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植物病理学第三章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2 原生质团(plasmodium):菌体简单,没有细胞 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着多核的原生质,变 形虫状,可以随着原生质流动而运动,如根肿菌。
3 单细胞(uniocell):营养体为有细胞壁和原生质 膜的单细胞,如酵母菌,壶菌。
单空隔:隔膜中间为一孔。
多孔隔:隔膜中间有许多微孔。
复式隔(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在隔 膜壁的中部围绕着中心膜孔,有一个炸面圈或琵 琶形的膨大,两边有园顶状的膜状结构所覆盖— 隔孔帽。
二)菌丝的变态结构
真菌的营养菌丝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收 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逐渐形成了 一些特殊形态的结构—变态结构。
五界系统 原核类: 原核界 真核类: 单细胞 原生界 多细胞 植物界,菌物界,动物界
真菌的分类系统 (1)Ainthworth(1973)的分类系统: 真菌界:粘菌门
真菌门: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它 们一般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营养 体通常是丝状且有分枝的结构,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或纤维素,通常进 行营养吸收的生物。
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的数量及分布 种类多: 25-50万种,已知约10万种; 中国:8-10万种,已知8000种 数量大: 分布广:
4 假菌丝(pseudomycelium):某些酵母菌细胞进 行牙殖产生的芽孢互相连接成链状类似菌丝体。
5 两型菌丝(amphoteric hypha):菌体在寄主体 内和培养基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菌丝类型称为两 型菌丝。如外囊菌,寄主—菌丝体,培养基—酵 母状菌体。
园林植物病虫害总结(第一、二章)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1、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病原;病原物;寄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症状;病状;病征。
2、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原因(围绕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一)植物病原真菌1、概念:真菌;菌丝;菌丝体;营养体;菌丝变态结构(吸器;假根;附着胞);菌丝结构(菌核;子座;菌索);子实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生活史;2、真菌产生的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分别有哪几种?3、半知菌的子实体有哪几种?4、子囊菌的子实体有哪几种?5、锈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及其具体内容?6、重要病原真菌:(1)接合菌:根霉菌(Rhizopus)。
(2)子囊菌:外囊菌属(Taphrina);白粉菌属(Erysiphe);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钩丝壳属(Uncinula);黑腐皮壳属(Valsa);核盘菌属(Sclerotinia);散斑壳属(Lophodermium);斑痣盘菌属(Rhytisma)。
(3)担子菌:柄锈菌属(Puccinia);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柱锈菌属(Cronartium);栅锈菌属(Melampsora);黑粉菌属(Ustilago);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
(4)半知菌:丝核菌属(Rhizoctonia);葡萄孢属(Botrytis);镰孢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ctotrichum);壳针孢属(Septoria)。
(5)卵菌霜霉菌目: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白锈菌属(Albugo);霜霉属(Peronospora)。
(二)植物病原病毒1、概念:病毒;病毒粒体;复制增殖。
2、病毒病害的主要症状有哪些?3、病毒的侵入方式及传染途径有哪些?(三)植物病原细菌1、植物病原细菌的结构?2、细菌性病害标志——菌脓!!3、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有哪些?4、植物病原细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5、重要病原细菌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文氏菌属(Erwinia);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农业控制中的应用

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农业控制中的应用植物病原真菌,指的是对植物有害并可引起病害的真菌。
这些真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起病害,如在植株上生长并侵入植物体内,产生毒素和蛋白质质量来破坏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等。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原真菌是造成大量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们在农业控制中的应用。
一、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1.形态特征植物病原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根据菌丝的生长方式可分为两类:单核菌丝和多核菌丝。
单核菌丝是由一个细胞核控制细胞生长的,各单核菌丝形成一列构成菌丝;多核菌丝则由多个核融合形成,核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互相影响。
此外,植物病原真菌不仅会形成菌丝,还会产生分生孢子、壳孢、胶球等结构,不同结构在真菌的生存、交配和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生长环境植物病原真菌在环境中的生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们对土壤的pH 值、湿度、空气中的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一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善于在高湿度、高温度的环境下生长,另一部分则喜欢在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繁殖,这也是它们在农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变迁期间增殖和传播的原因之一。
3.侵染方式植物病原真菌入侵植物的方式有很多,它们能够通过土壤、种子、昆虫、风等途径感染植物,其中以土壤埋伏、子孙传播以及通过昆虫传播的方式最为常见。
二、植物病原真菌在农业控制中的应用1.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方法是一种绿色的治疗手段,它不会破坏环境、不会污染作物和土壤,因此在现代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量研究表明,利用天然的植物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几乎所有的植物病原真菌都可以被用作生物防治剂,例如Trichoderma、Beauveria bassiana、Metarhizium等。
2. 真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对于药物筛选、疫情监测和病因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霉()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发生在植物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1],可以引起1000多种果蔬发病,受到侵染的果蔬表面会出现白色或灰色的霉斑,受感染的部位会出现软腐烂和褐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2]。
.更容易侵染受损或衰老组织,导第44卷,第1期2024年1月栽培生理Cultivation Physiology中国果菜China Fruit&Vegetable灰霉病致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王方方,付清泉,史学伟,王斌*(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灰霉病是果蔬中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害,由灰葡萄孢霉感染所致,可以造成植物的严重损害或死亡,给果蔬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总结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灰霉病的病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灰葡萄孢霉引起灰霉病的分子机理,讨论了植物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为果蔬灰霉病的绿色防治奠定基础。
关键词:灰霉病;灰葡萄孢霉;致病机理;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038(2024)01-0047-07DOI:10.19590/ki.1008-1038.2024.01.010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Control Measuresof Grey MouldWANG Fangfang,FU Qingquan,SHI Xuewei,WANG Bin*(Food Colleg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832000,China)Abstract:Grey mould is one of the common fungal diseas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mainly caused by infection,which causes serious damage or death to plants and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This paper summarised the symptoms of.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it during plant growth,describ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causing grey mould,and discussed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plants,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green control of grey mould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Keywords:Gray mould;;pathogenic mechanism;prevention and cure method收稿日期:2023-09-18基金项目:兵团第五师科技计划项目-鲜食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2101);兵团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高效广谱酵母抗菌肽制剂的研发与应用(2022DZ014)第一作者简介:王方方(2001—),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学*通信作者简介:王斌(1985—),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风味修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致植物损伤严重甚至死亡,并且具有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和病原菌遗传变异性高等特点,被称为世界第二严重植物病原体[3]。
法桐苗木的五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法桐苗木的五种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一、法国梧桐霉斑病防治症状病害发生在法国梧桐叶片上,病叶背面生许多灰褐色或黑褐色霉层,有大小两种类型,小型霉层直径0.5-1mm,大型霉层2-5mm,呈胶着状,在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呈现大小不一的近圆形褐色病斑。
病原法国梧桐尾孢菌属曾有三个异名:Cercspora platanfoli Ell et Ev.所致。
发病规律此病菌以蛹孢型分生孢在病落叶上越冬。
5月下旬开始在实生苗上发病,6-7月为盛期,至11月停止。
夏秋季多雨,实生苗木幼小或过密发病严重。
插条苗和幼树受害轻。
而大树上尚未发现该病发生。
防治措施1、换茬播种育苗或用插条育苗法,严禁重茬播种育苗。
秋季收集留床苗落叶烧去,减少越冬菌源。
2、5月下旬至7月,对播种培育的实生苗喷1:2:200倍波尔多液2-3次,有防病效果,药液要喷到实生苗叶背面。
特别推荐:喷克菌、阿米西达等对真菌引起的病害特效。
二、梧桐木虱学名Thysanogyna limbata Enderlein别名青桐木虱寄主与危害:梧桐、楸树、梓树。
发生期分泌白色蜡丝,布满树体、叶面,随风飘扬,形如飞雾,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影响市容市貌。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mm,黄绿色,具褐斑,疏生细毛,头横宽,头顶裂深,额显露,颊锥短小,乳突状。
复眼赤褐色,平眼橙黄色,触角细长约为头宽的3倍,褐色,基部3节的基部黄色,端部2节为黑色。
前胸背板拱起,前后缘黑褐色,中胸背面有浅褐色纵纹两条,中央有一浅沟。
中胸盾片具有纵纹6条,中胸小盾片淡黄色,后缘色较暗;后胸盾片处声有凸起两个,呈圆锥形。
足淡黄色,跗节暗褐色,爪黑色。
前翅无色透明,翅脉茶黄色。
内缘室端部有一褐色斑。
腹部背板浅黄色,各背板前缘饰以褐色横带。
背板可见8节,腹板可见7节。
雄虫体色和斑纹大致与雌虫相似,体长4-4.5mm,翅展12mm左右,腹部背板可见8节,腹板可见7节。
卵略呈纺锤形,一端稍长,长约0.7 mm。
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类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白粉病是由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的真菌所致的一类病害。
白粉菌是一类专性寄生菌,体表寄生,菌丝体附着在植物体表,菌丝形成吸器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
病原菌以菌丝体、闭囊壳和分生孢子在发病部位越冬,通过风雨传播,白粉病的无性阶段在植物的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在侵染。
温度较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但是降雨过多则不利于病害发生。
病症初为白粉状,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最明显特征是由表生的菌丝体和粉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
秋季时白粉层上出现许多由白而黄、最后变为黑色小颗粒。
防治主要措施采取消灭初侵染源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当叶片上出现病斑时喷药,每年喷一次。
2、煤污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煤污病是子囊菌的煤菌科和小煤菌科的一些真菌。
症状是在树木的叶和嫩枝上覆盖一层黑色煤烟层,在叶面和枝上出现黑色小霉斑,渐渐扩大连成片,煤层布满叶面及枝梢。
每年有2次发病高峰,春夏4~6月,秋天8~10月。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蚜虫、甲壳虫等分泌蜜露的害虫发生多,均加重发病。
夏季高温、干燥及多雨的地方病害较轻。
防治方法植株种植不要过密,温室要通风透光,湿度不要太大,休眠期喷3~5 石硫合剂,消灭菌源。
3、锈菌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锈菌由担子菌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的真菌引起。
感病植株病状初期不太明显,黄色粉状锈斑是该病典型病症,初期是叶片上产生褪绿、淡黄色或褐色斑,锈斑常较小,近圆形有时层泡状斑。
严重时产生大量的锈色、黄色的粉状物。
病原菌以冬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
防治措施1)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2)栽培养护方面,对病菌的转主寄主如圆柏与海棠等不要将2种植物种在一起或距离太近。
3)药剂防治。
4)用茶籽饼。
4、细菌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侵染循环、防治方法细菌性斑点病由黄单胞杆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引起的。
斑点一般为圆形,在双子叶植物上有时受限制呈多角形、单子叶上呈条斑和条纹,斑点为油渍状半透明,在潮湿条件下,斑点溢出大量细菌。
真菌的主要类群

胞,多胞,无色或有色。 在子囊内排列的有散生,单 列,双列,并列,螺旋形排列。
整理课件
48
子囊形成的方式、形状、大小
整理课件
49
子囊孢子
整理课件
50
(3)子囊果:Ascocarp 在子囊外部具一菌组织包被的壳,这种类型的子
10
整理课件
11
( 3) 腐霉属(Pythium):
①腐霉是低等的鞭毛菌, 无性繁殖在菌丝顶端形成孢 子囊,孢子囊近球形或不规 则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 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
②有性繁殖在藏卵器内形 成一个卵孢子。
③ 如引起黄瓜、茄子等幼 苗瘁倒病的病菌,都属于腐霉 属。
上图为腐霉菌的孢整子理课囊件 、游动孢子、雄器和藏卵器12
3、有一根茸鞭 和一根尾鞭
4、前端有两根 长短不等的尾鞭
整理课件
4
2、致病特征
(1)常见症状:腐烂、斑点、猝倒、流胶。
(2)果实上腐烂使果变褐色、呈软腐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 状或灰白色霜状霉层。
(3)茎基和根部被害使皮层变褐色腐烂。
(4)叶上斑点,若由疫霉引起,病斑较大,暗褐色圆形水渍 病斑;若由霜霉引起,病斑较小,黄色至褐色,边缘不明显, 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在病斑上长出白色至灰白色霜 状霉层。
(5)病菌以卵孢子越冬,由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引起初侵染和 再侵染,借雨水和气流传播。
(6)潜伏期短,可多次再侵染,一般在低温多雨潮湿多雾、
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病整害理课容件易发生。
5
整理课件
6
3、鞭毛菌分纲
鞭毛菌亚门 分4个纲,共 1100多种。分纲 依据是游动孢子 鞭毛的数目、类 型及着生位置。
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病原微⽣物1 植物病原物定义植物病原物,⼜叫植物病原菌或病原微⽣物,是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等在内,经传播侵⼊植物后能引起疾病的传染性微⽣物或⽣物性病原媒介。
植物病原物常能⼲扰植物正常的⽣理⽣化功能,并使植物在⽣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引起植物病害,危害植物健康,影响作物产量。
2 与植物的关系植物病原物侵害的对象是植物,绝⼤多数病原物与植物之间都是⼀种寄⽣关系[2]。
⼀种⽣物从其他⽣物体内获取养分的能⼒称为寄⽣性(parasitism),这种⽣物被称为寄⽣物(parasite),被寄⽣的植物称为寄主(host)< data-bigsrc='https:///app/a/200698/2048_1536_20200225151207-1315850408.png' data-loaded='true' data-observer='true' data-src='https:///app/a/200698/2048_1536_20200225151207-1315850408.png' style='color: inherit;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background-position: 50% 50%;background-size: contain; display: block;width: 232px;height: 174px;background-color: rgb(249, 250, 251);background-image:url('https:///mmbiz_png/y9qN1iauRKicUyIyibCvtniaMeLXYLdVgZEWvpTRGc4coicE6UCowicXFA2R8jnv9QCAPStib6YoCNgcQelmGA2iakl4Sw/640? wx_fmt=png');' title='点击查看⼤图'>⽟⽶叶⽚锈病受害状⼀般将寄⽣物分为两类,即活体营养⽣物(biotroph)和死体营养⽣物(necrotrop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粉菌
霜霉菌
绣菌
白绣菌
附着胞(appressorium) :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 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
假根(rhizoid):自菌体上形成外表象根的根状菌丝(黑根 霉)。作用是使真菌牢固附着在基质和寄主表面以吸取水分 和养分。
捕食真菌(predatory fungi)的菌环(snare)
菌丝体( mycelium )
Hyphae of Rhizoctonia
germ tube (young hyphae) tips of Puccinia graminis
Appressorium Septum
玉米小斑病菌
Germ tube
单根的丝状体称为菌丝(hypha)。通常呈圆管状, 有细胞壁,多数直径在5—6um,大多数管壁无色透明, 但有些真菌的细胞质中有各种色素,菌丝体就表现不 同的颜色,但这些色素不能进行光和作用。
b 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ma) :菌丝间结合紧密, 在组织外层是近圆形、多角形细胞,与高度植物的薄壁 细胞相似(一般用碱溶液才能使它们分开)。
寄生在植物表面的菌丝体
菌组织
疏丝组织 (Prosenchyma)
拟薄壁组织 (Pseudoparenchyma)
2、真菌的组织体:菌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
丝 体,在人工培养基上为酵母状菌体。
菌丝体(mycelium):真菌典型的营养体,细小和多分枝 的 丝状体构成,常交织成团。
fungal hyphae
菌丝体类型和特点
有隔菌丝:高等真菌,多细胞,有隔膜,膜上有微孔。 无隔菌丝:低等真菌,菌丝多核大细胞,受伤或形成繁
殖体或营养不足时,也产生隔膜,但这种隔 膜是封闭的。
功能:形成产孢机构(子实体);度过不良环境
子座(Stroma)
(3)菌索(rhizomorph):是由菌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 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系相似,也称为根状菌索。
二、真菌的种类
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种类很多,在海水、淡 水、土壤以及地面的各种物体都有真菌存在。
1974年Ainsworth估计,全世界真菌约真菌的有益方面
农业益菌:生防菌,植物共生菌,分解病残体 工业益菌:发酵、制酒 医药益菌:抗生素、保健菌 食用菌:木耳、各种菇类
(三)菌丝的组织体
1、菌组织(Fungal tissues) 1)菌组织定义: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
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菌组织的 作用是形成产孢机构和一些特殊结构。
2)菌组织类型:
a 疏松组织(Prosenchyma) :菌丝平行排列或纠结在一 起的组织,可看到 菌丝体的长形细胞。(用机械的方法 它们分开)。
(1) 菌核(Sclerotium):由两种菌组织形成的坚硬的休眠体
(2)子座(Stroma) 特点:内部——疏松组织,外部——拟薄壁组织。
(3)形菌状索:(大r小hi不zo一mo,rp小h)的如菜籽状、鼠粪状、角状,大的如 拳头状
颜色:初白色或浅色,成熟后呈褐色或黑色,, 作用:菌核中储藏有较丰富的养分,对高湿、低湿和干燥
2、菌丝的变态类型: A. 吸器(haustorium) B. 假根(rhizoid) C. 附着胞(appressorium)和附着枝(hyphopodium) D. 菌环(snare)和菌网(networks loop) :
吸器(haustorium):由菌丝长出的伸入寄主细胞内高效 吸收营养的小突起。有球状、指状、掌状和丝状等类型。
的抵抗力较强,它是真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休眠 体,环境适应,萌发产生菌丝体和产孢组织。
菌核
番茄灰霉病
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微菌核(microsclerotia)
(2)子座(Stroma):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织形成 的垫状结构,有时与寄主组织结合而成。子座是由拟薄壁 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
一、真菌的营养体(soma)
概念:真菌的营养体是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用来 吸收水分和养料,进行营养增殖的菌体。
(一)营养体的类型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ungi
原生质团(plasmodium): 粘菌、根肿菌。 单细胞(unicell):椭圆形至球形,如酵母菌、壶菌。 假菌丝(pseudomycelium) :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串。 两型菌丝(amphoteric) :外囊菌、黑粉菌在寄主上为菌
1、为真核生物(eukaryotic),有固定的细胞核. 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分枝繁茂的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
分为几丁质(chitin), 有的为纤维素(cellulose)。 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体或其他可以进行光合作
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 4、 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spores)。
第二章 植物病原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The fungi infected plant and its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第一部分 真菌概论
第一节、真菌一般介绍 第二节、真菌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植物病原真菌的生活史 第四节、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
第一节 真菌一般介绍
一、真菌的主要特征(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ungi)
菌丝的每一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每一断裂的小 段菌丝均可继续生长。
Penecillium
The growth of fungal hyphae (Neurospora crassa)
(二)菌丝的变态
(metamorphosis of hypha )
1、菌丝变态的原因 真菌的菌丝体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 的的变态结构,以适应生活的需要。
食用菌:香菇、草菇、羊肚菌、口蘑、木耳、银耳、猴头菌等
2、引真起菌植有物害病的害 方面:
引起人和家畜的病害 损害各种生活用品和生产器材
引起人的头癣、脚癣;牛、羊、狗的山谷热等
毒蘑菇80余种,呕吐、幻觉、狂笑、精神错乱等
黄曲霉毒素-致癌
第二节 真菌的基本形态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un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