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复习题(2016)订解析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2016)订解析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2016)订解析

复习思考题

一、绪论

1、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运用经济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经济、合理的物质变换方式,以便用最小的劳动消耗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新兴学科。

2、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构成环境的因素遭到损害,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甚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引起的;二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社会活动和战争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遭到破坏。二是环境受到污染。

3、环境经济学有哪些性质和特点?简述之

性质:①边缘性②应用性③阶级性④科学性

特点:①整体性②综合性③协调性

4、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第一,全面认识环境与经济相互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和改善环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途径。环境和经济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的一面。环境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分析环境与经济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两者的矛盾,寻求实现经济再生产良性循环和环境再生产良性循环,促进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

第二,全面认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研究使经济活动符合自然规律(主要是生态规律)的要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迅速增长的途径。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只要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环境系统本身就有能力对这种影响进行补偿和缓冲,从而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全面认识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和制约作用,研究使环境建设符合经济规律要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途径。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建设活动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有效地限制环境建设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就要使环境建设不仅要讲究环境效益,更要考虑经济效益,寻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方案。

二、经济学基础知识

1、名词解释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在不同社会集团间进行分配。

2)边际分析:是指利用边际数量分析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方法。

3)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变量的产生、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

对于其他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4)存量分析:是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有关的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5)机会成本: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就要以少生产若干单位的另一种产品作为代价。这种放弃若干单位另一种产品生产的代价,就是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6)需求:是指居民户(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7)供给:是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8)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一个人的经济状况都好到这种程度,以至于任何人都不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所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10)价格水平:在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它通常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大类商品价格的指数来衡量。

2、简述效用及其特点。

效用是物品或劳务满足人类欲望的属性。效用并不是商品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属性。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或效用大小,是由它是否满足或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来决定的。

效用具有如下特点:

①效用是消费的主观评价。

②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③一种物品对同一个人所具有的效用,会因占用数量的不同而不同。

④效用并不含有伦理学的意义,一种商品或劳务是否具有效用,只看它是否满足某人的

欲望或需要。而不论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

三、环境经济系统

1、名词解释

1)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部分按一定规则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2)环境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它们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耦合为一个整体,即构成了环境经济系统。

2、简要叙述系统有哪些特点?

①整体性②关联性③目的性④层次性⑤动态稳定性⑥功能非加和性

3、何为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哪些表现?

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方面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

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①在系统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②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的要素对系统功能有影响。总之,系统结构对功能的影响是质的、第一位的。要素对功能的影响是量的、第二位的。

4、何为循环经济?试简述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

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从而根本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

一是要有符合循环经济的设计,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注意到使物质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三是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是科学、严格的管理。

5、简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6、按照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经济系统可以分为哪几类?试述各类系统的基本特征。(一)原始型环境经济系统

原始型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环境占主导地位,人被动地依附于环境、适应环境;②人与环境的矛盾不明显,由于人类对环境的干预能力很低,人与环境处于低水平的协调状态;③经济发展缓慢、没有环境问题或环境问题不严重。

(二)掠夺型环境经济系统

掠夺型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人占主导地位,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干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利用、改造环境,环境成为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②人与环境的矛盾加剧,由于人类在干预环境系统时,仅仅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很少甚至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其结果必然是人与环境的矛盾加剧,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环境质量不断恶化;③初期经济发展较快,但难以持续,由于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下降,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协调型环境经济系统

协调型环境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是:①人与环境和平相处,人是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②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环境质量也随之不断改善;③环境与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社会经济可以持续发展。

7、简述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谈谈你对环境与经济关系的认识。)

1、环境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条件和对象。

1)环境是一种资源。

2)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2、环境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场所和自然净化场所。

3、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4、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密切还表现在:

1)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严重;

2)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1)经济的发展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物质基础;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重视(环境意识不断提高);

(3)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手段。

四、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

1、名词解释

1)经济效益: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获得的劳动成果(产出)与劳动消耗(投入)的比较。2)环境效益(及特点):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

特点:环境效益有正负之分;滞后性;计量的困难性。

3)社会效益: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社会效益是从社会角度来评价人类活动的成果。

4)环境经济效益(及其特点):是指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

特点:第一,计量的困难性;

第二,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不一致性;

第三,环境经济效益的长期性(或滞后性);

第四,综合性。

5)经济外部性(及其特征):是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影响。它是一种成本或效益的外溢现象。

特点:(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且具有伴随性。

(3)外部性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

(4)外部性难以完全消除。

6)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试以环境污染为例,分折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

对于某一生产者,其生产过程可以表述为如下图所示:

产品

原料生产

废弃物治理

直接排入环境环境污染社会损害

一般说来,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弃物。废弃物产生后,有两种处理办法:(1)对废物进行治理,无害化后再排入环境;(2)直接排入环境之中。受利润最大化动机的支配,生产者进行生产,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盈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生产者一般不会对废弃物进行治理,因为对废物进行治理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从而增加支出,这一支出将成为其成本的一部分(简称为私人成本)。由于成本的增加,生产者的盈利必然下降,这是生产者不愿看到的。于是,生产者将舍弃治理,而选择把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之中。这样,就可节省一笔开支(私人成本)。但是,由于污染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该环境内的其他人受到损害,或者说是对社会造成了经济损失(各种损害均可转换为经济损失),这一社会损失简称社会成本。这样,由于生产者把污染物直接排入环境中,“节省”

了治理污染的私人成本,而使社会付出了社会成本,即私人成本社会化了。

需要指出的是,私人成本社会化只是对外部不经济性的一种定性的描述。因为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是不等值的,事实上,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一般要远大于私人成本。

3、科斯定理的主要内容。

①当环境资源产权明晰时,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确定,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必然相等,经济外部性就被内部化了;

②当交易成本为零时,无须政府干预,当事者双方通过协商,进行自愿交易,就可解决问题,此时,当事者双方的边际收益达到最大化;

③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需要通过政策手段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

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持续性原则: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

(二)平等性原则:代内平等;代际平等;

(三)协调性原则:系统协调;区域协调;

5、为什么说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你是如何认识的。(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环境资源价值的。)1)劳动价值论

人类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以保护、改善环境,更新、勘探资源。

环境的价值在于:人们为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再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和良性循环而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

2)生态补偿理论

社会经济系统生产和消费的产品的价值,不仅来自劳动生产,而且来自自然环境。因此,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

3)哲学价值

在哲学中,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和功能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功效或效用,即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它就有价值。而主体需要的满足过程,就是客体价值的实现过程。

环境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物质性商品和舒适性服务,所以环境有价值。4)效用价值论

效用是指物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价值以效用和稀缺为条件。环境资源有效用且稀缺,所以有价值。

(另加个人观点)

6、为什么说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试举例说明。

外部性是成本或效益的外溢现象。

1.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差额是外部收益。

以植树为例。种树人投资植树造林时,其投资行为由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成本决定,这时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边际社会收益和边际成本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2。当要求私人植树量达到Q2时,必须降低植树的成本。

因此,如果外部经济性得不到有效补偿,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2.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差额是外部成本。

以伐木为例。一个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种树人砍伐森林时,其砍伐水平由边际收益和边际私人成本决定,这时私人砍伐水平Q1大于由边际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决定的有效水平Q2。当要求砍伐水平达到Q1时,必须提高伐木的价格,即提高边际私人成本。

否则,外部不经济性得不到有效地纠正,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

五、环境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

1、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有哪些步骤?

1)弄清问题

在费用效益分析中,首先必须弄清楚环境工程或政策的目标、分析环境问题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列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各个对策方案、明确各个对策方案跨越的时间范围。

2)环境功能的分析

环境资源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了核算环境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首先要弄清楚被研究对象的功能是什么。通常这种环境功能因地而异,需要实地测定或调查。

3)确定环境破坏的程度与环境功能损害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

环境破坏或被污染,环境功能就受到了损害,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的关键。通常可以用科学实验或统计对比调查(与未被污染的地方或本地污染前进行比较)而求得。

4)弄清各种对策方案,改善环境的程度

对策方案改善环境功能的效益取决于对策方案改善环境的程度。

5)计算各个对策方案的环境保护效益

根据方案可以改善环境和由此带来的使环境功能改善多少,即收纳体的反应,来计算

各种方案环境改善的效益。除此之外,还要计算各种方案可以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

6)计算各种对策方案的费用

对策方案的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转的费用。

7)费用与效益现值的计算

按费用和效益形成的时间计算其现值。

8)费用与效益的比较

比较方法有1.净现值法,2.效益与费用比较等

2、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分为哪几类?各类方法有哪几种常用方法?

环境影响的费用和效益评价技术分为三类。即: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

直接市场法包括市场价值或生产率法、机会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或重置成本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等。

替代市场法包括后果阻止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工资差额法等。

意愿调查评估法包括投标博弈法、比较博弈法、无费用选择法、优先评价法和德尔斐法等。

3、何为直接市场法?应用时应具备哪些条件?

直接市场法就是直接运用货币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环境质量变动进行测算的一种方法。

采用直接市场法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①环境质量变化直接增加或减少商品或服务的产出,这种商品或服务是市场化的,或者是潜在的、可交易的,甚至它们有市场化的替代物;

②环境影响的物理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观察出来,或者能够用实证方法获得;

③市场运行良好,价格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价值的良好指标

4、何为意愿调查评估法?使用时应注意消除哪些偏差?

意愿调查评估法就是在环境状态的变化甚至连间接地观察市场行为都不能估价时,通过调查,推导出人们对环境状态变化的支付意愿或赔偿愿望的一种方法。出现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策略偏差;信息偏差;起点偏差;假想偏差。

5、名词解释

1)替代市场法:就是使用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没有市场价格的环境物品的价值的一种方法。

2)费用效果分析:是一种通过费用与其达到效果进行多方案比较从中选择理想方案的费用评价方法。

3)贴现: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发生在未来(或不同时间)的费用和效益转化为现值的方式就叫贴现。

8、估算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应选择哪些方法和参数?

一、水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1)工业的经济损失

(1)水资源短缺

计算方法A:机会成本法

主要参数:当地水资源的影子价格,即每吨水创造的国民收入;水资源短缺的数量。

计算方法B:影子工程法(远处取水方案)

主要参数:新建水源单位投资费用(包括管道费用)。

(2)增加处理费用

计算方法:恢复费用法

主要参数:自来水运转费增加;工业用水软化设施投资。

2)农业经济损失

(1)污灌引起农田污染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每亩农田损失的效益。

(2)土壤盐渍化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每亩农田减产的损失或成本增加。

3)渔业的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污染前后鱼产量的变化和鱼的市场价格。

4)人体健康损失

计算方法:人力资本法

主要参数:发病率的增加,劳动日﹡人的损失(包括陪住人员误工),死者的平均寿命,人均国民收入,医疗费用,护理费用。

5)恶臭、景观的损失

计算方法:调查评价法

主要参数:对环境的支付意愿。

二、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1)农业损失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污染暴露面积。

2)畜牧业损失

计算方法:市场价值法

主要参数:牲畜发病率、污染面积、单位面积载畜量、病畜损失效益。

3)建筑物材料腐蚀、损坏的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恢复费用法

主要参数:维修周期缩短年限和年维修费用。

4)尘玷污造成的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清扫花费的工时和消耗物品的费用。

主要参数:清扫工时定额、工资额、消耗物品开支和清扫次数的增加。

5)人体健康损失

计算方法:人力资本法

主要参数:发病率的增加、劳动日*人的损失(包括陪住人员误工)、死者的平均寿命、人均国民收入、医疗费用、护理费用。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1)占用农田对农业造成经济损失

计算方法:机会成本法

主要参数:每亩地可堆放的固体废弃物量。每亩耕地的机会成本:净产值系数。

2)引起地下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1)计算方法A:影子工程法

主要参数:新建水源单位投资费用(包括管道费用)。

(2)计算方法B:防护费用法

主要参数:为防止地下水污染建隔水层或防护墙所需费用。

3)引起大气污染

计算方法:同二、大气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

七、人口资源与环境

1、简述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

(1)人口基数大,低生育率,高增长量

(2)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变

(3)人口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比重大

(4)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产业结构升级

(5)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文盲率下降

(6)人口身体素质普遍提高

(7)男女性别比偏高

(8)人口分布不均

2、世界人口增长有哪些特点?

(1)随经济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

(2)年龄结构两极分化

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年轻型人口偏多。

(3)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20世纪初城市人口不到20%,目前城市人口超过了50%。

3、名词解释: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人口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地球对人口的最大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随着生活水准的不同而异。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如某一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即总和生育率=年龄组妇女生育率之和。

八、贸易与环境

1、简述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从有利的方面看,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保护环境过程中可以发展贸易,在贸易发展中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经济收入投放到环保事业,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管理也给许多产品尤其是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

但在一定条件下,贸易与环境也存在矛盾的。一方面,环境保护对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法规限制甚至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易,另一方面,如果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盲目增长的对外经济贸易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若两者完全考虑各自发

展目标,甚至有可能出现完全对立的局面。

2、何为贸易自由化?一味追求贸易自由化可能会给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所谓贸易自由化,即指国家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通过立法和国际协议,对商品(货物)、服务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知识产权等国际间的流动,逐渐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和放松对其贸易限制的过程,以获取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味追求贸易自由化可能会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1)以出口形式转移危险废物。

(2)通过贸易与投资渠道转移有害污染密集产业、技术、工艺、设备、产品。

(3)资源过度及不合理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一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发展经济,由于过度及不合理开发资源,结果严重破坏本国生态及污染环境。二是一国生产出口产品而对他国或全球生态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何为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有哪些特点?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有哪些?

1)绿色壁垒是进口国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或者进口国为保护贸易、以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技术标准,限制或者禁止外国产品进口的贸易障碍。

2)特点有:

相对性、时效性、隐蔽性、拉动性。

3)绿色壁垒的形成,其背景和原因最重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GATT(关贸总协定)和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下,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不再成为突出的贸易障碍。

(2)环境问题引起各国的重视,加强环境立法和环境管理。

(3)国际环保公约的订立。

(4)多边、双边贸易协议中有关环境的条款逐渐增加。

(5)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相继出现。

4、如何判断绿色贸易壁垒是否合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判断绿色贸易壁垒是否合理有以下方法:

(1)绿色壁垒是在何种竞争背景下出现的。

(2)是否违反非歧视性待遇原则。

(3)绿色壁垒是否为环境保护所必需。

(4)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是否为被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咨询和技术援助。

(5)构成绿色壁垒的环境标准是否经常变动。

(6)依据环境标准的合理与否来判断。

表现形式:

(1)绿色标志制度;

(2)绿色技术标准;

(3)卫生检疫制度;

(4)绿色包装制度;

(5)绿色补贴。

九、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1、什么是环境资源(《环境科学大词典》的定义)?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2、按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分类,环境资源可分为哪几类?请简要说明之。

①物质资源。这类资源以其实体为人类提供服务。

②环境容量资源。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质量目标下,环境可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量。环境容量也是一种资源,它以其同化污染物为人类服务。

③舒适性资源。主要指优美的自然景观。

④自维持性资源。主要功能是维持生态平衡。

3、何为可耗竭资源?何为可更新资源?

可耗竭资源: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总质量保持不变,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可更新资源: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不断增加流量的环境资源。

4、何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这类资源主要有哪些特点?

可更新商品性资源是指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

特点:①完全明确的财产权②专有性③可转让性④可实施性

5、何为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它具有什么特征?

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是指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拥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可更新资源。

特征:①消费不可分性或无竞争性②消费无排他性

6、何为环境资源核算?环境资源核算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环境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环境资源,在合理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从实物和价值两方面统计、核实、确定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及其平衡状况与投入产出效益的行为。

环境资源核算内容:

②境资源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

②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

③个量核算和总量核算即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

④静态的存量核算和动态的流量核算。

十、环境保护投资

1、名词解释

1)投资:投资是一定经济实体为获得预期收益而运用资本(或资金)所进行的一种风险性经济活动。

2)BOT模式:BOT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政府授予一家或几家私人企业所组成的项目公司特许权利,就某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筹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经营管理,以经营收入偿还债务和获取回报,约定期满后,项目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

2、简述环境保护投资的内涵和特点。

环境保护投资内涵:环境保护投资就是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基金和各种补偿基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环境保护投资的特点:

①资以企业为主;

②投资主体与利益获取者往往不一致;

③投资效益主要表现为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投资效益的价值难以用货币进行计量;

⑤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不一致性;

⑥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不一致性。

3、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②本建设的防治污染投资;

②老企业更新改造的污染治理资金;

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投资;

④排污费用于工业污染治理的补助资金;

⑤其他环保投资:主要指“三废”综合利用利润留成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等环保投资。

4、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效益有哪些?

1)环境保护投资的环境效益

(1)环境保护投资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水平,增强了国家在防治污染方面的综合国力。

(2)环境保护投资有效地促进了各地区各部门的自然生态保护,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环境保护投资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和生态破坏有所遏制。

2)环境保护投资的经济效益

(1)环境保护投资有效地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环境保护投资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

(3)环境保护投资减少了企业某些环境支出,促进了企业资金的流通和再生产。

(4)环境保护投资利用“三废”产出了一些产品。

3)环境保护投资的社会效益

(1)环境保护投资促进了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

(2)环境保护投资减少了各类污染纠纷和民事纠纷,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3)环境保护投资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动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4)环境保护投资扩大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5)环境保护投资促进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形成,推动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

十一、环保产业与环境保护市场化

1、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定义。

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

2、简述我国环保产业存在哪些问题?

①业结构不合理;

②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

③还未完全形成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④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3、简述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有哪些?

②定和完善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②依靠技术进步,增强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③加强监督管理,培育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④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

⑤加强领导,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十二、绿色GDP核算

1、名词解释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

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

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国民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1)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有效的工具。

2)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3)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

4)是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

5)是协调和获取国民经济数据的经济手段。

3、GDP指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②分析三次产业及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分析投资、消费等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比例关系;

④研究GDP在政府、企业、居民间的初次分配情况;

⑤用于进行广泛地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分析研究综合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情况;

⑥通过计算人均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⑦GDP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承担的国际义务和享受的优惠待遇。

4、GDP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 GDP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环境状况;

2) GDP不能区分好的产出与坏的产出;

3) GDP不能准确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水平,不能反映固定资本形成的质量;

4) GDP不能反映某些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使它在某种程度上损失了客观性和可比性。

5、绿色GDP核算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技术问题。(1)一部分环境资源的市场定价困难。(2)环境成本的计量困难。第三,缺乏基础统计数据。

2)观念问题。扣除环境成本后,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数据下降,因此形成诸多阻力。

3)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4)绿色核算的制度还没有建立。

十三、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