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
关于泰山石敢当研究的几个问题

泰山石敢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岩石崇拜和山神信仰。在古代,人们相信山石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 保护他们免受自然灾害和其他危险的影响。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被认为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能量,因 此泰山石敢当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和信仰价值。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文化内涵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平安、幸福的追求,还体 现了人们对家乡和家庭的深深眷恋。在一些地区,泰山石敢当甚至被视为一种精神支柱,被摆放在家 门口或办公室等重要场所,以祈求平安和顺利。
其次,泰山石敢当还与其他民间文化形式有所互动。例如,一些地区的民间舞蹈、戏曲和 传说故事中会融入泰山石敢当的形象或元素,以此表达对神灵和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 这些民间文化形式通过与泰山石敢当的结合,丰富了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THANKS
感谢观看
泰山石敢当起源于古代的灵石崇拜,人们相信泰山之石具有神力,可以抵挡 邪灵。
传说中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泰山石敢当被描绘为一位英勇的战士,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保 卫人民。
历史记载与传承
历史记载
泰山石敢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山海经》、《史记 》等古籍中都有关于泰山石敢当的记载。
传承与发展
泰山石敢当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 文化现象。
和旅游吸引力。
在旅游开发方面,泰山石敢当 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旅 游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
观和了解。
同时,泰山石敢当的传承也意 味着对泰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推动
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
泰山石敢当作为公共艺术的一 种形式,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 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

【讲解】泰山石敢当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它既是我国带有民族性地一种民俗习惯,同时也是带有国际性地民俗事象.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布地地区十分广泛.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港澳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地华侨居住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现在在中国各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泰山石敢当”地各种碑刻,这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地石刻,或立于房基之上,或立于桥头要冲,或立于胡同巷口,或镶嵌于衙门照壁和豪门大户地影壁墙上,或立于庙宇前庭,或立于百姓门口,或把泰山石敢当人格化以“石将军”、“石大夫”、“石老爷”地称谓加以供奉,或制作成门神贴在或钉在门上让它看家护院等.泰山石敢当地制作或用石、或刻木、或雕砖、或在石狮、石狗、石虎上刻写“泰山石敢当”字样等.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地是中国人祈求平安地心理.泰山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紧密相连,是泰山平安山地外化.“泰山安,则天下安”,立在各地地泰山石敢当,就是泰山地特命全权大使,人们立下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地灵石崇拜.先后经了早期泰山石敢当地萌芽阶段、泰山石敢当地变异阶段和泰山石敢当信仰地兴盛期诸阶段.特别是从宋金时期开始,泰山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更加紧密结合,由“ 石敢当”发展到“ 泰山石敢当”.它地职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地“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地转变;在历史地演变中,关于泰山石敢当地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地文化特征之一有形地物质形态和口传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地文化传播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地传播是由刻写“石敢当”或者“泰山石敢当”地碑刻、石像等与民间口传地神话故事、传说以及戏曲等形式共同存在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讲解】石敢当在各地地传播中,除了普遍存在地石刻以外,还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地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地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地具体事物或者流行地宗教信仰,形成了丰富多采地关于泰山石敢当地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清代以来,有不少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不少石敢当地传说,有代表性地有下列几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配乐字幕】石敢当与女娲神(酉阳杂俎)传说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无人能敌,所触之物,玉石难存,黄帝屡遭惨败.有一次蚩尤登上泰山,在泰山上自称:天下谁敢当?蚩尤地狂妄激怒了女娲,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面镌“泰山石,敢当”,终致蚩尤溃败.黄帝乃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后在涿鹿被擒,囚于北极.从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辟邪神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石敢当与姜子牙【讲解】这种说法源于周朝,石敢当即是神名“石将军”.因姜子牙辅佐西岐文、武二王灭商纣有功,死后被谥()封为“泰山石敢当”,其神权主执守鬼门关道.因东岳泰山雄伟富有神气,被视为具有无边法力地神,能镇压任何厉鬼,此后便衍化为驱邪之神.刚才我们看到地“姜太公在此”就是这种传说地具体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石敢当是个五代时地将军据《姓源珠玑》载:五代刘知远地手下有一员猛将,叫做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是一员福将.因此石敢当死后,后世人凡桥路冲要处,必刻石志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因此后人有诗赞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卫道路三叉口,埋没泥土百战身.这些传说被风水先生抓住,加以利用,于是就使这一块石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字幕】《鲁班经》曰:“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龙虎日,用之吉.至除夕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道,莫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姓源珠玑》【字幕】治病神医石敢当(河北版)【讲解】在河北农村地墙壁上,常常见到刻着“泰山石敢当”字样地碑额.老年人说这是镇宅石,有驱鬼避邪地功效.现在科学证明,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它了,可要说起它地根由来,倒有一段故事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很早以前,泰安府有个王员外,老两口年过半百,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她自幼三门不出二门不上,整日学诗作文,勤于女红,又温柔孝顺,父母爱如掌上明珠.打罢新春,姑娘都二十三岁了,还没有出嫁.王员外要为女儿招一个倒上门地女婿,但都因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如愿.这一年正月十五,泰安城里元宵灯节办得特别红火,姑娘第一次在左邻右舍姐妹们地招呼下去灯市观灯.各色各样地花灯鲜艳夺目,街头巷尾地焰火鞭炮接连不断.突然,一声沉雷地大炮响了,把对面一辆轿车地辕马震惊了,那车夫拼命拖住马疆也无济于事,只见轿车狂奔过来,众人四处躲闪,王姑娘却吓得一头晕倒在地.车轮从她身边轧过,虽然没受一点外伤,可是被人扶起之后,她却举止离奇,言语颠狂,变成了一个疯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老两口看到女儿地模样,真比挖心摘肝还难受,医家善友不知请了多少,就是不见好转.邻居们为王员外想出个办法:向方圆几十里地城乡遍贴求医告白.那告白上写道:如能治好女儿病,愿以家产一半奉敬;若是未婚男子,愿将女儿许为婚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却说泰山脚下住着一个青年石匠,给王姑娘地病治好了.王员外,招了石匠为上门女婿,举行婚礼那天,左右乡邻四方亲友都来庆贺.从此,石匠治病地事象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外府外县.一时求医问病地来往不断.石匠实在忙得应接不过来了,就想出一个办法;在石块上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请医地人来了就给他一块,就跟自己亲自到病人家里看病一样.原来石匠就姓石,“敢当”是他地名字.石匠去世后,人们就自己刻了小石碑嵌在自家地屋墙上.这样,传来传去“泰山石敢当”这五个字地石碑,竟成了防病祛邪、平安吉祥地标志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唐太宗与石敢当(泰山版)唐朝时,唐太宗上泰山封山,他是骑马来地.唐太宗来到回马岭,一看到马蹄盘,就上不去了,他非常好奇,非上不行.结果,绕着道走,临走说了这么一句:“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地,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借了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提问】这个传说地记载中,有一个明显地错误,哪个同学能指出来吗?【字幕】石敢当镇宅辟邪(广东版)康熙年间,广东徐文县几任知县都到任不几日就先后死在公座上.某黄知县知道这件事,携一风水先生一同赴任.先生查明是本县一座宝塔地影子落在了县太爷地公座之上,诸官都因为不能经受宝塔地压力而死.知道原因后他就在县衙前立石碑,刻上了“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意思是泰山之力可敌宝塔.从此一帆风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在我们泰山地区,还有驱妖、捉鬼多种版本,有石匠说、算命先生说,原籍有桥沟说,有大汶口说等,不再一一表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台湾地区近年来研究泰山石敢当地文章很多,主要认为泰山石敢当有驱邪押煞地功能,他们还称泰山石敢当是无声地保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地文化特征之二石敢当信仰地广泛性特征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源自古老地灵石崇拜和影响广泛地东岳信仰.其信仰范围具有广泛性.从北方到南方,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大陆到台湾.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地民间信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泰山石敢当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传播根据民间文化地互释性规律,泰山石敢当信仰逐渐传播到西南地少数民族地区.【字幕】侗族广西三江县林溪乡程阳村寨地吊脚楼旁,立一青石,方柱状,上雕狮头,突目,凹鼻,阔口,吐舌,舌上书“泰山石敢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羌族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地“九寨天堂”,有大型泰山石敢当地石刻雕像,上面有狮、羊等动物地雕像.羌族民居地吞口神,书写“泰山石敢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藏族西藏太昭县一民居现在依旧保存着“泰山石敢当”石刻,为当年入藏清军后裔所留,至今藏胞仍把它当作镇村之宝.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字幕】土家族据马昌仪、彭荣德、郭振华地湘西土家族梯玛文化调查报告,土家人信仰地神鬼包括“辟邪地吞口神”.吞口上刻有“泰山石敢当”.另外年版《万源县志》、《八寨县志稿》和年版《麻江县志》以及年四川《合川县志》等均载有泰山石敢当信仰地有关史料民俗地流变,由刻石而刻木,但“石敢当”这个符号始终贯穿其间,这反映了平安和驱邪地民间信仰习俗地生命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地文化特征之三石敢当信仰地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地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全国各地地传播中,与地方文化和地方宗教相结合,使石敢当在各地都具有地方特色.例如,在碑刻上同时刻上一些地方宗教地图形,如八卦图、如五岳真型图等;又如与风狮、石狗、虎头等相结合地碑刻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同时,全国地石敢当信仰都具有文化地同源性,这就是被民间广泛接受地发源于泰山地平安文化.这一点正是石敢当信仰具有民族性地具体体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串讲】有时泰山石敢当在传承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如旧县(注明属地,以免歧义)爬桥节地来源就是如此.泰山石敢当地文化特征之四石敢当信仰地国际性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历史上早就跨洋过海传到国外,至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支那地区和海外华裔居住地都有信仰.美国纽约地时代广场上就有一块泰山石敢当,这说明中华文化地亲和力和渗透力.石敢当地国际性说明它是一种开放地文化现象.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刚才讲到地“文化地互释性”也同样可以解释泰山石敢当在世界各地地传播.外国人他可能不懂你地语言文字,但是他可以理解你地文化,举一例说,今年月日,齐鲁晚报记者霍晓蕙在泰山文化广场对我进行现场采访地时候,正碰上一个老外从那里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型地泰山石敢当,我用英语问:?没想到这个老外会讲简单地汉语,他说:“保护!保护!”他说这话地时候,是用手指着自己说地.我又问他来自那里,他说“新西兰”是用英语说地,于是,我对记者说,新西兰又多了一位泰山石敢当地信奉者,多了一位泰山地崇拜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日本是国外信仰泰山石敢当最普遍地国家,日本国地学者统计,全国清代以前地泰山石敢当有多块.分布日本列岛.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日文化交流史,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日本地遣唐使是来学习中国地先进文化,近代尤其是戊戌变法时中国学日本,明清以来,日本主要吸收中国民间文化,泰山石敢当为代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上述是我总结地,泰山石敢当地四大特征,不一定十分全面,但它说明具有上述特色地石敢当信仰,是全民族同时又具有国际性地一种民俗事象,它在中华民族精神层面上有较大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泰山石敢当” 研究地终极目标是成功申报世界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作为中国国家级地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与世界文化遗产只有一步之遥了,让我们祝愿泰山石敢当早日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地行列,从而使中国“国山”——泰山早日成为世界上首座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和“非物质”三重遗产地圣山.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农村宅子上常见的石碑:泰山石敢当,原来是这种作用,之前误解了

泰山石敢当的石碑大小在三尺三寸高而放置的位置一般都在房屋的墙壁上农村人们大部分借此来驱
原来这个风俗繁盛于唐代,流传至今。常见农村的宅院外面,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民间驱除邪祟,在风俗的内涵上主要体现的是:保平安、驱妖邪。是农村的一个风俗,在农村广为流传,并且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泗水民居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分析

泗水民居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分析作者:徐光明李瑞崔爱民赵璇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10期摘要:文章结合泰山石敢当镇宅石文化渊源,选取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东仲都村、南仲都村、鹿鸣厂村三个仍然传承这一习俗的行政村进行田野调查,了解三村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的现状及特征。
通过实地走访和与当地村民的座谈等形式,综合其文化表现,发现三村对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都有极高的认可度和传承度,且具有当地鲜明的特色。
结合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分析该习俗对研究民间信仰、民众愿景、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文章还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指出,三村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仍然处于“荒芜处生长”的状态,习俗传承面临兴衰的拐点,亟待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4.10.0410 引言建筑及装饰往往能从实体上呈现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深层文化特征,我国古代建筑分为皇家宫廷建筑和民间建筑。
古代皇家建筑以宏大的中轴线对称布局、红墙黄瓦的颜色规制、屋脊上的仙人走兽装饰特色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文化内涵。
而在民间,乡村民居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则能够直接表现出民众对文化的体认和选择,也更能反映民众的民俗信仰。
在传统民居中,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影响范围包含山东、福建、浙江、贵州等地,甚至辐射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泰山石敢当在唐代开始作为镇宅石,并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直至现在已经有1100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国务院公布批准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泰山石敢当作为镇宅石习俗文化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城镇化加速的当前,对乡村民居泰山镇宅石习俗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笔者为探究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在当前乡村民居中的现状,在山东临沂、淄博、济宁、聊城等地进行走访调研,最终选定泰山石敢当镇宅石习俗文化传承发展较好的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的村庄,进行田野调查。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摘要】泰山石敢当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通过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精神内涵、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以及传播与价值传承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石敢当文化蕴含着勇敢、坚毅、忠诚等传统道德观念,对当地社会风气和人们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还发现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社会和个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新时代、内涵、价值研究、传承、发展、精神、影响、传播、现实意义、展望、社会、价值传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泰山石敢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衰退和消失的风险。
而泰山石敢当作为山东省的一项重要民俗文化,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传承价值。
对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
对于当地社会和人民群众来说,泰山石敢当不仅是一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信仰和文化传统的象征。
研究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意义愈发凸显。
泰山石敢当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地域文化特色,其研究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于地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识。
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泰山石敢当习俗

山东省泰安市的传统民俗活动
01 历史渊源
03 文化特征 05 社会影响
目录
02 民俗内容 04 传承保护
基本信息
泰山石敢当习俗,山东省泰安市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们对灵石崇拜的遗俗,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 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 “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 分广泛,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 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
2006年5月20日,泰山石敢当习俗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 目编号:Ⅹ-53。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泰山石敢当习俗(5张)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先后经历了早期石敢当的萌芽阶段、石敢当 的变异阶段和兴盛阶段三个时期。史书中最早记载石敢当的是西汉《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 未央”。 宋代在福建蒲田曾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五年(770年)的石刻,上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 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字样。明清至民国年间是石敢当信仰的鼎盛时期,已从埋石镇宅演变成立石于桥 头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是东岳崇拜与灵石崇拜的结合。“石敢当”发展到 “泰山石敢当”后,从最初的镇宅化煞演变出了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其分布范围也更为广泛,以泰 山为中都有泰山石敢当的碑石。可以说凡是有华人的地,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此俗在民间甚为流行,象征着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 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与恐惧。它逐步革除了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与追求平安、 和谐与吉祥之意,其分布地区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 的日本、韩国及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已被华人普遍认同为平安符和保护神。
揭秘泰山石敢当来镇宅护院的风俗 民间流传着什么样的故事

揭秘泰山石敢当来镇宅护院的风俗民间流传着什么样的故事在豫西地区,有一种奇怪的风俗,谁家院子的大门口正对着大路,就说是犯了“路见”。
犯了路见,家宅不安。
要改变“路见现状”重修门面,由于诸多因素限制,很难办到。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自家大门口旁,竖立一块石头,石头上刻写着,“泰山石敢当”的字样。
就可以逢凶化吉,万事吉祥,家宅平安了。
这种用泰山石敢当来镇宅护院的风俗是怎样形成的?这里有一个传说。
话说王母娘娘,常常与众仙争抢公民,认为玉皇大帝对他不公平,不给她立功的机会,众神仙受玉皇派遣,在人间都各有一方管辖地,唯独他没有,很多次与众仙争地盘。
特别是与太上老君争地盘的事,竟闹到了玉皇大帝跟前。
玉帝对王母娘娘说,占的地盘越大,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要为人间办好事,你能干得来吗?王母娘娘不服气的说,只要太上老君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玉帝没有办法,只好将条件最差的泰山分给她管,目的是让他尝尝苦头,打打她的兴头。
王母娘娘受封后,很快就来到了人间,来到泰山。
他在山上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生气,越看越灰心,不由骂起来了“好个玉帝你是存心摆治我呢,这个穷地方没有金银财宝,没有肥田沃土,只有漫山遍野的大大小小的石头,这让我拿什么去造福人间呢”。
骂归骂气归气,但是想为人间办好事也一时想不出个好主意。
后来听说太上老君在人间办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问人们疏通了河道,播种子,金银和煤炭,功劳很大,万民称赞,玉帝嘉奖,心里更是嫉妒。
此时山东境内,泰安一带,瘟疫四起,妖魔鬼怪行风作乱,民众灾难沉重,祈求上苍保佑。
玉帝责令王母娘娘尽快拯救黎民百姓,王母娘娘怒气冲天,举起神鞭猛打石头,边打边骂,这些烂石头,生你有何用,赶快滚下山,砸死那些魔鬼害人精。
这些石头受王母娘娘的鞭打,和电话,不敢怠慢,飞的飞鬼的鬼,漫山遍野的石头汹涌而下,把那些魔鬼,炸得死的死,逃的逃,再也不敢来,害人了,分下来的石头,有的摔成碎末,覆盖泰安的地面,封住了邪恶,最后变成了沃土,瘟疫降走了,地面安宁,人们恢复了健康,过上了太平日子,王母娘娘也受到了玉帝的封赏。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第一部分,泰山石敢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泰山石敢当是中国泰山地区的一种民
俗文化,起源于古代传说。
据传,石敢当是泰山的守护神,代表着英勇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它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被广泛用于文学、艺术、电影等各个领域。
本部分将通
过对泰山石敢当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二部分,泰山石敢当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泰山石敢当不仅是一个形象化的角色,更
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
它象征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精神,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部分将通过对泰山石敢当的形象特点和相关
文献的分析,探讨其内涵和象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其他符号的联系
与共通之处。
第三部分,泰山石敢当的价值与传承。
泰山石敢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在精神层面上,泰山石敢当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文化层面上,泰山石敢当可以传递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是培养青少年良好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
层面上,泰山石敢当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潜力,可以成为旅游文化产品和艺术创
作的重要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讲解】泰山石敢当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它既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一种民俗习惯,同时也是带有国际性的民俗事象。
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港澳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地。
现在在中国各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泰山石敢当”的各种碑刻,这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刻,或立于房基之上,或立于桥头要冲,或立于胡同巷口,或镶嵌于衙门照壁和豪门大户的影壁墙上,或立于庙宇前庭,或立于百姓门口,或把泰山石敢当人格化以“石将军”、“石大夫”、“石老爷”的称谓加以供奉,或制作成门神贴在或钉在门上让它看家护院等。
泰山石敢当的制作或用石、或刻木、或雕砖、或在石狮、石狗、石虎上刻写“泰山石敢当”字样等。
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的是中国人祈求平安的心理。
泰山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紧密相连,是泰山平安山的外化。
“泰山安,则天下安”,立在各地的泰山石敢当,就是泰山的特命全权大使,人们立下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
先后经了早期泰山石敢当的萌芽阶段、泰山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泰山石敢当信仰的兴盛期诸阶段。
特别是从宋金时期开始,泰山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更加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
它的职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的转变;在历史的演变中,关于泰山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一有形的物质形态和口传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文化传播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的传播是由刻写“石敢当”或者“泰山石敢当”的碑刻、石像等与民间口传的神话故事、传说以及戏曲等形式共同存在的;【讲解】石敢当在各地的传播中,除了普遍存在的石刻以外,还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的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代以来,有不少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不少石敢当的传说,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几种:【配乐字幕】石敢当与女娲神(酉阳杂俎)传说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无人能敌,所触之物,玉石难存,黄帝屡遭惨败。
有一次蚩尤登上泰山,在泰山上自称:天下谁敢当?蚩尤的狂妄激怒了女娲,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
上面镌“泰山石,敢当”,终致蚩尤溃败。
黄帝乃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后在涿鹿被擒,囚于北极。
从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辟邪神石。
【字幕】石敢当与姜子牙【讲解】这种说法源于周朝,石敢当即是神名“石将军”。
因姜子牙辅佐西岐文、武二王灭商纣有功,死后被谥(shi)封为“泰山--石敢当”,其神权主执守鬼门关道。
因东岳泰山雄伟富有神气,被视为具有无边法力的神,能镇压任何厉鬼,此后便衍化为驱邪之神。
刚才我们看到的“姜太公在此”就是这种传说的具体表现。
【字幕】石敢当是个五代时的将军据《姓源珠玑》载:五代刘知远的手下有一员猛将,叫做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是一员福将。
因此石敢当死后,后世人凡桥路冲要处,必刻石志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
因此后人有诗赞曰:【字幕】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
捍卫道路三叉口,埋没泥土百战身。
这些传说被风水先生抓住,加以利用,于是就使这一块石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字幕】《鲁班经》曰:“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龙虎日,用之吉。
至除夕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道,莫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
”——《姓源珠玑》【字幕】治病神医石敢当(河北版)【讲解】在河北农村的墙壁上,常常见到刻着“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碑额。
老年人说这是镇宅石,有驱鬼避邪的功效。
现在科学证明,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它了,可要说起它的根由来,倒有一段故事呢。
很早以前,泰安府有个王员外,老两口年过半百,只有一个独生女儿。
她自幼三门不出二门不上,整日学诗作文,勤于女红,又温柔孝顺,父母爱如掌上明珠。
打罢新春,姑娘都二十三岁了,还没有出嫁。
王员外要为女儿招一个倒上门的女婿,但都因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如愿。
这一年正月十五,泰安城里元宵灯节办得特别红火,姑娘第一次在左邻右舍姐妹们的招呼下去灯市观灯。
各色各样的花灯鲜艳夺目,街头巷尾的焰火鞭炮接连不断。
突然,一声沉雷的大炮响了,把对面一辆轿车的辕马震惊了,那车夫拼命拖住马疆也无济于事,只见轿车狂奔过来,众人四处躲闪,王姑娘却吓得一头晕倒在地。
车轮从她身边轧过,虽然没受一点外伤,可是被人扶起之后,她却举止离奇,言语颠狂,变成了一个疯子。
老两口看到女儿的模样,真比挖心摘肝还难受,医家善友不知请了多少,就是不见好转。
邻居们为王员外想出个办法:向方圆几十里的城乡遍贴求医告白。
那告白上写道:如能治好女儿病,愿以家产一半奉敬;若是未婚男子,愿将女儿许为婚配。
却说泰山脚下住着一个青年石匠,给王姑娘的病治好了。
王员外,招了石匠为上门女婿,举行婚礼那天,左右乡邻四方亲友都来庆贺。
从此,石匠治病的事象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外府外县。
一时求医问病的来往不断。
石匠实在忙得应接不过来了,就想出一个办法;在石块上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请医的人来了就给他一块,就跟自己亲自到病人家里看病一样。
原来石匠就姓石,“敢当”是他的名字。
石匠去世后,人们就自己刻了小石碑嵌在自家的屋墙上。
这样,传来传去“泰山石敢当”这五个字的石碑,竟成了防病祛邪、平安吉祥的标志了。
【字幕】唐太宗与石敢当(泰山版)唐朝时,唐太宗上泰山封山,他是骑马来的。
唐太宗来到回马岭,一看到马蹄盘,就上不去了,他非常好奇,非上不行。
结果,绕着道走,临走说了这么一句:“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的,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
”借了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
【提问】这个传说的记载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哪个同学能指出来吗?【字幕】石敢当镇宅辟邪(广东版)康熙年间,广东徐文县几任知县都到任不几日就先后死在公座上。
某黄知县知道这件事,携一风水先生一同赴任。
先生查明是本县一座宝塔的影子落在了县太爷的公座之上,诸官都因为不能经受宝塔的压力而死。
知道原因后他就在县衙前立石碑,刻上了“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意思是泰山之力可敌宝塔。
从此一帆风顺。
泰山石敢当在我们泰山地区,还有驱妖、捉鬼多种版本,有石匠说、算命先生说,原籍有桥沟说,有大汶口说等,不再一一表述。
台湾地区近年来研究泰山石敢当的文章很多,主要认为泰山石敢当有驱邪押煞的功能,他们还称泰山石敢当是无声的保镖。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二石敢当信仰的广泛性特征特征【讲解】石敢当信仰源自古老的灵石崇拜和影响广泛的东岳信仰。
其信仰范围具有广泛性。
从北方到南方,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大陆到台湾。
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
【字幕】泰山石敢当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根据民间文化的互释性规律,泰山石敢当信仰逐渐传播到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字幕】侗族广西三江县林溪乡程阳村寨的吊脚楼旁,立一青石,方柱状,上雕狮头,突目,凹鼻,阔口,吐舌,舌上书“泰山石敢当”。
【字幕】羌族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的“九寨天堂”,有大型泰山石敢当的石刻雕像,上面有狮、羊等动物的雕像。
羌族民居的吞口神,书写“泰山石敢当”。
【字幕】藏族西藏太昭县一民居现在依旧保存着“泰山石敢当”石刻,为当年入藏清军后裔所留,至今藏胞仍把它当作镇村之宝。
【字幕】土家族据马昌仪、彭荣德、郭振华的湘西土家族梯玛文化调查报告,土家人信仰的神鬼包括“辟邪的吞口神”。
吞口上刻有“泰山石敢当”。
另外1932年版《万源县志》、《八寨县志稿》和1938年版《麻江县志》以及1921年四川《合川县志》等均载有泰山石敢当信仰的有关史料民俗的流变,由刻石而刻木,但“石敢当”这个符号始终贯穿其间,这反映了平安和驱邪的民间信仰习俗的生命力。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三石敢当信仰的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全国各地的传播中,与地方文化和地方宗教相结合,使石敢当在各地都具有地方特色。
例如,在碑刻上同时刻上一些地方宗教的图形,如八卦图、如五岳真型图等;又如与风狮、石狗、虎头等相结合的碑刻等。
同时,全国的石敢当信仰都具有文化的同源性,这就是被民间广泛接受的发源于泰山的平安文化。
这一点正是石敢当信仰具有民族性的具体体现。
【串讲】有时泰山石敢当在传承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如旧县(注明属地,以免歧义)爬桥节的来源就是如此。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四石敢当信仰的国际性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历史上早就跨洋过海传到国外,至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支那地区和海外华裔居住地都有信仰。
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上就有一块泰山石敢当,这说明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渗透力。
石敢当的国际性说明它是一种开放的文化现象。
我刚才讲到的“文化的互释性”也同样可以解释泰山石敢当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外国人他可能不懂你的语言文字,但是他可以理解你的文化,举一例说,今年5月26日,齐鲁晚报记者霍晓蕙在泰山文化广场对我进行现场采访的时候,正碰上一个老外从那里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型的泰山石敢当,我用英语问:how about it?没想到这个老外会讲简单的汉语,他说:“保护!保护!”他说这话的时候,是用手指着自己说的。
我又问他来自那里,他说“新西兰”是用英语说的,于是,我对记者说,新西兰又多了一位泰山石敢当的信奉者,多了一位泰山的崇拜者。
日本是国外信仰泰山石敢当最普遍的国家,日本国的学者统计,全国清代以前的泰山石敢当有600多块。
分布日本列岛。
中日文化交流史,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日本的遣唐使是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近代尤其是戊戌变法时中国学日本,明清以来,日本主要吸收中国民间文化,泰山石敢当为代表。
上述是我总结的,泰山石敢当的四大特征,不一定十分全面,但它说明具有上述特色的石敢当信仰,是全民族同时又具有国际性的一种民俗事象,它在中华民族精神层面上有较大影响。
“泰山石敢当”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成功申报世界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作为中国国家级的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与世界文化遗产只有一步之遥了,让我们祝愿泰山石敢当早日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从而使中国“国山”——泰山早日成为世界上首座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和“非物质”三重遗产的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