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内酯及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 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雷公藤研究进展

雷公藤研究进展

雷公藤研究进展胡攀勇;李振麟;濮社班;张迪;徐德然;周红华【摘要】雷公藤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现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生物碱、二萜、三萜、神经酰胺等结构类型.本文就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4页(P1-3,7)【关键词】雷公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者】胡攀勇;李振麟;濮社班;张迪;徐德然;周红华【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雷公藤(Triptreygium wilfordii Hook.f.)为卫矛科(Celastraocse)雷公藤属植物,又名黄腾、黄藤木、断肠草,产于浙江、安徽、湖南、福建等省。

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苦、性凉,入肝、脾二经,通十二经络,皮有毒,药用其木质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虫止血等功效[1]。

近几十年雷公藤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生物碱、二萜、三萜、倍半萜等。

现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皮肤病、肾小球病、心血管病、肿瘤等病症。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其资源,本文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这两个方面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1.1 生物碱类化合物雷公藤生物碱主要是以大环内酯类生物碱为主,可以分为wilfordate type和evoninate type两大类型。

2001年Duan等人[2]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wilfornines A~G,wilfornines I~J等9个生物碱;2006年Masafumi Horiuch等人[3]从雷公藤根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大环内酯类生物碱为Tripfordines A~C;2010年Wu等人[4]从雷公藤根分离得到3个新生物碱1-desacetylwilforgine,1-desacetylwilforine和9'-hydroxy-2-nicotinoylwilforine。

雷公藤内酯醇和华蟾素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雷公藤内酯醇和华蟾素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雷公藤内酯醇和华蟾素抗乳腺癌的实验研究曾叶;潘建青;任燕;杨业金;汪少娟【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05(026)011【摘要】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和华蟾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台盼兰计数以及MTT法检测该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在75~150ug/ml(P<0.01)的剂量下可以对MCF-7细胞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华蟾素在0.4g/ml(P<0.01),0.2g/ml(P<0.05)的剂量下可对MCF-7细胞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雷公藤内酯醇(75ug/ml)和华蟾素(0.2g/ml)联合作用也可以对MCF-7细胞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二者均有明显的时间依耐性.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和华蟾素单独应用或者联合作用均可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总页数】2页(P1259-1260)【作者】曾叶;潘建青;任燕;杨业金;汪少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430030;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雷公藤内酯醇单独及与华蟾素联合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J], 汪少娟;曾叶;杨业金2.华蟾素抗肺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J], 盛凯;惠萍萍;陆佳欢3.蟾毒内酯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J], 曲莉;孙非;张淑芹;刘志屹4.雷公藤内酯醇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J], 邹小明;林文;方向东5.雷公藤内酯醇抗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的实验研究 [J], 袁国林;徐珺;田小龙;黄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转化在植物类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班级:科研一班学号:2013110039姓名:杜风丽微生物转化在植物类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摘要:对微生物转化在植物药成分研究中的应用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利用微生物对植物药成分进行转化是中药高效利用的一条新思路,可显著推动我国的植物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关键词:微生物;植物药;生物转化中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从现有药材中寻找有效成分。

尤其植物药,从现有资源中发现新的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化合物越来越难。

另外,原有植物药成分存在着的体内代谢途径不清楚、药效不强、毒副作用大、稳定性差等缺点,影响了它们的应用。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植物药成分进行化学结构改造,获得新的化合物,开发新的药理活性;另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手段,对植物药成分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更好地阐明植物药成分的药效,发挥中药在世界医药中的作用。

生物转化是近五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微生物转化是生物转化的一部分,而真菌种类繁多、营养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培养,是一种有效的生物转化载体。

使用真菌作为生物转化体系,以植物药成分研究为出发点,进行植物药成分的转化和体内药物代谢的研究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1.紫杉醇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的树皮中分离提取到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亦是继阿霉素和顺铂后备受青睐的抗癌药,但其来源一直缺乏[1]。

美国施贵宝公司Patel等利用微生物转化方法进行紫杉醇的半合成,他们分别从白色类诺卡菌、藤黄类诺卡菌、莫拉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c-13紫杉醇酶、C-7木糖苷酶和c-10去乙酰酶,分别将红豆杉中的几种紫杉烷如巴卡亭Ⅲ、紫杉醇C、cephalomannie、10一去乙酰基紫杉醇等的7,10,13位进行水解,得到较多而单一的10 去乙酰一巴卡亭3,该产物为紫杉醇合成的重要前体化合物,再利用化学反应,连接上13位的侧链,即可得到紫杉醇[2-3] 。

雷公藤甲素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32]王景杰,秦明,刘震雄,等.干细胞因子/c-kit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和地位[J].新思维与探索,2012,33(8B):74-80.[33]Lee H,Park JH,Park DI,et al.Mucosal Mast Cell Count Is Associated With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Patients With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Journal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2013,19(2):244-250.[34]谭至柔,谭丽,黄雪,等.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内Cajal 间质细胞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290-3292.(收稿:2018-08-08修回:2018-11-15)雷公藤甲素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周峰蔡鑫君倪坚军曹佳薇关键词雷公藤甲素;新型给药系统;体内药动学雷公藤是卫茅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具有解毒散结、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和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

雷公藤甲素(又称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是从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到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是我国临床上应用的各种雷公藤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但大剂量使用对胃肠道、造血系统、心、肝、肾及生殖系统都有毒副作用[1]。

目前临床上的雷公藤甲素单体制剂较少,常用的仍为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而雷公藤片和多苷片中成分复杂,用药安全性缺乏保障。

因此,研究开发雷公藤甲素单体制剂,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显得尤为重要。

但雷公藤甲素单体存在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治疗指数低等缺点,因此国内外医药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旨在通过剂型的改进或给药方式的改变来克服以上问题。

本文就近些年有关雷公藤甲素的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雷公藤甲素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助益。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摘要:雷公藤甲素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性等多种生物活性的藤本植物成分,其天然存在的肝毒性及在大剂量下的不可逆中毒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通过对其结构的修饰和合成,得出其高效抗肿瘤活性物质,即雷公藤甲素衍生物,成为当前的研究前景之一。

本文将从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方面对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综述,阐述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同时呼吁合理使用,防止其肝毒性对人体造成伤害。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衍生物设计;合成;生物活性;抗肿瘤引言雷公藤甲素是产自老鹰爪科植物雷公藤的一类二萜类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性、免疫调节等。

但其天然存在的肝毒性及在大剂量下的不可逆中毒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因此,通过对其结构的修饰和合成,得出其高效抗肿瘤活性物质,即雷公藤甲素衍生物,成为当前的研究前景之一。

设计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结构的稳定性、生物可利用性、抗肿瘤活性、副作用等。

分子对接、三维药效团(3D-QSAR)等方法可用于对雷公藤甲素衍生物进行分子设计和优化。

研究表明,加入不同的取代基或在不同位置引入其它基团,可以改变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衍生物的覆盖面和抗肿瘤效果。

合成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合成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天然的利用半合成法合成,另一种是不依赖于天然物的全合成法。

半合成法是将天然雷公藤甲素与化学反应中的化合物结合,而全合成法则是完全从基本原料开始合成。

一种常见的半合成方法是通过O-甲基化、酰氧化、还原、酰基化等反应合成雷公藤甲素的半合成衍生物。

全合成则通常采用的是不对称3,5双取代苯甲酸的构建方法,通过重排反应等化学进程使其成为雷公藤甲素的全合成衍生物。

生物活性雷公藤甲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肿瘤活性上。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雷公藤甲素衍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一些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比雷公藤甲素本身还强。

雷公藤配伍中药减毒的实验研究进展

雷公藤配伍中药减毒的实验研究进展

【 关键词】摇 雷公藤;配伍减毒;实验研究;综述
摇 摇 雷公藤( 栽则蚤责贼藻则赠早蚤怎皂 憎蚤造枣燥则凿蚤蚤 匀燥燥噪援 枣援 )为卫矛 科雷公藤属植物的根及根茎,又名黄藤根、霹雳木、 断肠 草、菜 虫 药 等。雷 公 藤 辛、苦,性 寒,归 肝、肾 经,具有祛 风 除 湿、消 肿 止 痛、通 经 活 络、解 毒 杀 虫 等功效[员]。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具有抗 炎、抗菌、免 疫 抑 制、抗 肿 瘤 等 作 用,被 广 泛 地 应 用 于临床,是目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疗效较为确切 的中药之一。但雷公藤有大毒,《 本草纲目拾遗》中 记载“ 出江西者力大,土人采之毒鱼,凡蚌螺之类亦 死,其性暴烈”[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报道发生中毒 事件最多的中药之一[猿]。雷公藤对消化系统、生殖 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皮肤等均有不同 程度的毒性,如何在不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消 除或者降低雷公藤的毒性,一直是人们广为关注的 重要问题。为此,许多学者开展了雷公藤减毒增效 的研究。通过配伍降低雷公藤的毒性,是雷公藤减 毒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就雷公藤配伍中药和中 药方剂减毒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圆园员园 年第 缘 卷第 远 期摇 宰燥则造凿 允燥怎则灶葬造 燥枣 陨灶贼藻早则葬贼藻凿 栽则葬凿蚤贼蚤燥灶葬造 葬灶凿 宰藻泽贼藻则灶 酝藻凿蚤糟蚤灶藻摇 圆园员园,灾燥造郾 缘,晕燥郾 远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缘猿摇 怨摇·摇
对象进行均匀设计软件处理,可见雷公藤 颐 甘草为 远园颐 园 时毒性最大,以雷公藤颐 甘草为 远园颐 怨 时毒性较 小,提示甘草对雷公藤在一定程度上有减毒作用。
一、生殖系统 员援 雄性:雷公藤致雄性生殖功能障碍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生殖细胞( 精子细胞、生精细胞、原始精原 细胞和 杂藻则贼燥造蚤 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凋亡[源],生殖器 官( 睾丸、附睾)的形态[缘],生殖激素( 性激素、肾上 腺皮质激素)水平等方面。多项研究显示补肾中药 可以保护雷公藤所致的雄性生殖系统损伤。李德 忠等[远]发现,补肾毓麟汤( 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 女贞子、淫 羊 藿、巴 戟 天、菟 丝 子、肉 苁 蓉)猿园 早 · 噪早 原 员 灌胃 猿园 凿 可以显著恢复雷公藤多苷( 郧栽宰)猿园 皂早·噪早 原 员 所致的大鼠生精上皮的损伤和各级生精 细胞 的 损 伤,效 果 明 显 优 于 氯 米 酚( 源援 缘 皂早 · 噪早 原 员 ),光镜、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曲细精管上

雷公藤甲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程传杰;申亮;舒金兵;彭海峰【摘要】综述了雷公藤甲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与结构修饰研究进展.参考文献40篇.%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modification of triptolide and its derivatives were reviewed with 40 references.【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09(017)006【总页数】12页(P645-655,686)【关键词】雷公藤甲素;衍生物;化学合成;结构修饰;综述【作者】程传杰;申亮;舒金兵;彭海峰【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有机功能分子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5.15;O621.3雷公藤又名黄藤根或霹雳木,系卫矛科雷公藤属多年生植物,是我国民间习用药材。

雷公藤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资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雷公藤甲素(1),雷公藤红素等[1~3]。

天然的1为l-型(l-1),左旋结构,又称雷公藤内酯醇,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抗肿瘤、杀虫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用于治疗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肾病等[4~6]。

目前,1主要是从雷公藤的叶和根中提取,但由于1在植物中的含量很低(0.01‰~0.4‰)[7],存在提取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8~10]。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1的全合成与半合成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于1的化学合成方面的综述,国内外还没有文献报道。

本文主要从1的化学合成与结构修饰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1的合成研究进展自1972年发现1以来,人们对其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进展

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16 期2018 Vol.5 No.16192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进展马屏南(济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雷公藤属于传统中药的一种,其化学成分比较复杂,药理活性包括很多种,是现阶段国内与国外研究的一种重要天然药物,不管是中药雷公藤还是雷公藤制剂均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本文对雷公藤的药理基础及其制剂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雷公藤;药理基础;制剂【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6.192.01雷公藤性寒味苦辛,有毒,归心肝肾经。

雷公藤不仅具有除湿止痛以及祛风通络的效果,还可以解毒杀虫,可以在癌瘤积毒、湿热结节中应用,可对部分肿瘤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等进行治疗,因此其药理基础及其制剂成为研究的重点[1]。

1 雷公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1 免疫抑制针对胶质瘤细胞,雷公藤单体可以起到体外抑制作用。

利用MTT法对胶质瘤细胞株C6、SHG44、U251应用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甲素以及雷公藤Wilforol A三种单体所产生的体外抑制作用进行测定。

通过免疫组化法雷公藤红素与甲素对SHG44胶质瘤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雷公藤二萜类单体可以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2]。

同时雷公藤三萜类单体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次之,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甲素均可以增加SHG44胶质瘤细胞bax表达,同时降低SHG44胶质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由此可见雷公藤红素与甲素可以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对bax表达有促进作用,对bcl-2表达有抑制作用,进而达到使细胞凋亡的目的。

1.2 抗炎雷公藤的二萜类成分包括7种,其抗炎作用治疗指数分别为T7、L2、T2、T8、T9、T10、T11,由此可见大部分二萜类成分均可以起到抗炎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8 "’ ] [ "% ] 体 和萜类 的报道最多, 分别有相关研究的综述, 并已
! < #"
雷公藤内酯酮的生物转化 利用长春花和桔梗细胞悬浮体系对雷公藤内酯酮 (# ) 进
[ "+ , "B ] 行生物转化 , 得到 "# 个产物, 分别是雷公藤甲素 (!) 、
雷公藤乙素 (( ) 、 "’ ", "% !,二羟基雷公藤内酯酮 ( !! ) 、 9 ! ,羟 基雷公藤内酯酮 ( !# ) 、 ’ ",羟基雷公藤内酯酮 ( !$ ) 、 "’ !, "% !, 二羟基雷公藤内酯酮 ( !% ) 、 "’ !, "% !,表二羟基雷公藤内酯酮
KB
分, 其中以游离型存在者称为蟾毒配基 ( 4N.(O3,’,- ) , 以华蟾 毒精 ( =’,(4N.+O’,,0/ ) 、 蟾毒灵 ( 4N.+1’,,0! ) 及脂蟾毒配基 ( *3-’4N.(O3,’,,00 )的 含 量 最 高, 三者约占药材干重的
] #CP[$!( 图 9) 。此类成分具有强心、 局部麻醉、 抗休克、 抗病





报 (




・ D&・
@GIJKB= GL MNOPK> IKPQNJRPST ( HNB=SH RCPNKCNR) < Q*8; $"< K*; ’< L45; !%%&
[ !" # $% ] 细胞分化 。本研究组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颖
蟾毒配基和蟾毒灵分别进行了生物转化研究, 得到了近 &%
和内酯环 ( !%吡喃酮环) 的甾体化合物, 具有强心活性, 属于
[ $# , $$ ] 强心甾的范畴 。蟾蜍甾烯也是中药蟾酥的主要有效成
藤内酯酮 ( !# ) 、 #9%羟基雷公藤内酯酮 ( !. ) 、 8 !%羟基雷公藤 内酯酮 ( !0 ) 、 雷公藤甲素 (!) ; 其中 !0 、 !# 和 !. 为新化合物。 以上对两种雷公藤内酯的生物转化共得到 #B 个产物, 其中 ## 个为新化合物。除 #A%位羟基化产物外, 大多数转化 产物表现出较强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对 &EFG$! 、 :3H+、 :H% 9C 、 I& 等 人 癌 细 胞 株 的 半 数 抑 制 率 JF8C 为 #C /(1 M H, 但比底物均有所下降。 0$ 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 蟾蜍甾烯 ( 4N.+2’3,(1’23-) 是一类 F%#B 位连接六元不饱
[%] 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
育、 抗肿瘤等多种显著的生理活性, 但由于肾毒性大, 其临床
[ "9 , "* ] 应用一直受到限制 。本研究组试图采用生物转化技术
生物转化在药学研究领域的另一重要应用是作为药物 体内代谢研究的模型
[( 8 *]
对雷公藤的主要成分雷公藤甲素 ( 又称雷公藤内酯或雷公藤 内酯醇, 12/=10>/?@, !) 和雷公藤内酯酮 ( 12/=104/?@,# ) 进行结 构修饰, 以期得到高效低毒的衍生物。 ! < !" 雷公藤甲素的生物转化 利用长春花和桔梗植物细胞悬浮体系对雷公藤甲素 (!) 进行生物转化, 得到相同的转化产物雷公藤内酯三醇 ( $, 图
图 *" 黑曲霉对雷公藤内酯酮 (#) 的生物转化 $%&’() *" :)7,*5)-8 +,-./0*,1-+)*. *0 +,)2+*.)34( # )56 0123+*,"".1 ),*3+
# ; +"
华蟾毒精的生物转化
[ $$ , $& ]
( #- ) , $E表E去乙酰基华蟾毒精 ( #! ) , ’ !E羟基E去乙酰基华蟾 < 经筛选预试, 多种细 毒精 ( #* ) , $E表E去乙酰基华蟾毒它灵 ( #. ) , 华蟾毒精 $E6E!E 7E葡萄糖苷 ( #/ ) , $E羰基E去乙酰基华蟾毒精 ’"E6E!E7E葡萄 糖苷 ( #0 ) , 去乙酰基华蟾毒精 ’"E6E!E7E葡萄糖苷 ( #1 ) , $E 表E去乙酰基华蟾毒精 ’"E6E!E7E葡萄糖苷 ( -, ) , 其中 #* , #/ , #0 , #1 , -, 为新化合物 ( 图 F) 。糖苷化是长春花体系对华蟾 毒精的特征性转化反应, 本实验分别得到了 $EGH 和 ’"EGH 苷化的产物, 其中 #0 , #1 , -, 等 ’"EGH 成苷的蟾蜍甾烯属首
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长春花体系对雷公藤内酯酮 (0) 的生物转化 %&’()* 1$ &’()*+,-.(*/+)’(, (. )*’0)(,’23( 0 )45 !"#$"%"&#$’( %)(*’(
D D 黑曲霉 6(7*%01,,’( &10*% >? !@ B!A 对雷公藤内酯酮 (0) 的
[ $C ] 转化 分离并鉴定了 " 个产物 ( 图 8) , 分别是 #B%羟基雷公





报 (




・ $’・
SGT&F)U GJ NOVWFL TFWXO&AWMI ( :O)UM: AKWOFKOA) ! X0>< %*! F0< "! J@.< ’##(
・工作综述・
雷公藤内酯及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 研究进展
叶! 敏, 宁黎丽, 占纪勋, 郭洪祝, 果德安 !
(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 北京! "###$% ) [ 关键词] 生物转化; 雷公藤内酯; 蟾毒配基; 抗肿瘤药 ( ’##( ) #",##$’,#$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生物转化 ( ./012345602731/04 ) 是利用生物体系或其产生 的酶对外源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的生物化学过程, 其本质 为酶催化反应
[ "+ ] ") 。
。药物的体内代谢产物在生物样
品中大多含量很低, 且杂质干扰严重, 其分离纯化与结构鉴 定均较困难。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 很多药物的微生物转化 产物与其人体、 大鼠的代谢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而微生物 转化产物的分离过程则相对简单, 且可实现较大量的产物制 备, 因此可利用生物转化技术辅助鉴定药物代谢的微量乃至 痕量产物, 并可大量制备以作深入的研究。 天然产物的结构比较复杂, 分子中往往有多个手性中 心, 采用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有时会遇到各种困难。 而生物转化反应则具有位置选择性及立体选择性等优点, 尤 其是易于发生特异性的羟基化等反应, 从而得到具有新颖取 代方式的天然产物衍生物
[", ’]
采用生物转化技术, 对多类天然产物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 究, 期望得到一些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衍生物。 本文主要介绍近两年我们针对雷公藤内酯和蟾毒配基类化 合物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取得的最新研究结果。 !" 雷公藤二萜的生物转化 雷公藤二萜是卫矛科植物 雷 公 藤 !"#$%&"’(#)* +#,-."/## :00;< 6< 的主要有效成分, 属松香烷型二萜, 多数具有 !, " ,不
[ "$ ] ’、 !+ 为新化合物 。
。将有机合成方法与生物转化
方法相结合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 可以得到更多结构新 颖的衍生物, 为新药的发现提供先导化合物。此外, 由于微 生物可产生多种性质与功能各异的酶, 从而催化天然产物生 成具有不同取代方式的系列衍生物, 对于研究此类化合物的 构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自 ’# 世纪 9# 年代以来, 已有过多 类天然产物生物转化方面的研究报道, 如甾体, 萜类, 酚类 ( 包括黄酮、 蒽 醌、 香 豆 素) , 生 物 碱, 木 脂 素 等。其 中 以 甾
图 !$ 长春花和桔梗体系对雷公藤甲素 (!) 的生物转化 %&’()* !$ &’()*+,-.(*/+)’(, (. )*’0)(1’23 (!) 45 !"#$"%"&#$’( %)(*’( +,2 +,"#-.)/)& 0%"&/12,)%’3
+ 6# 7 6! 7 6" 7 68 7 69 7 : 6$ 7 ;: , 6# 7 !%;: 6$ 7 6! 7 6" 7 68 7 69 7 : - 6# 7 "%;: 6$ 7 6! 7 6" 7 68 7 69 7 : " 6# 7 6$ 7 6" 7 68 7 69 7 : 6! 7 ;: # 6# 7 6$ 7 6! 7 6" 7 68 7 : 69 7 ;: . 6# 7 6$ 7 6! 7 6" 7 69 7 : 68 7 ;: !/ 6# 7 6$ 7 6! 7 68 7 69 7 : 6" 7 ;: 图 0$ 短刺小克银汉霉对雷公藤甲素 (!) 的生物转化 %&’()* 0$ <’=*(4’+1 )*+,-.(*/+)’(, (. )*’0)(1’23( ! )45 !’&&1&0$"3*,," 4,"5*(,*"&" >? !@ ABC
[ $’ , $! ] 个转化产物, 其中 !$ 个为新化合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