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调查关于泰山石文化之石敢当文化的调查报告
泗水民居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分析

泗水民居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分析作者:徐光明李瑞崔爱民赵璇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10期摘要:文章结合泰山石敢当镇宅石文化渊源,选取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南仲都村、鹿鸣厂村三个仍然传承这一习俗的行政村进行田野调查,了解三村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的现状及特征。
通过实地走访和与当地村民的座谈等形式,综合其文化表现,发现三村对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都有极高的认可度和传承度,且具有当地鲜明的特色。
结合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该习俗对研究民间信仰、民众愿景、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文章还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指出,三村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仍然处于“荒芜处生长”的状态,习俗传承面临兴衰的拐点,亟待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10.0410 引言建筑及装饰往往能从实体上呈现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深层文化特征,我国古代建筑分为皇家宫廷建筑和民间建筑。
古代皇家建筑以宏大的中轴线对称布局、红墙黄瓦的颜色规制、屋脊上的仙人走兽装饰特色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文化内涵。
而在民间,乡村民居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则能够直接表现出民众对文化的体认和选择,也更能反映民众的民俗信仰。
在传统民居中,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影响范围包含山东、福建、浙江、贵州等地,甚至辐射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泰山石敢当在唐代开始作为镇宅石,并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直至现在已经有1100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公布批准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泰山石敢当作为镇宅石习俗文化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城镇化加速的当前,对乡村民居泰山镇宅石习俗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笔者为探究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在当前乡村民居中的现状,在山东临沂、淄博、济宁、聊城等地进行走访调研,最终选定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传承发展较好的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的村庄,进行田野调查。
泰山石敢当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年 第 31卷 第 4期
文章编 号:1004—6429(2016)04—0011-0 4
收稿
日期
:2016 —
04—21
泰 山石敢 当文化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李 青
(泰山学院 ,山东泰安 ,273000)
摘 要 :泰山石敢 当文化 已成为中华民族 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源
献 资 源 ,大胆创 新 ,用集群 的 理念 ,建 立 基 于知 识服 务 的特 色数据 库 ,打 造
泰山石敢当数 字化文化产品,促进泰 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 词 :泰 山石 敢 当;文化 资 源 ;开发 利 用
中图分类 号 :G127
文献标 识码 :A
l 泰 山石敢 当文化资源概况
李 青 泰山石敢 当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本刊 E-mail:sxkjzzs@163.com 决策参考
式 ,是 大众 能够 认 可的 方式 。第 二 种认 识 ,是把 石 敢 当 引 王渔 洋 的话 说 :“齐鲁 之 俗 ,多 于村 落 巷 口立 石 ,刻
人性 化 ,在逐 步认 识 到一 块石 头 能起 到 巨大 威力 的情 ‘太山石敢当 ’五字 ,云能暮夜至人家医病。北人谓医士
泉 ,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永远值得 我 们 纪念 和发扬 光 大。然 而 ,对 如当文化 资 源 ,促 进 经 济社会 发 展 这 一重要 课 题 ,并没 有 大
的研 究 突破 。要积 极 开展抢 救性 的征 集 、整理 和 开发 利 用这 一特 色地 方 文
况下 ,人们 自然会 把这 个 神加 以人 格化 ,认 为能做 这 样 为 大 夫 ,因又 名 之 日石 大 夫 。 ”石 敢 当不 仅 山东有 ,华
泰山文化专题研究

泰山文化专题研究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在地理上,它是华北平原上生态葱郁的巍巍巨人;在历史上,它是中国历代帝王登山封禅、遣官告祭的国事重地;在文化上,它更是各朝文人墨客、名家学者争相瞻仰、顶礼膜拜的心灵圣地。
1泰山基本信息1.1地理区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
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区北,东经117°6′,北纬36°16′。
贯穿山东中部,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十余县。
1.2历史名称泰山又称岱宗,岱宗:万代山岳之宗的意思。
古称大山、太山、岱山、岱岳、东神、东岳、东泰、东圣、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
与我国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并称五岳。
1.3山体信息海拔:1532.7米(国家测绘局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数据)。
极顶玉皇顶-玉皇峰。
面积:426平方公里。
1.4重要景点老县衙、岱庙、红门(一天门)、南天门、十八盘、大观峰、碧霞祠、玉皇顶、桃花峪景区、天烛峰景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1.5泰山由来约25亿年前,鲁西地区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在海底堆积的上万米厚的泥砂质岩层和一些基性火山岩被隆起,形成山系,古泰山第一次露出海面。
这些岩石随后又遭受多次强烈的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变成了今日在泰山上所看到的各种变质岩和混合岩。
峙立于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经过近二十亿年的长期风化剥蚀,地势渐趋平缓。
到距今六亿年前左右的早古生代,华北广袤地区大幅度平衡下降,古泰山又沉沦于大海中,并被2000多米的沉积岩所覆盖。
在又经历了几次沧海桑田的变化后,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泰山山体沿着百余公里(自今莱芜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断裂快速抬升最后在山体高处,原来覆盖着的2000多米沉积岩全部剥蚀掉,古老的泰山杂岩重见天日,开始形成了泰山的雏形,受变质影响的花岗岩,因抗蚀性强,就构成了嵯峨峻拔的峰峦高崖。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石敢当文化的活态传承

Vol.45No.2Feb.2024第45卷第2期2024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泰山因石敢当文化而备受关注。
2006年5月20日,“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列入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予以公布。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现在社会中实现泰山石敢当文化的活态传承并扩大其影响,以实现其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一、泰山石敢当文化源流考在我国传统民俗中有这样一种习俗,如住宅房屋对着桥梁、巷口或者道路交汇处时,会在住宅外面立一座小石碑,并且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目的是镇压邪祟祈求平安。
泰山“石敢当”文化萌芽于汉唐时期。
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提到“师猛虎,石敢当,说不侵,龙未央”,这是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有关石敢当的记录。
宋朝出土的唐朝大历五年石敢当石铭是最早的石敢当实物资料。
该石铭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
泰山石敢当文化真正广泛流传是在宋金时期,当时的方志典籍、文学著作多次出现泰山石敢当习俗的记录。
如宋人施青臣《继古丛编》、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明人杨慎《升庵集》和徐勃《徐氏笔精》、清人徐珂《清稗类钞》等都有对泰山石敢当习俗的记载。
泰山石敢当文化影响范围广泛,从其发展历程来看,以山东和福建两个中心发源地向四周不断地延伸扩散,现如今泰山石敢当文化的影响范围已经遍布全国甚至影响海外。
二、泰山石敢当文化的价值意义(一)“灵石崇拜”信仰,具有文化研究价值泰山石敢当文化是指泰山地区所具有的与泰山石敢当有关的艺术、民俗和传说。
其中泰山石敢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远古时期的人类相信万物有灵,认为石头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产生“灵石崇拜”信仰。
“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是雕刻在泰山石上的,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古代皇帝会选择到泰山进行祭天、祈祷、求雨等仪式。
新经济背景下泰山石敢当非遗传承的探索

新经济背景下泰山石敢当非遗传承的探索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新经济的发展不断加速,传统的文化遗产也逐渐成
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在这个新经济背景下,泰山石敢当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泰山石敢当作为中国传统的皮影戏之一,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其制作过程繁琐、技术复杂,传承者较为稀少,且传统表演形式在现代舞台上
显得有些陈旧,使得该项目在新经济时代面临着和其他非遗项目一样的困境。
为了使泰山石敢当这一非遗项目得以传承和发展,我们需要从多方面下功夫。
首先,
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泰山石敢当,提高其在社会上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在表演形式上进行创新和改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新的舞
台效果,使得泰山石敢当在新时代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同时,在技术上加强培训和传承,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确保其能够在时间的沉淀中继承下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探索非遗项目和新经济相结合的新模式。
例如,在泰山石敢当
的生产和销售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
模式,扩大其市场份额。
同时,在非遗项目打造和营销上也应该做好品牌推广和形象建设,使得泰山石敢当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总之,只有在多方面下功夫的基础上,才能够让泰山石敢当这一非遗项目在新经济时
代得以传承和发展,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做出更大的
贡献。
泰安泰山石敢当

泰安泰山石敢当摘要:泰山石敢当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虽然以泰山命名,但其传输信仰范围却不止泰山地区,遍及整个中国内地,甚至世界上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泰山石敢当的存在。
它是古代厌殃避邪类灵石崇拜的遗俗,同时又是处理房屋缺角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 泰安泰山泰山石敢当传说崇拜信仰前言之所以关注泰山石敢当不仅仅是因为泰安是我的家乡,更因为我家的周围,我家就是泰山石敢当的忠实粉丝。
关于泰山石敢当的记载有许多,像《泰山传说故事》、《泰山民间故事大观》、《泰山民间故事》、《泰山传说》、《泰安风物》等都有相于的记载。
泰山石敢当是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其实,它不仅仅是一个遗产,更重要的是在当今社会他仍然拥有数量众多,范围广大的信众市场,研究它对于研究泰安的民俗,泰山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民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泰山石敢当的研究我采用的是田野作业和民俗志书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是由我处阿德生活环境和丰富的史书典籍获取途径所决定的。
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绍的是泰山石敢当的历史,传说,用途,以及社会现状,和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测等。
泰安的地理环境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南麓,地理坐标在东经116°20′~117°59′,北纬35°38′~36°28′,北依山东省会济南,南临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故里曲阜,东连瓷都淄博,西濒黄河。
辖泰山、岱岳两个市辖区,宁阳、东平两个县,代管新泰、肥城2个县级市。
是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海拔1545米,为“五岳之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总面积7761平方千米,全市2010年末常住人口556万,增长4.2‰,其中城镇人口258.2万。
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
稳如泰山——浅析泰山石敢当崇拜与当地民族审美文化

230城市地理稳如泰山———浅析泰山石敢当崇拜与当地民族审美文化王鹏(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0)摘要:泰山石敢当是泰山文化的象征,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章首先通过浅析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追溯其崇拜观念的形成、发展和特殊文化地位原因;再通过简述泰山石敢当的艺术特征,了解其工艺规范、发展流变;最后细述当地民俗活动的不同形态,认识其美学价值和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泰山崇拜;灵石崇拜;泰山石敢当崇拜;民俗审美活动一、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1.华夏传统与地方民俗。
远古时代的生存依赖自然,在先民看来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水等都属于自然的恩赐。
依赖自然生存、恐惧自然多变导致人们对自然崇拜,这种崇拜实际体现的是生产、生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1)自然崇拜观。
自然崇拜、山川崇拜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
在远古先民看来,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神灵的世界,他们通过崇拜自然神灵的方式与自然沟通,方式虽原始、粗糙却是先民的心理寄托。
灵石崇拜是因农耕所需要的工具、打猎时所用的武器多为石制。
漫漫历史当中,石头逐渐寄托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甚至承担起文化图腾的作用,被赋予灵性。
(2)地域物质与精神构架的独特性。
自然崇拜观被封建统治者利用为禁锢和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
封建文化中,山岳文化为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思想深受统治者所喜爱。
中国的文明起源于江流地区,五岳四渎为中国自古尊崇的名山大川,泰山为五岳宗长,地处四渎之首的黄河下游,处在济水流域,泰山地区是东夷文化的中心区,人类起源早,经济文化均较为先进。
2.泰山崇拜、泰山石敢当崇拜的特殊文化地位。
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的自然地理属性决定着其为五岳之宗长。
传统的东方观念、政治的统治神学使得历代帝王追崇,功勋帝王无不要封禅泰山,以求皇权天赐,江山永固。
泰山广被尊崇的社会人文属性也巩固着泰山之地位独尊于五岳。
在泰山文化影响下,泰山石敢当的独特地位得以树立,镇宅辟邪的功用渐渐被演绎延伸,泰山石被赋予更多的功能性。
游泰山社会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东临大海,西靠黄河,自古以来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文化遗产,泰山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深入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于近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泰山社会实践调查。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泰山的历史文化1. 泰山的地位与传说泰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被誉为“五岳之首”。
据传,远古时期,天帝曾派遣其子天齐公镇守泰山,因此泰山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
在古代,帝王登泰山封禅,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2. 泰山的文化内涵泰山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
泰山宗教文化以道教为主,佛教次之;历史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认为泰山是“王者之都”,是天下文化之宗;民俗文化则以泰山庙会、泰山石敢当等为代表。
三、泰山的自然景观1. 泰山的自然景观特点泰山自然景观以雄、奇、险、秀、幽著称。
山势雄伟,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景色变幻无穷。
泰山石质坚硬,形态各异,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2. 泰山的主要景点泰山的主要景点有:岱宗坊、南天门、玉皇顶、王母池、碧霞祠等。
其中,南天门是泰山的标志性建筑,玉皇顶是泰山的主峰,碧霞祠是泰山的重要道教宫观。
四、泰山旅游产业的发展1. 泰山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泰山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据统计,2019年泰山接待游客量达到1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0亿元。
泰山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 泰山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泰山旅游产业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然而,泰山旅游产业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五、社会实践调查1. 调查方法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
通过对泰山景区、游客、当地居民等进行调查,了解泰山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游客满意度、存在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存档编号
襄樊学院
考察报告
题目: 关于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调查
系别美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
关于泰山石文化之石敢当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主体:
泰山石敢当文化
二:调查目的:
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
泰山石敢当的信仰和传说,是泰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间信仰。
研究石敢当是对泰山石文化的理解和诠释。
三:调查意义:
自汉代宫殿,曹魏供石,人民大会堂基石,人民英雄纪念碑基石,毛主席纪念堂,上海龙华烈士墓,李大钊墓,雷锋墓,各大使馆基石,全国主要众多市政建筑基石,皆采用泰山石为奠基石。
对泰山石敢当文化的调查是中国传统古文化的弘扬。
四:调查过程:
一、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渊源
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之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就其石敢当的含义而言,虽有种种不同说法,其本源义就是灵石可以抵挡一切,它是古代灵石崇拜的遗俗。
在历史的演变中,石敢当的神话故事,大量存在于以泰山为中心的风物传说中,在全国及世界各地则有不同的版本。
“泰山石敢当”或“石敢当”,都是对泰山崇拜的拓展,石敢当因泰山而壮威走遍天下,泰山石敢当成为泰山驻外的和平使者。
它从精神层面对炎黄子孙产生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
它通过有形的石刻和无形的传说,把五岳独尊的泰山带到各地,凡有华人的地方,凡是受到华人文化影响的地方就有“泰山石敢当”;是泰山“平安山”的外化,有了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
二、泰山石敢当的基本内容
泰山石敢当的神话传说泰山石敢当信仰从内涵上体现的是“平安”二字。
是我国流传久远,影响地区广泛的典型的民俗事象。
石敢当在各地的传播中,除了普遍存在的石刻以外,还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的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代以来,有不少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不少石敢当的传说。
具有代表性的有石敢当与女娲神和黄帝的传说、石敢当与姜子牙封神的传说、石敢当是五代将军说、石敢当是古代武士说(北京版)、石敢当神医说(河北版)、石敢当大夫说(清朝记载)、石敢当镇宅避邪说(广东版)、泰山石敢当驱鬼、躯妖的几种版本、唐太宗与石敢当的传说(泰山传说)、台湾地区石敢当传说等。
三、泰山石敢当的基本特征
泰山石敢当信仰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如下基本特征:
(1)有形的物质形态和口传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文化传特征:石敢当信仰的传播是由刻写“泰山石敢当”或者“石敢当”的碑刻、石块极少量碑碣、石像等与民间口传的
神话故事、传说以及戏曲等形式共同存在的。
(2)石敢当信仰的广泛性特征:石敢当信仰源自古老的灵石崇拜和影响广泛的东岳信仰。
其信仰范围具有广泛性。
从北方到那南方,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大陆到港台,从国内到国外,成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
(3)石敢当信仰的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全国各地的传播中,与地方文化和地方宗教相结合,使石敢当在各地都具有地方特色。
同时,全国的石敢当信仰都具有文化的同源性,这就是被民间广泛接受的发源于泰山的平安文化。
这一点正是石敢当信仰具有民族性的具体体现。
(4)石敢当信仰的国际性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历史上早就跨洋过海传到国外,至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支那地区和海外的华裔居住地都有信仰。
这说明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适应性。
石敢当的国际性说明它是一种开放的文化现象。
四、泰山石敢当在东南亚等地的传播
泰山石敢当上古之时有很多禁忌和崇拜,石崇拜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种崇拜,而将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
台湾云林县的石敢当:
澳门石敢当行台:
台湾龙潭石敢当庙:
北京昌平区花落村古庙石敢当:
琉球冲绳石敢当:
徽州古村落中的石敢当:
沈阳现存的石敢当:
陕西韩城石敢当:
五:调查结论:
综上所述,石敢当是古代厌殃避邪类灵石崇拜之遗俗,与“人”无涉。
西汉史游《急就章》中“石敢当”之语,应释为灵石可敌当一切。
其后无论是莆田出土的唐大历年间之石铭,还是在桥头巷口要冲及宅舍立植(或埋)“石敢当”之石,其意一也。
至于石敢当之前加泰山(即泰山石敢当),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达于今日,其意为借神圣的泰山以增石敢当之威力。
关于石敢当的种种民间故事传说,在深层内涵上,有与石敢当的有正含义一致,有的部分相关,有的则完全不同。
与历史真相有一定距离的民间故事传说之所以能够形成,自有其这样那样的原因。
但近来有的同志借整理民间故事传说为名,凭着想象,再加编造,使之离历史真相更远,就未必可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