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与球后麻醉在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比较

合集下载

表面麻醉与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

表面麻醉与晶体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

工晶体植入术所采用的麻醉为球后或球周麻醉 , 不仅 辅 助操作 。注入 黏 弹剂 , 连续 环 行 撕 囊 , 分水 分离 充 操作 复杂 而且并 发症 多 , 如今采 用 晶体 超声 乳 化 吸 后 进 行 超 声 乳 化 操 作 , 于 Ⅲ级 以上 硬 核 超 声 乳 化 而 对 出人 工晶体 植 入术 , 于时 问 的 缩 短 和切 口的改 进 , 时 , 由 采用 劈核乳 化法 , 囊 抛 光 , 人 5 5mi 或 6 0 后 植 . l l . 麻醉 也改 为表面 麻醉 , 且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现 就我 1n 7 光学直径的一体式或折叠式人 工晶体。术 后给 F f
% ) C nls n T e o i l n tei cnb i l, ae n f ci l fr hce lfai . . o c i s h pc e h s a e mp sf yadef t e aomu ict n uo t a as a s y l e vyop si o
Cl ia s r a in o o ia e t e i o a o mu sf a i n i cl n Ob e v t n T p c l o An sh sa f rPh c e l i to ic
S ON G Fan g
( z Mu ip l opml ee h n og2 4 3 ) Hee nc a H si ,H z ,S a d n 7 0 0 i
第2 0卷
第 3 期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J OURNAL 0F HEZ E MEDI AL COLL C EGE
VOL. 0 2
NO . 3
2 8正 00
2 0 0 8
表 面麻醉 与 晶体 超声 乳 化术 的临床 效果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感 到 疼 痛 , 例 术 中 手 术器 械 接 触 虹 膜 时 有 挤 眼 动 作 , 余 病 例 均 无 明 显 疼 痛 感 。结 论 6 其
是一 种 安 全 、 效 、 发 症 少 的麻 醉 方 法 。 有 并
表 面麻 醉 下 行 白内 障 手 术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白内障摘除; 并发症
20 0 4年 1月 ~ 2 0 0 7年 1 0月 , 科 在 表面 麻 醉 本
下 行 白内障 囊 外 摘 出联 合 人 工 晶 体 植 入 术 ( C E EC
+I ) 7 oL 1 5例 ( 8 1 0眼) 效 果满 意 , 告 如下 。 , 报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资 料 .
中图 分类 号 :R 7. 761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89 (080 -00 -0 09 1420)3 12 1 2 U+地塞米 松 3mg及 利 多卡 因少许 , 其水 肿 万 使 覆 盖于 巩膜 外切 口 , 去除 上直 肌缝 线 , 眼 包扎 。 单
1 3 麻醉 效 果判 断标 准 .
维普资讯
・ 0 ・ 1 2
实 用 临 床 医 学 20 0 8年 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卷 第 3期
P a t a C ii l dc e 2 0 , o 9 N 3 rc cl l c i n a Mei n , 0 8 V l , o i
表 面 麻 醉 下 白 内障摘 除术 的 临床 观 察
罗 凯
( 昌县 人 民 医院五 官科 , 昌 3 0 0 ) 南 南 3 2 0
摘 要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 、 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作表面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观察

速, 持续性好 , 刺激性小 , 能阻断神经传 导 , 而且 毒性低 , 很少 引
起 角 膜 上 皮 糜 烂 等 并 发 症 , 影 响 瞳 孔 直 径 、 节 能 力 及 眼 不 调
1 资 料与 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本 组 4 2例 ( 5 3 4 2眼 ) 者 , 性 2 8例 ( 7 患 男 5 20
广 泛 采 用 的 相 对 并 发 症 较 少 的球 周 麻 醉 。虽 然 这 两 种 麻 醉 方 法 各 有 所 长 , 都 存 在 着 许 多 术 中 及 术 后 并 发 症 … 。表 面 麻 醉 但
3 讨

04 . %盐酸奥布卡 因 由 日本参 天制 药株 式会 社 生产 , 产 据 品说 明书介绍 , 其表 面麻醉强度 约为可 卡因 的 2 0倍 ; 对健康 人 5例 (0眼 ) 1 用本 品滴 眼 1滴后 , 照 Fe 依 ry角 膜知 觉测 定法 判
12 麻醉 方 法 . 13 手 术 方法 . 用 0 4 盐 酸 奥 布 卡 因 滴 眼 共 3次 , 次 间 隔 .% 每 作 以 上 穹 窿 部 为 基 底 的 结 膜 瓣 , 离 T nnS 分 eo
表面麻醉 的作用机理是 : 从角 、 膜表面 给药 , 结 药物 易于被
吸 收 并 迅 速 扩 散 , 直 接 作 用 于 支 配 结 膜 、 膜 、 膜 和 虹 膜 的 可 角 巩
剂 , 入人工 晶状体 于囊袋 内, 植 置换 出黏弹剂 , 辅助切 口处注水
封闭 , 整理 结 膜 瓣 , 膜 下 注 射 庆 大 霉 素 2万 U +地 塞 米 松 2 结 m , 封术毕。 g包
2 结

引起 球后 及球周 出血 或造 成眼球 的损 伤。 ( )表面麻 醉更 加 6 便 于控制眼内压 , 有利 于手 术操作 。因不需 要 眶 内注射 , 会 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论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论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089-0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一种治疗白内障的新型手术方式。

如果掌握得当、操作熟练,超声乳化将比白内障囊外摘除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与超声乳化相关的术后眼底并发症有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很少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笔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学习期间,曾经收治1例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第二天发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回顾文献并总结白内障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认识并正确处理该类疾病提供依据。

现将病例报道如下:例男性,83岁。

因右眼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3年,于2005年10月31日来我院就诊。

既往患脑梗死、高脂血症1年。

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1、左眼0.5,眼压:右眼15.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5.7 mm hg,双眼晶状体混浊,核ⅱο,眼底细节不清,余无殊。

视网膜计预测右眼潜视力为0.32。

入院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

完善术前检查,将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按1:1混合行右眼球后及眼轮匝肌麻醉(用量各为3 cc),麻醉成功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头孢唑林静滴预防感染,地塞米松静滴抗炎,局部使用典必殊、普南普林、可乐必妥眼水滴眼。

次日换药拆除纱布,患者述右眼前固定黑影,视力为指数/20 cm,光定位准确,眼压tn,角膜透明,人工晶状体位于囊袋内,散瞳后见视盘界清色淡,后极部视网膜苍白色水肿,黄斑部呈现似樱桃红点,视网膜动脉细,视盘颞侧的睫状视网膜动脉可以见到,余无殊。

初步诊断: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即予阿托品0.25 mg球后注射,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妥拉苏林12.5 mg、血塞通(三七皂甙)150 mg静脉滴注,怡开(胰激肽释放酶)240单位一日三次口服,地塞米松 5 mg静脉滴注及维生素b1、6、12,维生素c等营养支持治疗。

眼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眼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眼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指导(-)眼科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指导入手术室前患者应该做哪些准备?(1)术前配合护士,使用表面麻醉剂或扩瞳药滴眼。

(2)术前冲洗泪道、结膜囊,并修剪睫毛。

(3)术前1天清洗头发,长发患者入手术室前将头发梳至一侧扎好,避免碎发散落,避免在头部正后方扎马尾,以免平卧位时影响舒适度,从而无法配合手术。

(4)配合医生做好手术标记,并保持其完好。

(5)入手术室前排空小便。

(6)局麻患者术前适量进食,避免空腹。

(7)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注意控制好血糖及血压。

(8)进行特殊动作的练习,如张□深呼吸。

防止术中咳嗽、打喷嚏,仰卧位时眼球上、下、左、右转动等。

入手术室前患者家属应该做哪些准备?眼科手术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须患者家属陪同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具体可参照手术前健康指导相关章节。

(-)眼科手术患者术中健康指导眼科手术常见的麻醉方式有哪些?眼科常采取的手术方式为局麻和全麻,成人眼科手术大多数皆能在局麻下完成;对于在局麻和镇静、镇痛方法下难以完成的较复杂的手术以及不合作的儿童均应选择全麻。

1)眼科常见的局麻方式眼科常见的局麻方式有:表面麻醉、结膜下浸润麻醉、球后麻醉、球周麻醉。

现具体阐述如下:(1)表面麻醉:角膜化学烧伤处理、角膜或结膜表面的异物取出、结膜裂伤缝合,均可选用表面麻醉,间或辅助神经阻滞麻醉。

(2)结膜下浸润麻醉:通常与表面麻醉联合使用。

将麻醉药注入结膜下使之在结膜下扩散达到麻醉效果。

(3)球后麻醉:球后麻醉是一种将麻醉药直接注入肌椎内,以阻滞睫状神经节和睫状神经的麻醉方法。

球后麻醉用于视网膜及玻璃体手术。

(4)球周麻醉:使眼外肌麻痹,产生与球后麻醉相同甚至更完善的镇痛,常用于白内障、青光眼及眼肌手术。

2)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配合事项(1)表面麻醉:患者取仰头位或平躺于手术床上,并保持睁眼不动,手术者将O.25%~1%盐酸丁卡因滴眼液滴入结膜囊,1~3min内生效,显效时间为10~20min,可持续1~2h。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
手术名称
01 定义
03 临床表现 05 适应症
目录
02 预防措施 04 手术方法 06 手术步骤
07 术后护理
09 麻醉方式
目录
08 手术过程 010 手术误区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人眼中有一个组织叫做晶状体,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 光间质到达视膜,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一旦晶状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视膜成像,使人看不清 东西。也就是说,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就是白内障。建议在发现或者已经诊断患有白内障时要及时的治疗, 同时注意避免长期过度用眼。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眼科显微手术已经十分成熟与普遍,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以及晶体超声乳化技术, 能使未成熟的白内障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白内障患者在感到视力障碍已影响正常工 作或生活时,就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了,不必等到白内障成熟之后。
谢谢观看
可调式人工晶体:适用于年龄相对小的白内障患者,晶体会随着眼球依靠睫状肌的收缩能力将任一距离的物 体在视膜清晰成像,可以看清楚远至近的事物,大部分人手术后都可以摆脱配戴老花眼镜。
三焦点人工晶体:适用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老花眼白内障人群,是一款拥有远、中、近全程视力的高端功能 型人工晶体,它视近、视远的满意度是100%。夜间视力良好,可在夜间阅读、开车、工作等,不用戴眼镜即可拥 有完美的全程视力。优点:拥有真正的中间视力,减少眩光,不需要依赖瞳孔,即使在昏暗的光线条件下,也很 少出现眩光,无色差,可以自行进行色差矫正。
对于同时有眼部疾患者应慎重决定手术时机、方式或次序。
术后护理
1.术后要坐车回家,避免颠簸。 2.按时滴眼药,点药前要洗净双手,眼药瓶口不要接触眼睛和手,以防污染。点药时用手向下拉下眼皮(手 术切口在上部,勿拉上眼皮),滴入眼药,如需使用两种以上眼药,间隔10~15分钟即可。 3.术后应戒烟忌酒,不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畅通。 4.手术切口约三周左右愈合(糖尿病患者还应适当延长时间)。此期间内洗脸、洗头注意不要让污水进入手 术眼内,防止感染。 5.术后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手术眼严禁外力碰撞、按压、低头、揉眼,午睡和夜间睡眠要平卧或向非手术眼 侧卧,并戴眼罩,以防伤眼。 6.避免提拉重物、剧烈运动,防眼内压波动。 7.外出时防风沙,可配戴眼镜等,防止异物进入眼内。 8.恢复期避免长时间用眼看书报,以防术眼疲劳。 9.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坚持服药。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并发症的处 理[ J ] . 中国实 用眼科杂志, 2 001 , 19( 6) : 2 52~2 53. [ 2] 刘欣华.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玻璃体结构的影响[ J ] . 中国实用眼科,
20 02, ( 1) : 2 8. [ 3 ] 邹玉平. 白 内障手术实用手 册[ M] . 北京: 科学 出版社,20 03 ,1 43 -
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感;简化了手术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中图分类号 】R- 0 5
【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 0742( 2007) 11( b) - 0011- 01
本院自 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共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植入 术 6 0例 ,其 中 38 例为 表 面麻 醉 下 手术 。表面 麻 醉 下白 内 障超 声 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减少了球后麻醉、球周麻醉引起的眼球穿孔,眶 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感; 简化了手 术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现总结如下:材料:病人 35 例 38眼,男 15 人,女20人,年龄最大89岁,最小47岁,平均年龄62 岁。所有 病人都为住院病人,术前滴0. 3%氧氟沙星滴眼液1~2天,每日4~8 次。手术前半小时滴倍诺喜( 日本参天制药) 3~5次,美多丽1~2次( 日 本参天制药) 。手术中不做上直肌缝线,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长 度 5. 0mm植入一体式后房型人工晶体, 手术总时间在 3~15 分钟内。 术后切口均不作缝合。术眼包扎一天后开放,并每日滴0. 3%氧氟沙 星滴眼液5 次,地塞米松滴眼液3~5次。结果: 所有病人未出现术中 并发症,术后约10例出现角膜内皮水肿,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均恢复 正常。 1 讨论

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实际效果。

方法:对56例(62眼)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56例(62眼)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55眼(88.71%),术后三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58眼(93.55%)。

结论: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小等优点,适宜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白内障;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白内障是一种眼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1]。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

白内障已成为我国首位的致盲原因[2]。

目前白内障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效药物[3]。

当白内障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时,应手术治疗。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创口小、不需缝合切口、切口愈合快、前房维持好、易于处理术中并发症、术后反应小等优点,并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4]。

我院自2007年至2009年表面麻醉下行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2009年,我院对56例(62眼)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本组患者均为健康无其他病症,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8岁。

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3,无眼部手术外伤史。

1.2手术方法:白内障术前常规准备,术前1小时复方托吡卡胺散瞳2次,0.75%盐酸奥布卡因术前点术眼2次,从10点至1点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暴露角巩膜缘及部分巩膜,在角巩膜缘上方做反眉行切口,切口顶端距角巩膜缘1.5~2mm,弧长为6~7mm,切口长度视晶体核的硬度而定,用隧道刀做深度为0.2~0.3mm的角巩膜隧道,隧道向透明角膜内延伸1~1.5mm,用3.2mm穿刺刀穿透入前房,自制截囊针环形撕囊,进行水分离与水分层,将晶体核分离完全,用Sinskey钩以机械方式将核脱至前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麻醉与球后麻醉在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
内障摘除术中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球后麻醉与现代表面麻醉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白内障323例患者共341只眼进行临床观察,119只眼采用传统球后麻醉,222只眼采用现代表面麻醉,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麻醉方式成功率及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χ2 =0.945,P>0.05),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χ2 =0.35,P>0.05),手术时间缩短(球后组45.36min,表面麻醉组37.2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表面麻醉组明显低于球后组,差异有显著性(χ2 =29.31,P<0.01)。

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并成功施行手术,表面麻醉组并发症发生率较球后组低。

结论表面麻醉作为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且简单安全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表面麻醉;球后麻醉;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白内障作为一种全球最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手术治疗为最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在术式及麻醉方式上不断改进,传统的球后麻醉已逐渐被简单安全的表面麻醉所取代。

现对本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白内障摘除术341只眼(其中球后麻醉119只眼,表面麻醉222只眼)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对341只眼实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119只眼为球后麻醉下进行,222只眼为表面麻醉(上直肌牵线采取球结膜下麻醉)下进行。

术前行白内障常规检查。

手术方式均采用反眉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晶体采用硬性后房型人工晶体。

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术前视力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注:核硬度分级采用Emery 核硬度分级标准,球后麻醉采用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0.75%布比卡因,表面麻醉采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倍诺喜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
1.2 麻醉方法
1.2.1 球后麻醉嘱患者注视鼻上方,以5号针头在下眶缘外1/3与内2/3交界处皮肤进针,向后向上指向眶尖部缓慢进针,约3.5mm,回吸无血后注射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液2ml,拨针后压迫眼球1min。

1.2.2 表面麻醉冲洗结膜囊后,置开睑器前结膜囊内滴用盐酸奥布卡因1~2滴,5~10min 1次,共2~3 次,术中根据患者疼痛情况
可追加(倍诺喜的起效时间为16s,麻醉持续时间平均为13min51s)。

1.3 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制作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角巩膜缘12点位后界2mm处制作反眉弓形隧道切口,角膜透明区9点位制作辅助穿刺口,3.2mm穿刺刀穿刺进入前房,环形撕囊,同步水分离核与皮质,扩大角巩缘切口,晶体圈配合调整钩“抱球式”取核,注吸干净晶体皮质观察后囊膜是否完整,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或睫状沟内,间断缝合切口1~3针,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包扎术眼。

1.4 麻醉效果判定(1)结膜、巩膜、角膜痛觉完全消失;(2)眼球相对固定,能配合手术,相关眼附属器一并麻醉;(3)眼压控制于允许范围内;(4)麻醉过程及手术过程中不发生眼心反射等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四方格(行×列)卡方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种麻醉效果比较眼(%)注:χ2 =0.945,P>0.05,两组麻醉方式在麻醉满意度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麻醉方式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成功率均为100%),表面麻醉组中3眼因疼痛要求追加麻药,追加表面麻醉滴眼液后均可配合完成手术,麻醉满意度为98.7%,未出现更换麻醉方式病例。

2.2 术后视力比较两种麻醉方式下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差异无显著性(χ2 =0.35,P>0.05)。

2.3 并发症(包括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可出现恶心、呕吐、眼心反射、疼痛、球结膜下出血水肿、眼睑皮肤淤青、球后出血、眼球穿通伤、眶内感染、视神经损伤、眼肌麻痹、眼压增高、角膜上皮水肿、内皮皱褶、后囊膜破裂、黄斑囊样水肿、网脱等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表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眼(%)注:χ2 =29.31,P<0.01,两组麻醉方式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有差异,表面麻醉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球后组
3 讨论
表面麻醉作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现代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肯定,且优越性明显:(1)起效快,缩短了手术时间(表面麻醉倍诺喜的起效时间为16s,麻醉持续时间平均为13min51s,利多卡因起效时间为5~6min,持续时间30min左右),减少手术等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痛苦小,球后麻醉因疼痛、眼心反射造成的患者恐惧、痛苦在表面麻醉的应用下都得以解决;(3)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减少球结膜下出血(球后组22.7%,表面麻醉组17.1%)与术后恶心、呕吐(球后组38.7%,表面麻醉组9.9%)等的发生,解除患者术后心理障碍,也避免
了传统球后麻醉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可能性(如球后出血、眼球穿通伤、眶内感染、视神经损伤、视网膜血管阻塞、甚至中枢抑制等);(4)放宽手术适应证,白内障患者一般发病年龄>50岁,常合并有老年性疾病,对于高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情绪过于紧张患者安全性相对较高。

表面麻醉在实行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因其自身特点存在需要注意的方面,我科对比观察323例病例(341只眼)后认为:(1)因表面麻醉起效快,只需十余秒,但反复滴用及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角膜上皮水肿,从而增加手术难度,故一般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使用麻药次数,在消毒铺巾完成后,放置开睑器前十余秒再实行麻醉,30s后追加一次即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

(2)表面麻醉对于结膜、角膜、巩膜等组织麻醉效果较好,但对于虹膜、睑缘作用较弱,复杂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疼痛率较高,术中应尽量减少刺激虹膜等的操作(如反复注吸皮质、调整晶体位置等)。

有报道认为,术中避免与虹膜接触能有效避免术中疼痛不适感,本组研究认同此观点。

(3)表面麻醉增加了医患双方配合的随意度,同时也增加了危险性,患者眼球转动随意性强,睑缘麻醉差,易产生反射性瞬目运动,故对手术娴熟度有一定要求。

(4)病例选择能够具有认知配合功能的患者,弱智、聋哑、精神疾病患者慎用。

综上所述,表面麻醉能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且简单快捷,安全系数高,病人痛苦小,值
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