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理学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展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结构形成的科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则不包括。

3、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人地关系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展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地域结构形成的科学。经济地理学——以有关经济理论为基础来阐述人类经济活动各现象的空间结构的科学。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系统;二是区域研究系统;三是空间分析系统。

5、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6、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7、下列提出人地关系论的是拉采尔,被称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德国地理学家有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杜能、韦伯、克里斯泰勒、廖什等。

8、人文地理研究五大方面(Tery G. 乔丹):⑴人文地理学的空间表征——文化区;⑵文化时间现象——文化扩散;⑶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⑷文化与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⑸各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文化景观。

9、文化区概念: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0、文化的时间现象(举例说明扩散):分为扩展扩散(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和迁移扩散。P26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迁移扩散:某种文化现象伴随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的迁移,而将此文化传播到该地。

11、文化生态:文化生态是应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也研究人的文化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人类活动的地域中,文化是人地关系的具体形态,“人—文化系统—环境”共同构成地域文化系统。在人地关系中,“人”处于主动地位,是主体,“地”处于被动地位,是客体。

12、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的文化整合。

13、文化景观概念: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14、人口转变概念: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理论模式:兰迪的“三个序列”;诺特斯坦将第

三序列划分为三个阶段;寇尔进一步深化了人口转变理论,对五个阶段进行了重命名并提出了各阶段的数量界限;布莱克提出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融合了上述观点。

15、人口分布概念: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分布的测度指标主要有人口密度,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人口分布与自然、资源、经济分布的空间关系,又有农业人口密度、营养密度、比较密度等。

16、人口分布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能举例阐述】):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即趋向暖湿地区、低平地区和岸边(海、河岸),即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原指向。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P86

17、杜能《孤立国》提出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第一带自由农作带;第二带林业带;第三带作物轮作带;第四带谷草农作带;第五带三圃农作带;第六带畜牧带。【最接近城市的活动有哪些】)P153

18、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要求建造更大更快速的船只,海上航行要求有准确的定方向、定位置的仪器和适合航海需要的地图。贸易的发展,产品的交流,就要求在各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上有所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这种社会上的需求都要求在生产技术上有所突破。正是这种前提和基础条件,促使在英国出现我工业革命。P156

19、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为什么最早出现在英国):①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④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⑤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英国于18世纪的后半期出现工业革命。当时,英国在海外贸易方面,不但取代了老牌殖民主义者西班牙、葡萄牙,而且压倒了曾在17世纪垄断当时欧洲海外航运业与商业的荷兰,走上了欧洲对外贸易的霸主地位。经过“光荣革命”(1689),英国摆脱了专制王权,走上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主权机构,逐步演变为由议会中多数执政,组织责任内阁。这对英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革命起着重要作用。

20、工业产生的先后顺序及原因:首先出现的是纺织业,然后是钢铁工业,采煤工业,运输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

21、城市化的机制:人口增长的压力带来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推动城市化的根本力量;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基本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城市化得以延续的内在动力。(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生动力;(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在决定性力量;(五)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和延缓城市化进程。

22、人口的数量、质量、发展的政策的影响:人口政策的相对宽松必然会促进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渐提高;相反,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必然会阻滞城市化进程,是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收入水平低相关的非正常状态。

23、城市化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