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散文的特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语文散文

教学设计语文散文

教学设计语文散文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学会分析散文的语言表达和意义;3.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分析散文的深层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散文的创作。

教学难点:1.分析散文的情感表达;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散文的创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篇经典散文的复印件、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所提供的散文,准备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散文的短视频或者让学生讲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讲授散文的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多个散文的例子,向学生讲解散文的特点,例如: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情感真切等。

第三步:分析散文的情感表达(20分钟)第四步:学生讨论散文(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散文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讨论散文中的情感表达、语言的运用以及文章的主题等。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学生展示和总结(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散文进行讲解和解读。

学生可以通过PPT或口头讲解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

第六步:散文创作(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散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亲自尝试写一篇散文。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通过深入观察和思考,写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第七步:作品分享和反思(10分钟)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散文作品进行分享,让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

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写散文,可以选择一些主题或自由发挥,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的讨论环节、学生的作品以及课堂检测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估,对学生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指导和改进。

散文类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散文类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会鉴赏散文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升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基本特点。

2. 鉴赏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2. 学生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散文作品若干篇。

2. 多媒体课件。

3. 教学互动环节的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散文被称为“美文”?二、散文基本特点学习1. 教师讲解散文的三个基本特点:题材广泛、形式自由、语言优美。

2. 学生举例说明散文的题材特点。

3. 学生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鉴赏散文的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阅读、思考、感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3. 教师总结散文鉴赏的方法,强调情感把握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篇散文作品,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从题材、形式、语言等方面分析散文的特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情感内涵。

五、互动环节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讲述阅读感受。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中的美好情感。

六、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散文鉴赏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一篇散文作品,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 学生在鉴赏散文的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基本方法?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否有了清晰的认识?2. 学生在鉴赏散文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方法?3. 学生对散文的情感把握是否有所提升?。

高中语文讲课散文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讲课散文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文学魅力,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征和阅读方法。

2.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散文中情感表达的理解。

2. 散文主题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散文文本、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散文文本,了解作者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散文吗?为什么?3.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教师总结。

二、散文基本特征及阅读方法1. 教师讲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如自由灵活、感情真挚、形象生动等。

2. 介绍散文的阅读方法,如整体感知、局部品味、情感体验等。

3. 学生跟随教师阅读课文,练习散文阅读方法。

三、散文写作手法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象征、暗示等。

3.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情感表达与主题把握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2. 分析散文的主题,如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教师点评。

五、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篇优秀的散文,分析其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主题。

2. 学生模仿案例,尝试创作一篇散文。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散文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七、作业布置1. 阅读一篇散文,分析其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模仿课文,创作一篇散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散文的讲解教案设计模板

散文的讲解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提高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3. 培养学生运用散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征及分类。

2. 散文的阅读方法及鉴赏技巧。

3. 散文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欣赏散文的美。

2. 如何运用散文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概念和起源,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散文有什么了解?有哪些喜欢的散文?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 教师讲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的定义。

2. 分析散文的特征,如形散神聚、意境深邃等。

3. 引导学生举例说明散文的特征。

三、散文的分类及阅读方法1. 教师讲解散文的分类,如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等。

2. 分析不同类型散文的阅读方法,如抒情散文注重情感体验,叙事散文注重情节发展等。

3.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不同类型散文的经验。

四、散文的鉴赏技巧1. 教师讲解散文鉴赏的技巧,如品味语言、分析结构、理解主题等。

2. 学生结合具体散文作品,运用鉴赏技巧进行分析。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

五、散文写作技巧1. 教师讲解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选材、构思、布局等。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散文写作技巧。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布置作业:阅读一篇散文,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散文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运用散文写作技巧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散文的热情。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散文的特点欣赏教案

散文的特点欣赏教案

散文的特点欣赏教案教案题目:散文的特点欣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识别和分析散文的特点;3. 能够欣赏和鉴赏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让学生回答问题:“你知道散文是什么吗?它和其他文学体裁有什么区别?”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主体:步骤1:散文定义与特点讲解1. 通过讲解、例子、多媒体资料等形式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例如:散文是一种以诗歌以外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它往往以散漫随意的形式展现。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并总结出散文的主要特点。

步骤2:散文的分类与欣赏1. 介绍不同类型的散文,如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并简要解释其特点和表现形式。

2. 邀请学生共同欣赏一些经典散文作品,并根据散文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选择一篇叙事散文,学生可以阅读后描述其故事情节和个人感受,对其中的细节、描写方法进行赏析。

3. 引导学生从语言、表达、结构等角度分析散文的特点,如美丽的描写语言、抒情的情感表达、自由的篇章结构等。

步骤3:小组讨论与分享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不同类型的散文进行讨论,了解每个人对散文的喜好和偏好,并就其原因展开交流。

2. 邀请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促使全班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更为全面。

教学总结:1. 总结散文的特点和分类,并概括学生在欣赏散文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强调欣赏散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散文,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并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批评文章,通过对散文的欣赏和分析展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类型的散文作品,积累更多的阅读体验和鉴赏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散文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到校分享散文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热爱。

语文教案散文的特点与鉴赏

语文教案散文的特点与鉴赏

语文教案散文的特点与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意义和特点;2. 学习散文的鉴赏方法;3. 提升学生对散文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和分类;2. 散文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分析散文的语言运用和结构来理解其意义;2. 如何通过鉴赏散文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散文鉴赏的相关教材和资料;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散文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散文意境和讲述为主线,通过文字的描绘和叙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相比于诗歌和小说,散文更加亲近生活,更加接地气。

那么,散文具有哪些特点呢?【探究】(介绍散文的特点和分类)1. 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注重文字表达和叙事的文学形式,它有以下几个特点:a) 文字通俗易懂:散文通常使用普通话进行写作,语言简练,易于理解。

b) 内容多样:散文的主题涉及广泛,可以是生活琐事、社会问题、个人感悟等。

c) 讲述性强:散文通过讲述的方式,以一种流畅、连贯的语言来描绘情感和思想。

d) 语言运用灵活: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可以灵活多样,包括比喻、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

2. 散文的分类:散文根据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 清新婉约散文:以描述自然景色、描绘心情为主要内容,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b) 记叙散文:以事实为基础,通过时间、空间的叙述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c) 抒情散文:以表达个人感情和思想为主,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d) 社会散文:以揭露社会问题、关注现实为主题,思想性强,富有社会责任感。

【实践】(鉴赏一篇散文作品)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篇散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雨巷》【内容略去】1. 这篇散文属于哪一类散文?你是如何判断的?2. 文中有哪些语言表达是你觉得特别生动有趣的?3. 整篇散文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它通过哪些方式来传达这种感觉?【讨论与总结】(与学生一起讨论散文的鉴赏方法)1. 鉴赏散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2. 你认为怎样的阅读方式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3. 对于不同类型的散文,我们应该有怎样的阅读策略?【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并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和分类,学会了散文的鉴赏方法。

散文的教案设计范文

散文的教案设计范文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设计,主要涵盖散文的概念、特点、分类、写作技巧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散文并掌握基本写作技能。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使用的教材为《高中语文必修三》中“散文”相关章节,该章节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散文的一般性概括、散文的构成要素以及散文的类型。

本教案要侧重于对散文类型的讲解,并辅以相关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散文,理解其写作风格和技巧。

3. 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描写方法、推理方法、借鉴方法和抒情方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可以先用几篇散文开门见山。

比如,可以读几篇风景散文(如《枫林晚》、《南方的冬天》等)或描写人物的散文(如《〈沉香居》中的茶人》、《浮生六记》等)作为导入,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概述散文(10分钟)讲解散文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如自由灵活、天然生成、写实意识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并概述散文的分类大致有哪些类型。

3. 新颖散文(20分钟)讲解新颖散文的类型和特点,比如幽默散文、游记散文等。

通过阅读几篇经典的新颖散文来了解新颖散文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写作。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新颖散文的经典作品,如《呐喊》、《彷徨》等,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人生散文(20分钟)讲解人生散文的类型和特点,比如纪实散文、随笔散文等。

通过阅读几篇优秀的人生散文,了解其写作特点,风格和结构,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一个自传,描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感悟。

5. 散文的写作技巧(20分钟)介绍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描写方法、推理方法、借鉴方法和抒情方法。

通过范文阅读和写作实践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并在写作中进行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游山玩水、人物故事等情境来开展写作实践,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这些写作技巧的效果。

散文的特征教案模板及范文

散文的特征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

2. 散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欣赏散文。

2. 如何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段优美的散文,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味。

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 散文的特点:a. 形式自由,不受韵律、字数、行数等限制。

b. 内容广泛,题材多样。

c. 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d. 表现手法多样,富有感染力。

2. 散文的写作技巧:a.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b. 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主题。

c. 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丰富散文内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阅读一篇散文,分析其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写一篇散文。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分析其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尝试写一篇散文,题材不限。

范文:《家乡的秋天》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家乡的秋天总是那么美丽。

家乡的秋天,是金黄的世界。

稻谷熟了,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铺满了田野,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

稻谷摇曳着身姿,仿佛在向我们展示它们的丰收喜悦。

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谷,仿佛在诉说着家乡人民辛勤劳作的汗水。

家乡的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

果园里,苹果、梨、柿子等水果挂满了枝头,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紫盈盈的柿子,让人垂涎欲滴。

果农们忙碌着采摘,欢声笑语回荡在果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丰收的成果。

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忙着收割麦子,为冬天的到来储备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特性与教学设计一、“散文”文体特点的讨论二、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三、散文教学设计建议一、“散文”文体特点的讨论(一)来自历史的声音1. 1917年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所谓散文,亦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

”2. 1921年6月,周作人《美文》:“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又可以分做两类。

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

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以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

……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他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

”3. 1923年6月,王统照《纯散文》发表。

他将这种“纯散文”定义为:“能使人阅之自生美感”。

4. 1923年8月,编辑家、作家叶圣陶发表《编者的话》。

在文中他以一个“读者”的名义要求散文“作家”道:“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象游丝的一缕情怀,低到象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的人的。

”因为所写的“话语”,正是“你们的心的独特的体相”。

5. 1925年12月,鲁迅译介日本厨川白村的文艺论集《出了象牙之塔》问世。

其中在论到“随笔”时作者写道:“在Essay比什么都紧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个人底人格的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从那本质上说,是既非记述,也非说明,又不是议论。

以报道为主的新闻记事,是应该非人格底地,力避记者这人的个人底主观底的调子的,Essay却正相反,乃是将作者的自我极端地扩大了夸张而写出来的东西,其兴味全在于人格底调子。

……倘没有作者这人的神情浮动着,就无聊。

作为告白的文学用这体裁是最为便当的。

”6. 1926年3月,胡梦华发表《絮语散文》。

“看了这‘絮语’二字,就不难想象而知了。

这种散文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峻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

……就好象你看了报纸,或在外边听了什么新闻回来,围着桌子低声细语的讲给你的慈母,爱妻或密友听。

……就好象你们经验过的茶余酒后的闲谈。

”他还指出:这种散文的“特质是个人的,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所以它的特质又是不规则的,非正式的。

……(正如蒙田所说)‘我所描写的是我自己’。

(读了它即)可以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的人格的动静描画在这里面,他的人格的声音歌奏在这里面,他的人格的色彩渲染在这里面,并且还是深刻的刻画着,锐利的歌奏着,浓厚的渲染着。

”7. 1935年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特征,是在它的范围的扩大(宇宙万有,无一不可以取来作题材)”;“现代散文的第三个特征,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最后要说到近来才浓厚起来的那种散文上的幽默味了,这当然也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而且又是极重要的一点。

”8. 1942年葛琴《略谈散文》“新文学发展后,在文学形式中通行着一种抒情的小品文,我们叫它做散文。

它的含义和英文中间的Prose以及和韩柳所提倡的散文体,却不完全相同。

它大概是抒情诗内容,而以自由的文体写出来,相类于散文(Blankverse)而比较它更自由和广泛一。

”这实际上就是“以抒发作者对真实事物情感和思想为主的叙事抒情散文”。

“(关于散文的界说,以前还)不曾有人做,似乎也很难精确地做出。

不过我可以约地举出它的几个特点来说的,第一。

它不于诗或散文诗的地方,不仅是形式上较为由广泛,而在内容上,它不采用虚构的题材。

散文往往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间所接的真实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对四周的环境自然景色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是种比较素静和小巧的文学形式。

第二,正为它是以抒发思想与感情为主,所以对故事的描述并不重要,这是它不同于速写或报的地方,后者乃是以描写出故事或环境的廓为主的。

第三,散文中间偶然也可以发一些议论,但却不是主要的,这是它和杂文别的地方。

一般说来,它是更接近于诗的种东西,所谓诗的感情,在散文中间是一个要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她还谈到了散文写作的个“重要条件”。

她说:“第一个重要条件,是真实的感情”;“第二个重要条件,便是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雕刻堆砌和虚构,”。

(二)当下的研究成果1. 林非:“我自己的散文观,概括地说来就是它应该洋溢出主观和个性的色彩,以诚挚的感情去直面人生,无拘无束地自由挥洒,兴之所至地抒发与叙述,从流畅、明朗和洁净的美文当中,冲泻出内心深处感情和思想的旋涡,并且显示出对于人生的深刻见解。

”(《我的散文之路》)2. 刘锡庆:“当然,结合当代散文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对它(郁达夫的四点)也做了一些调整或补充,变成了下面这样四点: 1、篇篇有我,尽显个性。

2、情理兼备,虚实相济。

3、取材琐细,以小见大。

4、真实自然,饶有情致。

”(《中国现代散文的回顾》)3. 刘锡庆:中国现代散文是古典散文一个革命性的发展,又是外国散文(特别是英美散文)一个批判性的继承,但中国古代的散文是“非韵非骈”的“大散文”,是“文类”而不是“文体”,而外国散文同样是除“诗”以外包含小说、戏剧在内的“大散文”(比中国古代散文更大,即以英美“随笔”而论,也是很庞杂、宽泛的),同样是“文类”而不是“文体”,因此,无论是“求诸已”与“求诸人”,都找不到可资借鉴的现成“样板”—这是散文“文体”当时乃至于今,仍难以完成文体“净化”的深层内因!(《现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回顾与反思》)4. 师陀:“散文并不是要写得散,而是和其他文体一样,要写得集中紧凑,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散文忌“散”》)5. 林非:“‘形散神不散’这种主张不能不形成自我封闭的框框,为什么‘神’只能‘不散’呢?事实上一篇散文中的‘神’,既可以明确地表现出来,也可以意在不言之中,这有时甚至比直白地说出来,还要能强烈地震荡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形’只能‘散’呢?形式上十分整齐的近似诗的散文为什么就不能写呢?事实上这种佳作是很多的。

‘形散神不散’的提法,确实是体现了当时一种比较封闭性和单一化思想气氛,因此才会如此不胫而走。

”(《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6. 有人认为散文的本质是“诗性的”,“没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这样最直率、最不加掩饰地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他的生命意义的定向、生命意义的追问、生命意义的创造”。

(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7. 还有人认为,“散文的没有优势正是它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自然”。

(卞新国《论余光中的散文观》)8. 古人的“散文”概念是“与韵文相对而言的,凡是不押韵或不重视骈偶的文章都可以说是散文”(王光祖《写作》)。

9. 以上对散文文体的种种认识,都是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即孤立的看待各种文体,没有注意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散文确实可能没有独立的、截然区分于诗歌、小说的自足内涵,散文的本质规定性及特征是在与其他文体的对比中得以显现的。

具体说来,散文是介于小说与诗歌之间的一类过渡文体,它抒情的一端与诗歌紧密相连,其代表形式是散文诗,如鲁迅的《野草》,散文的另一端与专事叙事的小说紧密相连,其代表形式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见闻类小说,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10. 散文的这种中间性,被不同时代的散文作家和研究者认识到。

现代作家汪静之在《诗歌原理》中就指出,“诗歌感情想象的成分比较多一点,散文文学思想事实的成分比较多一点。

诗歌比较注重情调,散文比较注重描写”(汪静之.诗歌原理.转引自俞元桂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46页)。

李广田认为:“小说宜作客观的描写,即使是第一人称的小说,那写法也还是比较客观的;散文则宜作主观的抒写,即使是写客观的事物,也每带主观的看法。

”(李广田.谈散文.1948年益智出版社.转引自俞元桂等编.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43页)。

季羡林先生也认为,“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

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临近小说。

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

”(季羡林.世界散文精华. [A].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序)结论:1.真实“散文往往是作者对于实际生活中间所接的真实事物、事件、人物以及对四周的环境自然景色所抒发的感情与思想的记录,是种比较素静和小巧的文学形式。

”2.个性化“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3.中间性散文可以被认为是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诗歌、散文和小说三者之间应该是渐变的关系,并没有截然的界限。

典型的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区别于其他两类文体的本质特征,就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某些生活片段过程。

叙事散文不是像小说那样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记录作者在过去某一段时间空间里见闻的过程,即“我”的经历;抒情散文也不是像诗歌那样情绪抒发本身,而是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哲理散文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以严密的逻辑论证自己的观点、结论以理服人,而重在展示个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独到的感悟和思考过程。

二、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一)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困境来自教学的现实——邓彤:《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陈隆升博士曾经从近15年来各类语文教学刊物和语文教学网站发表的近百个《故都的秋》课例中抽取了45个样本加以统计分析,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百分比最高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如下5个。

一是课文第一段的关键句(大多数教师称之为“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二是课文所描写的故都秋天的5个场景,大多数教师称之为“五幅秋景图”;三是课文第12段“议论”的作用;四是课文中故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比较;五是补充的“写秋”的诗文。

具体频数和百分比见下表。

《故都的秋》教学内容分析表核心内容频数占总样本(45个)的百分比文眼44 97.8%五幅秋景图42 93.3%议论段的作用35 77.7%南北之秋的比较30 66.6%补充“写秋”诗文25 55.6%散文。

是介乎文章与文学之间的“两栖”文体。

对于散文的定义。

学界迄无定论。

通常有三个层次上的理解:广义散文。

与韵文相对.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中义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狭义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中学教学层面的散文,通常指的是狭义散文与中义散文的交叉,但其间并无分明的界限。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

散文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风格多样,重在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

散文,作为一种“边缘、杂交文体”,因其多元、丰富、自由等特性,很自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文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