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讲义7-液体燃料的燃烧
合集下载
06第六章 液体燃料燃烧

二、重油燃烧过程
重油油滴的燃烧特点,既不同于轻油, 重油油滴的燃烧特点,既不同于轻油,又有 别于煤粉,而介于这两者之间. 别于煤粉,而介于这两者之间.因此过程比 较复杂。 较复杂。 当重油油滴进入高温炉膛空间后, 当重油油滴进入高温炉膛空间后,油滴被烟 气加热。 气加热。当油滴温度未达到重油的沸腾温度 时,蒸发出来的重油蒸汽主要靠浓度差进行 扩散,即服从费克定律。 扩散,即服从费克定律。
图6-1 重油旋转气流燃烧过程
对一般油滴直径为200µm的重油,通常单个 的重油, 对一般油滴直径为 的重油 油滴的燃烧时间约为0.2s左右,比油滴在炉膛 左右, 油滴的燃烧时间约为 左右 内停留时间约2s左右短数倍以上 左右短数倍以上。 内停留时间约 左右短数倍以上。但由于氧 浓度、温度、风速、 浓度、温度、风速、紊流等多种复杂因素影 响重油燃烧,存在着参数分布不均匀现象, 响重油燃烧,存在着参数分布不均匀现象, 故重油仍存在燃烧不完全热损失, 故重油仍存在燃烧不完全热损失,需要采取 措施来减少这些热损失。 措施来减少这些热损失。
(1)以一定空气量从喷嘴周围送入,防止火焰 )以一定空气量从喷嘴周围送入, 根部高温、缺氧而产生热分解。 根部高温、缺氧而产生热分解。 (2)使雾化气流出口区域的温度适当降低,即 )使雾化气流出口区域的温度适当降低, 使产生热分解也能形成对称的分解产物- 使产生热分解也能形成对称的分解产物-轻 质碳氢化合物。 质碳氢化合物。 (3)使雾化的液滴尽量细,达到迅速蒸发和扩 )使雾化的液滴尽量细, 散混合,避免高温缺氧区的扩大。 散混合,避免高温缺氧区的扩大。
一、雾化原理
雾化过程就是把液体燃料破碎成细小液滴群 的过程。雾化过程是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 的过程。雾化过程是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 它与流体的紊流扩散、液滴穿越气体介质时 它与流体的紊流扩散、 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 所受到的空气阻力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 液体燃料射流与周围空气间的相对速度和雾 化喷嘴前后的压差是影响雾化过程的重要参 压差越大、相对速度越大, 数。压差越大、相对速度越大,雾化过程进 行得越快,液滴群的尺寸也就越细。 行得越快,液滴群的尺寸也就越细。雾化过 程是通过液体的破碎来实现的。 程是通过液体的破碎来实现的。
液体的燃烧过程及燃烧形式资料

燃烧学
——液体的燃烧过程 及燃烧形式
燃烧学
1
液体的特性 液体的燃烧过程 液体的燃烧形式
燃烧学
燃烧学
【Q】为什么能闻到香味?液体放在容器里,为什么会变少?
液体都具有挥发性,在一定温度下,液体都会 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液体蒸发的速度取决于液体的 性质和温度。
燃烧学
将液体置于密闭容器中,液体表面能量大的分子克服邻近分子 的吸引力,脱离液面进入空间成为蒸气分子。蒸气分子由于运动撞 到液体表面或器壁被凝结。
初始状态,由于空间中无蒸气分子,蒸发速度最大,凝结速度 为零。随着蒸发过程的继续,蒸气分子增加,凝结速度增加。
燃烧学
【Q】蒸发和凝结过程会停止吗?
不会。最终,液体和气体会达到气液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液面分子仍在蒸发,蒸 气分子仍在凝结,只是蒸发速度和凝结速度相等。
燃烧学
➢ 蒸发热
因此,不同分子因分子间引力不同,其蒸发热也不同。一 般地说,液体分子间引力越大,其蒸发热越大。
燃烧学
➢ 饱和蒸气压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和它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时,蒸气 所具有的压力即为饱和蒸气压。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液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 下,液体分子间引力越强,蒸气压越低;同一液体,温度不 同时,温度升高,饱和蒸气压增大。
燃烧学
【例】已知某油罐储存原油10000t,油温30℃,发生了 火灾,罐内有40根立柱,每根立柱横截面积0.25m2,罐长 48m宽48m,原油密度0.9t/m3,含水量1%,原油燃烧线速 度0.1m/h,热波传播速度0.78m/h。试预计该油罐着火着火 后可能发生喷溅的时间。
燃烧学
解:油面高度为
燃烧学
➢ 液体的沸点
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在此 温度时,汽化在整个液体中进行,即为沸腾;而在低于此温 度时的汽化,仅在液面上进行。
——液体的燃烧过程 及燃烧形式
燃烧学
1
液体的特性 液体的燃烧过程 液体的燃烧形式
燃烧学
燃烧学
【Q】为什么能闻到香味?液体放在容器里,为什么会变少?
液体都具有挥发性,在一定温度下,液体都会 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液体蒸发的速度取决于液体的 性质和温度。
燃烧学
将液体置于密闭容器中,液体表面能量大的分子克服邻近分子 的吸引力,脱离液面进入空间成为蒸气分子。蒸气分子由于运动撞 到液体表面或器壁被凝结。
初始状态,由于空间中无蒸气分子,蒸发速度最大,凝结速度 为零。随着蒸发过程的继续,蒸气分子增加,凝结速度增加。
燃烧学
【Q】蒸发和凝结过程会停止吗?
不会。最终,液体和气体会达到气液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液面分子仍在蒸发,蒸 气分子仍在凝结,只是蒸发速度和凝结速度相等。
燃烧学
➢ 蒸发热
因此,不同分子因分子间引力不同,其蒸发热也不同。一 般地说,液体分子间引力越大,其蒸发热越大。
燃烧学
➢ 饱和蒸气压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和它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时,蒸气 所具有的压力即为饱和蒸气压。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液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 下,液体分子间引力越强,蒸气压越低;同一液体,温度不 同时,温度升高,饱和蒸气压增大。
燃烧学
【例】已知某油罐储存原油10000t,油温30℃,发生了 火灾,罐内有40根立柱,每根立柱横截面积0.25m2,罐长 48m宽48m,原油密度0.9t/m3,含水量1%,原油燃烧线速 度0.1m/h,热波传播速度0.78m/h。试预计该油罐着火着火 后可能发生喷溅的时间。
燃烧学
解:油面高度为
燃烧学
➢ 液体的沸点
是指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在此 温度时,汽化在整个液体中进行,即为沸腾;而在低于此温 度时的汽化,仅在液面上进行。
液体燃料的蒸发与燃烧

即: T T ; w f w f ,
L( )输运方程是二阶的,故需要两个边界条件;尽管提供
了三个边界条件( d
dr
,s , ),但是由于油滴表面的边界条件
s,g
又另外两个未知量(ms和Ts或wf ,s )。这样方程仍然不封闭。
求解过程如下: (1)对L(η)求一次积分,得到
ms R2
g
Dg
r
2
d
dr
const
ms R2s
g
Dg
r
2
d
dr
s,g
(3)
需估计油滴表面的常数
(2)对油滴表面(r=R)应用如下边界条件:
d ms dr s,g g Dg 方程(3)中常数变为 ms R2 (s 1)
方r
2
d
dr
ms R2 (
s
1)
0
(3)对方程分离变量,并从r=R到r ∞求积分,得到
液体组分守恒方程:
ms
wf ,sms
g
Dg
dw f dr
s,g
总流量 对流项
扩散项
意义:在分界面的液体侧传输到油滴表面的质量传输等 于气相对流项(斯蒂芬流)和Fick扩散质量之和
ms (wf ,s
1)
g
Dg
dw f dr
s,g
定义 :
f
wf wf , wf ,s 1
则有 :
ms
g
Dg
情况2: Tsbp, wf,s1,故有Bf∞,ms≈ρfvf
即扩散带走的质量可以忽略,油蒸汽主要由斯蒂芬流动(即 气相对流项)输运
此时有:
油滴加热蒸发时所 需的能量
B BT
c p,g (T Tbp ) Q
L( )输运方程是二阶的,故需要两个边界条件;尽管提供
了三个边界条件( d
dr
,s , ),但是由于油滴表面的边界条件
s,g
又另外两个未知量(ms和Ts或wf ,s )。这样方程仍然不封闭。
求解过程如下: (1)对L(η)求一次积分,得到
ms R2
g
Dg
r
2
d
dr
const
ms R2s
g
Dg
r
2
d
dr
s,g
(3)
需估计油滴表面的常数
(2)对油滴表面(r=R)应用如下边界条件:
d ms dr s,g g Dg 方程(3)中常数变为 ms R2 (s 1)
方r
2
d
dr
ms R2 (
s
1)
0
(3)对方程分离变量,并从r=R到r ∞求积分,得到
液体组分守恒方程:
ms
wf ,sms
g
Dg
dw f dr
s,g
总流量 对流项
扩散项
意义:在分界面的液体侧传输到油滴表面的质量传输等 于气相对流项(斯蒂芬流)和Fick扩散质量之和
ms (wf ,s
1)
g
Dg
dw f dr
s,g
定义 :
f
wf wf , wf ,s 1
则有 :
ms
g
Dg
情况2: Tsbp, wf,s1,故有Bf∞,ms≈ρfvf
即扩散带走的质量可以忽略,油蒸汽主要由斯蒂芬流动(即 气相对流项)输运
此时有:
油滴加热蒸发时所 需的能量
B BT
c p,g (T Tbp ) Q
燃烧学-第六章

二、雾化方式和喷嘴
• 按照油的雾化机理,工程上油的雾化方式分为:压力式、旋 转式和气动式等。前两种又称为机械式雾化。如下图所示。
压力式雾化喷嘴
压力式雾化喷嘴又称为离心式机械雾化器。它可以用在航空喷气发动机、 燃气轮机、柴油机以及锅炉和工业窑炉上。 燃油在高压下通过雾化片的特殊机械结构将燃油雾化,通过喷油嘴喷出。 按该原理工作的雾化器有:直流式、离心式和转杯式
中间直径法(d50)
是一个假定液滴的直径,即液雾中大于或小于这一直径的两部分 液滴的总质量相等。
索太尔平均直径法(dSMD)
设在特定的液滴群中的滴数为N0 ,且所有液滴的直径都等于
dSMD,而这些液滴的总体积与总面积之比正好等于实际液滴群的总
体积与总面积之比。
18
(2)雾化角
出口雾化角
19
(3)燃料的流量密度分布 单位时间内通过与燃料喷射方向相垂直的单位截面上燃 油质量沿半径的分布规律。
20
(4)喷雾射程 喷嘴水平喷射时,油雾液滴丧失水平方向动能的行程。 不同直径油粒的射程也不同。射程取决于轴向速度和颗 粒度。射程的大小影响火焰长度。
21
(5)雾化均匀度 积分表示法 将大于某一直径d的所有液滴的质量占全部液滴质量的 百分数表示成液滴直径的函数。 微分表示法 将直径在d和d+Δ d之间的所有液滴的质量占全部液 滴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成液滴直径的函数。
7
四、雾化燃烧--重点
1.过程:
破碎 雾化器 液体 小液滴 悬浮 边蒸发边燃烧
燃料的蒸发表面积增加 上千倍
燃烧速度加快
2.关键问题:--雾化 (1)雾化方式:据液体燃料的蒸发性定 不易蒸发的液体--喷嘴雾化 (2)易蒸发的液体--汽化器
液体燃料的蒸发与燃烧

由η 的一些定义(以及由 Le = 1 ⇒ ρ g Dg = ρ gα g )就能得出:组分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
具有相同的输运方程和相同的边界条件。
在 r = R 处:
•
ms = ρ g Dg (dη dr) s,g η = ηs (亦即T = Ts;Yf = Yf ,s )
其中 Ts 、 Y f ,s 未知
算,
•
mtotal = 4πRρ g Dg ln(1 + B) = −ρ L (dVdroplet dt)
180
其中: ρ L 为液体燃料密度。
而V droplet = (4 3)πR 3 = πD 3 6
− ρ L D(dD dt) = 4ρ g Dg ln(1 + B)
或者
dD2 dt = −(8ρ g Dg ρ L ) ln(1 + B)将油滴温度从 T0 加到 Ts 并蒸发所需的总能量
定义:
ηT ≡ cpg (T − T∞ ) / Q
其中: c p 为气相定压比热; T∞ 为环境温度。 g
这样就有:
液体组分守恒方程可以写为:
•
ms = ρg ag (dηT dr)s,g
•
•
m s = Y f ,s ms − ρ g Dg (dY f dr) s,g
Yf ,s = f (Ts ) 的形式。但是,我们需要 Y f ,s 与 Ts 之间的另一个方程来封闭求解。假设油滴表
面处于相平衡状态,调用克拉珀龙方程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方程,
Pf ,s = Pf ,sat (Ts ) = X f ,s P = Y f ,s (M / M f )P = C1 exp(− h fg RTs )
因为η∞ = 0 ⇒ B = −ηs ,得
6液体燃料的燃烧课件

(4)滴间气体燃烧加液滴蒸发式燃烧:
油滴均匀性差、油滴群密度大,较小油滴预蒸发式燃烧,滴 间蒸发燃烧的大油滴在到达火焰区时未完全蒸发,应避免。
6.1.3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四)油滴群燃烧速度常数 与单油滴燃烧速度常数不同,油滴群燃烧速度常
数与压力有关且有所增大;
(五)油滴群燃烧的特点 油滴群燃烧的火焰传播主要借助于油滴的不断着
6.2.3 雾化的方式及常用雾化装置
液体燃料雾化主要有两种方式:机械雾化和介质雾化,还有兼有 这两种方式特点的组合型雾化方式。
6.2.3 雾化的方式及常用雾化装置
6.1.3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完全燃烧,油滴的燃尽时间:
b
d02 k
油滴燃尽时间与液滴初始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6-16)
可见,液体燃料雾化质量(液滴尺寸)对燃烧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 。
油滴与空气间有相对速度时,燃烧速度常数为:
k2 k(1 0.3Sc0.33 Re0.5 )
(6-17)常
将喷油嘴出口处喷雾炬外包络线的两条 切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出口喷雾角。
雾化角是油喷嘴雾化性能的主要指
标之一。
一般应根据燃烧室的尺寸和燃料
与空气的混合条件来合理选择雾化角。
6.2.2 雾化性能及质量的评定
6.2.2 雾化性能及质量的评定
喷雾锥角和喷孔锥角
dt
dr
RTV
分子扩散项 对流扩散项
dm/dt—单位时间内油滴对周围介质的扩散量(质交换);
Tv、Pv、ρv—油滴表面附件的燃油蒸汽温度、压力和质量浓度;
D—扩散系数;
r、F—油滴半径和表面积;
u—油蒸汽离开油滴表面的对流速度。
油滴均匀性差、油滴群密度大,较小油滴预蒸发式燃烧,滴 间蒸发燃烧的大油滴在到达火焰区时未完全蒸发,应避免。
6.1.3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四)油滴群燃烧速度常数 与单油滴燃烧速度常数不同,油滴群燃烧速度常
数与压力有关且有所增大;
(五)油滴群燃烧的特点 油滴群燃烧的火焰传播主要借助于油滴的不断着
6.2.3 雾化的方式及常用雾化装置
液体燃料雾化主要有两种方式:机械雾化和介质雾化,还有兼有 这两种方式特点的组合型雾化方式。
6.2.3 雾化的方式及常用雾化装置
6.1.3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完全燃烧,油滴的燃尽时间:
b
d02 k
油滴燃尽时间与液滴初始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6-16)
可见,液体燃料雾化质量(液滴尺寸)对燃烧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 。
油滴与空气间有相对速度时,燃烧速度常数为:
k2 k(1 0.3Sc0.33 Re0.5 )
(6-17)常
将喷油嘴出口处喷雾炬外包络线的两条 切线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出口喷雾角。
雾化角是油喷嘴雾化性能的主要指
标之一。
一般应根据燃烧室的尺寸和燃料
与空气的混合条件来合理选择雾化角。
6.2.2 雾化性能及质量的评定
6.2.2 雾化性能及质量的评定
喷雾锥角和喷孔锥角
dt
dr
RTV
分子扩散项 对流扩散项
dm/dt—单位时间内油滴对周围介质的扩散量(质交换);
Tv、Pv、ρv—油滴表面附件的燃油蒸汽温度、压力和质量浓度;
D—扩散系数;
r、F—油滴半径和表面积;
u—油蒸汽离开油滴表面的对流速度。
燃烧学讲义.PPT

17
雾化原理
• 液膜雾化:离心喷嘴喷出空心锥形液膜具有向外 扩张的惯性,而表面张力克服不了此惯性,于是 液膜继续向外扩张,液膜越来越薄,同时,表面 张力形成的表面位能也越来越高,使液膜越不稳 定。结果表明,液膜破裂成液丝或液带,并在表 面张力作用下继续分裂成液滴;流速较大时,除 了表面张力、惯性力及粘性力起作用外,由于相 对于周围气体的运动速度加大,气动力对液膜的 作用也加大,致使液膜扭曲和起伏形成波纹,再 被甩成细丝,继而形成小滴;流速很大时,液体 离开喷口便立即被雾化。
0.1
布函数
F d e
dp d
n
p
Rd 100exp(dd)n%
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d p
Rd:液滴群中,颗粒直径大于d的质量分数
n:均匀系数,一般数值2~4。 愈大,均匀性好
d
:特征尺度(定义为
Rd
1 e
36.7%
时油滴直径)
12
6.2.1 雾化评价指标
③ 雾化角:
qr……m3 (m2 s)
14
雾化评价指标
① 雾化粒度 ② 雾化油滴均匀性 ③ 雾化角: ④ 流量密度:
15
雾化原理
• 油射流或薄膜由于射流紊流、周围气体的气动力 作用、液体中可能夹杂气体、喷枪的振动及喷嘴 表面不光滑等因素,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扰动。扰 动使薄膜或射流产生变形,特别是在气动压力和 表面张力作用下,使得表面变形不断加剧,以致 于射流或薄膜产生分裂,形成液滴或不稳定的液 带,液带随之也破裂成液滴。若作用在液滴上的 作用力相当大,足以克服表面张力时,较大的液 滴就会破裂成较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二次 雾化”。
雾化原理
• 液膜雾化:离心喷嘴喷出空心锥形液膜具有向外 扩张的惯性,而表面张力克服不了此惯性,于是 液膜继续向外扩张,液膜越来越薄,同时,表面 张力形成的表面位能也越来越高,使液膜越不稳 定。结果表明,液膜破裂成液丝或液带,并在表 面张力作用下继续分裂成液滴;流速较大时,除 了表面张力、惯性力及粘性力起作用外,由于相 对于周围气体的运动速度加大,气动力对液膜的 作用也加大,致使液膜扭曲和起伏形成波纹,再 被甩成细丝,继而形成小滴;流速很大时,液体 离开喷口便立即被雾化。
0.1
布函数
F d e
dp d
n
p
Rd 100exp(dd)n%
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d p
Rd:液滴群中,颗粒直径大于d的质量分数
n:均匀系数,一般数值2~4。 愈大,均匀性好
d
:特征尺度(定义为
Rd
1 e
36.7%
时油滴直径)
12
6.2.1 雾化评价指标
③ 雾化角:
qr……m3 (m2 s)
14
雾化评价指标
① 雾化粒度 ② 雾化油滴均匀性 ③ 雾化角: ④ 流量密度:
15
雾化原理
• 油射流或薄膜由于射流紊流、周围气体的气动力 作用、液体中可能夹杂气体、喷枪的振动及喷嘴 表面不光滑等因素,不可避免地要经受扰动。扰 动使薄膜或射流产生变形,特别是在气动压力和 表面张力作用下,使得表面变形不断加剧,以致 于射流或薄膜产生分裂,形成液滴或不稳定的液 带,液带随之也破裂成液滴。若作用在液滴上的 作用力相当大,足以克服表面张力时,较大的液 滴就会破裂成较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二次 雾化”。
06第六章 液体燃料燃烧解析

二、雾化方式和喷嘴
按照油的雾化机理,工程上油的雾化方式分 为:压力式、旋转式和气动式等。前两种又 称为机械式雾化。如下图所示。
1、压力式雾化喷嘴
压力式雾化喷嘴又称为离心式机械雾化器。 它可以用在航空喷气发动机、燃气轮机、柴 油机以及锅炉和工业窑炉上。根据使用的对 象、容量以及其它具体情况,这种喷嘴可以 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压力范围,如表6-1所 示,但他们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雾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液体首先由喷嘴流出形成液体柱或液膜; 分离为液体碎片或细丝,液体碎片或细丝收 缩成球形液滴; 大液滴进一步碎裂成小液滴。
液滴的变形和破碎的程度取决于作用在液滴 上的外力和形成液滴的液体表面张力之间的 比值,此值常用维泊(Weber)数(或称破 碎准则)来表示。其定义为:
3、气动式雾化喷嘴
气动式雾化喷嘴又称介质式雾化喷嘴。它利 用压缩空气或高压蒸汽为雾化介质,将其压 力转化为高速气流,使液体喷散成雾状气流。 采用蒸汽为介质的雾化喷嘴又分为纯蒸汽雾 化和蒸汽—机械(压力)综合雾化两类喷嘴。
纯蒸汽雾化的供油压力用得较低,甚至只需 用高位油箱的压头即可,这种喷嘴常用在小 型工业锅炉上。 蒸汽—机械喷嘴则在电站锅炉上用得较多, 其油压、汽压接近,约在0.5~2.0MPa,它依 靠油流和蒸汽具有的能量将燃油破碎成油滴, 故要求的油压可以比机械雾化喷嘴低,汽耗 率也较低。
措施
1、强化液体燃料的蒸发过程 2、强化液体燃料与空气的混合过程 3、防止或减少液体燃料化学热分解(热裂解)
第二节 液体燃料雾化理论
液体燃料的雾化是液体燃料喷雾燃烧过程的 第一步。
一、雾化原理
雾化过程就是把液体燃料破碎成细小液滴群 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