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
美军冷战后历次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资料

军事行动(一)——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 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 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 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1990年9月,在海湾危机爆发不久,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世 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
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构想,是冷战结美国在对外关系方 面的一个纲领,其基本目标是维护冷战后世界的安全与稳 定,应付美国面临的各种新的挑战,在世界上推进“民主” 事业,从而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标志 着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结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美国重新调整战略布局
2
威慑战略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3 LOREM IPSUM DOLOR
4
联盟战略 核战略
背 后 思 想
战略调整动因分析
面对赤字和债务双高局面被迫削减财政预算 信息化战争下,难以承担打赢两场战争的重担 新兴国家发展,美国仍想保持全球领导地位 针对亚太地区,要提高主导和掌控亚太事务的能力
02
“扩展”战略
“参与和扩展”战略
克林顿时期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 略报告》,将“扩展战略”发展为“参与和扩展战略”,在 “扩展”美国的利益、价值观和政经模式的同时,更加突出 美国对国际事务的介入和参与,反击退回“美国堡垒”的主 张,坚称只有“参与”才能“扩展”。参与和扩展战略”的 提出,表明冷战后美全球战略的理论框架最终确定,标志着 美国全球战略基本完成了从“冷战型”向“冷战后型”的 转轨。
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

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经 济一体化和安全合作,缓解地缘政治压力。
推进科技创新
优化外交策略
中国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突破关键技术领域,降低对外部技术的 依赖。
中国应优化外交策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 通和协调,缓解地缘政治压力,同时积极参 与全球治理和国际事务。
感谢您的观看
应对俄罗斯威胁
02
美国将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军事威慑,以应对俄罗斯在欧洲
和全球范围内的威胁。
应对伊朗和朝鲜等国的核威胁
03
美国将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对伊朗和朝鲜等国的核威胁采取强
有力的措施。
加强国内安全建设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美国将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包括加强网 络安全法规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网络安全和太空领域竞争
随着信息技术和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太空领域的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新领域。美国加强了在网络安全和太 空领域的布局,以维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战略利益。
强调多边安全合作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国开始重视多边安全合作,通过国际组织和盟友体系来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威胁。同时 ,美国也加强了与其他大国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地区军事存在
美国在欧洲和亚洲地区进行军事部署,以防止苏联的扩张和应对局部
冲突。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安全观
重视现实主义
随着苏联的衰落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开始转向现实主义的安全观,强调国家间的权力 竞争和利益冲突。这一时期,美国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通过军事干预和制裁等 手段来维护自身安全。
详细描述:在冷战初期,美国实行了遏制战略,即通过军事联盟、经济援助和贸 易保护等手段,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同时,美国加强了在欧洲 的军事部署,形成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军事联盟。
对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总体评价

对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总体评价大纲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1.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2.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3.采用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4.重视低强度冲突二、美国军事战略对中国安全的挑战1.美国是中国最大的非交界“邻国”2.我国周边美国军事力量的变化3.对中国传统军事战略的挑战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包括:第一,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第二,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第三,采用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第四,重视低强度冲突K02: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对中国既有影响,也有一定挑战,因此,在发扬传统军事思想的同时,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与客观相符正文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1.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美国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由冷战时期的以遏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大国为宗旨,发展为冷战结束后重视对欧亚大陆广大边缘地带的控制,并从边缘地带向欧亚大陆纵深扩展,在全球范围扩张美国势力。
苏联解体之后,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国家纷纷退出世界舞台,一些新的独立国家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美国的全球势力渐渐变强。
2.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根据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以及《国防报告》等官方文件的有关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使用武力方面有以下准则:(1)以推行国家安全战略为基本目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需求融为一体,美军为实现国家安全战略所规定的目标而执行广泛的军事任务。
(2)根据国家的利益决定使用武力的规模美国国家利益分为:涉及美国生存的“生死攸关的利益”、会间接影响美国安全和强盛及其所处国际环境的“重要利益”、以及“人道主义利益”三种类型。
当“生死攸关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例如当事态危及国家的安危、重要盟国的存亡、重要资源的来源、公民的安全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时,不管付出何种代价,美国都将向海外派兵,必要时采取单方面行动,并从一开始便投入决定性的兵力。
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大纲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1.地区防务战略2.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3.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4.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5.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二、美国军事战略范畴的拓展三、冷战结束至今美国重大的军事活动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军事战略经过了五次较大的调整,分别是“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和“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K02:美国军事战略从一开始的实战战略发展到冷战时期的威慑战略,再扩展到冷战后的预防性防务,如营造安全环境、军事外交、结交盟友、军事力量的展示等,这种趋势是一种逆向的发展K03: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共有五次重大的军事活动,包括第一次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正文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军事战略经过了五次较大的调整,分别是“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和“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
1.地区防务战略1993年老布什执政时期,美国提出“地区防务战略”,其基本原则是:针对不确定性威胁和各地区不同情况,发挥单边行动、多边协定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这一战略主要是针对地区挑战者的威胁,而不是与大国进行全球对抗。
“地区”,是指全球任何一个地区;“防务”,是指美国进行战争的能力。
因此,这一战略在本质上具有明显的扩张性与进攻性,使得蜇伏20年的美国军事力量重新活跃于全球。
但这一战略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美国到底要打几场战争?美国的军事力量到底要扩张到什么程度?于是美国开始反思,该战略缺少“灵活”,军事武器的数量是不重要的,关键要灵活运用。
2.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1995年3月,克林顿执政时期,在吸取了美军介入索马里内战受挫的教训之后,美国提出“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参与”,是介于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之间,主张美国在国际社会继续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时,保持灵活性与选择性,以便进退自如。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大纲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2.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灵活反应战略”4.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时期的“现实威慑战略”5.里根政府时期的“新灵活反应战略”三、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古巴导弹危机4.营救伊朗人质事件5.空袭利比亚6.入侵巴拿马7.海湾战争知识点汇总概念C01:国家安全战略,指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C02:国防战略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C03:军事战略,指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原理和观点K01:冷战时期,美国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约八年调整一次军事战略,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力量均势,最终以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K02: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包括: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0年营救在伊朗的人质、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至1990年入侵巴拿马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正文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战略有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的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谋求不战而胜。
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这样一种科学和艺术称为国家安全战略;其次是国防战略,谋求先胜而后战,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军事战略是第三层次,谋求战胜对手,通过军事力量来达到某一目标。
美国官方给军事战略所下的定义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调整

布什的政策
典型的牛仔作风 单边主义:推出《京都议定书》、单方面 宣战、强硬外交、明确果断 减税进行到底:加大两极分化 部分社会福利计划和教育私有化 战争经济:大幅度增加军事开支和提高军 人待遇 保护家庭和传统宗教价值
布什成功连任
布什还是克里:两中不同的发展方向和 战略、两种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美国社会的分化:独立选民25%趋于下 降,集团化日益明显 分裂的社会可能造成矛盾进一步尖锐, 并促使选举人制度改革:社会呼唤第三 力量作为缓冲(7500万联邦竞选基金) 两党制容易造成社会分化
冷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
冷战的胜利者还是两败俱伤?
在和平中大获全胜(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生活 方式、政治、经济、军事)(与苏联比较) 经济科技方面受到日本欧洲的严峻挑战; 综合国力下降明显;
联合国的作用:北约与八国集团是否取代? 有没有对手?:俄罗斯是昨天的敌人,中国可
能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美国没有敌人。“防止 出现新对手”—美国国防部的安全报告题目
布什成功连任原因
反恐领导人、个性魅力(强硬作风); 经济恢复增长、市场表现强劲; 注重传统价值:宗教、家庭(反同性婚姻、反堕胎、宗教政
治化与意识形态化)
生存底线提高后人民更爱国、更注重个人奋斗、更强 调传统精神价值,民主党保护穷人的口号越来越失去 作用; 克里的家庭背景:祖父母是犹太人科恩(制鞋商)、克里的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美国的政治霸权、世界警察; 以德制人与以德示人; 中国对美战略的一张牌; 反霸与国际责任与世界义务 没有美国会更安全吗?霸权稳定论与霸 权后稳定理论(国际机制理论)
美国内政方面的变化
里根经济学是否走过了?高财政赤字(达
摩克利斯剑)、高负债、高外贸赤字
经济贸易领域的反攻:“美国反攻日本” 经济安全第一:经济安全是美国国家第一安
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

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大的战略调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之一。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面临着全新的战略局势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保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在冷战之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战略调整。
这些调整旨在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情势,并确保美国的安全和利益。
第一次战略调整发生在冷战结束后的1990年代。
随着苏联解体和华沙公约的解散,冷战的威胁消失了。
美国不再面临直接的军事对抗和核威胁,这使得美国能够重新评估其对全球事务的参与和承诺。
在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一种更加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中包括推动全球经济自由化和民主化的努力。
这一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和平与繁荣”战略,旨在通过经济合作和外交手段来确保国际安全和稳定。
美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并通过多边组织和机构扩大了其国际合作。
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迫使美国进行第二次战略调整。
这次调整的核心是应对全球恐怖主义威胁。
美国在2001年9月11日遭受了可怕的恐怖袭击,这次袭击扭转了美国的战略重心。
美国政府启动了全球反恐战争,将反恐视为其首要任务。
在这一战略调整中,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领导国际联盟打击恐怖分子组织、改革国内安全机构、增加军事预算以及开展军事行动。
美国的战略重点从核威慑和军事对抗转移到了反恐战争和国际安全合作。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反恐合作,并通过军事部署和情报共享来打击恐怖主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地缘政治情势再次发生了变化,这促使美国进行了第三次战略调整。
此次调整的核心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复兴。
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崛起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竞争。
美国认识到,它需要重新调整其对这些大国的战略方针以确保其国家安全和利益。
美国开始采取强硬的对华和对俄政策,同时也加强了与盟友和伙伴国家的合作。
美国加大了对军事技术、情报收集和网络安全的投资,并重新强调了军事准备和防御能力的重要性。
美军二战后战略

也使其深感与中苏两国在常规 战争中进行较量很难取胜。为 朝鲜战争:美军作战思想运用于朝鲜 战争遇到了困难。 了扬长避短 ;美国认为,应该利 一是朝鲜的地形条件限制了美军机械化部队 用自己仍然掌握的核优势,依 发挥作用 四是在协同上仍 靠大规模的核报复取得战争胜 三是不适应夜间作 然是步炮协同为 原 战,在志愿军广泛 主,与海、空军 利,而不需要在地面上与对手 实施夜间行动时显 协同作战矛盾很 因 得极为被动; 多。 进行耗费巨大的常规战争,因 二是美军不适应在兵力不足情况下进行宽大 此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 正面作战,采用纵深较浅的线式防御暴露了
美军二战后战略 演变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美国二战后历届总统 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为了适 应国际形势、国家经济力量 和军事技术等情况的变化, 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 曾五次调整其军事战略。在 此期间,随着军事战略的变 化,美国陆军作战思想也相 应地发生变化。
冷战时期的美国全球战略
从战后初期到1968年尼克松政府上 台之前。这一阶段是美国推行全球 扩张主义的鼎盛时期。 从战后初期到1968年尼克松政府上 从尼克松政府上台到70年代末。这 台之前。这一阶段是美国推行全球 一阶段是美国进行全球战略调整的 扩张主义的鼎盛时期。 时期。其特点是美国实行防守战略。 从80年代初到90 从战后初期到 1968 年代初,即里根政 年尼克松政府上 府时期( 1981-1988年)和老布什政 台之前。这一阶段是美国推行全球 府时期( 扩张主义的鼎盛时期。 1989-1992年)。这是美国 对苏“转守为攻”的时期。
防守战略
基本构想: 1、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尽快从越南
战争中脱身
2、利用中苏矛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让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形成美国 同盟国和中国共同抗衡苏联的战略格局 3、将战争区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 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常规战 争的局部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
大纲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1.地区防务战略
2.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3.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
4.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5.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
二、美国军事战略范畴的拓展
三、冷战结束至今美国重大的军事活动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军事战略经过了五次较大的调整,分别是“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和“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
K02:美国军事战略从一开始的实战战略发展到冷战时期的威慑战略,再扩展到冷战后的预防性防务,如营造安全环境、军事外交、结交盟友、军事力量的展示等,这种趋势是一种逆向的发展
K03: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共有五次重大的军事活动,包括第一次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正文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军事战略经过了五次较大的调整,分别是“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和“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
1.地区防务战略
1993年老布什执政时期,美国提出“地区防务战略”,其基本原则是:针对不确定性威胁和各地区不同情况,发挥单边行动、多边协定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这一战略主要是针对地区挑战者的威胁,而不是与大国进行全球对抗。
“地区”,是指全球任何一个地区;“防务”,是指美国进行战争的能力。
因此,这一战略在本质上具有明显的扩张性与进攻性,使得蜇伏20年的美国军事力量重新活跃于全球。
但这一战略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美国到底要打几场战争美国的军事力量到底要扩张到什么程度于是美国开始反思,该战略缺少“灵活”,军事武器的数量是不重要的,关键要灵活运用。
2.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1995年3月,克林顿执政时期,在吸取了美军介入索马里内战受挫的教训之后,美国提出“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参与”,是介于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之间,主张美国在国际社会继续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时,保持灵活性与选择性,以便进退自如。
自此,美国军事战略中的“灵活性”被第三次予以强调,20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出现的灵活反应思想也已经渗透到美国军事战略和军事力量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包括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理念等方面。
此次战略也被称为美国的“军事革命”。
3.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
这一战略由克林顿政府于1997年提出。
“营造”,是指宣传、展示美国的军事实力,参与多国联合演习;“反应”,是指应对恐怖袭击以及地区战争等;“准备”,是指为今后的安全问题做好准备。
这一战略的宗旨是保持和拓展冷战后对美国极为有利的安全环境,以北约东扩为主要标志,提出“维护世界关键地区的稳定,防止其被敌对势力控制;维护全球经济和自由贸易的繁荣;推广民主与人权;严密控制核生化和其他潜在的破坏性技术的扩散;增强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主导作用,与全球的盟国合作,对可能影响美国利益的国家发挥引导作用。
”
美国政府认为,此后20年是美国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时期,使美国的优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政府有效地发展了经济,并摆脱了沉重的债务。
这一时期是美国高速扩张的时期,没有挑战者。
4.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2001年小布什执政之后,美国开始把矛头转向亚太地区,拟以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为“战略竞争者”。
但是,同年“9﹒11”事件的发生,予以美国强烈的震撼和沉重的打击,这是美国本土近两百年来首次遭到袭击。
“9﹒11”事
件后,美国政府的目光由远东转向中亚和中东的穆斯林世界,美军进入阿富汗的同时,于2002年提出“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即:美军将在不予警告的情况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组织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必要时甚至可以使用核武器。
当然,这也变成美国可利用的借口,典型的就是打入了穆斯林的世界,即伊拉克战争。
5.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
奥巴马政府吸取了小布什政府在战略和战争问题上的教训,调整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战略。
与小布什时期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有以下主要变化:放弃“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谋求更多的国际合作与合法性;扩大“国家安全”范畴,强调经济、教育、科技、能源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强调美国本土恐怖主义的威胁,将网络安全隐患、气候变化、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列入国家安全威胁之列;回避从事地面战争与军事占领所带来的重大损失与消耗,强调打“柔性战争”,即谋求把军事、经济与科技等“硬实力”与外交与文化等“软实力”相结合,并通过对“亲美”政权军事上、经济上的援助,以及对敌对势力的渗透分化,产生一种“巧实力”,以它作为“柔性战争”的基础。
美国攻打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仅二十多天,但是战后,四千多人由于各种形式的恐怖袭击而阵亡。
同时,伊拉克的重建也花费了美国巨大的经费,比如公务员、警察培训、美国文化宣传等,此为软实力的渗透。
追杀本·拉登得以成功,也不是偶然,而是与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有关。
二、美国军事战略范畴的拓展
最初,美国军事战略只是在战场上打败敌人的一种方略,即仅在实战中体现,属于实战战略。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相互威慑,属于威慑战略。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军事战略更多地体现在日常事务中,如营造安全环境、军事外交、结交盟友、军事力量的展示等,属于预防性防务。
这种趋势是一种逆向的发展。
21世纪初,美国现役部队万人;预备役部队万人;文职约70万人。
虽然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人数上并不多,但其编制体制合理,极具战斗力。
美国把地球分为六个战区,每个战区人数并不多。
一旦某个战区发生战争,此战区的司令便开始全盘指挥操控,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军队的机动性与联动性极强,也可以认为美国军种之间“弹性”很强。
三、冷战结束至今美国重大的军事活动
冷战结束至2013年,美国军事战略做了较大的调整。
在这段时间内,美国有哪些重大的军事活动
第一次是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展示了其高科技的力量。
美国聚集了盟友国,短时期内就击败了伊拉克军队。
第二次战争是在索马里的战争,但这次战争却失败了,令人十分意外。
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冠冕堂皇地进军索马里,最后却灰溜溜地离开,原因在于索马里的战争属于城市战,一般的常规军队无法在城市里进行战斗,且此次美国的准备也不充分。
第三次是科索沃战争。
美国没有向科索沃派遣地面部队,而完全是靠空军空袭科索沃,这和以往的战争都不一样。
第四次是阿富汗战争。
“9·11事件”之后,美国进军阿富汗。
之前,进入阿富汗的军队基本都没有好下场。
如英国的一个军团,被阿富汗当地的土著消灭;苏联的十万大军,不到十年便狼狈撤退。
美国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让特种部队、狙击手等参加战斗。
其中,狙击手的工作是发现目标后,召唤空军来消灭敌人。
最终,美国打败了塔利班政权。
第五次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被称为21世纪的闪电战。
很快,美国胜利了,但是战后的“烂摊子”却给美国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综上所述,美国的军事战略在不断发展。
灵活性、创新性是美国军事战略的灵魂,仍然被继承着。
武器装备是其显性的体现,比较隐性的是其编制与体制。
美国军事力量分配均衡,陆海空三军人数差不多。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美国军事战略的理念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