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能力分析

合集下载

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窄带干扰抑制算法

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窄带干扰抑制算法

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窄带干扰抑制算法导航系统是现代交通、航空、军事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而卫星导航接收机则是实现导航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接收机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信号的影响,其中窄带干扰是常见的一种类型。

针对窄带干扰的抑制,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算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窄带干扰抑制算法。

首先,经典的窄带干扰抑制算法是滤波算法。

该算法通过在接收机中引入滤波器,将干扰信号的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以减小干扰信号对导航信号的干扰程度。

滤波算法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设计滤波器参数。

传统的滤波器类型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根据干扰信号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滤波器类型。

另一种常用的窄带干扰抑制算法是自适应滤波算法。

自适应滤波算法通过根据接收机的输入信号来自动调整滤波器的参数,以适应干扰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该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干扰信号频率发生变化时自动调整滤波器的参数,从而更好地抑制干扰。

自适应滤波算法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自适应滤波器结构和设计自适应算法。

除了滤波算法和自适应滤波算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窄带干扰抑制算法,如小波变换算法、盲源分离算法等。

小波变换算法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将干扰信号和导航信号在小波域中进行分离,从而实现对干扰信号的抑制。

盲源分离算法则是利用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来估计干扰信号和导航信号的分离参数,然后通过合适的信号处理方法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窄带干扰抑制算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或者结合多种算法来进行干扰抑制。

此外,干扰抑制算法的性能和效果也需要进行实验验证和调优。

综上所述,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窄带干扰抑制算法包括滤波算法、自适应滤波算法、小波变换算法、盲源分离算法等。

这些算法都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算法或者结合多种算法来进行干扰抑制。

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与应对措施

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与应对措施

广播卫星信号接收中的干扰与应对措施广播卫星是不同于地面广播的一种特殊的广播方式,它通过卫星向广大的覆盖地域的用户进行广播,它具有广播覆盖范围广、传播距离远、信号传输稳定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广播卫星信号的接收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广播质量的下降和广播覆盖效果的降低,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1. 大气多径效应:大气多径效应是因为地球大气中存在着许多离散的水汽、尘埃等物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与它们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从而形成多路信号,与正常卫星信号叠加在一起,产生干扰。

2. 雷电干扰:雷电在产生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对卫星信号的传播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信号的丢失、混叠、降噪等。

3. 电磁辐射干扰:当其他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而这些电磁辐射会影响卫星信号的传播,导致信号衰减、失真等情况。

解决方案1. 多路接收技术:采用多路接收技术可以改善大气多径效应带来的信号干扰。

多路接收技术可以通过多个接收天线同时接收信号,然后将多个接收到的信号加权叠加后再进行解码,增加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天线选择:采用一些优异的接收天线可以有效改善接收环境对卫星信号的干扰。

选择抗多径、抗干扰性能强的接收天线,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3. 向量跟踪技术:如GPS技术,向量跟踪技术可以准确地跟踪卫星的位置和移动轨迹,从而可以精确地定位干扰源,为后续干扰处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4. 技术优化:通过对信号解调技术、码格式、信号调制等方面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减少信号的丢失和失真,还可以有效改善信号的抗干扰性能。

5. 场强监测:针对电磁辐射干扰,应设立监测系统,对周围电磁辐射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查明干扰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止和干扰源消除。

总之,广播卫星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为避免造成卫星信号丢失、失真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卫星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

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研究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卫星通信系统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势,在军事、民用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卫星通信系统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这给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对于保障通信质量、提升系统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干扰类型卫星通信系统所面临的干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自然干扰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可能会对卫星通信造成干扰。

例如,太阳活动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会影响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导致信号衰减、误码率增加;电离层的变化也可能引起信号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2、人为干扰这是目前卫星通信面临的主要干扰形式之一。

包括有意干扰和无意干扰。

有意干扰通常是敌方为了破坏通信而采取的恶意行为,如电磁干扰、阻塞干扰等;无意干扰则可能来自于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工业设备的噪声等。

3、邻星干扰当卫星轨道间距较小时,相邻卫星的信号可能会相互干扰。

此外,地面接收站附近的其他卫星信号也可能对目标卫星信号造成干扰。

4、多径干扰由于信号传播路径的多样性,卫星信号在到达接收端时可能会经过不同的路径,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不同,导致信号到达时间和相位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多径干扰。

二、卫星通信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分类为了应对上述干扰,卫星通信系统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频率域抗干扰技术通过合理选择通信频段和频率扩展技术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频率扩展技术有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跳频扩频(FHSS)。

DSSS是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使得干扰信号难以对整个扩展频谱产生有效的影响;FHSS 则是使通信频率按照一定的规律快速跳变,从而躲避干扰。

2、空间域抗干扰技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和波束形成技术来抑制干扰。

例如,采用自适应天线阵列,通过对各阵元接收信号的加权处理,形成特定方向的波束,使主瓣对准有用信号方向,零陷对准干扰方向,从而提高信干噪比。

1 导航战及GPS干扰 导航战是指在战场环境下,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对敌

1 导航战及GPS干扰 导航战是指在战场环境下,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对敌

1. 导航战及GPS干扰导航战是指在战场环境下,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对敌方导航系统进行干扰或攻击,使其不能正常导航或降低导航精度,并对敌方对己方导航系统所实施的干扰进行抗干扰,使其在干扰条件下仍能高精度地工作。

GPS干扰:(1) 瞄准式阻塞干扰保证阻塞式干扰在GPS 接收机的带宽内产生均匀的干扰频谱(梭状和连续波) , 在时域上呈等幅包络, 该干扰信号的功率达到一定程度时, 便可对GPS 信号产生全面的阻塞作用. (2) 伪随机噪声阻塞干扰人为地产生伪随机码噪声, 这些伪随机码噪声在被GPS 接收机相关解扩过程后的信号功率只要大于GPS 接收机的干信比, 就足以有效干扰GPS接收机.(3) 转发式欺骗干扰将某一区域内GPS 卫星信号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如DRFM) 进行降频、采样、存储、延时、调制、再升频后转发出去. 这样在空中就形成与GPS接收机真实信号相参性很好的欺骗信号, 通过GPS接收机相关解扩后, 起到欺骗使用. 这些信号人为地改变了在空中的传输时间、相位和频率. 最终使得GPS 接收机的定位精度产生很大误差.(4) 组合干扰由于每一种干扰方式的优缺点不尽相同, 为了取长补短, 我们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干扰方式, 以求达到更好的干扰效果. 如伪随机噪声阻塞干扰与转发式欺骗干扰的组合.2. GPS抗干扰措施由于GPS空间卫星的设计起点主要考虑战争环境下导航和定位的军事安全,而没有把干扰环境下的工作能力提到突出的位置。

实际上,GPS卫星信号到达地面用户时其信号很弱,信噪比很低,从而导致了GPS用户接收机很容易遭受欺骗性干扰和压制性干扰。

加上导航战中民用频段的军用化,导致美国与其敌对双方突出较量于战场,迫使其GPS系统不得不采取抗干扰措施或者改革其体制。

为此,美军正在从GPS卫星、地面控制站、用户接收设备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中主要包括:①提高GPS星座后续星的发射功率,研制第三代GPS卫星;②军用GPS接收机采用保密结构、自适应调零天线、抗干扰信号处理技术;③在武器应用方面,特别强调复合使用GPS与惯性制导系统(INS),“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就是如此;④研制GPS干扰源探测定位系统。

GPS抗干扰天线技术的介绍和设计

GPS抗干扰天线技术的介绍和设计

GPS抗干扰天线技术的介绍和设计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跟踪和定位地球上特定位置的技术。

然而,在使用GPS进行定位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干扰,如建筑物、天气条件、电磁干扰等,这些干扰会降低GPS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出了GPS抗干扰天线技术。

首先,GPS抗干扰天线技术可以通过天线的形状和位置来优化信号接收。

天线的形状可以采用带有偶极子和负载的设计,以增加天线的增益和频率响应。

此外,天线的位置选择可以尽量避开高耗散物体的附近,以减少干扰的影响。

其次,通过使用多元极化技术,可以提高天线接收GPS信号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多元极化技术通过在天线中使用两个或多个天线来接收不同极化方向的信号,以降低干扰的影响。

这种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天线对GPS信号的抗干扰性能。

另外,利用各种滤波技术也是GPS抗干扰天线技术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滤波器可以帮助消除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干扰信号,以保持GPS接收机只接收到GPS卫星发送的信号。

常用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此外,天线的调谐和匹配技术也是GPS抗干扰天线技术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适当选择和调谐天线的频率和阻抗匹配,可以提高天线对GPS信号的接收效率和抗干扰性能。

调谐电路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根据GPS系统的频率和特性进行。

最后,使用增强天线技术也是GPS抗干扰天线技术中的一种方法。

增强天线技术包括天线阵列和波束形成技术。

天线阵列技术使用多个天线组成阵列,以提高接收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从而抑制干扰信号的影响。

波束形成技术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天线的相位和幅度来形成一个指向卫星的波束,以增强GPS信号的接收。

综上所述,GPS抗干扰天线技术是一种为了提高GPS定位精确度和可靠性而开发的技术。

通过天线设计的优化、多元极化技术的应用、滤波技术的使用、调谐和匹配技术的探索以及增强天线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GPS接收器对GPS信号的接收能力,减少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GPS 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精度GNSS测量中的信号干扰与鉴别方法探究

高精度GNSS测量中的信号干扰与鉴别方法探究

高精度GNSS测量中的信号干扰与鉴别方法探究概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现代定位、导航和测量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干扰源,如电磁干扰、多径效应和信号遮挡,在GNSS测量中引入了一定程度的误差。

本文将讨论高精度GNSS测量中的信号干扰问题,并探究几种常用的鉴别方法。

1. 信号干扰的影响信号干扰会导致定位和导航系统输出的位置信息偏移。

常见的信号干扰源包括城市高楼、电力线、电视塔以及其他电子设备。

这些干扰源可能引起实时定位数据的误差,给工程测量和科学研究带来不便。

2. 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信号在到达接收器之前与周围物体反射、折射导致的额外传播路径引起的信号延迟。

多径效应会降低GNSS接收器测量位置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采用多种措施,如天线设计改进和信号处理算法优化,可以有效减少多径效应对GNSS定位结果的影响。

3.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来自其他电子设备、通信设备、雷达等的电磁信号对GNSS接收器造成的干扰。

电磁干扰会降低GNSS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质量,从而影响位置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通过采用抗干扰天线设计、频率选择性滤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措施,可以抑制电磁干扰对GNSS系统的影响。

4. 信号遮挡信号遮挡是指卫星信号被建筑物、树木、山脉等物体阻挡,无法直接到达接收器。

信号遮挡将导致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合理设置接收器的安装位置,例如选择开阔的视野,可以减少信号遮挡带来的影响。

5. 信号干扰鉴别方法为了解决信号干扰问题,需要开发有效的信号干扰鉴别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信噪比(SNR)鉴别法来检测信号质量。

通常情况下,高SNR值表示较好的信号质量,低SNR值则表示有信号干扰。

GNSS接收器可以实时监测SNR值,并通过软件处理来判断信号质量。

另一种常用的鉴别方法是多路径误差平均化。

通过从接收到的多个信号中移除多路径误差,并对纯净信号进行平均,可以减少多路径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综述

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综述

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综述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综述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用于对目标定位、导航、监管,提供目标位置、速度等相关信息的卫星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定位精度非常高,如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精度可达厘米和毫米级;效率高,体现在观测时间短,可随时定位;全天候的连续实时提供导航服务。

因此,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个缺点,就是卫星信号的功率比较低,信道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各种干扰,导致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性能下降。

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的关键技术。

1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的干扰主要有三种形式,欺骗式干扰、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压制式组合干扰。

欺骗式干扰有针对民码的干扰和针对军码的干扰;压制式干扰有宽带压制式干扰和窄带压制式干扰。

为了应对各种干扰,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能够精密测距,并且可以实现多址通信,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加。

而对于连续波干扰、窄带干扰,就要采用带阻频谱滤波方法滤掉干扰信号。

而对于宽带干扰,这些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一般选择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外部的信号强弱,自动改变各个针元的加权系数,从而对准干扰信号方向。

1.1 自适应滤波技术自适应滤波技术是随着自适应滤波理论与算法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小均方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对自适应滤波技术起到的非常大的作用。

除此以外,采样矩阵求逆算法也属于另一种自适应算法,直接矩阵求逆算法使得系统处理速度大大提升。

1.2 卡尔曼滤波技术卡尔曼滤波技术是卡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卡尔曼滤波技术是在被提取信号的相关测量中利用实时递推算法来估计所需信号的一种滤波技术。

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随机估计理论,在估计过程中,用观测方程、系统状态方程以及白噪声激励的特性作为滤波算法。

GPS接收机抗多径干扰设计

GPS接收机抗多径干扰设计

GPS信号模拟器
使用高精度的GPS信号模 拟器,模拟不同场景下的 GPS信号环境。
接收机设备
采用高性能的GPS接收机 ,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和抗 干扰能力。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描述
数据采集
在实验过程中,实时采集GPS接收机的定位数据,包括经度、纬度 、高度等信息。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滤波、去噪等,以提高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2
这些多径信号与直射信号叠加,会引起信号的幅 度和相位波动,导致定位误差增大。
3
在严重情况下,多径干扰可能导致GPS接收机无 法正常工作,甚至无法完成定位任务。
抗多径干扰设计的重要性
抗多径干扰设计是提高GPS接 收机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有效的抗多径干扰设计, 可以减小多径信号对直射信号 的影响,提高信号质量和定位 精度。
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形成多条传播路径。
信号叠加
02
不同路径的信号在接收端叠加,导致信号幅度、相位等发生变
化,形成多径干扰。
干扰强度与路径差
03
多径干扰的强度取决于反射信号的强度、反射面性质以及信号
传播路径差等因素。
多径干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
伪距误差
多径干扰导致接收机测量的卫星伪距产生误差,进而影响定位精 度。
数据分析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如定位精度、误差 分布等。
结果展示与对比分析
定位精度对比
将实验数据与真实位置进行对比,计算定位误差,评估接 收机的定位精度。
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分析接收机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如城市峡谷、山区 等复杂环境。
与其他接收机的对比
将实验接收机与其他型号接收机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优 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BOC的解调性能下降要比BPSK信号严重。这一结 果也与直观上的分析一致。
图2 窄带干扰下信号的解调性能
图1 不同干扰下信号的品质因数
图3 窄带干扰下信号的解调性能 4 结语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1)解调阶段。当受到位于中 心频点的窄带干扰时,BOC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于BPSK信 号。但当窄带干扰信号频点位于BOC信号的主瓣峰值处时, BPSK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更强。(2)跟踪阶段。BPSK信号面 对窄带干扰和匹配谱干扰时,具有比BOC信号更强的抗干 扰能力。
这4种验证手段中,后期的验证手段可信度高,但验证 周期也长,代价也非常高昂。在未确定最终信号体制之前, 无法设计实物的信号模拟器和相应的接收机,信号体制的 修改都将会带来硬件上较大的变动,修改设计所需的周期 比较长,代价也非常昂贵。理论评估方法可以很快地发现 信号设计的问题,大幅降低后续验证过程中不能通过的风 险,从而缩短设计周期。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的效率和可 信度较高,可以对信号体制综合适用性理论评估起到很好 的补充作用。
接收机对导航信号的接收处理过程包括捕获、跟踪(伪 码跟踪和载波跟踪)和解调。不同的处理过程,干扰信பைடு நூலகம்对 导航信号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对捕获、载波跟踪和解调性 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接收信号与参考信号,即时支路相关输 出的信噪比,对伪码跟踪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鉴别器输出 的信噪比,它与参考信号的超前、滞后支路相关。 1 导航信号的分析方法
码跟踪抗匹配谱干扰品质因数定义为:
∫∫ (( )) ( ) QCTAJM=S
10
×
log10
β2 −β 2
f
2Gs
β2 −β 2
f
2 Gs 2
f f
df
dB
df
(4)
式(1)—(4)中,Rd为信息速率,Gs( f )为等效基带信号 的归一化功率谱密度,单位为1/ H z。β 为信号发 射带宽,单 位Hz,MAX[·]表示取最大值的运算。上述品质因数越大, 表明相应处理环节抗对应干扰的能力越强[4]。 3 仿真分析
由图1可知,干扰会影响信号的解调品质因数,进而影响 误码率,因此,可以对不同干扰下的误码率影响做出定量的
评估。图2给出了在载波中心频点加一个40 dB的窄带干扰所 造成的影响。
可以看到,中心频点的干扰对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R)信号的影响要大于对二进制 偏移载波(Binary Offset Carrier,BOC)信号的影响。这是 因为BOC信号在中心频点上的能量为零。而如果这个窄带干 扰放在BOC信号的主瓣峰值处[5],造成的影响如图3所示。
信号体制的验证阶段包括4个验证过程:理论评估、计 算机模拟仿真验证、实物模拟仿真验证和试验验证。(1)理 论评估:基于导航信号特性以及码/载波跟踪理论,结合实 际接收条件对采用某一种信号体制能达到的性能进行评估。 (2)计算机模拟仿真验证:通过计算机模拟卫星导航信号 产生、接收和处理过程,应用统计的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评 估。(3)实物模拟仿真:基于可灵活配置的信号发生模拟器 和接收机来模拟卫星导航信号产生、接收和处理过程,通过 仿真试验来评估信号性能。(4)试验验证:基于广播导航信 号,在地面用实际接收机来接收处理导航信号,完成信号体 制的最终确认[1]。
性能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但一旦可以推导出相应的理论 结果,这种方法具有的评估复杂度低、物理意义明确的优 点是极为明显的。
(2)在无法或很难得到性能指标理论分析结果的情况 下,可以利用软件接收机平台对导航信号进行处理,通过仿 真实验测试得到所需要的性能指标值。之所以强调软件接 收机,是因为所具有的参数可配置、算法可重构的优点正好 适应了导航信号性能评估的应用需要。当然,相比于上一种 方法,这一仿真测试的方法在进行导航信号性能评估时的计 算复杂度较高。 2 导航信号抗干扰评估方法
QDemAJNW=
10 ×
log10
Rd
×
1 MAX
Gs
(
f
)
( dB)
(1)
码跟踪抗窄带干扰品质因数定义为:
∫ QCTAJNW=
10
×
log10
( ) β 2
−β 2
f
2Gs
f
df
MAX f 2Gs ( f )
(
dB)
(2)
抗匹配谱干扰的评价指标采用解调抗匹配谱干扰品质
因数和码跟踪抗匹配谱干扰品质因数。解调抗匹配谱干扰
在参 数化 接 收平台下,对导航信号各具体 指标 进行 评 估,可以沿以下两种技术途径并行实施[2]。
(1)针对典型接收处理流程,对导航信号的性能指标 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得到性能指标的理论计算公式,进 一步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可以得到相应的性能指标的理论 值。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多数情况下很难甚至无法得到
在接收机无任何抗干扰措施的情况下,中心频率位于 信号功率谱峰值点的窄带干扰对接收机的干扰效果最为明 显,在考虑接收机抗干扰措施的情况下,匹配谱干扰是最难 去除的干扰类型。因此,本文主要考虑两种类型的干扰:窄 带(干扰带宽远小于信号带宽)干扰和匹配谱干扰。
综合考虑干扰类型和处理过程,将抗干扰性能的评估 分为4个方面:解调抗窄带干扰、解调抗匹配谱干扰、码跟踪 抗窄带干扰、码跟踪抗匹配谱干扰。抗窄带干扰能力的评价 指标采用解调抗窄带干扰品质因数和码跟踪抗窄带干扰品 质因数[3]。解调抗窄带干扰品质因数定义为:
第11期 2019年6月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能力分析
张 鹏,贺 刘,黄 玺
(63787部队,新疆 石河子 832000)
N o .11 Ju ne,2019
摘 要:导航信号干扰是影响接收机稳定处理信号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通过数学仿真,对BPSK信号和BOC信号在解调 和跟踪阶段针对窄带干扰和匹配谱干扰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编码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卫星导航;窄带干扰;匹配谱干扰
品质因数定义为:
∫ ( ) ( ) QDemAJM=S
10
×
log10
Rd ×
1 G β 2 2
−β 2 s
f
dB
df
(3)
作者简介:张鹏(1984— ),男,湖北安陆人,学士;研究方向:通信等。
-1-
第11期 2019年6月
无 线 互 联 科 技·通信 观 察
N o .11 Ju ne,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