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文化策划

合集下载

淮河流域民间仪式音乐及信仰文化研究

淮河流域民间仪式音乐及信仰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8年 03月 01日 作者简介:李文正 (1978-),男,山东滨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间音乐、钢琴演奏。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淮河流域民间仪式音乐及信仰文化研究 (SK2018A0303);
安徽省高校人 文 社 科 研 究 重 点 项 目:淮 河 流 域 传 统 民 间 手 工 艺 的 信 仰 文 化 及 现 代 适 应 性 研 (SK2017A088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科学研究项目:中小学音乐课程引入民间音乐的教学 模式研究———以皖北为例 (2017JK17037);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皖北文化生态的 传统 “民间音乐” 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201710371001);安徽省高校智库项目:文化生态视野 下 “皖北民间小调” 继承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皖北地区;庙会;婚前祭祖;立碑祭祖;仪式音乐;信仰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18) -03-072-05
引言
与音乐界相比,民俗学界对民间仪式资料 的搜集和研究要早的多。但大多论述对象是全 民族普遍的民间信仰,带头撰文者也大多是民 俗学界的早期领军人物。如钱南扬的 《从祭祀 说起》,陈梦家的 《祖庙与神主之起源》,李圣 华的 《观音菩萨之研究》 等,诸文基本上是在 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中国各种民间信仰加以界 说,一方面为学术研究进行准备,另一方面也 有对社 会 大 众 进 行 民 间 信 仰 启 蒙 教 育 的 取 向。 与此同时及以后,民俗学界对于民间信仰与仪 式的研究就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对于仪式音 乐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也是事关 民生大计的根本。
一、有关 “民间仪式音乐” 的研究
据前期调查资料所得,音乐学界对于民间 仪式音乐的研究大致有两种倾向:一是在五六 十年代一些重要的田野考察活动中关注到某些 地方性的历史人文现象,记录某些民俗活动的 现状,但搜集到的资料主要是曲谱、录音、乐 器的概况等,也就是多偏重于音乐的本体形态 研究。二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民族 音乐编撰工作的开展,与学界高级知识分子培 养工作的加强,对于民间仪式与民间信仰的研 究自觉性大于以往,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步 入了新的阶段。著名学者吕骥在 《中国民间音 乐研究提纲》 中 《民间音乐的范围》 一节中,

淮河名称历史故事

淮河名称历史故事

淮河名称历史故事
淮河是中国的第三大河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有许多与淮河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1. 治水传说:淮河流域历来水患频发,古代就有许多治水的传说。

传说中有贾宝玉治水、项羽破堤放水等故事。

这些故事展现了人们对于淮河水患治理的努力和智慧。

2. 文学作品:古代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淮河,如《水浒传》中的一些故事就发生在淮河流域。

这些作品中描绘了淮河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3. 灾害和治理:淮河流域长期受水患困扰,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因此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抗洪治水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应对和治理。

4. 文化传承:淮河流域也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涌现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习俗,比如临淮风雅、楚文化等,这些也构成了淮河文化的一部分。

淮河作为中国的重要河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与抗争。

秦岭淮河知识点总结

秦岭淮河知识点总结

秦岭淮河知识点总结一、地理1.秦岭秦岭横贯陕西、甘肃两省,东起黄河,西至长江,全长约600公里,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秦岭最高峰为太白山,海拔约3767米。

秦岭横亘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和长江中游平原之间,地处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

秦岭自然景观美丽,山势雄峻,植被茂密,气候多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2.淮河淮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安徽省的淮阳县,流经安徽、江苏两省,最终注入黄海。

淮河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支流之一。

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二、历史1.秦岭淮河的历史秦岭淮河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秦岭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自古就是政治、军事、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秦岭淮河地区自古就有农耕文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生活,商代和周代的青铜文化也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

2.历史遗迹在秦岭淮河地区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如秦始皇陵、颍川窑址、三国古战场等,这些文物古迹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漫长的历史。

此外,秦岭淮河地区还有许多古代宗教和道教文化遗迹,如华山、五台山等著名的道教圣地,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信徒。

三、资源1.自然资源秦岭淮河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

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秦岭山脉则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如松树、杉树等常见于山脉之间,还有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

2.人文资源秦岭淮河地区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历史人文名人,如司马迁、白居易、李白等文学巨匠。

淮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洛阳、开封等古都,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四、生态1.秦岭的生态秦岭山脉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区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

秦岭山脉还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被称为中国的生物宝库。

淮河流域古文化与中华文明

淮河流域古文化与中华文明

作者: 杨育彬[1];孙广清[2]
作者机构: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省博物院,河南郑州
450002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49-53页
主题词: 淮河流域;古文化;中华文明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腹地的考古学研究分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系统。

而把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独立入海的淮河流域一分为二,淮河以北归入黄河流域,淮河以南归入长江流域。

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淮河流域东到大海,西至中原腹地,其文化面貌表现出特有的多元性、过渡性和开放性。

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到夏商周的徐荑、淮荑,淮河流域古文化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住。

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的介绍

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的介绍

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的介绍
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是一处集古文化、河流生态和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

这里曾是淮河流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河流的变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欣赏到古老的运河码头、古桥和古船只,感受到淮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景区还设有多个文化展馆,展示了淮安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

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还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景区内有着广袤的湿地和壮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于绿树成荫的湿地公园,欣赏到各种珍稀的湿地植物和候鸟。

同时,景区还开辟了一系列生态步道和观鸟点,方便游客近距离地观察自然生态,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在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各种旅游体验。

他们可以搭乘游船在淮河上畅游,欣赏到沿岸美景和船舶往来的繁忙景象。

此外,景区还设有特色的民宿和农家乐,供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和农家生活。

游客可以亲手参与田园劳动,体验农耕的乐趣,感受到农村的温馨与自然。

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淮安市的旅游资源,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淮安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绝佳机会。

这里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淮安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未来,淮安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淮河文化,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安在线 2019-07-09 05:33:18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蔡胜编辑:毛书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发挥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灿烂、文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和提炼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特色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方向,丰富各类文化内涵,更好传承和繁荣淮河文化”。

加强对淮河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与创新,对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流域涵盖我省蚌埠、淮南、阜阳、六安、亳州、宿州、淮北、滁州等众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址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

淮河流域是夏文化中心之一,“大禹治水”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治理淮河,“涂山大会”开启了夏朝政权的初步构建,“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管仲、老子、庄周等思想家齐聚于淮河流域,是“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

三国时期淮河流域群星灿烂,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华佗为代表的中医药学等无不闪耀于中华文明苍穹。

唐代大运河的开凿和通航,极大促进了淮河流域经济文化昌盛,宿州成为运河明珠。

明代朱元璋崛起于江淮,“治隆唐宋”。

红色文化也是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大别山红色文化、淠史杭精神、小岗精神等。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在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提供了源头活水。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这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担当。

一是加强淮河文化研究,构建淮河文化体系。

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淮河文化研究的专项规划,并整合全国及流域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形成淮河文化研究的合力。

目前,省内淮河研究机构有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安徽财经大学淮河生态经济带(蚌埠)研究中心等,省外研究机构有淮阴师范学院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文明研究中心等。

淮河流域民间艺术当代传承研究--以阜阳剪纸为例

淮河流域民间艺术当代传承研究--以阜阳剪纸为例

淮河流域民间艺术当代传承研究--以阜阳剪纸为例韩丽丽;曹光宇【摘要】Fuyang paper-cut production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istic ideas, economic basis, history, society, and customs. Due to many reasons, Fuyang paper-cut so far is artistically vague for lack of systematic and in-depth study. This research helps to reveal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Huaihe river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enric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Fuyang paper-cut art development, and promote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Fuyang paper-cut.%阜阳剪纸的产生与其所依存的自然环境、人文思想、经济基础以及历史、社会、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由于诸多原因,至今没能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导致阜阳剪纸艺术的面目,一直未能清晰。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彰显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充实对阜阳剪纸艺术发展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剪纸的抢救与保护的建设,【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阜阳剪纸;渊源;艺术特色;抢救开发【作者】韩丽丽;曹光宇【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设计系,安徽合肥 230011;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设计系,安徽合肥 2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8.1阜阳剪纸是安徽古老的民间艺术,阜阳博物馆收藏的剪纸“牧笛”“祭塔”“兰桥”都是清代的阜阳剪纸。

淮河的历史故事

淮河的历史故事

淮河的历史传说与故事
淮河,是中国中部最大的河流,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河流之一。

这条河流曾见证了许多历史传说与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淮河的历史吧!
据古籍记载,淮河在《山经》中被称为“蒙山水”,《史记》中
则被称为“淮水”,《汉书》中也被称为淮水。

在我国历史上,淮河
流域是诸侯割据、战国纷争的中心,淮河也因此成为了风云际会的地方。

淮河的历史故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战争故事、传说故
事和文化故事。

战争故事方面,淮河是历史上著名的战争重地。

三国时期,曹操
在淮河南岸与孙权的吴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后来曹操大胜而孙权被
迫撤回。

晋朝时期,东晋朝廷在淮河流域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了多次
战争,最终夺取了大片土地。

唐代时期,淮河更是成为安禄山之乱的
战场,淮河上曾经发生大规模的水战,最终唐军击败了叛乱军。

传说故事方面,淮河更是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

相传,淮河上曾
出现过龙王、龟王等神秘的水族。

唐代道士张陵在淮河岸边建起了观
音寺,此后发生了多次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壶梦”。

文化故事方面,淮河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民俗传承的重要地区。

淮河周边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古迹和名胜古迹,如扬州的双塔、徐
州的云龙山和周口店遗址等等。

淮河的历史故事不仅丰富多彩,更是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历史,尊重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个
人成功不断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河流域文化策划
----息县旅游策划
一、背景分析
1、概况: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县境内,干流全长1000km,流域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北方分界线、0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等,意义重大。

2、旅游资源:
(1)自然资源
淮河:支流众多,含沙量大,河流平缓;南北两岸地形差异大,北岸为平原,南岸过渡为丘陵,甚是奇特;秀丽的濮公山伫立在淮河岸边。

淮河港口/水库:淮滨港、五一水库。

特产:息县香稻丸又称珍珠玉,形状呈椭圆形,色泽洁白,如珍珠闪闪发光,味道鲜美异常,曾为“贡米”。

据民间传说,清朝慈禧太后非常喜食用这种香稻丸熬的粥,称之为“珍珠汤”。

宫廷里采用香稻丸酿造的酒,名曰:“珍珠玉液酒”。

现在息县还有以此酿造的“香米贡”。

另外还有息生猪在港、澳市场也很畅销。

息半夏是国家重点出口中药之一
(2)人文资源
息国故里、息夫人像、古谯楼、息国故城遗址、秦楼遗址、赖国故城遗址等。

(3)红色旅游
革命烈士于文彬(1916年10月----1938年2月)又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芳、于启明,河南省息县临河店人。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从息县渡过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战略大反攻。

“五七干校”旧址
(4)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舞蹈“板凳龙”、“龙灯”耍狮和“嗨子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息州古谯楼传说等。

息县方言融合南北方言特色,深受楚方言影响,独树一帜。

(5)寻根游:赖姓的起源地
二、区域优势/劣势
1、优势:
(1)息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106国道、宁西铁路和建设中的阿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目前息县火车站正在发展壮大。

(3)淮河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强劲。

(4)淮河地理位置突出,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

(5)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家将“红色旅游”提上日程,可以使淮河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劣势:
(1)息县整体形象缺乏明确定位,对外宣传不够。

(2)政府对旅游业不够重视,未采取足够的开发措施。

(3)淮河的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开发不足。

三、策划目的
1、市场分析:作为南北方分界线,伴随着一代代学生传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对淮河的认识多了一份郑重和尊敬。

因此,“淮河”的目标消费者群非常庞大。

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淮河”的目标消费者。

港澳台喜欢文化交流的年轻人以及老一辈革命老人,亚洲甚至全世界热爱中国文化,喜欢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都有可能成为目标消费者。

2、最终目的:提高淮河的知名度,使淮河带着息县的旅游业走出河南省,。

四、策划原则
1、目的性原则:
(1)把淮河打造成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景点。

(2)将息县“红色旅游”资源和其它民俗旅游资源整合为经典“淮河--楚文化文
化”线路。

2、可行性原则:
(1)息县的道路状况比较好,交通便利,旅游者可进入性比较好。

(2)息县旅游业发展刚刚起步,还有一定的新鲜度和吸引力,其发展潜力较大。

(3)息县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和信心把浏阳河“推出去”,走出省门。

3、特色化原则:
把淮河跟楚文化结合,比较新颖,还有美丽的息夫人传说,以及最近正在着力打造的“天下第一县”的活动,突出息县的特色,加强宣传,让人们产生去淮河旅游的动机,
4、政府主导和市场结合的原则:
(1)政府主导,依靠息县政府,甚至河南省政府的强烈支持和推广。

(2)提高淮河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五、主题口号
唱响古今,璀璨淮河!
六、主办单位
主办:息县政府
承办:信阳旅游局旅游局
协办:河南卫视
七、主要活动
1、整理恢复古息国历史遗迹。

自古“息州七十二牌坊”,县政府连续抢救保护、挖掘整理了息国遗址、赖王墓等历史文化遗迹,逐步修复和建成了黉学院、城隍庙、赖王城、古谯楼、古护城河、息国故城纪念馆、息牌坊文化博览园等景观。

在县城西入城口建成“息国故里”牌坊,考证史料,着手恢复历史上影响力较大的监察御史黄家栋、王天官、李若星等几座牌坊。

2、抢救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理恢复民间舞蹈“板凳龙”、“龙灯”耍狮和“嗨子戏”、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息州古谯楼传说等十余项被列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系统考证赖姓在息县的起源,积极开展赖姓寻根活动,联络海内外赖氏后裔寻根问祖。

4、组织文艺工作者采风,搜集传奇和传说,拍摄完成大型古装剧《息夫人》并巡回播映。

5、征文比赛:要求参赛者围绕淮河这个主题写文章。

通过这个征文比赛,来提高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淮河的认知。

6、建设“135”红色旅游工程。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从息县渡过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战略大反攻。

工作人员可收集整理当年的资料,修复大埠口会议和彭店会议遗址,筹划建设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广场。

打造1个重点精品景区、推出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5个红色旅游景点的“135”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7、修复“五七干校”旧址。

“文革”中期“红学”家俞平伯,文学家钱钟书、何其芳,经济学家顾准、吴敬琏等曾在息县东岳乡落户“五七干校”,生产生活、研究创作,为息县留下宝贵的文化和历史财富。

旧址成为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革史”的珍贵历史遗迹,在全国都很罕见。

息县收集整理当年的文物,保护现存7处干校旧址、恢复部分生活场景,设计规划并申请建造东岳社科院展览馆。

8、规划建设五一水库景观带,浓缩息县历史人文和风物景观于五一水库近3公里带状水系内,建设具有县域文化特色的息夫人主题公园。

已修通往各景点的道路27公里,建成高标准酒店和停车场各两处,逐步形成了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

九、宣传推广
1、电视广告:找专业人士拍一则淮河的广告。

分别在河南卫视每天晚上的黄金剧场的广告时段播放;在旅游卫视广告时段播放。

每次十五秒,为期两周。

2、报纸广告:在河南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投放平面广告。

为期一周。

3、公关宣传:以淮河的名义赞助各种喜庆活动,积极参与当地慈善活动。

4、网络宣传:在新浪网、携程网的首页播放淮河的网络广告。

为期一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