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创新课题实践与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曲面设计的家居产品创新研究

基于曲面设计的家居产品创新研究

基于曲面设计的家居产品创新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家居产品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

基于曲面设计方法的家居产品创新研究正逐步成为家居产品设计师的新选择。

曲面设计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更加贴近于人类自然本能的感受与运动,能够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更加人性化的使用环境。

本文旨在分析基于曲面设计的家居产品创新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曲面家具的优势曲面设计逐步成为家具设计师的新选择,主要原因是它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曲面设计能够以人体工学为基础,深刻解决人类使用家具时的疑惑和不适。

曲面拟合人体的造型,使我们的身体能够更放松,降低急性肌肉疼痛的发生。

其次,曲面设计具有极佳的美学价值。

曲面家具的外形流畅,美感强烈,能够营造高品质的家居装饰感受。

此外,曲面家具还可以得到更加简单的生产流程,减少了由于复杂零件制造和加工而带来的复杂性,因此也可以作为一种节省成本的高效产业来发展。

三维设计软件的普及曲面设计在家居产品研发中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

随着三维设计软件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曲面建模已经成为当今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常用工具之一。

曲面设计能够提供比传统设计方法更多的创意空间,并使设计师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方案,从而增强了设计师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和竞争力。

这种软件的使用只需要一台好的计算机,再加上一个合适的数码板和适当的训练,便能够进行高效的曲面设计。

这样的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让生产商能够制造更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家居产品,有效满足消费者对家居设计的需求和期望,以占领更高的市场份额。

曲面设计在家具行业的应用曲面设计正在各个领域的家具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桌椅、床铺、储物柜、衣柜、餐具等。

为了使产品的曲线切合实际,设计师、工程师和制造商经常需要相互合作。

例如,曲面设计师必须与工程师紧密合作,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出现错误。

此外,曲面制造还需要考虑到曲面部件的表面处理、可维修性等因素。

同时,曲面设计也应该符合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文化实践,以满足大众的审美观和风俗习惯。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产品设计已经从单纯的物质功能满足转变为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深度挖掘。

在这一转变中,感性工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逐渐受到设计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感性工学起源于日本广岛大学,是一种以用户感性需求为核心,将消费者的感性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技术。

它通过探索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反应,将这些情感反应转译为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的消费多样化格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使用需求转变为对个性化、情感化需求的追求。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应用感性工学,使产品不仅满足基本功能,还要符合消费者的情感期待。

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设计技术,其目标是构建出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产品模型,使产品与用户实现心理感受和使用功能的匹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感性工学已经从最初的建筑室内设计拓展到产品、建筑、环境与城市设计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尤其在产品设计中,感性工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家具等多个行业。

设计师通过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产品。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感性工学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这一研究领域涉及到感性工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感性工学的概念与起源20世纪后半叶,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感性工学应运而生。

日本是感性工学研究的先驱,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情感和体验的重视。

利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来理解用户的感性需求。

应用统计学和工程设计方法,将感性需求量化并转化为设计元素。

通过感性工学,设计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消费场景下产品设计的策略创新研究

消费场景下产品设计的策略创新研究

消费场景下产品设计的策略创新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场景的不断升级,产品设计的策略创新也成为了当前设计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消费场景下的产品设计策略创新是设计师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如何利用自己的设计技巧和智慧,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良的产品设计方案,成为了每个有志于产品设计事业的设计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消费场景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场景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传统的购买商品到现在的消费体验,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为产品的设计带来更大的挑战,也成为了产品设计领域的重要议题。

二、产品设计的策略创新针对消费场景的变化,产品设计的策略创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新的消费背景下,产品设计师需要更加注重设计的创新性,通过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切的设计方案。

1.更加注重用户体验随着消费场景的变化,用户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良的产品体验,已经成为了产品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从而为用户带来更为贴切的设计方案,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更加舒适和便利。

2.创新设计的理念随着消费场景的变化,创新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对于产品设计师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打造更加贴切的设计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创新设计理念的应用,对于产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3.数字技术的应用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再陌生。

对于产品设计领域来说,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设计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还可以为产品设计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创造更加优良的产品设计方案。

三、消费场景下的产品设计策略创新研究消费场景下的产品设计策略创新研究,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良的产品设计方案,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设计创新实验方法和案例

设计创新实验方法和案例

设计创新实验方法和案例设计创新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新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创造出独特、有创意的作品或解决方案。

在设计领域,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和提升设计品质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实现设计创新,设计师需要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和案例,以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些设计创新实验方法和案例,帮助设计师拓宽思路,提升设计水平。

一、设计创新实验方法1. 联想法联想法是一种通过将不同领域的概念、元素或思维进行联想,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的方法。

设计师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领域的作品或事物,寻找灵感,并将其与设计问题进行联想。

例如,设计师可以观察自然界中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将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创造出独特的外观和材质。

2. 反向思维反向思维是一种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的方法。

设计师可以尝试将问题的要求和限制反转,思考如何达到相反的效果。

例如,如果设计一个节能的灯具,设计师可以反向思考,考虑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消耗更多能量的灯具,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3. 原型实验原型实验是一种通过制作和测试原型来验证设计想法和解决方案的方法。

设计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原型,并进行测试和评估。

通过原型实验,设计师可以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逐步完善设计方案。

原型实验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产品功能,从而提升设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二、设计创新案例1. 苹果公司的iPhone设计苹果公司的iPhone是一款具有创新设计的智能手机。

在设计过程中,苹果公司采用了联想法和原型实验等方法。

设计师观察和研究了不同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如数码相机、触摸屏技术等,将其与手机设计进行联想,创造出了全新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方式。

同时,苹果公司通过制作和测试多个原型,不断改进和优化设计方案,最终推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iPhone。

2.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设计特斯拉是一家以电动汽车为主要产品的创新型公司。

在设计过程中,特斯拉采用了反向思维和原型实验等方法。

甘肃华夏文明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的提取与设计应用研究

甘肃华夏文明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的提取与设计应用研究

第36卷第5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6,N o .52020年9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S e pt .2020ʌ收稿日期ɔ2020G06G05ʌ基金项目ɔ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项目 甘肃华夏文明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2017A G132)ʌ作者简介ɔ邓红霞(1978-),女,湖北广水人,兰州文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甘肃华夏文明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的提取与设计应用研究邓红霞(兰州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00)ʌ摘要ɔ研究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实现对甘肃地域文化创意设计产品活动的支持.通过对马家窑彩陶上的纹样图案㊁色彩以及彩陶器型进行分类㊁分析㊁汇总㊁总结,并通过对用户情感分析,针对目标用户进行模型构建.设计开发一系列既具有马家窑彩陶特色,又具有现代时尚感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甘肃马家窑彩陶的传承与创新.ʌ关键词ɔ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创意产品ʌ中图分类号ɔJ 516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0)05G0113G05R e s e a r c ho n t h eD e s i g no fC u l t u r a l C r e a t i v eP r o d u c t sw i t hC h i n e s e C i v i l i z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G a n s uP r o v i n c eO n t h eE x t r a c t i o na n dD e s i g nA p pl i c a t i o no f t h eC u l t u r a lG e n e o fM a j i a y a o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D E N G H o n gGx i a (S c h o o l o f F i n eA r t s a n dD e s i g n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L a n z h o u 7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c u l t u r a l g e n e o fM a j i a y a o p a i n t e d p o t t e r y w i t h s t r o n g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s s t u 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e r t o s u p p o r t t h e a c t i v i t i e s of r eg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c r e a t i v e d e s i g n p r o d u c t s i n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Th r o u g h t h e c l a s si f i c a t i o n ,a n a l y Gs i s ,c o l l e c t i o na n d s u mm a r y o f p a t t e r n s ,c o l o r s a n d p o t t e r y t y p e s o nM aj i a y a o p o t t e r y ,a n d t h r o u g h t h e a n a l ys i s o f u s e r s e m o t i o n s ,t h em o d e l i s b u i l t f o r t h e t a r g e t u s e r s .T h u s ,a s e r i e s o f c u l t u r a l c r e a t i v e p r o d u c t sw i t hn o t o n l yt h e c h a r a c t e r Gi s t i c s o fM a j i a y a o p o t t e r y ,b u t a l s o t h e s e n s e o fm o d e r n f a s h i o n i sd e s i g n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 t oa c h i e v e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o fG a n s u M a j i a y a o p o t t e r y.K e y wo r d s :M a j i a y a o p a i n t e d p o t t e r y ;c u l t u r a l g e n e ;c r e a t i v e p r o d u c t s ㊀㊀甘肃有着悠久的历史,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甘肃地域文化与设计艺术的有机结合,是顺应设计潮流的,也是设计艺术的使命.意大利设计师乔治 亚罗说: 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 .甘肃地域文化与设计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设计产品的附加值,有助于唤醒消费者的认同感,同时对甘肃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家窑彩陶是原始彩陶艺术巅峰时刻的代表,是甘肃华夏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艺术的起源之一.提取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可以更好地促进甘肃地域文化与现代创意产品的结合,提升现代创意产品内涵.本文尝试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提取模型的建立,并结合模型开发设计系列马家窑彩陶文创产品,借此传承创新马家窑彩陶文化.一㊁文化基因提取的必然性(一)研究现状文化基因的确立,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统一形象,有助于用户对文化的感知和认同[1].文化基因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㊁基本要素.比如企业识别系统(C I S )就是建立在统一311的文化因子基础之上,通过文化基因的注入,提升大众对企业的高度认知.现代众多企业都注入了某一文化基因,使企业具有统一的文化形象识别系统,诸如华为㊁格力㊁联想等知名企业.这些知名企业都建立独特的产品设计语言,以此提升企业文化形象.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联想集团承担了此次奥运火炬的设计任务,其创意来源于 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的祥云图案.祥云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这次奥运火炬设计也是联想集团企业文化形象的一种对外展示.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视觉㊁行为和情感的产品族设计语言研究方法[2].这些都充分说明文化基因的注入对企业形象的提升以及企业产品的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文化基因的提取和设计可以给甘肃现代创意产品注入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给现代创意产品显著的文化特征,以便消费大众识别.(二)文化基因提取的必要性马斯洛欲望五层次中揭示了一个显著的现象,人的需求是从最低级的物质需求到高级的精神需求以及到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的高级需求就不再简单满足基本温饱问题,购买商品也不再局限于满足功能性,更多的考虑其文化意蕴带给人的精神满足和自我需求.所以说,无论是人的精神需求还是产品设计,都与文化属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意产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境(形)㊁情境(神)㊁意境(意).意境是创意产品的至高境界,是用户追求的高级阶段,是在物境和情境基础之上的最深层次的体验.如何提升用户的意境体验,就需要给创意产品注入鲜明的文化因子,增强创意产品文化属性和识别度.甘肃地域文化特征显著,但有关甘肃文化基因提取相关的研究比较少,有关地域文化因子提取后进行再设计的相关研究也很少.一个设计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研究甘肃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因子,并将其应用到设计中去.文化基因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㊁基本要素[3].设计是文化的一种形式,甘肃地域文化基因主要是指凝结于甘肃丰富的石窟艺术㊁彩陶艺术等历史遗迹以及文化遗址中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并能够引起目标群体感知的视觉符号.在这些地域文化中,本文选择了马家窑彩陶并从中提取文化基因展开设计.研究地域特色文化,并提取地域特色文化基因,对现代创意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基因确定后,可以提升甘肃创意产品的识别性和认同感.可以提升设计产品文化价值内涵,可以对外更好地宣扬甘肃地域文化.同时文化基因在现代创意产品中的注入,也是现代创意产品发展的必经之路.二㊁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一个地区文化的产生㊁发展和传播模式和生物具有相似的进化特征.甘肃马家窑文化出现在距今5800多年的新石器晚期,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主要有石岭下㊁马家窑㊁半山㊁马厂等时期.在3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马家窑文化基因对应生物基因,把马家窑彩陶看作生物个体.其中马家窑彩陶的纹样图案㊁颜色以及马家窑彩陶器型等元素看作生物的细胞.通过对这些细胞的研究,提取其文化基因并通过文化基因的分析和应用为现代设计服务.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基因组成.马家窑彩陶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其文化特征仍然十分明显.追究根源,是因为马家窑彩陶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经过相关文献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把马家窑彩陶中的文化因子具体以其图案㊁色彩㊁器形来表现,如图1所示.深入了解马家窑彩陶的纹样图案㊁色彩㊁形态,对建立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现代设计者开展马家窑彩陶相关的设计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通过构建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结构图,可以有效地将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提取起来进行储存,形成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从而对马家窑彩陶相关的创意产品提供丰富的信息.三㊁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提取(一)图案提取图案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基因,具有美感并且蕴含特定的文化内涵. [4]马家窑彩陶图案形式多样,纹样精美.有流畅旋转的旋涡纹,有简洁有力的回形纹,有婀娜多姿曼妙的舞蹈纹,有刚劲有力的折现纹,还有菱形纹㊁网格纹等等.每一种纹样图案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形式美.而这种形式美与当代设计形式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源泉. 以丰富的无法统计的原始彩陶图案来说,已经把自然界中熟悉的现象提炼成图案,出现了极好的符合美学原理的法则,411如大家都遵守的均衡㊁整齐㊁对称㊁反复㊁连续的法则,绝对没有杂乱无章㊁轻重倒置㊁比例失调的现象.这些图案无论是繁是简都符合图案学有关美的原理. 这些纹样图案极好地将均衡㊁对齐㊁对称㊁反复㊁连续等表现得恰到好处,本身就极具设计形式美感.(二)色彩基因提取色彩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每个民族对色彩的认同有着巨大差异.同样是白色,有的民族认为是纯洁的象征,有的民族则认为是悲伤的代表.因此色彩基因提取也是当前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色彩是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马家窑彩陶色彩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或者黑㊁红㊁黄相间,晚期多以黑㊁红二色并用.大量的彩陶以西北独特的地域风情红黄底黑色为主,其中红黄色的底色配以黑色搭配更能凸显西北风情以及马家窑特色,我们称这种红黄为马家窑红黄 .这种极具地域特色的颜色,正是一个一个地域文化在长期形成的过程中,凝结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原始社会亦是如此.(三)形态提取马家窑彩陶造型丰富多样,有精美绝伦的漩涡纹尖底彩陶瓶,有端庄优雅的内彩旋涡纹彩陶盆,有庄重沉稳的波浪纹和旋涡纹结合的彩陶罐,有稳重大气的菱形纹彩陶瓮,有庄严的回形纹彩陶罐.每种形态都造型优美,并且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图1㊀马家窑文化基因结构图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经过比较和分析,此次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提取主要是针对设计相关的视觉元素即纹样图案㊁色彩以及器型.由于马家窑彩淘种类众多,纹样精美繁复,本论文主要提取了几个典型的马家窑彩陶.最后根据马家窑彩陶图案㊁颜色以及器型的分析,完成部分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提取,如图2所示.四、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的建立(一)文化基因库的建立原则文化基因库的建立是对某种文化中视觉文化图2㊀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提取重要再现的一种方式,通过建立文化基因库,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而对于地域文化,在建立基因库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选择最能代表地域文化特征的因子,保留最能够代表马家窑彩陶文化特征的图案㊁色彩以及器型.马家窑彩陶种类较多,主要分为石岭下型㊁马家窑型㊁半山型以及马厂型.每一个类型都有其一定的特征,石岭下型是马家窑文化早期的一种类型,是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的,于仰韶文化庙底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个时期的器型以罐㊁壶㊁瓶为典型,其中以圆点为中心的旋形分散构成图案.而马家窑型是整个马家窑彩陶文化最辉煌的时刻,纹样大多是流畅的曲线为主的纹样,诸如旋涡纹㊁波浪纹等.这个时期纹样最大的特征就是曲线为主,旋转流畅.而到了后期的马厂型,更多就是粗狂豪放纹样形式,比如回形纹样㊁波折纹㊁菱形纹等.因此,在建立文化基因库的时候,就需要认真调查这些类型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因子.其次,基因库的建立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灵活删减以满足设计需求.根据大众审美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适时调整马家窑文化基因库.马家窑彩陶经历的每一个时期,纹样种类都很丰富,每一个时期,器型都独具特色.在建立基因库的时候,由于技术条件和人力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一次性将所有类型马家窑文化基因建立完善.因此,需要根据社会发展以及大众审美需求进行动态调整.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的建立是基于艺术设计基础之上的.文化基因库的建立要符合艺术设计形式美感,要选择具有形式美感的纹样图案以及器型,有选择性㊁目的性的建立相应的基因库.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本论文只是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彩陶对其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基因库.511(二)提取建构模型文化基因的核心功能是辅助产品设计实现统一的文化形象,便于大众高度识别.这就要求提取文化基因模型能够承载文化品牌传播.在具体的模型构建过程中,要考虑用户高度识别性,需要考虑用户感知,进而进行相关文化因子提取.该模型建立于对用户群体的感知之上,并经过前期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对马家窑文化视觉元素进行分析提取㊁针对当前消费群体特征分析,以及用户角色分析,典型用户群体分析等综合因素,如图3所示.图3㊀基于用户感知的马家窑文化因子提取模型(三)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的建立通过对马家窑彩陶调查分析,从马家窑彩陶的纹样图案㊁色彩以及马家窑彩陶器形等方面建立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用户感知与文化因子提取的过程,主要是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然后对马家窑彩陶最具代表性的图案㊁色彩以及器型进行提取和构建.然后在此模型(如图3)基础之上完成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如表1-3所示).表1㊀纹样图案基因库表I D N a m e T y pe D e s c r i pt i o n 1000旋涡纹马家窑型马家窑彩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数量多且变化丰富1001回形纹马厂型寓意生生不息1002菱形纹马厂型纹样图案刚劲有力,大气,具有对称㊁均衡之美表2㊀色彩基因库表I Dn a m ed e s c r i p t i o n R v a l u e G v a l u e B v a l u e 2000陶红色经过时间沉淀和环境影响所致,但这种本色的彩陶存在的并不多1331041062001土黄色黄土直接烧制而成的本色2001551442002黑色描绘彩陶图案的主要色彩000表3㊀形态基因库表I Dn a m ed e s c r i pt i o n 3000尖底瓶尖底造型,用于汲水,集实用于审美与一体,是马家窑彩陶中最具独特的艺术品3001彩陶罐器型庄重大气,最常用的器型3002彩陶盆器型小巧,全彩覆盖,造型和纹样结合统一并结合具体的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完成相关的产品设计.表1主要从纹样图案方面选择了几种典型纹样进行列举,其中旋涡纹是马家窑彩陶时期最具特色的纹样之一,回形纹㊁菱形纹是马厂时期最具特色的纹样.这些纹样也是黄河文化的象征,地域文化特征显著.四、设计实践设计师在进行创意产品设计时,应该增强产品统一文化特性以及产品的统一风格.将共同的文化因子加入设计方案,使整体风格统一.具体设计时,应该明确设计任务,进一步设计开发相关的产品.(一)设计任务此次设计任务是以马家窑彩陶元素为主题的时尚钟表设计.在具体设计时结合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的因子以及现代设计美学,进行再次创新设计.611(二)用户感知分析用户感知,主要强调的是产品的 能指 与 所指 . 能指 主要指的是产品本身具有的形态以及产品上的纹样图案. 所指 主要指的是产品整体带给用户的视觉感受.而这种视觉感受又主要是通过创意产品的色彩㊁纹样所表现出来的.钟表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中学生,他们需要钟表安排提醒自己的作息.现代的中学生学业繁重,日常生活节奏紧张,他们更偏好简洁明快的产品.针对中学生这一群体,本论文中的系列时尚钟表设计案例主要应用了马家窑文化基因库里的相关设计因子展开相关设计.(三)文化因子的提取结合用户感知分析,对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进行提取.在具体操作中,结合当前中学生这一群体消费者时尚消费理念,并结合前文中的图2和图3,在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里提取马家窑彩陶图案设计基因,如图4所示.这三种图案形式美感强,造型优雅,是典型的显性因子,能够体现马家窑彩陶特征.由于此次设计目标群体是中学生,因此此次钟表设计对马家窑彩陶文化的传承有着明显的作用.图4㊀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提取(四)设计方案的形成从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里提取部分设计基因.同时还考虑了设计方案的文化性㊁时尚性以及多样性.在具体设计时,先选择钟表形态.在钟表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了马家窑彩陶三个典型代表的图案因子:旋涡纹㊁回形纹㊁旋转纹.这三种纹样在构成形式上都有生生不息的视觉效果,与钟表24小时旋转走动有着相似之处.在具体设计时,直接使用了基因库里的图案.这种直接使用方式,使产品凝聚着马家窑文化特色,整个钟表文化符号性强,容易被中学生所接受.在色彩因子上仅仅使用了马家窑彩陶黑色设计因子.黑色在现代设计语言中代表着大气㊁沉稳.而黑色和白色的搭配又是时尚的象征.在形态因子上,选择了马家窑彩陶盆的形态.马家窑彩陶盆与钟表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通过形态简化形成钟表造型.此套系列钟表设计结合了现代中学生时尚消费偏好.整体设计给人简洁㊁时尚㊁大气的视觉感受,同时又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 马家窑彩陶文化特色,如图5所示.本系列钟表设计一方面提升了区域文创意产品的附加价值,同时也提升了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㊁美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此次钟表设计在图案因子上,选择了三个具有地域特色的马家窑彩陶因子,更多的图案可以让中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图5㊀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设计应用结㊀语本文通过应用生物学领域基因学相关知识,对甘肃马家窑彩陶进行了相关的文化基因提取并用实际设计案例进一步论证了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的可实施性.但由于笔者对马家窑彩陶文化知识了解的局限性以及自身专业能力的有限性,对马家窑彩陶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建立的马家窑彩陶文化基因库还有众多不足之处.在纹样图案的形式上,在器型的种类上都只是选择了部分少数典型代表进行了相关的阐述,略显得有些单薄.本论文主要是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更多的设计工作者能够不断完善马家窑文化基因库,并能够更好地进行马家窑文化基因相关的产品设计,为甘肃设计服务.ʌ参考文献ɔ[1]王东.中华文明的五次辉煌与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J ].河北学刊,2003,(5):130G134.[2]罗仕鉴,朱上上,冯骋.面向工业设计的产品族设计D N A [J ].机械工程学报,2008,(7):123G128.[3]王伟伟,胡宇坤,金心,等.传统文化设计元素提取模型研究与应用[J ].包装工程,2014,35(6):73G74.[4]苟秉宸,于辉.半坡彩陶文化基因提取与设计应用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4):66G69.[责任编辑:王敬儒]711。

TRIZ理论在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TRIZ理论在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1第3期总第202期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TRIZ理论在机电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丛秀娟(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济南250000)摘要:通过对创新问题的分析研究,阐述了TR IZ对解决创新问题所起到的作用,归纳了TR IZ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内容,介绍了TR IZ的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电源插头的创新设计中。

电源插头创新方案的提出验证了TR IZ创新设计过程模型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TR IZ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电源插头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必须在技术和产品上进行创新。

创新成了企业市场竞争的武器,而创新能力为企业拥有竞争力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而科技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

如何以最快、最短的时间提高创新能力来增加科技创新,一直是众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因此应该先从方法上解决创新的问题。

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的方法大约有300多种,而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是众多创新理论中的一员[2]。

TRIZ是解决发明创造问题强有力的方法学,是一套有科学依据、行之有效的解决发明创造问题的工具[3]。

利用TRIZ理论进行机电产品的创新设计,能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竞争力提供一种有力工具。

2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2.1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4](1)TRIZ的理论基础TRIZ(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俄文首字母的缩写,20世纪60年代由前苏联学者Altshuller(GenrichSaulovichAltshuler,1926~1998)所提出。

被前苏联尊为“国术”,“点金术”、“最高国家机密”等等。

由于Altshulle长期工作在前苏联的专利审查机构,在他对250余万件的专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后,发现不同领域的各种创新发明问题,普遍地存在着共同的基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点列举法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希望点列举法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希望点列举法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创新设计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而点列举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思维工具,在产品创新设计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点列举法的定义、原理和步骤出发,探讨其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二、点列举法的定义及原理点列举法,又称点线面法,是指将一个概念或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再对每个子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决。

其原理是通过逐级分解、分类归纳和综合推导等方法,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易行的子问题,从而更好地把握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三、点列举法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1. 确定需求产品创新设计前期需要明确用户需求。

通过点列举法可以将用户需求分解为不同的子问题,并逐一研究和解决。

例如,在汽车设计中,可以将用户需求分解为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等多个方面,然后针对每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解决,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2. 创新思路点列举法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产生创新思路。

通过将产品的各个方面分解为不同的子问题,可以激发创意,并从中找到新的设计灵感。

例如,在手机设计中,可以将手机功能、外观、材料等多个方面进行分解,然后通过组合和创新,产生出更加优秀的设计方案。

3. 评估效果产品创新设计后期需要对设计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点列举法可以将评估指标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逐一研究和解决。

例如,在电视机设计中,可以将电视机画质、音质、功耗等多个指标进行分解,然后通过实验和测试来评估产品的整体效果。

4. 优化改进点列举法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推出后快速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通过将用户反馈、市场需求等信息分解为不同的子问题,并逐一研究和解决,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例如,在智能手表设计中,可以将手表功能、界面、体验等多个方面进行分解,然后根据用户反馈来对产品进行优化改进。

四、实际案例以苹果公司的iPod为例,说明点列举法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作者:阚志刚缪言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7期摘要:现代社会的材料使用,不仅是产品物质表达的承载物,更是社会文明气息的标志。

要保障产品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在产品设计中进行契合人们实际生活需求的创新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材料创新或是材料的创新应用,这也是优秀产品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然而,现阶段很多的产品设计在材料应用上过于程式化,并没有充分利用材料创新对于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优势,有必要在此方面引起高度重视,不断深度挖掘其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

据此,本文针对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对未来的产品设计材料创新及其应用创新提供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创新;材料产品;实用性引言事实上,材料在任何产品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传统型和创新型。

传统型材料是指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具备成熟工艺模式的材料;而创新型材料也并非就是新研究的材料,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比传统材料的历史更为悠久,只在近年才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技艺打磨上还略显生疏。

例如:小米5陶瓷后盖、竹制的产品材料或是钢化玻璃材质的外壳等等。

其虽然在制造工艺和技术上尚未成熟,但是在产品设计造型创新成本过高时,运用材料创新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显著提升产品的竞争实力。

1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体现现代社会的设计材料创新种类体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对于产品设计的材料需求进行了极大的满足。

在材料应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产品表现也得到了极大的突破。

在扩展产品材料应用的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对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极大的满足。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的设计风格和技术水平在不断革新,不仅突破了材料本身的限制,同时也极大的突出了材料质感的表现力,对于人们感官的满足十分明显,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认知。

1.1突破材料的常规应用范围材料长期作为客观存在和情感载体的物质,其本身并未附带情感或意识,其因为长期作为某类特定产品而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识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1期 2014年1月 

机电产品开崖与钏崭 

Development&Innovation of Machinery&Electrical Products Vo1.27.NO.1 

Jan..2014 

文章编号:1002—6673(2014)01—107—03 

产品设计创新课题实践与应用研究 

金贺,陈思雨,秦鑫月,赵辉,何伟民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oooo) 

摘要:论文立足学生设计创新课题实践.从调研的思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一些有 建设意义的设想:目的是提高和推动学生的设计热情,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设计实践活动,帮 助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真正独立地设计出与市场接轨又不脱离教育目标 的准产品。 关键词:发现;研究;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i.issn.1002—6673.2014.叭.039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Practice and Applied Research Topics JIN He,CHEN si—Yu,OlN xin—Yue.ZHA0 Hui,HE Wei—Mt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based student design innovation practice issues,starting from research ideas,research questions,identify problems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 s61ve the problem,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ideas;aim is to enhance and promote the design of enthusiastic stu— 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chool and community design practice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in industrial design”learning by doing,practic- ing in science,”to design a truly independent with the market without departing from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prospective products. Key words:discovery;research;design;innovation 

0引言 信息革命的浪潮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 落,看看青年人的装束就不难发现,信息产品已经被不 知不觉的穿戴上身了。平板电脑、智能眼镜 以及最流 行的智能手机,人们的行为已形影不离地与这些物品深 度融合,劳动结果不再是为工业产品机械地复制,而是 使用者积极参与了智能化主导且引领生活的时代。但看 似主动的行为能使我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么?有时也 不一定,因为生活的模式已经被技术程序化了,人们反 而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中;要想继续创新,人们不但需 要超越工业化程序化的技术,还要适应不断发掘民族文 化和学习现代文化的趋势;从创新角度,我赞成一位学 者曾经说过“创意,从传统中来,到现代中去”;历史 发展从时间的连续性来看是不能分割的.而人的一生也 只能在其局部展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仅仅是个人的 修稿日期:2014—01—13 作者简介:金贺(1991一),男,北京人,在读本科生。专业方向: 产品设计;通讯作者:何伟民(1964-),男,北京人,教师。研 究方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与研究。 态度.也折射出社会的响应:从这两点看,创新设计的 选择就不是轻而易举但确是头等重要的事了;所以立足 于自身的社会环境.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仅追随国 外的潮流和技术或样式的改良,将是学生们思考的起点。 1如何确定设计题目 面对当前的社会现象,我们题目的学生如何突破设 计专业这个瓶颈呢?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讲过“艺 术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设计也是一样;但是,专 业的差异性,观察生活的角度自然也不同了,我们的学 生需要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过去美术学院为了创 作,经常下乡体验生活几个月甚至半年,而设计专业如 何做到这点呢?应该说这是都市设计专业所面临的一个 共同的通病:纵观当今的学生设计和社会设计竞赛,信 息产品的比例逐渐增高,机械类工具类产品也逐步与信 息化相结合,过去人们需要动手获得的结果,现在可能 一句语音传输,动动手指就完成了;再加上独生子女的 现象.使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几乎为信息产品占据,网 络代替了体验:接下来怎么办呢,只有适应它才能改变 么?那可能会麻木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首先要回顾 一下设计的含义和本次设计的目标。 

l07 ・综合研究・ 理解‘设计’理念和目标非常重要:‘设计’理念各国 设计大师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给出了不同的文字解 释,我们要从发展动态的眼光学习它们。静止的观察是 不准确的:无论设计满足人的需要需求还是为了商业销 售的升级换代等等,都是为人服务的这点是不会改变 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为环境所浸泡,要主动地从 “置身室外”的角度融入生活;这句话看似矛盾,实际 上确是客观的;因为你仅仅是融入则有可能迷失,所以 要参与而不能是“沉迷;同时要运用好设计理念主动地 参与不同的生活环境.对比与发现:只有这样才能有真 正的“选题”出现。面对信息环境的“爆炸”,应主动 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自己的查阅,应包括更 多“用户”的感受:艺术反映的是艺术家的主观认识, 而设计师则反映与引导他人的需求。这两点是不同的。 学生们由于环境特点受其所困,表面上好像没有生活调 研的素材,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典故 样样可以作为调研的对象,不仅当代设计师能在进行这 些问题的思考,古代也同样给了我们那么多优秀的设计 经验积淀 设计所解决的问题应是面对群体的,不能局限在个 人的情节中;这样容易形成设计的瓶颈,打不开思路。 我的建议是可以从各种文献各种生活形态中吸取素材, 单纯的网络信息资源是间接的感知.缺乏体验和经验的 过程,容易停留在“形”的层面;但学生的生活实践机 会在现实中大部分被成年人代劳了。这也是事实:真的 没有其它出路了么?我的建议是建立特定生活形态的设 计体验站;比如:“购物的形态流程,用餐的行为过程, 医疗的服务过程”等等模块.将生活形态模块化.然后 鼓励学生对这些环境根据需要重新选择和定位:当然也 可以按这个思路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这样的生活体验 均较为容易完成的;从另一个方面讲,学生们没有过多 的技术和传统生活经验,也许更喜欢想像:而且对于创 新,我们不能渴求完美,体验到整个过程就达到了目 的。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会提炼出核心的东 西.那就收获更大了。封闭的环境只能衍生改良的产 品,而跨界则更需要知识高度的综合性:这对于调研体 验的工作量和难度确实有一定能力要求.有时需要多年 的知识积累才能有所领悟.但可以对整个选题的形成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当代设计师田中一雄说过: 设计是“发现与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 2如何进行设计调研 前面提到如何体验生活,跨界知识的综合,而如何 提炼素材才是根本,是硬功夫;通常改良性设计是根据 调研数据对产品进行修正的依据,这是一条设计思路, 108 但步伐不大,也不能代表当今工业设计的方向,田中一 雄在报告中曾经提到: “用户需要省力的代步工具,他 首先想到的是马车.但设计师却呈现给了他们汽车”。 这无论如何也不是调研所能解决的结果。这个例子在我 们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数不胜数;有人把这种调研背后的 信息称之为未来的需求也不无道理;那么是否说可以忽 视基本调研的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深入地调研 可以知道用户的问题是什么。而解决的方向他们是不会 说清楚的,那么我们设计师则是完成用户到产品之间的 桥梁。而这个桥梁也必然是用户没有见到过的,否则, 他们不会掏钱买。以上清楚地叙述了调研的理念和目标。 关于调研的方式方法.现在各个学校和研究机构仅 有少部分设有专门的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而清华 大学也开设了用户研究的课程:这对于量化信息数据, 提高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方法上,也不 能是粗放型的问询和发放咨询表单,甚至还要参与到用 户体验并转换角色:对于本学院设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应 该静下心来把这部分工作做实,否则根本不可能找出创 新的理由。有的时候单纯的问询和记录,用户和设计者 两方面都难免觉得工作枯燥繁杂,应该动一下脑筋.转 化脚色,相互参与。就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体验到消费者 背后的潜在目标。 就以本次的设计来举例分析:题目是“手袋助理器 创新设计”:教师在查看了学生的调研进度和内容后提 出了几个问题:①提物勒手的原因;②货物分量的控制; ③收纳如何方便;④界面识别和造型的美观和协调。 

3从调研到研究 (1)针对上面的上述问题,需要在数据分析和比较的 基础上进行,不能凭设计师个人的经验而为;比如“勒 手”,不是一个简单的常规问题,应做出关于重量使用 的分析.承重多大袋子重量才会感觉到勒手,什么年龄 段比较敏感,是否老年人和妇女会觉得5公斤就勒手, 而年轻男子15公斤都不会感觉到勒手:这就需要先做 个分类,把分类对比结果提炼出来,进行下一步总结; 每个人提物都有可能勒手,但只有特定人群(耐受度小 的)尤其是比较敏感,看看是哪些人,最需要解决这些 问题。这样用户分类基本就完成了;那么下面要做的是 对更多人的行为观察和进行验证、调整结果乃至体验这 个过程。他们通常的耐受重量是多少:单手持续的时 间。在什么情况下分手担负这些重量;购物的行为包括 常规采购内容的了解有时也要分析的,因为这个与袋子 的大小与数量、承重与体积都有关系;如果重量不大, 但体积大,使操作力臂过大也会增加重量,那么这个装 置是否适用呢? (下转第8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