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基甲醚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合集下载

氯甲基乙醚

氯甲基乙醚

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对身体有害。

蒸气或雾对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有引起燃烧有危险。

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遇潮气、水份分解出有毒的甲醛气体。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的。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通报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白色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甲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甲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OCH3,又称甲基醚。

以下是甲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1. 物理性质:甲醚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其密度为0.79 g/cm³,沸点为-6.6℃,燃点为11℃。

2. 危害性:甲醚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易燃性。

吸入过量的甲醚蒸气会引起头痛、眼痛、嗜睡、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同时,甲醚易燃,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易爆的气体,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

3. 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甲醚。

在通风条件不好的环境下操作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2)操作防护:操作时应注意避免甲醚泄漏,操作区域应保持通风良好。

禁止吸烟、明火等火源接近操作区域。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操作区域和工具。

(3)应急处理:如发生泄漏或事故,应立即远离现场,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4. 存储和运输:甲醚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甲醚泄漏和碰撞,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等物质混合运输。

以上是甲醚的安全技术说明书,操作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氯甲基甲基醚

氯甲基甲基醚

氯甲基甲基醚(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注意:氯甲基甲基醚為具環境蓄積性之毒性液體,當發生緊急事件,毒性及環境蓄積性將為救災之主要考量因素。

一、物質辨識資料表二、物性、化性與災害資料氯甲基甲基醚為具環境蓄積性之毒性液體,重要特性如下:5.環境危害資料表三、防災設備氯甲基甲基醚之救災需針對人員防護、火災爆炸及洩漏預控制等方面選用適當防災器材設備:四、中毒之症狀急性:吸入:對鼻、喉及上呼吸道會造成嚴重的刺激。

暴露症狀包括頭痛、噁心、喉痛、發燒、發冷、呼吸困難及痙攣。

嚴重可致肺損傷,造成肺水腫甚至死亡。

此肺水腫現象可能24至72小時後才發生。

皮膚:會使皮膚嚴重的受刺激、灼傷並起水泡。

可能留下永久的疤痕。

眼睛:會使眼睛造成化學灼傷,留下永久的疤痕。

食入:嚴重的刺激口、喉及胃。

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頭痛,甚至可能喪失意識。

慢性:長期暴露可造成慢性氣管炎、呼吸困難(吸煙者較多)、喘鳴、血痰及體重下降。

亦有損害神經系統、肝及腎的報導。

此物為致癌物質。

特殊效應:IARC將其列為Group 1:確定人類致癌。

ACGIH將其列為A2:疑似人類致癌。

五、急救方式氯甲基甲基醚之搶救者須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完整穿戴,方可進入災區救人。

首先將患者迅速搬離現場至通風處,再檢查患者之中毒症狀,判斷出中毒途徑後給予適當之救護(參見圖34.1)。

六、救災方式及災後處理3.災後之處理1.勿碰觸外洩物並避免其流入下水道或密閉空間內。

2.在安全許可情況下設法止漏。

可用土、砂或不與外洩物起反應之吸收劑圍堵。

3.吸取之外洩物應置於加蓋有標示之適當容器內。

4.外洩處理後,用水沖洗該區,但勿讓水進入容器或濺灑到外洩物上。

5.大量外洩時,須與緊急處理中心或供應商聯繫,請求協助。

圖34.1 氯甲基甲基醚中毒到醫院前之緊急救護流程圖。

氯甲基甲醚

氯甲基甲醚

毒性:吸入为高毒,经口为低毒,经皮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 LD50500mg/kg( 大鼠经口 ) ;280mg/kg( 兔经皮 ) ;LC50182mg/m3,7 小时 ( 大鼠吸入 ) ;人吸
入 98.7mg/m3,不能忍受,人吸入 9.87mg/m3,对眼咽喉有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 DNA抑制:人淋巴细胞 5mL/L。肿瘤转化:仓鼠胚胎 10mg/L。 致癌性: IARC 致癌性评论:人类致癌物质。
5. 环境标准 :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m3
6.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
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
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吸入较高浓度后立即发生流泪、 咽痛、 剧烈呛咳、 胸闷、
呼吸困难并有发热、寒战,脱离接触后可逐渐好转。但经数小时至
24 小时潜伏期后,可发生化学性
肺炎、肺水肿,抢救不及时可死亡。眼及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15 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吸停止,立即进行
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 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 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 干粉、 二氧化碳、 砂土。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089--氯甲基甲醚

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2089--氯甲基甲醚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氯甲基甲醚;甲基氯甲醚化学品英文名: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methyl chloromethyl ether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氯甲基甲醚107-30-2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吸入较高浓度后立即发生流泪、咽痛、剧烈呛咳、胸闷、呼吸困难并有发热、寒战,脱离接触后可逐渐好转。

但经数小时至24小时潜伏期后,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抢救不及时可死亡。

眼及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可引起支气管炎。

本品可致肺癌。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长期储存, 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遇潮气、水份分解出有毒的甲醛气体。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不宜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2317.氯甲基甲醚

2317.氯甲基甲醚

氯甲基甲醚CH3OCH2ClCAS登记号:107-30-2 中文名称:氯甲基甲醚; 氯二甲醚; 氯甲氧甲烷; 氯甲基甲基醚RTECS号:KN6650000UN编号:1239EC编号:603-075-00-3 英文名称: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Dimethylchloro ether; Chloromethoxymethane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32089分子量:80.5 化学式:CH3OCH2Cl危害/接触类型急性危害/症状预防急救/消防火灾高度易燃。

在火焰中释放出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

加热引起压力升高,容器有破裂的危险。

禁止明火,禁止火花和禁止吸烟。

干粉,水可能无效。

爆炸蒸气/空气混合物有爆炸性。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型电气设备和照明。

防止静电荷积聚(例如,通过接地)。

着火时,喷雾状水保持料桶等冷却。

接触避免一切接触!一切情况均向医生咨询!# 吸入灼烧感。

咳嗽。

咽喉痛。

头晕。

头痛。

恶心。

呼吸短促。

呼吸困难。

密闭系统和通风。

新鲜空气,休息。

半直立体位。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立即给予医疗护理。

# 皮肤发红。

疼痛。

皮肤烧伤。

水疱。

防护手套。

防护服。

脱去污染的衣服。

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

给予医疗护理。

# 眼睛发红。

疼痛。

视力模糊。

视力丧失。

严重烧伤。

面罩,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用大量水冲洗(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

立即给与医疗护理。

# 食入口腔和咽喉烧伤。

胃痉挛。

呕吐。

腹泻。

休克或虚脱。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进食前洗手。

漱口。

不要催吐。

立即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撤离危险区域!向专家咨询!转移全部引燃源。

通风。

将泄漏液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

用砂土或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不要冲入下水道。

个人防护用具:全套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包装与标志不易破碎包装,将易破碎包装放在不易破碎的密闭容器中。

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欧盟危险性类别:F符号T符号标记:E R:45-11-20/21/22S:53-45联合国危险性类别:6.1联合国次要危险性:3联合国包装类别:I中国危险性类别:第6.1项毒性物质中国次要危险性:3中国包装类别:IGHS分类:信号词:危险图形符号:火焰-腐蚀-健康危险易燃性2活性毒性23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一、合同订立的需要条件(一)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合同为各方达成的协议,属于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因此,订立合同须由至少两方当事人参与,仅一方当事人不存在订立合同问题。

二(氯甲基)醚、二氯二甲醚、二氯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二(氯甲基)醚、二氯二甲醚、二氯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毒性
LD50:210 mg/kg(大鼠经口)
LC50:33mg/m3,7小时(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
对眼、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浓度为470mg/m3时1~2分钟接触即可引起致死性肺损害。未稀释本品可致兔皮肤坏死。本品可引起肺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爆危险
-41.5
相对密度(水=1)
1.32
沸点(℃)
104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 Pa)
无资料
自然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上限/下限[%(V/V)]: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主要用途
工业上用作甲基化剂。
பைடு நூலகம்溶解性
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及健康危害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二(氯甲基)醚、二氯二甲醚、二氯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别名:二氯二甲醚、二氯甲醚
UN编号:2249
英文名:dichloromethyl ether
危险化学品编号:61086
分子式:C2H4Cl2O
分子量:114.96
CAS号:542-88-1

氯甲基甲醚

氯甲基甲醚
(4)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储存区应有“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的告示牌。储存区域应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出口。
(2)氯甲基甲醚储罐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3)输送氯甲基甲醚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氯甲基甲醚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必要时亦可近地面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氯甲基甲醚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氯甲基甲醚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氯甲基甲醚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氯甲基甲醚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7 页
氯甲基甲醚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

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分子量80.51,熔点-103.5℃,沸点59.5℃,相对密度(水=1)1.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8,饱和蒸气压25.3kPa(20℃),辛醇/水分配系数-0.21,闪点15.56℃。

主要用途:主要作为氯甲基化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长期储存,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性的过氧化物。

【活性反应】
遇潮气、水分分解出有毒的甲醛气体。

【健康危害】
本品蒸气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吸入较高浓度后立即发生流泪、咽痛、剧烈呛咳、胸闷、呼吸困难并有发热、寒战,脱离接触后可逐渐好转。

但经数小时至24小时潜伏期后,可发生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抢救不及时可死亡。

眼及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表现为长期接触本品可引起支气管炎。

本品可致肺癌。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0.005。

IARC:确认人类致癌物。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第 2 页共 7 页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穿连衣式防毒衣,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产品生产和装卸过程中应密闭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氯甲基甲醚,操作人员应配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氯甲基甲醚,应戴上防毒面具。

工作场所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

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应配备相应滤毒器材、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防尘器材、防溅面罩、防护眼镜和耐碱的胶皮手套等防护用品。

(2)打开氯甲基甲醚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

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作业重点检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氯甲基甲醚检测仪、报警器及排风扇。

在可能发生氯甲基甲醚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业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志。

(3)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

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有可靠的防火、
第 3 页共 7 页
防爆措施。

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4)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储存区应有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的告示牌。

储存区域应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出口。

(2)氯甲基甲醚储罐区设置围堰,地面进行防渗透处理,并配备倒装罐或储液池。

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

(3)定期检查氯甲基甲醚的储罐、槽车、阀门和泵等,防止滴漏。

(4)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氯甲基甲醚应用专用槽车运输。

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

运输车辆应符合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运输车辆进入厂区,保持安全车速。

(3)输送氯甲基甲醚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氯甲基甲醚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必要时亦可近地面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氯甲基甲醚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
第 4 页共 7 页
支架或栈桥上。

在已敷设的氯甲基甲醚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氯甲基甲醚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

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
第 5 页共 7 页
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300m、夜晚11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200m,下风向疏散白天2500m、夜晚5100m。

第 6 页共 7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7 页共7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