动力潜艇长时间水下航行导航的唯一有效手段.另外,天文导航定位技术虽然定位精度较低,且易受气象条件影响,但它却是人类航海定位可靠的备用手段,且定位操作简单.因此,在未来导航战中,应该大力推动常规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尽量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各自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努力提高各自的定位精度,才能在未来导航对抗中拥有多种定位手段.3.3积极研制和开发导航对抗武器与技术导航对抗包括攻与防两个方面,要想在未来导航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同时铸造锋利的”矛”和坚固的”盾”.(1)针对军事强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针对性地预研”硬”杀伤性武器.对敌对国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硬”杀伤就是针对其卫星导航系统中关键节点实施攻击.以美国GP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为例,其关键节点包括地面的控制站,注入站和GPS卫星;对于地面控制站和注入站,战时可使用远程打击兵器实施”硬”摧毁,而GPS卫星由于其运行轨道与地面距离达21000公里,使用定向能武器或防空导弹实施攻击难以将其摧毁,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预先发射与其轨道接近的可变轨卫星,一旦需要时发出变轨指令将其撞毁.(2)积极研发针对别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2010年第4期邹昂等:导航战对高技术战争的影响及对我军的启示29“软”杀伤性武器.有针对性地研发干扰器及多种搭载平台对未来导航对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软”杀伤手段的使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控性,可随战争的进程相应调整对抗强度.所以,应加大针对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及欧洲伽利略系统干扰技术的研究力度,有针对性地预研相应的干扰装置.此外,对于干扰器的搭载平台及战术运用也应进行相应配套研究.(3)在建立我国自主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导航战需要,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加强我国导航卫星系统抗干扰研究,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抗干扰技术,努力提高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整体抗干扰能力.(4)针对未来作战中,敌方可能对我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干扰,有针对性地研发侦测和打击的技术和武器.导航对抗是残酷的,敌方必将针对我导航系统展开各种形式的干扰与破坏,因此,必须加紧研发相应的干扰器侦测技术及相应的反辐射精确打击武器,这样,在未来导航作战中才能快速反应,迅速挫败敌方干扰企图,为我方夺取导航权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1]刘永红.导航战探讨[J].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 1999(3)[2]王明涛,梁德清,庄佳平.导航战中GPS攻防对策研究[J].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报.2005(2)[3]童铠.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J],现代军事.2003[4]袁俊.美军导航战简述[J].外军信息战.2007(1)作者简介邹昂1982年生,海军指挥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军合同战术学.陆勤夫1957年生,海军指挥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TheNA VWARSImpactontheHigh—TechWarand EnlightenmenttothePLAZouAngLuQinfu(TheNavalCommandCollege,Nanjing210016,China) AbstractAtfirst,thispaperintroducesthebackgroundofemergenceoftheNA VWARanditscontent.ThenitanalyzetheimpactoftheNA VWARonthehigh—techwar.Fortheserioussit uationofcounter—navigationthatthePLA willconfrontinthefuture.thepapersuggestwhatweshoulddoinordertoe nhancethecapabilitiesofNA VWAR.KeywordsGPSNA VWAREnlightenment(上接第7页) AbstractFacedwiththedevelopingtrendofNGN(NextGenerationNetwork) andterrestrial3G,suchprob—lemshavebecomeanurgentresearchfocusaswhatrole3Gsatellitecommunic ationtechnologywillplayandhowitwilldevelopfurther.OnthebasisofanalyzingNGNSimpactonthedevelopme ntofsatellitecommunication,thespaceapplicationsofIPv6technologyandtheapplicationmodeof3Gsatellite servicesareintroduced.Thedevelo—pingmodeofIPv6applicationsin3Gsatellitecommunicationisdiscussed.KeywordsIPv63GSatellitecommunicationsystemDevelopingmodeNG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导航战及GPS干扰导航战是指在战场环境下,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对敌方导航系统进行干扰或攻击,使其不能正常导航或降低导航精度,并对敌方对己方导航系统所实施的干扰进行抗干扰,使其在干扰条件下仍能高精度地工作。
GPS干扰:(1) 瞄准式阻塞干扰保证阻塞式干扰在GPS 接收机的带宽内产生均匀的干扰频谱(梭状和连续波) , 在时域上呈等幅包络, 该干扰信号的功率达到一定程度时, 便可对GPS 信号产生全面的阻塞作用. (2) 伪随机噪声阻塞干扰人为地产生伪随机码噪声, 这些伪随机码噪声在被GPS 接收机相关解扩过程后的信号功率只要大于GPS 接收机的干信比, 就足以有效干扰GPS接收机.(3) 转发式欺骗干扰将某一区域内GPS 卫星信号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如DRFM) 进行降频、采样、存储、延时、调制、再升频后转发出去. 这样在空中就形成与GPS接收机真实信号相参性很好的欺骗信号, 通过GPS接收机相关解扩后, 起到欺骗使用. 这些信号人为地改变了在空中的传输时间、相位和频率. 最终使得GPS 接收机的定位精度产生很大误差.(4) 组合干扰由于每一种干扰方式的优缺点不尽相同, 为了取长补短, 我们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干扰方式, 以求达到更好的干扰效果. 如伪随机噪声阻塞干扰与转发式欺骗干扰的组合.2. GPS抗干扰措施由于GPS空间卫星的设计起点主要考虑战争环境下导航和定位的军事安全,而没有把干扰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提到突出的位置。
实际上,GPS卫星信号到达地面用户时其信号很弱,信噪比很低,从而导致了GPS用户接收机很容易遭受欺骗性干扰和压制性干扰。
加上导航战中民用频段的军用化,导致美国与其敌对双方突出较量于战场,迫使其GPS系统不得不采取抗干扰措施或者改革其体制。
为此,美军正在从GPS卫星、地面控制站、用户接收设备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①提高GPS星座后续星的发射功率,研制第三代GPS卫星;②军用GPS接收机采用保密结构、自适应调零天线、抗干扰信号处理技术;③在武器应用方面,特别强调复合使用GPS与惯性制导系统(INS),“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就是如此;④研制GPS干扰源探测定位系统。
2.1 美国GPS抗干扰技术研究现状:一、研制抗干扰GPS 接收机天线。
美国陆军航空与导弹司令部导弹研究发展与工程中心将投资“创新研究”工程,研制小型廉价的GPS 接收机天线,用于各种导弹和火箭弹上的GPS 接收机。
目前这类弹药上的GPS 接收机天线对干扰信号的跟踪和抑制过程需要50 秒,而有效制导多管火箭炮和陆军战术导弹系统要求该过程不能超过10 毫秒,所以必须使用小于10 ×10 ×2. 5cm3 的天线。
“创新研究”计划的目标是研制一种可抗连续波、宽带噪声、脉冲等多种干扰的抗干扰GPS 接收机天线,并用其取代现有天线。
如果获得成功,将制造10 套天线用于飞行等各种试验。
二、研制新型抗干扰GPS 接收机。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洛克韦尔·科林斯公司合作,已研制出实验型抗干扰GPS 接收机,即“GPS 空间时间抗干扰接收机”( G -STAR) 。
G - STAR 抗干扰接收机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滤掉、抑制各种干扰信号;采用自适应技术,在抑制干扰信号的同时,能自动指向GPS 卫星的波束。
该系统包括一个宽动态范围的射频前端,它可以将输入信号转为瞬时频率。
然后,瞬时频率被送入能减少或消除干扰的“射束形成器”,并在此进行模数转换,转换后的数据随后被送入完全数字化的GPS接收机。
其特点是:在抑制干扰信号的同时,能融合各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形成指向GPS卫星的波束;能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滤掉干扰源信号:还具有波束指向、抑制和过滤各种干扰的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包括平台或干扰源的移动)。
系统除了具有数字能力外,还具有可编程能力,并且是模块化的,并利用具有“空间时间自适应处理”功能的现成商业部件增强抗干扰能力。
G-STAR系统比目前其他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更强,有广泛的应用。
美国将在2005年发射的第7颗GPS-2F卫星上开始使用新型信号结构。
这样,除更加保密外,还可实现6dB的信号/干扰比的改善。
为此,正在研制不受干扰和欺骗的GPS接收机应用模块(GRAM)和选择利用抗欺骗模块(SAASM),同时装有这两种模块的接收机被称为“国防部高级GPS接收机(DARG)”。
新一代GPS接收机两项最为重要的技术是GPS接收机应用组件(GRAM)和有选择地利用或防欺骗模块(SAASM)。
其中GRAM是一种标准电子插件,其规定了抗干扰滤波模块的基本功能,相应的硬软件技术标准等。
可将其加在未来的飞机、舰艇、导弹和各种武器中,目的是确保安全性、互通性,减少非标准接口、定义和功能的数目。
所有的GRAM将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能灵活地增加、替代或取消系统中的某些元件。
SAASM是第二代的GPS安全模块,用于保护保密的GPS算法、数据和校准,它将集成到接收机应用模块中。
这种集成技术将提高GPS 系统的安全性,使GPS接收机更易于维护,降低其费用。
三、增大卫星发射信号功率。
增大卫星发射信号功率可以提高GPS 信号的幅度和与干扰信号的信噪比,使敌方现有的干扰机失效,敌方只能进一步增强干扰机的功率,这样就极易被美军的机载无源探测系统等侦察器材发现,并可能立即遭到反辐射武器的打击。
四、研制新型导航系统。
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的方案包括:一方面改进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目前一代最后12 颗GPS2R 卫星,使卫星具有提供更多军、民信号的能力,并使其具有对发射信号重新编程功能。
另一方面研制新型的GPS2F导航卫星。
美国空军已经明确向波音公司订购6颗和意向订购27 颗GPS2F 卫星,并计划从2005年开始逐渐用GPS2F 取代目前的GPS2R 卫星,GPS2F 导航卫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防截获能力。
对伊战争中, GPS 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成功使用以及伊方对GPS 干扰的不奏效,极大地激发了美国军方进一步发展GPS 的积极性。
洛克希德·马丁和Spectrum Astro 公司将联合起来与波音公司竞争GPS Ⅲ卫星的开发权。
原定在2012 财年的第一颗GPS Ⅲ卫星发射有可能提前到2010财年。
五、建立独立的军用GPS 系统(针对GPS空间卫星的抗干扰措施)。
由于目前的GPS 系统是一种军民共用资源,存在种种弊端,独特的GPS系统是将军、民用信号频段分开,既可增强军用信号功率达到提高抗干扰之目的,又不影响民用信号的性能;在战争期间还可以将战区内民用信号干扰掉而不影响美军导航战的正常使用;如将P码采取抗欺骗措施后改制成Y码,可大幅度降低接收机受假信号欺骗干扰的能力。
六、伪卫星技术(针对GPS空间卫星的抗干扰措施)伪卫星技术是指利用装载在无人机或地面上的“虚拟机”构成虚拟的GPS星座转发的高功率加密GPS信号。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 )提出一个GPX伪卫星计划。
该计划是利用四架无人机或地面上虚拟机转发经过放大的GPS信号,在战场上空构成一个虚拟GPS星座。
据称四架“全球鹰”无人机可以覆盖360平方公里的战区。
在该计划中,只须将现有的GPS 接收机软件它是由无人机和地面站形成的四颗伪卫星上发射高功率信号, 从而在战区上空生成一个伪GPS星座。
目该技术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如何利用所得到的低数据率信息(接收机)获知四颗伪卫星的位置。
对机载伪卫星方案而言, 无人机必须连续发射其位置信息, 因此对设计者而言, 主要任务是在50bit/ s的信息中发送伪卫星星历。
尽管无人机飞行相当平稳, 但任何运动都将产生位置上的不确定性。
因此, 与利用卫星星座相比, 其总的位置误差要增加约20%。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已经在军刀和探索者无人机上进行了单颗伪卫星的试验。
据称, 采用机载伪卫星, 定位精从2. 7m下降到4. 3m。
如果采用地面发射塔作为伪卫星,精度会明显上升,但又面临一个覆盖范围受限的问题。
采用伪卫星技术时,虚拟机能转发10OW的信号,比直接从GPS卫星接收的信号强度增大45dB,可取得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七、采用新型Lo信号频段(针对GPS空间卫星的抗干扰措施)。
新Lo信号频段包括第3民用信号频段L3=1176.46Mhz.新军用信号频段Lm以及新调制并带有先进导航信号的军用Y码等,均具有相当强的抗干扰能力。
八、采用星载GPS干扰机(针对GPS空间卫星的抗干扰措施)。
未来GPS系统和导航战将采用星载干扰机以进攻促防御;强化卫星独立导航、先进控制和反卫星武器能力。
九、采用GPS/INS组合导航设备。
GPS 与INS 组合的结果,可以用INS 提供的平台速度信息辅助GPS 接收机和载波环与码环,使其环路带宽设计得很窄,从而提高GPS 接收机的信号/ 干扰比。
同时,即使GPS 接收机因干扰而短时间收不到信号,来自INS 的速度辅助仍会使之继续保持跟踪。
GPS 与INS 组合的结果可以使接收机抗干扰能力提高10~15 dB。
GPS可以在全球为用户全天候地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和授时数据,导航数据稳定精确,但不能提供载体的姿态信息,工作性能受环境条件(山区、森林、隧洞、城市建筑及载体自身)、载体机动飞行和无线电干扰的影响。
惯性导航系统的优点是自主性好,不受环境、载体机动及无线电干扰的影响,能连续地提供全部导航参数(位置、速度和姿态),其数据更新率快、量程较大,且具有短时间内较高的相对精度。
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导航误差随时间积累增长,对捷联系统来说还存在附加的动态误差。
实现以惯性系统为基础的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就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其性能水平取决于IMU/ INS (惯性测量单元/ 惯性导航系统)准确度和GPS 卫星可见性。
用GPS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信息通过组合滤波器来标定和补偿捷联系统的积累误差,提高导航精度。
同时,利用捷联系统的速度和加速度信息对GPS接收机进行速度辅助,以提高GPS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和动态性能,即使在GPS接收机测量数据短时间出现故障或消失,惯性系统仍能独立工作并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数据。
这是一个最佳组合方案,其性能、成本和体积均能满足各种运载器的导航技术要求。
但是,这种组合导航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a) GPS为美国军方控制,他们对卫星系统施加SA噪声信号使接收机在使用C/A码的情况下精度下降,定位误差达到100 m。
另外,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美国军方可能对外国用户进行区域性封锁、关闭,这对国外军事用户来说是值得警惕的。
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应该研究与发展多星座卫星导航系统与惯性系统的组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