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课时第一节(总节

教学目标重、难点1.复习初中学过的《论语》选段,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基础。 2 .了解孔子的生平经历和《论语》一书的主要特点。

【重点】了解孔子的生平经历和《论语》一书的主要特点。【难点】了解孔子的从政经历和教育经历。

教学方法旧知回顾一教师简介一学生了解

教学过程(知识线索及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札记

一、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社会历史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位思想家是谁?对中国人影响最

深远的一本书是哪一本?(学生回答)

【教师导入】对中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人是春秋末年的孔子和他的《论语》。过去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 “人言(赵)普山东

人,所读止《论语》……(宋)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 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臣平生所知,《论语》在赵普心

中成了治国的经典。

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人们的为人处世以及治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005 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批准,以中国政府名义正式设立“孔子教

育奖”。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这节课我们学习《论语》中的一个片段。

【学生诵读】学生集体诵读初中学过的《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子乎?”

(〈〈学而》)

不亦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子曰: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因躲避华父督的迫害,其先祖出奔鲁国,从

此定居鲁国。父叔梁纥,母颜征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

曲阜)。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地,素为礼乐之邦。至春秋末,礼乐仍保持完好。鲁国历史悠久的

礼乐传统对孔子有深刻的影响。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孔子早

年丧父,家境中落,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孔子

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三十五岁的孔子,不满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

30余岁开始授徒讲学。

度离鲁至齐,不久回鲁。他开始整理诗、书、礼、乐,招收弟子日多,影响愈大。

鲁定公九年(前501 ),孔子五十岁,出任中都宰,颇有政绩。后升为司空和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鲁国兵礼并用,收回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

之田。定公十三年,孔子为维护公室,建议毁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等三家都邑,季孙氏、叔孙

氏、费被毁后,孟孙氏以武力对抗,孔子计划失败。以后鲁国政局有变,孔

子见理想难以实现,遂带领弟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孔子55岁。

孔子14年中先后到过卫、宋、郑、陈、曹、蔡、楚等国,向各诸侯宣传自己的政

治主张,但均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 ),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时年

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虽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在鲁国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修订《礼》《乐》,注解《周易》,编

修《春秋》。他一生收授门徒三千人,其弟子将孔子的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

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

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他的为人。到达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

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

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为数众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个平民,传

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士人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

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1.《论语》的得名。

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

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文选-辩命论注》引《传子》:“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两点:①“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 “语

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即编纂)”起来。②“论

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加给这本书的。

2.《论语》的体例与内容。

《论语》是以对话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15000多字。每一篇以开头两字为本章题目。篇章之间

的排列没有一定的道理,即便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论语》与《诗经》《尚

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六经”,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四、课后练习

学生课后反复熟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与文后注释。

孔子的生平与思想课时第二节(总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