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5.2《边城》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节选)优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翠翠形象。
2.思维提升与发展:学习动作、语言、心理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翠翠的性格特征;理解作者蕴含在小说中的深沉内涵。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作品思想文化内涵,感知风俗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注重对散文化小说的独特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认知独特的湘西地域文化,感知作者的社会理想,加深对百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认识,感受特殊时代人的心灵变化。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预习交流,解释题目+作者简介,整部作品+速读课文,概括内容【教学过程】:一、作者文字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正是音乐的滋润,心灵豁然洞开,沈从文已领悟到了生命的深层内涵:“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毁灭是常态。
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
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沈从文别集·抽象的抒情》)《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这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曾被赞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
作者沈从文也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很多的评论者都对这部作品推崇备至。
谈一谈你阅读《边城》印象?作者有什么思考?在延续什么?都是什么“爱”?二、预习交流,解释题目1.纠正注音(学生齐读自我纠错)绊倒蘸(zhàn)酒茶峒(dòng)手脚伶俐干燥洞穴(xué)缠裹蓬蓬铛铛老鹳(gu àn)河戍军长颈泅(qiú)水傩(nuó)送氽(tǔn)着牛犊鞶(pán)鼓碧溪岨(jū)埋怨喧阗(tián)镇筸(gān)棕榈敞坪咝咝俨然角隅抿起拮据粽子怏怏(yàng)睨着微驼唢呐呜呜喇喇2.解释题目“边城”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使命与担当与时代同行感受时代精神,与历史时空对话,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担当精神。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使命与抱负:关注社会,观察现实,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通过文本细读、专题研讨等方式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体悟情感,把握主旨,学会阐发见解,表达立场。
1.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特征与社会问题,分析作者对社会的看法,理解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时代使命和个人抱负。
2.围绕“抱负与使命”,讨论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培养分析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思考自己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
写一篇演讲稿与同学交流。
3.运用专题研讨的方式,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4.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深入真切地阐发主张;要把握书信的文体特征,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
围绕中心任务,本单元共安排9 个课时,五个环节:1. 阅读体验与认知围绕“抱负与使命”主题,阅读本单元4 篇课文,分析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看法,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比如,依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所处时代有哪些特点、社会现象和存在的社会问题?作者的立场观点是什么?他是怎么做的?2. 阅读体验与认知本单元的文章展现了革命导师和革命先烈对时代使命的深刻理解,表现了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人生选择。
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单元中任选一篇文章进一步阅读体验,想想其中展现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对你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有何启发。
结合实用性文本的写作目的把握演讲词、书信的一般特点,注意这些作品切于实用、关注特定对象、富于针对性的特点;感受作者在态度、语气、叙述策略、表达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把握书信注重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体会作者的深挚情感。
1. 梳理文本与体悟情感通过文本细读、专题研讨等方式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把握其主旨,分析文章语句尤其是一些表意复杂的长句的深层意蕴,感受作者思想的光辉和恰当表达的力量。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0《《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部编版)

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 争卓有成效;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几无一个私敌;在于他的幸福观,
结 他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
拓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
科
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特殊规律
学
析
丰功 其他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家
伟绩 参加革命斗争
革
中
进行革命宣传
命
创立革命组织
家
间
品
• “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都驱 逐他……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说明他影响很大
•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析
无畏的气势,对敌的蔑视,体现了无畏的革命精神 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4)写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贡献,多采用议论
方式。
(5)在叙述和议论中又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极富感染力。
法
课
马克思用一生为人类历史树立其高耸的里程牌——马克思
堂 主义,这篇悼词高度概述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和他对国际无产
阶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文章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 从事业到品质,层层推进,逻辑严谨。为了赞颂马克思的丰功 伟绩和高尚人格,用了许多精当得体的词语和典型表达手段,
累
素 【运用示例】:
钻研学问务求深入,不可以浅尝辄止。求学务求精深,而不能
材 “样样通,样样松”,只学习皮毛,了解表象,终至梧鼠技穷;也不能满
足于一知半解,要“螣蛇无足而飞”。马克思钻研哲学、数学等多门学 科,因为他的勤奋和刻苦钻研,他所涉猎的每一门学科都颇有建树。他
优选教案: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 》

《谏逐客书》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以《谏逐客书》单篇教学精讲为主,辅以单元主题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并总结出《谏逐客书》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妻书》三者篇性特征的异同,从而加深学生理解。
对于《谏逐客书》单篇教学精讲,以“谏”为课眼,通过“谁谏谁?为何谏?以何种方式谏?谏的效果如何?为何是这样的效果?”的课脉,引导学生总结出该文的行文结构与写作特色,即篇性特征。
同时,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归纳出“书”这一文类的类性特征。
【教材分析】《谏逐客书》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第一篇课文,其后紧接着的是林觉民的《与妻书》。
本单元的阅读课文为演说词、公文、一般书信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文本,其人文主题为“抱负与使命”。
《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章,意在劝阻秦王收回《逐客令》的成命。
“客”是客卿,指当时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书”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呈交的一种公文形式。
本文立意高深,始终围绕“跨海内、制诸侯”的宏图,开篇立论,随即反复使用正反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大肆铺陈的手法,利害并举,雄辩有力,事理昭然。
【学情分析】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三大类教学内容,高一学生已在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学习了新闻传媒类的文章,同时在本学期的第三单元也学习了知识性读物类的文章。
由此,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此单元社会交往类文章的学习既能够增加其对实用类文本的整体性感知,又能对其言语表达与逻辑思维的训练起到关键性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实用类文本的共性特征,也要注意此篇文本的个性特征。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结合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与本单元教学目标、本课课后学习提示的相关内容,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为以下三点: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疏通文意,理清行文结构;2.了解并能运用文章中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和铺陈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说理论证的严密逻辑与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3.掌握“书”这一文类的实效性、针对性、论断性特征,学会运用比较思维来分析、归纳文本特征与文类特征,体会当时李斯与秦王的“抱负与使命”。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树立远大抱负勇担时代使命——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解读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属于课程内容中的学习任务群7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材共编排了三个单元: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新闻传媒类内容,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性读物类内容,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交往类内容。
三个单元内容的阅读难度依次递进。
本单元“抱负与使命”是本任后一个单元,也是阅读难度最大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篇目涵盖演说词、悼态疏、家书,共有《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下文图表中简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下文图表中简称“讲话) 《谏逐客书》《与妻斗文章。
这些篇目虽为社会交往类内容,但每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内容丰富深刻,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说理特征。
因此,在教学单篇教学为主,充分挖掘各篇目的价值特色,力求避免在群文阅读中架空文淡经典,空洞说教。
学习目标1. 通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把握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思想的光辉和表达的力量。
2. 通过文本细读,把握课文文本特点,体会文章的实用性、针对性,感受作者在态度语气、叙述策略、表达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3. 通过写作背景分析,把握作者对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学习革命导师、志士仁人顺应历史潮流,勇担时代使命的精神。
4. 通过专题研讨,思考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具有的抱负和使命担当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5. 进一步提高学生演讲稿的写作水平和社交演讲能力,学会在确、充分地表达意见,立场鲜明,抒发情感。
第一课时《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厘清文章思路,概括演讲主旨文章为何从1948 年革命说起,接下来却又宕开一笔,讨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
第五单元(单元解读课件)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下册)

必|修|下|册
致敬时代楷模 书写我们使命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解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一个 时代都涌现出敢立潮头、富有担当的时代楷模。有剖析社会矛盾, 宣示历史使命的伟人;有上书言事,谏阻逐客的志士;有临终绝笔 ,直抒心志的仁人。今天,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
演讲词内容深奥、思想深邃,情感深沉。可利用相关资料搭建支架, 帮助细读文本。通过提示背景、梳理结构、理清逻辑等方式,把握内容, 理解主题,感受思想情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关注听众立场,回溯语 境,体会演讲词的魅力。
02 教学内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谏逐客书》《与妻书》
02 教学内容
必修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解读”
03 单元学习目标
02 教学内容解读
01课标解读
04 单元课时安排
05 学习评价量表
0023 单元目标
1.体会作品中体现出的时代洪流与个人志向、人生选择之间 的深切联系,理解文中展现出的革命导师和有为之士的精神品质和 人生价值,激发对祖国前途命运和当下社会现实的关切之情,思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具有的抱负和将承担的使命,培养观察社会现 象、思考社会问题、把握时代特征的能力。
第5单元 第10课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任务探究一 提纲挈领统全局 ——从关键词入手,厘清思路和内容
[任务导引] 演讲面对的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需要与听众进行直接的交 流。好的演讲应该针对听众的现实需要提出问题,进而逻辑严密地 阐释问题,吸引听众,本文就体现了这些特点。学习时,可从关键 词入手,厘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任务设计] 1.第1、2段各有一个关键词,请根据这两个关键词概括其内 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探究二 有的放矢看对象 ——从文体入手,体会演说的针对性特点
[任务导引]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演讲稿不仅要考虑演讲的目 的、场合,还要考虑演讲的对象,一定要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 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无的放矢, 乱写一通,是万万不行的。学习时,要注意体会文章的针对性。
NO.2
文本·鉴赏任务单
资料链接 文本鉴赏
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 马克思(1818—1883),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 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近代以来 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 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 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 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 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 续去研究。
第五单元 使命与抱负•实用 性阅读与交流
《促织》高一语文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14.1 促织【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
4.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1、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2、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现实意义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1、导入新课古代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做木工,宋徽宗喜欢踢球,重用了踢球踢得很好的高太尉,结果是祸国殃民,明朝皇帝明宜宗的爱好是斗促织,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促织》2、作者介绍蒲松龄,山东潘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
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3、写作背景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管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
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二十一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
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4、题目解说《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5.通读全文,疏通文意①宣德间,宫中尚.(崇尚,喜好)促织之戏,岁征.(征收)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进奉),试使斗而才.(有才能,此处指勇猛善斗),因责常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回和《变形记》第三部分。
要求掌握小说基本情节,熟悉小说中的人物。
粗浅阅读5篇小说,初步感知各篇小说,获得第一感受。
梳理各小说的情节发展,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每一个节点,完成“学习反思表1”中的相关内容。
提示:可微观分析(分析细节),也可宏观分析(详略安排)
2、除了肖像描写,找出作者对祥林嫂其他方面的描写:正面描写(动作、语言),侧面描写(别人对她的态度)。
3、鲁迅说过“悲剧的主人公身上必须有美好的正面素质。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上面对祥林嫂形象的分析,你觉得她身上有哪些正面素质或有哪些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