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引言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二者联合可为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帮助。
本文将对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C反应蛋白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机体发生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肿瘤等病理状态时能够显著升高。
其生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炎症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和补体系统的活性、参与免疫调节等。
在临床上,C反应蛋白常被用于判断感染程度、评估患者疾病风险、观察治疗效果等。
二、血常规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是临床诊断中常规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机体的炎症、感染、贫血、出血等病理状态进行评估。
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血常规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
三、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1. 提高诊断准确性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检验项目,它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机体的炎症反应进行评估。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指导治疗方案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感染程度和患儿的个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联合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确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3. 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儿,定期监测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尽快康复。
四、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局限性1. 非特异性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儿存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某些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也会引起这两项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这两项指标来诊断疾病。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细菌性感染是造成儿童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细菌性感染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减轻患儿的痛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全血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通常在感染或者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中升高,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CRP的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是临床上常规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也是机体炎症反应的表现。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患儿的炎症情况,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全血CRP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而其他原因导致的炎症常常不具备这些特点。
基于此,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以较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排除其他非细菌性感染疾病,并且缩小诊断的范围。
这对于医生来说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断,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还对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
全血CRP和血常规的联合使用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炎症状态,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感染的部位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了医疗效率,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全血CRP和血常规的联合检验能够为治疗的效果评估提供辅助数据,指导医生进行后续治疗。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4T02:09:44.45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3期作者:刘旌丽[导读] 目的:分析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患儿,均实施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种方式病原菌诊断准确率、病原菌检出率。
刘旌丽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摘要:目的:分析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患儿,均实施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种方式病原菌诊断准确率、病原菌检出率。
结果: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的诊断准确率(92.86%)相比血常规检验(81.43%)要高(P<0.05)。
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脑膜炎(93.33%)、肠炎(88.88%)的检出率相比血常规检验要高(P<0.05),两种方式肺炎、尿路感染的检出率相近(P>0.05)。
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诊断中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有较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疾病分型及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参考数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细菌性感染类疾病;全血CRP;儿科在儿科疾病中细菌性感染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包括肠炎、尿路感染等。
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身体素质较差,机体各脏器发育并不完善,免疫力较差,且多数儿童的卫生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因不良卫生习惯、换季等因素被细菌侵入机体引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1]。
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治疗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不同疾病的病因不同,针对不同病原菌所使用的药物不同,因此要有效治疗应在治疗前运用有效的诊断方式对患儿疾病类型进行诊断,以此为后期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支持。
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本文围绕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首先介绍了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接着分析了血清CRP在鉴别这两种疾病中的重要性,并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随后探讨了血清CRP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
最后总结了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临床应用建议。
该研究对提高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鉴别诊断,诊断价值,临床特点,研究进展,局限性,重要性,未来展望,临床应用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等。
在小儿肺炎中,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是两种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治疗方案和预后有很大的不同。
细菌性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病情较重,严重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而支原体肺炎则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但容易发生复发和变态反应。
正确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对于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差异性,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上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更好地区分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从而更有效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更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对血清CRP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探索。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临床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打下基础,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纪青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纪青摘要:细菌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该病在新生儿诸多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其临床检查方法为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
血液细胞分析具有检查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将白细胞分类和总数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而判断出疾病属于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
这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无法进行感染早期的有效诊断。
CRP(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CRP检测;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价值分析小儿感染性疾病作为多发病,其治疗和预后关键是早期诊断。
临床中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观察和评价方法较多,主要有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培养等,且诊断效果较理想[1]。
但在检验仪器、检验方法不断更新换代的前提下,传统检查方法已不能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
本文综合论述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详细内容如下:1 CRP检测CRP发现于1930年,在急性感染诊断中,它是诊断效果较佳的非特异性指标[2-3]。
CRP增加和组织损伤、炎性反应相关,其生物学功能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与配体的有效结合中,可激活补体,并能和T淋巴细胞特异性相结合,可调理素样。
CRP在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发生后,会迅速升高,因此是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4-5]。
CRP检测所需试剂为CRP试剂、定标液、POINTE、ROSE和质控液。
所需设备为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和Hitachi,材料为采血管。
诊断数据主要依靠人血CRP值,正常人群的人血CRP值应<8mg/L[5-6]。
但当遭遇感染时,CRP会在4-6h内增加,高峰值在36-50h,其峰值是正常值的100-1000倍,而且半衰期短,约在4-6h[7-8]。
血清黏蛋白等急性时相蛋白升高时间为感染后1-2d,时间较长。
吴雪梅[9]等报道显示,在血CRP值升高的患儿中,主要为败血症、肺炎、肠炎、尿路感染等,且肺炎是引发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血CRP值升高的主要病种。
C-反应蛋白及其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C反应蛋白及其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来源:首席医学网点击数:1192 更新时间:2008-12-9 文章录入:std1【关键词】C反应蛋白儿科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机体在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后由细胞因子介导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APP)。
CRP对于感染,各种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与坏死的判断、监测及病情评估与疗效考核,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CRP的来源、结构与生物学特性CRP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发现能与肺炎球菌荚膜的C多糖物质反应形成复合物的APP,并命名为CRP[1]。
CRP是在病理情况下出现于血液中的一种糖蛋白,在细菌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和创伤等情况下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可迅速升高,急性期可高达正常的1000倍[2]。
1.1 CRP的来源与结构CRP的最初来源是由白细胞介素(IL)6调控,肝细胞合成。
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也调控CRP的合成,外周血淋巴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CRP。
研究表明,除肝细胞外,心脏、脾脏、肾脏、神经元、泡状巨噬细胞和吞噬细胞、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均可产生CRP[3,4]。
经电子显微技术及X射线衍射技术探索,CRP属于正五聚体蛋白家族,CRP分子是由5个相似非糖基化多肽亚单位组成的对称性五面体,每个亚单位包括206个氨基酸残基,其原体为环状结构,以非共价健结合,以5个基数形成循环对称结构[5]。
单体的分子质量为23 017D,总分子量大约为118 000D,具有高度抵制蛋白水解作用,沉降系数为6.5~7.5,等电点为5.5,不耐热。
60 ℃ 30 min即被破坏。
分子代谢周期的半衰期为19 h,在血清、脑脊液、关节滑膜液、胸腹水及水疱液中均可被检测出。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
1.2 CRP的生物学特性CRP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有:①CRP结合补体1q(C1Q)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清除[6];②通过结合Fc r受体介导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和细胞凋亡的碎片[7];③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相关的炎症介质[8],并对其他炎症介质的致AS 作用有放大作用[9];④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阻碍血小板引起的血块收缩。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近年来,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而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要点、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意义以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要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细菌。
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要点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炎症指标的检测等。
二、C反应蛋白的意义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在细菌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激活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程度,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临床上,CRP的升高常常伴随着感染性疾病的发作,是很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三、血常规的意义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参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况、炎症程度等。
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会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加,这些指标都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四、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一方面,C反应蛋白可以及时反映出机体的炎症程度,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详细的血液参数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缩短诊断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儿童早期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检测172例感染儿童入院时和经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的血常规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以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
结果:细菌感染组WBC、CR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显著性(P<0.001);病毒感染组WBC、CRP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01)。
病毒组与细菌组比较,WBC、CRP均有显著性差异。
CRP阳性患儿经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WBC轻度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急性感染是,CRP、WBC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具一定的价值,而CRP有事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敏感但非特异性的指标,可指导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并判断疗效。
【关键词】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儿童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多见。
两者的临床症状相似,故疾病早期对于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确诊须经过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WBC与CR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收集比较了172例急性感染患儿和4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资料来自于1月-12月儿科住院病人。
选择急性感染患儿共172例,细菌感染组(A组)91例,经痰培养、脑脊液检查、咽拭子培养或血培养证实;其中细菌性肺炎8例(30.8%),化脓性扁桃体炎37例(40.7%),化脓性脑膜炎8例(8.8%),细菌性肠炎18例(19.8);男48例,女43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8岁;病毒组(B组)81例,均经相关血清抗体检测证实;其中麻疹13例(16.0%),手足口病28例(34.6%),水痘9例(11.1%),轮状病毒性肠炎31例(38.3%),男49例,女32例,年龄2个月-11岁,平均年龄5.1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1T16:17:20.9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9期作者:纪青
[导读] 小儿感染性疾病作为多发病,其治疗和预后关键是早期诊断。
(株洲市中心医院儿科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细菌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该病在新生儿诸多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其临床检查方法为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
血液细胞分析具有检查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将白细胞分类和总数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而判断出疾病属于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
这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无法进行感染早期的有效诊断。
CRP(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CRP检测;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价值分析
小儿感染性疾病作为多发病,其治疗和预后关键是早期诊断。
临床中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观察和评价方法较多,主要有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培养等,且诊断效果较理想[1]。
但在检验仪器、检验方法不断更新换代的前提下,传统检查方法已不能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
本文综合论述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详细内容如下:
1 CRP检测
CRP发现于1930年,在急性感染诊断中,它是诊断效果较佳的非特异性指标[2-3]。
CRP增加和组织损伤、炎性反应相关,其生物学功能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与配体的有效结合中,可激活补体,并能和T淋巴细胞特异性相结合,可调理素样。
CRP在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发生后,会迅速升高,因此是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4-5]。
CRP检测所需试剂为CRP试剂、定标液、POINTE、ROSE和质控液。
所需设备为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和Hitachi,材料为采血管。
诊断数据主要依靠人血CRP值,正常人群的人血CRP值应<8mg/L[5-6]。
但当遭遇感染时,CRP会在4-6h内增加,高峰值在36-50h,其峰值是正常值的100-1000倍,而且半衰期短,约在4-6h[7-8]。
血清黏蛋白等急性时相蛋白升高时间为感染后1-2d,时间较长。
吴雪梅[9]等报道显示,在血CRP值升高的患儿中,主要为败血症、肺炎、肠炎、尿路感染等,且肺炎是引发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血CRP值升高的主要病种。
刘春秀[10]等报道称,血CRP值与感染程度相关,即CRP值>50mg/L时,则表明感染明显存在,CRP值越高,则炎性反应越显著。
罗成武[11]等发现,血CRP值和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相关,CRP值越低,病情越轻,其预后性则越好。
在对CRP水平的观察过程中,能够衡量出患儿炎性反应的具体变化,初步推断出病情进展和感染程度,可以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数据支持[12]。
此外,当<3岁患儿发生发热与中毒症状,且原因不明、CRP值升高时,应初步推测其患有泌尿系统感染,并立即给予尿培养、血培养检查,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2 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是病原体发生感染,病原体主要为真菌、病毒和细菌。
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13]。
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全,若发生感染现象,便会引发急性循环功能失调,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现象,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指数造成严重威胁。
小儿感染该疾病的途径较多,且病情偏重,很多患儿无临床上的特异体征和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相混淆,所以早期诊断难度大。
3.检查原理
CRP的生理功能包括炎症过程调节与吞噬和感染防御等,其原理为:第一,CRP能够将多种真菌、细胞和寄生虫等多糖物质结合,实现脂多糖损伤性炎症应答的有效抑制,可防止细菌代谢产物给机体造成致命性作用。
第二,钙离子作用后,CRP可以与卵磷脂与核算复合体相结合,并与Clp相结合,使补体的经典途径得到活化,并识别多种外源性分子和内源性分子,调整吞噬功能和机体防御力。
第三,调理素作用。
其能与核蛋白小体和核染色质结合,将细胞DNA中的坏死组织消除,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运动能力和活性。
第四,CRP具有白介素-1受体诱导作用,减少γ-干扰素释放量,使抗炎细胞因子的白介素-10得到有效释放。
并可促进单核细胞的正向趋化效果,进而实现抗炎效果。
第五,CRP能够使血小板磷脂酶得到抑制,并结合血小板中的激活因子,防止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
第六,CRP在与T淋巴细胞特异性相结合时,可以增强T辅助细胞的具体功能,从而使T抑制细胞的功能得到抑制。
4 讨论
临床发现,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全,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很多患儿缺乏对疾病反应的特异性,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体征和症状。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检查有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等,此方法的检验技术较为成熟,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然而,在早期感染发病时,会因患儿的个体差异,造成血象变化不敏感现象,很难分析出血液细胞中的异常。
虽然,血液细胞分析时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无法在早期感染患者中取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尤其在血白细胞计数诊断中,患儿的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较宽,极易受到寒冷、情绪或是发热等因素影响。
部分患儿的白细胞基数较低,在数值轻微升高后,仍处于正常范围,更有一些患儿在细菌感染后,并不会发生白细胞变化现象。
严重影响了诊断结果的有效性。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诊断方法与耗时等均有显著优势,被临床普遍青睐。
临床中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检查方法是脑脊液、血或痰等细菌培养,整个过程大概7d,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阳性率较低,个别标本采集会给患儿带来明显痛感,降低了患儿的治疗配合度[14]。
急性时相反应是指机体在产生炎症反应中,出现系统反应,肝脏合成蛋白得到增加且器官功能出现障碍。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的组成之一,可诊断出炎性反应。
邹尚敏[15]等研究显示,在150例被确诊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经白细胞计数检查后,阳性率是85.33%,经CRP检查后,阳性率是90%。
所以,CRP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检查,充分证明了CRP检查的重要性和优势性[16]。
总而言之,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性和准确性,其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明显,利于早期诊断,并能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同时,CRP能够评估抗生素的最佳使用量,评估疗效,应在临床中普遍应用[17]。
CRP监测中,可根据数值的升高程度确定病情的发展程度,并制定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以便控制感染。
在治疗效果明显时,可见CRP下降至正常水平,终止抗生素使用。
CRP作为炎性反应的诊断标志要好于白细胞计数检查,且CRP值越低,炎性反应越轻。
对于新生儿而言,血清中的CRP含量少,不建议将8mg/L当做判断标准[18-19]。
这种情况下,应使用灵敏度更高的CRP检测。
若患儿出现CRP值突然升高、并出现发热与中毒症
状,应立即给予病原学检查。
在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进行抗感染治疗,以便实现良好预后[20]。
参考文献
[1] 代志彬,常欣.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5,21(2):351-353.
[2] 邹尚敏.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87.
[3] 段月琴.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122-123.
[4] Ibupoto,Z.H.,Jamal,N.,Khun,K.et al.Development of a disposable potentiometric antibody immobilized ZnO nanotubes based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J].Sensors and Actuators,B.Chemical,2012,B166/167:80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