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鱼类资源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经典)

一、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一)概况我国海洋鱼类近2000种,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类.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
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
东海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
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40种。
我国海洋鱼类具有下列特点:(1)鱼的种类多。
中国海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近40个纬度。
生活在中国海的鱼类既有暖水性的,也有暖温水性和温水性的,黄海北部有冷水性鱼类。
南海的许多鱼类则与印度洋鱼类相似,因此,我国海洋鱼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
(2)高产鱼种类少。
中国海水文气象要素的差异大,季节变化亦大,因而适应多种鱼类生活,但也因此不能出现巨大的单一鱼类群体。
除少数鱼种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外,大多数鱼种的年产量约在5万吨以内。
(3)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
由于我国近海饵料丰富而广泛,因而缓和了鱼类之间的食饵竞争,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
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
饵料基础的丰富也使鱼类的食性比食性单纯的高纬地区鱼类复杂得多。
有的鱼既食浮游生物,也食底栖生物。
鱼种间关系复杂。
(4)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
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
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
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7月产卵。
产卵场则广泛分布于江河入海口,近岸浅滩处及离岸较远处等内外水域。
(5)分布比较集中。
中国海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鱼种,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局限,水平洄游范围较小。
如大黄鱼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60米,小黄鱼在深于100米的海域不多见。
在100—200米深的海域则生活一些暖水性的鱼类。
各种鱼类多麋集在大陆架浅海水域,渔产分布比较集中。
(二)主要经济渔类资源(1)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底层鱼类是生活在海底和海底附近水层中的鱼类。
中国主要渔业资源

中国主要渔业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国家,拥有广阔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
这些渔业资源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渔业资源,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第一部分: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其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中国的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类和海藻等。
其中,鲅鱼、红鲽鱼、大黄鱼等是中国海洋渔业中的重要物种。
这些鱼类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其他国家。
此外,贝类如扇贝、鲍鱼、蛤蜊等也是中国海洋渔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的海藻资源丰富,海带、裙带菜等被广泛利用于食品加工和药品生产。
第二部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中国拥有众多的湖泊、江河和水库,这些内陆水域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内陆湖泊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
这些湖泊和江河中栖息着许多淡水鱼类,如鲤鱼、鳜鱼、鳙鱼等。
中国的内陆渔业资源还包括虾类和蟹类,如明虾、对虾、河蟹、青蟹等。
第三部分:渔业资源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中国的渔业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首先,渔业资源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渔业产品是中国人民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了人们对高蛋白食物的需求。
其次,渔业资源也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渔业生产、养殖和加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和沿海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此外,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发展空间,促进了渔业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渔业加工、渔业装备制造等。
总结: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渔业资源的国家,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的渔业资源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虾类和海藻等,而内陆水域主要包括淡水鱼类、虾类和蟹类。
这些渔业资源不仅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了条件。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并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现阶段不对外交换的水产种质资源名录

我国现阶段不对外交换的水产种质资源名录一、概述水产种质资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和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世界上拥有丰富水产资源的国家之一,我国在保护和利用水产种质资源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世界水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国对外不对外交换的水产种质资源名录1. 鳗鲡种质资源我国鳗鲡种质资源独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鳗鲡种质资源被列入不对外交换的名录。
这主要是出于保护国内丰富的鳗鲡资源、避免疫病传播和维护国家的渔业生产安全考虑。
2. 鳗鳉种质资源鳗鳉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我国对外不对外交换的水产种质资源名录中,也包括了鳗鳉种质资源。
因为鳗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且在我国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分布,对外交换需要谨慎考虑。
3. 水产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水产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是对养殖业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对外交换需要严格审批。
我国对外不对外交换的水产种质资源名录中,水产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被列入不对外交换的范畴。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对于国内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国内资源已经足够满足科研和生产需求。
4. 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水产种质资源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水产种质资源,也被列入了我国不对外交换的名录。
这些资源在国内已经受到了严格的保护和管理,对外交换可能对其生存和繁衍造成影响。
5. 他国禁止交换的水产种质资源根据国际条约和相关公约,一些国家禁止对某些水产种质资源进行交换。
我国对这些禁止交换的水产种质资源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将其列入不对外交换的名录。
三、结语保护和利用水产种质资源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水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我国不对外交换的水产种质资源名录是出于对国内资源的保护和对国家渔业的安全考虑,也是对全球生态系统的一种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合作中,各国可以共同努力,实现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共享。
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我国淡⽔鱼类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我国淡⽔鱼类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我国淡⽔鱼类资源的基本概况1.淡⽔⽔⾯⾯积⼴⼤我国陆地⾯积辽阔,境内⽓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江河纵横,湖泊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内陆各类⽔域⾯积,包括湖泊、地塘、⽔库和江河等,共有1747万公顷,是世界上内陆⽔域⾯积最⼴的国家之⼀。
另外,还有可以进⾏养鱼的⽔稻⽥276多万公顷。
这些为丰富多样的淡⽔鱼类提供了良好的⽣存条件。
2.鱼类种类繁多我国是淡⽔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
全国有709种和58个亚种不⼊海的纯淡⽔鱼,64种洄游性淡⽔鱼。
其中鲤科鱼类最多,约占1/2;鲇和鳅科次之,约占1/4;其他科的种类占1/4。
它们半数以上是我国特有种,多数具有经济价值,有的还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在众多的经济鱼类中,主要的有60多种,如中华鲟、⽩鲟、裸腹鲟、鲤、胭脂鱼、鲤、鲫、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鱼、翅嘴红鲌、蒙古红鲌、圆⼝铜、青海湖裸鲤、黄鳝、鲥鱼、鲈鱼、鲚鱼、⼤马哈鱼等。
它们⼤多不仅成熟期短(多在2~4年成熟)、产卵多,⽽且⽣长快、产量⾼。
其中的中华鲟、⽩鲟和胭脂鱼还是我国的珍稀鱼类。
中华鲟为我国所独有,它是⼀种⼤型鱼类,在其主要产区四川有“千⽄腊⼦(中华鲟)万⽄象(⽩鲟)”的渔谚,其⾁与卵均为席上佳肴,尤以鱼卵制成的鱼⼦酱最为珍品;此外,在研究鱼类演化⽅⾯有⼀定的学术价值。
3.主要经济鱼类适应性强,分布⼴如鲤、鲫、鲢、鳙、草鱼、黄鳝等,⼏乎全国各地都有,利⽤价值较⾼。
4.鱼类资源有⼀定的区域差异性由于我国各地⾃然环境的差异,各地的鱼类区系组成也有⼀定的差异。
按照鱼类⽣态环境和鱼种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六⼤鱼区。
(1)东北鱼区。
鱼类耐寒性强,以冷⽔性鱼类为主,共100余种。
有代表性的是鲑鱼类,包括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鲑及⿇哈鱼,还有江鳕鱼等。
(2)华北鱼区。
主要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海河等⽔域。
本区径流量⼩,湖泊⽔⾯少,河流含沙量⼤,不利于鱼类⽣活,鱼种少,以温⽔性鱼类为主。
鱼类资源

角鲨目
• 背鳍2个,硬棘有或无;臀鳍消失。 • 鳃孔5个,椎体环型或多环型。吻软骨1个。 • 主要分布于世界各温水、冷水海区或深海。 • 分为: ①角鲨科。 ②铠鲨科。 ③棘鲨科。 ④扁鲨科。
锯鲨科目
• 锯鲨科1科 吻很长,剑状突出,边缘具锯齿。 腹面在鼻孔前方具 1对皮须。 头颇平扁。 鳃孔5~6个,均位于胸鳍起点的前方。 背鳍2个,无硬棘;无臀鳍。
①食物链 ②环境检测 ③工业原料、化学试剂 ④药用
三峡工程对鱼类的影响
• 常年在干流底层生活的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圆 筒吻鮈、岩原鲤、细鳞裂腹鱼、长薄鳅等约40种 特有鱼类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水库内消失。 • 三峡水库将使这些特有鱼类栖息地面积减少约1/4, 其种群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试题
1硬骨鱼纲中我国仅有的亚纲是( A 总鳍亚纲 B腕鳍亚纲 C肺鱼亚纲 D辐鳍亚纲 D 2下列属于软骨鱼的是( ) A中华鲟B泥鳅C黑印真鲨D带鱼 C )
扁鲨目 • 扁鲨科
体平扁;吻很短而宽; 胸鳍宽大并向头侧延伸 眼上位;鼻孔前位; 口宽大,亚前位; 鳃孔5个 背鳍2个 牙上、下颌同型,细长单齿头型;
下孔总目
• 身体扁平形、菱形或圆盘形。 • 胸鳍极度扩张,沿体侧直达头部,并与头部和躯 干郁相互愈合,使鱼体构成菱形或圆盘形。 • 口和鼻孔位于腹面,鳃裂5对,开口在头部之腹面, 故又称下孔类。 • 眼和喷水孔在背面,躯干和尾退化成细鞭状。 • 是一类营海底栖生活的软骨鱼类,游泳能力不强, 主要靠胸鳍。
(五)鲈形总目 Percomorpha 特征:腹鳍胸位或 喉位;鳍一般有棘, 体通常被栉鳞,稀有 裸出或被小骨片或骨 板;许多种类头部骨 骼上具刺;口裂上缘 仅由上颌骨组成;鳔 无管或无鳔,稀为鳔 有管。
(完整版)中国海洋渔场概况

一、远洋渔业和远洋渔业国家
❖ 远洋渔业一般是指远离本国基地到公海或到别国专属经 济区从事海洋捕捞生产,以及为其产前、产中、产后配 套服务的经济活动。
❖ 从作业渔场与基地港的关系来分: ▪ 大洋性渔业:渔场离基地较远,在200n mile专属经济 区以外的公海渔业和深海渔业。那里资源潜力较大, 依目前的捕扬技术有些海域还不能有效地大量开发利 用 ▪ 过洋性渔业:是指远离本国沿海通过某种渔业协定或 合作方式,在他国的专属经济区内从事捕捞作业
南海南部的大陆架是一处较宽的大陆架,海域宽广,是在南海发展 远海作业的好渔场。
LOGO
南海
❖ 平均水深1212米 ❖ 最大水深5377米
LOGO
2.主要渔获
种类多、潜力大。 主要渔获为蓝圆鲹(俗称池鱼,巴浪)、金色小沙丁(俗称横泽、古 鱼)、圆腹鲱(俗称海河)、鲐鱼、乌鲳、蛇鲻、金线鱼、鲱鲤、刺鲳、鲐 鲹鱼类、单角鲀、二长棘鲷、青鳞、黄鳍马面鲀、白鲳、马鲛、带鱼, 大黄鱼、海鳗、海鲶、断斑石鲈、马拉巴裸胸鲹,大眼鲷,以及对虾, 褐梅鲷、金带梅鲷、扁舵鲣、白卜鲔、青干金枪鱼、康氏马鲅、飞鱼、 竹筴鱼、鹦嘴鱼、条纹胡椒鲷、鲻鱼、龙虾等。
LOGO
LOGO
5、蓝圆鱼参 蓝圆鱼参系近海暖水性,喜集群,有趋光性的中上层鱼类,有时也
栖息于近底层。它既是灯光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又是拖网作业的重要渔 获物。我国在南海最多,东海次之,黄海很少。
目前在东海区的产量在数万吨左右,有时可达10多万吨;在南海区 的产量更高,仅广东省就达数万吨。目前资源大体处于充分开发状态。
季节性资源是构成渤海渔汛的基础。如春季的小黄鱼汛、带 鱼汛、鳓鱼汛等,但这些渔汛已因资源衰竭面不复存在,存 在的是对虾、蓝点马鲛、高的是中国毛虾,年产量 6—8万t,最高年产量曾接近13万t。三疣梭子蟹年产量约 万吨;海蜇1985年产量为2.0—3.0万t,渔期4—11月。 为保护渔业资源,除捕虾渔汛外,禁止拖网捕捞作业。
中国的海洋资源

我国拥有多长的海岸线? 18000多千米 我国濒临哪几个内海、边缘海?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边缘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海域跨哪几个温度带?
跨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三个温度带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化学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多样的生物资源
珊瑚
四大海产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保护“蓝色国土”
★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主要原因: 过度捕捞
解决措施: 伏季休渔 (夏季的一段时间,沿海地区禁 止从事渔业捕捞作业,因为此时正处 在海洋生物的繁殖期,休渔可以保证 海洋生物资源正常繁殖,减缓海洋生 物的衰竭速度,实现科克煦发展。)
暑假期间,玲玲乘船从天津到海南岛旅游。下面所列玲 玲沿途的所见所闻,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
2.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是( B
A.加拿大、中国 C.英国、秘鲁
)
B.中国、日本 D.秘鲁、加拿大
3.我国面积最大的海是( A )
A.南海 B.东海 C.渤海 D.黄海
4.莺歌盐场在(
A.崇明岛 C.珠江三角洲
D)沿海
B.台湾岛 D.海南岛
5.不属于我国近海鱼类丰富的原因是(
B)
A.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 B.海水深,利于各种鱼类活动 C.寒暖流交汇,各种鱼类云集 D.众多河流汇入,饵料丰富
大黄鱼
带鱼
墨鱼
对虾
梭子蟹
石斑鱼
我国的渔场
黄渤海渔场
舟山渔场
南海沿岸渔场
北部湾渔场。
位置适中, 是多种经济鱼 类洄游的必经 之地。
(1)东海大陆架广阔, 光照,养分充足;
(2)处于冷暖流交汇处, 饵料丰富;
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概况教学提纲

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概况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概况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华夏经纬网中国海域从南到北,共跨越37个纬度,呈现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不同的环境差异,鱼类种数的分布有南多北少的趋势。
黄、渤海区的鱼类约有291种,东海大陆架海区的鱼类有727种,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
(一)我国主要海洋经济渔业资源在我国已经记录有鱼类1694种,近海的虾蟹类600多种,沿海分布有常见藻类200多种。
经济价值较大鱼类有150多种,重要的捕捞对象有带鱼、鲐、鰺、鲱、鲅、鳓、鲮、大黄鱼、小黄鱼、鲆、鲽、鲳、鲷、笛鲷、金线鱼、鳕、马面飩、沙丁鱼、飩、鲨鱼、鳗鱼等;具有经济价值的软体动物有乌贼、柔鱼、章鱼、鲍鱼、扇贝等;节肢动物有对虾、毛虾、鹰爪虾、青虾、龙虾、梭子蟹、锯缘青蟹等;还有各种藻类。
为了更好地掌握各种鱼类的分布情况,根据渔业资源分布特点和生物学特性,我国渔业资源可分为:底层经济鱼类资源、中上层经济鱼类资源、虾蟹经济类资源和经济藻类资源等。
(二)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特点1.鱼的种类多中国海域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37个纬度。
生物种类组成复杂,有冷温、暖温、暖水性种类,暖水性种类约占总数的2/3。
世界有2万多种,我国有近2000种。
2.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一般情况下,由于海水冬季对流强烈,常带来营养物质,初级生产力越大,食物越丰富,为鱼类提供食物越丰富,鱼类生长、成熟就越快。
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
3.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
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
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 7月产卵。
4.分布比较集中中国海域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种类,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限制,水平洄游范围较小。
如大黄鱼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60米,小黄鱼在深于100米的海域不多见。
在100–200米深的海域则生活着一些暧水性的鱼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草鱼的俗称有:鲩、 油鲩、草鲩、白鲩、 草鱼、草根(东 北)、混子等。 英文名: Grass carp
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 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 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 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
▪ 在内陆土著淡水鱼类中,有以下特点: ▪ 1.种类繁多,而且以鲤科鱼类为主体。我国的鲤科鱼类
共有12个亚科120个属433种,占全国内陆水域土著淡水 鱼类总数的53.7%。 ▪ 2.我国特有的种类,如青鱼、草鱼、鲢、鳙鱼均为主要 的经济鱼类。它们的发源在我国,也是我国固有的种类。
▪ 3.以温带鱼类为主。 ▪ 4.主要经济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
内陆水域常见和产量多的淡水主要经济鱼类有50余种:
▪ 鲤(Cyprims carpis)
中下层淡水鱼类,杂食性。 咽齿3行,臼状;口须2对,1对 颌须,1对吻须。
▪ 鲫(Carassius auratus)
俗称:喜头、鲫拐子 (湖北),鲫瓜子(东 北),河鲫鱼(上海), 月鲫仔(广东);古称 鰿、鲋、寒鲋。英文名: Goldfish , crucian carp 。
鲫体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的2.2-2.8 倍,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 无须,下咽齿侧扁。背鳍和臀鳍均具一 根粗壮且后缘有锯齿的硬刺。鳞较大, 整个身体呈银灰色,背部深灰色,腹部 灰白色。
▪ 鲢(Hypophthaimichthys molitrex)
俗称:鲢子,白鲢,边鱼。 英文名: Silver carp , Silver loweye carp
▪ 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 Herre et Myers
▪
俗称:花扁、真扁鱼、河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高而侧扁,成长菱形。自腹鳍基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头小。眼大。口小, 端位,上下颌角质层较薄。无须。侧线平直。背鳍刺光滑,长且粗壮,约与头 长相等;臀鳍基部长。分布于珠江水系及海南岛
▪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鳊为草食性鱼类,主要食 物有水草、硅藻、丝状藻 等,亦食少量浮游生物和 水生昆虫。
▪ 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俗称:三角鳊,乌鳊,平胸鳊。 英文名:Black bream 。
体高,甚侧扁,呈菱 形,头后背部隆起。 头小,口端位;上下 颌前缘均具发达的角 质层。腹棱仅自腹鳍 基部至肛门;背鳍具 光滑硬刺,其长度显 著大于头长;尾柄长 大于或等于尾柄高。 体背部青灰色,两侧 浅灰色带有浅绿色泽, 腹部银白,每个鳞片 后部较深,各鳍呈青 灰色。
体侧扁,头较大,但远不 及鳙。口阔,端位,下颌 稍向上斜。鳃粑特化,彼 此联合成多孔的膜质片。 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 器官。眼小,位置偏低, 无须。下咽齿勺形,平扁, 齿面有羽纹状,鳞小。自 喉部至肛门间有发达的皮 质腹棱。
▪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 黄鲢,松鱼,鰫鱼,大头鱼。 英文名:Bighead ,
俗称:鳊鱼,长春 鳊,草鳊,油鳊, 长身鳊;古名槎头 鳊,缩项鳊。 英文名:White bream , Beijing white bream
体高,甚侧扁,呈长菱形, 头后背部隆起。头小,近 似三角形;口较小,端位; 上颌比下颌稍长,上下颌 前缘且角质层。无须。腹 面自胸部基部下方至肛门 间有明显的皮质腹棱。背 鳍具强大光滑的硬刺,臀 鳍鳍条较多,基部很长。 体背部深青灰色,其它部 分银白色;每个鳞片的后 部有一宽黑斑,各鳍灰黑 色。
▪ 团头鲂(M.ambiycephala Yih)
俗称:团头鳊,平胸鳊。 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 后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的 2.0-2.3倍。头小,吻圆钝, 口端位,口裂宽,上下颌等 长,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 胸部平坦,腹部仅自腹鳍基 部至肛门,具有皮质腹棱。 背鳍具光滑硬刺,其长度较 头长为小;臀鳍长,尾柄高 而短。体背部青灰色,两侧 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基部 灰黑,边缘黑色素稀少,使 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 色条纹,腹部银白,各鳍条 灰黑色。
我国主要鱼类资源概述
我国的鱼类资源
▪ 第一节 鱼类资源 ▪ 我国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按地理分布可区分为以下四大类型:
▪ 一、内陆土著淡水鱼类
▪ 我国内陆土著淡水鱼类共804种,分别隶属于13目39科232属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渔业卷》,1995)。其中鲤形目的种类为最 多,有632种,分隶于6科160属,占内陆水域土著鱼类总数的 77.2%。其次为鲶形目鱼类共84种,分隶于8科23属,占总数 的l0.4%。第三为鲈形目鱼类共56种,分隶于9科20属,占总数 的6.9%。第四为鲑形目鱼类共22种,分隶于5科14属,占总数 的2.7%。其余为鲟形目7种,分别为2科3属;七鳃鳗目、鲱形 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及合鳃目各有l科1属6种。
Bighead crap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 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 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口咽 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 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 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 仅腹鳍至肛门具皮质腹棱。胸 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 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 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 不规则小斑点。
▪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俗称:青鲩、螺蛳青、黑鲩、 青根鱼、乌青鱼、黑鲲、青棒、 钢青
青鱼体较大,长筒形,尾 部稍侧扁。头顶宽平。口 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 于下颌。无须。眼位于头 侧正中。鳃耙稀而短小。 下咽齿呈臼齿状,齿面光 滑。腹部圆。
▪ 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俗称:大白鱼、翘嘴巴、翘壳、白丝、兴凯大白鱼、翘鲌子、鲌刺鱼 、翘嘴白鱼。 英文名:Topmouth cul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