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创新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创新探讨

发表时间:2017-11-07T18:14:58.8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作者:封立志

[导读] 摘要: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岩土工程特点及常用勘察方法,对岩土工程勘察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

身份证号码:13233719790623xxxx

摘要: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岩土工程特点及常用勘察方法,对岩土工程勘察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创新

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技术和方法,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岩士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岩土工程勘察所占工程投资比例甚低,通过勘察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或改造不利条件,减少工程后期处理费用,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汉中市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发展较快。在土木工程中遇到诸多岩土工程技术问题,不断探索岩土工程勘察新途径,对确保工程安全,防范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岩土工程特点及常用勘察方法

1.1 岩土工程的主要特点

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习惯将岩石和裂隙视为一个整体称为“岩体”,将裂隙概化为“结构面”。弄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是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重难点。土是一种散体材料,存在孔隙。对于饱和土是固、液两相;对于非饱和土,是固、液、气三相。在饱和土中,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不同的加荷速率地基承载力不同。饱和土中的超静水压力可导致挤土效应,使桩被挤断、挤歪和上浮;非饱和土的孔隙气压力形成基质吸力,基质吸力随着土中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因而不稳定。总而言之,把握好孔隙压力是岩土工程的重要关键。

1.2 高层建筑对岩土勘察的要求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荷载大,基础埋深大,且一般基础宽度大,多用筏基、筏基+桩基、桩基。这些特点决定了勘察工作量大,内容广,要求提供的参数杂,岩土工程评价面广且要有深度。加上由于商业用地的紧张造成对地下空间使用需求的日益增长,如利用建筑地下部分作为停车场、商场等,高层建筑的基础埋深有不断加深的趋势,基础埋置深度加大带来最突出的岩土工程问题是基坑支护和施工降水问题,加之城市建筑密集,这些都为岩土工程勘察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1.3 常用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弊端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勘察成果及各项岩土工程参数。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大多依赖于地质勘察部门,导致勘察资料过分倾向于地质化。由于部门间的条块分割,勘察与设计环节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衔接,导致岩土工程设计与勘察之间出现脱钩,造成勘察成果得不到有效的运用,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同时,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不十分匹配,导致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岩土勘察信息的处理、传递与利用,进而会影响到相关建筑的建设质量。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但传统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一般都局限于二维、静态的表达,这种表达不能直观地描述场地地质空间构造的起伏变化,很难使人们能够直接、准确、完整的理解和感受场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情况,不能满足岩土工程的空间分析要求,探索新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和途径,对提高工程设计与建设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2岩土工程勘察创新探讨与实践

2.1 应用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应用当代测绘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CAD技术,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将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CAD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硬件系统网络化、图文处理自动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多工种生产的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主要要解决的是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场地物性指标的数字化、场地地层的数字化和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设计。

2.2 岩土工程数字化建模方法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主要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其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可以采用不规则格网法,就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边上用边的两个顶点的高程,在三角形内则用三个顶点的高程),所以TIN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

2.3 基于GIS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起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采集、管理能力和空间查询、分析能力,解决了传统岩土工程勘察由于勘察数据内容上的复杂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而在数据处理上无能为力的状况,而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可视化操作能力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操作平台,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勘察数据处理、图件绘制、自动计算及辅助决策等,将GIS 技术引入岩土勘察设计领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勘察设计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乔红斌.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与改进[J].山西建筑,2015(10).

[2]李斌.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及强化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9).

[3]胡兵,胡凤文.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几个问题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