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由不可兑换货币通过不同阶段的可兑换,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全过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外经贸往来的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已越过国界,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流通,在此背景下,我国应顺应形势发展,在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监管体系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关键字:人民币国际化探讨1、导言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人民币已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流通,开始了它的国际化进程。
笔者认为,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其他各种货币国际化的途径来设计具体的方案,以渐进方式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主体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
从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
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
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
笔者赴韩国考察发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商场、酒店、宾馆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
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
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办理人民币与韩币、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业务,也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所有的硬通货。
尤其在去年12月29日,中国银联宣布,从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银联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的受理业务。
使持卡人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
从2005年12月开始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率先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及策略分析

汤健 J 4 - t
( 广 东女 子职 业技 术学院 , 广东广州 5 1 1 4 5 0 )
【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截止 2 0 1 2 年1 2 月, 中国与周边 1 3
国签署 了货 币互换协议 , 并和阿联酋 、 阿根廷 以及新西 兰等 非周边 国家达 成或扩大 了货币互换协议 , 互换金融 已超到 1 . 6 万亿人 民币。尽管一些学者指 出人 民币 已经走 出 了周边 化 , 正在 向区域 化迈进 , 但是从 国际化货币的定义来看 , 人 民币实 现 真正意义上的 国际化仍有诸 多困难在 解决 。文章首先从货币 的职 能来界定 国际化货 币的含 义 , 然 后指 出当前 国内政 策 与人民币 国际化不一致 的问题 , 最后根据 学者提 出的国际化的条件 , 提 出下阶段人民币 国际化应该采取 的策略。 【 关 键 词 】 货币职能 ; 人 民币 ; 国际化; 美元 ; 外汇储备
【 中图分类号】 F 8 2 2
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0 1 — 0 0 4 7 — 0 3
1 . 中国人 民银 行独 立性 不够 , 无 法持 续有效贯彻人 民 币国 际化 目标 。独立性是 指 中央银行要 为政 府服务 , 同时独立地制 定 与执行符合 国民经 济发展 的根本需 要 、 并适 应国 民经济发展 特定 阶段需求 的货 币政策措施 。这种 独立性是相对 的, 一方 面 要 为政 府服务 ,另一 方面又不能完全独 立于政府不受其约束 , 也不能凌驾 于政 府之上。这种相对独立性要求 中央银行不完全 听命 于政府控 制 的决 策过程 , 能够对政 府 的超 经济行 为 , 起到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变得越来越依赖出口,这使得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性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降低其对美元的依赖程度。
目前,大部分中国出口商品均以美元计价,这使得中国在外贸领域无法避免面临美元波动所带来的压力。
此外,由于美元一直是全球性货币,其流通量和使用范围都非常广泛。
这就导致了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它们通常容易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
因此,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中国对美元的依赖程度,使得中国在面对美元波动时更能灵活应对。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
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流通和交易,中国金融市场应当逐渐开放,提高金融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人民币市场也会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从而提高中国的金融市场活力。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其向海外市场走出去。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议价能力。
由于大多数贸易都以美元计价,中国的出口商在价格上很难有所作为。
然而,如果人民币成为全球的贸易结算货币,那么中国出口商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货币对冲操作,从而提高其在全球贸易中的议价能力。
这也有助于中国出口商与海外买家直接进行议价和谈判,而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贸易结算机构进行货币转换,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助于改善全球支付体系。
由于目前全球结算体系主要依赖SWIFT系统,而SWIFT系统往往受制于美国政府的国家利益,因此很难提供全球公平的贸易和结算环境。
如果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结算货币,那么可以为全球贸易创建更加公正和稳定的支付体系,从而避免因为政治、网络等因素导致的交易失败、延误等问题。
12435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障碍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障碍分析前言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重要议题。
这不仅关乎中国的发展战略,还涉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格局变化。
笔者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障碍。
历史19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与此同时,人民币也开始在国际上使用。
1997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境内居民使用外币结算的规定》,取消了外汇管制,便于全球投资和交易。
2009年,中国发行了首只离岸人民币债券,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开始。
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包括两个方面:境内和海外。
在境内方面,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及金融市场的使用不断扩大。
而在海外方面,不仅出现了离岸人民币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债券,而且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把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
此外,人民币在国际清算、财务稳健和金融工具领域的使用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障碍然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面临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规限制:由于各国监管和法律体系不同,人民币的使用还面临着一些限制和不充分的法律保护。
•市场合规性:由于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业务合规标准。
•巨额投资:由于国际市场巨额资本投资需求的不足,人民币存在着很大的兑换风险和市场的不稳定性。
•地缘政治因素: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关系,人民币在某些国家面临着政治压力和贸易障碍。
解决方案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增强合规性:各国监管机构应建立起人民币业务监管合规机制,增强市场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创新金融产品:设立人民币基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巨额资本流动渠道。
•推动贸易自由化:推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建设,将一国贸易和货币政策分离。
•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加强与依存经济体的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的人民币本地化,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影响力。
结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但通过政策和市场创新的努力,这些障碍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精选1篇

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渐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
本文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及意义1.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人民币首次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其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
2.意义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增强中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降低中国的外汇储备负担,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3)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降低贸易和投资成本。
(4)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挑战1.现状截至目前,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
以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表现:(1)跨境贸易结算。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逐年增加。
201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达到23.6万亿元,同比增长45.8%。
(2)跨境投资。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390亿美元,同比增长4.5%。
(3)离岸人民币市场。
香港、新加坡等地已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主要交易地。
2019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额达到3.3万亿元,同比增长47.5%。
2.挑战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1)汇率波动风险。
由于市场预期和资本流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的波动风险,这可能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国际清算和结算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际清算和结算体系中以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为主,人民币在其中的地位尚不稳固。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条件、利弊影响及战略对策的相关探讨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条件、利弊影响及战略对策的相关探讨摘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人民币作为结算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储蓄手段,不仅在中国周边国家地区有着一定影响力,并且其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条件及利弊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关键字:人民币;国际化;策略;对策一、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分析从国际方面来看,世界部分国家及我国周边国家地区对于人民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人民币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人民币每年的跨境流通量已达20~30多亿元人民币。
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马来西亚、韩国中央银行已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
在老挝人民币基本可以替代其本国货币流通,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每年出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
在越南人民币几乎可以全境流通。
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部分地区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
同时,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长期以一种货币为主导的金融体制有一定缺陷。
从国内方面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稳定的政治格局和雄厚的军事实力。
政治格局的稳定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保持了社会的长期稳定。
尤其是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面前,我国政府体现了强大的执政行政能力,保证了稳定的政治格局,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在2012年公布的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排行榜表明,中国综合排名仍高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在军事领域发展迅速。
(二)良好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对外贸易额及外汇储备。
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研究及其影响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研究及其影响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货币国际化的进程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进行研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并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指中国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投资的有效支付工具和储备货币的过程。
但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中国金融市场体系还比较封闭,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不够成熟。
其次,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也还不够顺利,资本流动的自由度和方向仍有限制。
最后,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市场作用还不够充分。
但是,困难也并不代表没有任何希望。
目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同时,人民币在境内外的使用愈发广泛,进一步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元化路径;二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利化;三是推进人民币投资便利化;四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
目前,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目开放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
同时,通过外交手段开展双边货币互换、成立和加入各种国际金融组织、制定有关法规和政策等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贸易和投资。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将更加便利和快捷,从而更加促进全球经济的顺利发展。
2.增加国际储备货币。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进程,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将更加突出,进一步增加全球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从而提高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3.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开放和透明,进一步增加全球经济多元化,从而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利弊、路径与战略选择

“ 锚”货币或基准货币 贸易和金融交易计值
干预 货 币 贸易和 金融 交易 支付
价值储藏
国际储备
货币替代
『 信 卡 U ∞ 用 f1 国 _
e
有 发达 的金融 市场 ; 国际货 币的 出 现 是人 类行为 选择 的结果 , 不是 而 人 类计 划 的 结果 。蒙 代 尔 (03 20 ) 认 为 一 国 货 币 要 成 为 国际 货 币 取
形式 概况 如表 1 。
际储备 货币 中的比重 ; 5 ()被 作为 “ ”货 币或 基 准货 币的频 率 ( 锚 张 礼 卿 ,09 。李 稻葵 (09 认为 , 20 ) 20) 长 期来 看 ,一 国货币的 国际化程 度 是 由一 些基础性 因素所 决定 的 ,并 运 用 国 际外 汇 储备 中的 币种 构成 、 国际 贸易结算 中的币种 构成 、国际 债 券 中 的 币 种构 成 三 种 指 标 来 度
热点话 题之 一 。如何 冷静看 待人 民
币 国际化的现 状 ,如 何权衡 人 民币
从 广义 角度看 , 币国际化 不 货 仅包括 货 币职能 的 国际化 ,还包 括 货 币作为 资本的 信贷 、投 资职 能的 国际化 ,即 货币作 为资本 获得利 润 的 投 资 职 能 从 一 国 的适 用 区域 扩
可 以通 过 以 下 指标 加 以 衡 量 : 1 () 在 全 球 国 际 贸 易 支 付货 币 中 的 比 重 ;2 ( )在全 球跨境 投资和 借 贷交 易货 币 中的 比重 ; 3 ( )在全 球外 汇 交 易货币 中的 比重 ; 4 ()在 全球 国
量 占据 全 球 较 大 的 比 重。D y r w e J . L tin2 0) 现 国 际 货 r 和 oha (02 发 币有五 个关 键特 征 : 单位价 值 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ergence and Transfer of Wealth 财富涌现与流转, 2014, 4, 56-60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journal/etw/10.12677/etw.2014.44008A Strategic Analysis of RMB’sInternationalizationKai Wang, Hengjin Cai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Email: owenwangk@, hydra6@Received: Dec. 12th, 2014; revised: Dec. 20th, 2014; accepted: Dec. 25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 growing need of the rise of China. The disreputable past of FRF and its fail of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ized currency caused by expeditionary wars of France imply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a currency must keep in pace of the growth of a nation. The Yen emerged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 the 1990s, but it came at painful cost of real estate bubble and subsequent recession in Japan. We review the history and apply the self- assertiveness demand theory to claim the risk of over accelerate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currencies and offer a strategy of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Keywords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of a Nation, Currency,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汪恺,蔡恒进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武汉Email: owenwangk@, hydra6@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2日;修回日期:2014年12月20日;录用日期:2014年12月25日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
法郎国际化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综合国力不能与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进程相匹配。
征战欧洲、争夺海上霸权的进程反而加速了法国国际地位的丧失和法郎的衰败。
日元国际化的代价是资产泡沫化后长达20年的经济衰退。
其原因是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政治、经济自主权的缺失,以及资本市场的过度开放。
本文分析了法郎和日元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引入自我肯定需求理论,认为在美元仍将主导国际货币体系数年中,管理好大国成长预期,在次要国际货币地位上,务实地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寻求国际认可,来韬养国民自我肯定需求,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核心。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家成长,货币,自我肯定需求1. 引言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能够显著提升该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但同时意味着更多国际责任的承担,以及国际市场对国内政策有效性的强大冲击。
如果在条件尚不成熟时期盲目加速推动货币国际化,该国国际地位甚至国内经济将会遭受重创。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期,英国、法国等国家加快了人民币支付与结算渠道的建立,周小川于2014年10月公开表示已有一些国家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无论是希望分得红利的国际市场,还是亟待提升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利益的中国政府和企业群体,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大多持肯定态度。
人民币国际化,基本动力来自市场需求。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2014年对外投资已超过直接外来投资额,市场对人民币需求的扩大不能否认。
人民币国际化,直接的全球红利是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的降低。
对国外资本来讲,人民币的国际化将诞生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中一个新的价值工具。
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而言,新秩序的建立能够一定程度减轻美元霸权下的国际金融动荡。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已经具备条件?国内外学者针对货币国际化的条件进行了大量研究。
欧元之父Mundell从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对外贸易、金融市场、开放度、币值稳定度、外汇管制7个方面分析了国际化的货币所必需满足的条件[1]。
Kroebel提出人民币货币国际化应满足的条件包括:资本项目充分开放、不受政府干扰的金融市场、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改变重商主义并保持经常项目赤字[2]。
刘曙光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具备经济规模、贸易规模、政治军事外交实力等,而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尤其是贸易结算制度安排和对资本流动的管制以及汇率制度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3]。
黄泽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首先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经济强国、贸易大国、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发达等条件[4]。
以上各种理论的核心,是讨论一个国家是否具有能力,提供稳定和强大的政治基础、自由和健康的经济基础,以及高度成熟的金融市场,来驾驭该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将吸取法郎、日元等货币加速国际化而导致国际地位和国内经济重创的历史教训,分析美元霸权下的主权货币博弈客观现实,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放缓进程,为国内经济调整、国力增长赢得发展空间。
2. 法郎衰败的教训没有驾驭全球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该国货币就无法支撑作为国际货币,在此情况下任何加速进程甚至会极大削弱国力。
在美元霸权诞生之前,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货币是英镑。
英镑的成功,与法郎衰败密切相关。
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通过四次英荷战争,夺取了荷兰海上霸权的地位,接近国际货币的荷兰盾开始衰败。
但英镑并未替代荷兰盾迅速成为国际化货币。
与英镑竞争的,是强势的法郎。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当时的法国具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雄厚的黄金储备,拿破仑的统治势力也已经覆盖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5]。
19世纪初,法国的大国雄心,促使其在整个欧洲及海外极力推行法郎国际化。
英镑的国际化进程相对缓和,英国将大量的国力务实地用以工业革命后的生产投入、军费开支、殖民地开拓和对外贸易。
法国在拿破仑战争中落败,几十年英法争霸战争结束,英镑最终战胜法郎,成为国际化的货币。
法国在激进地推行货币国际化过程中,伴随的是征战欧洲时期高额的征税导致的国内各阶层不满,以及由海外殖民地组成经济结构的脆弱。
英国韬光养晦,一方面加强海军力量,一一夺取法国海外殖民地,严重打击了法国本来就单一的殖民经济结构;另一方面,依靠间断性封锁法国港口使其出口产品被迫内销,对其国内工业造成危害。
英国击败法国,奠定了海上霸权的地位,并依靠强大的海上贸易称霸全球,而法国在征战欧洲、推行法郎国际化的进程中消耗了巨大的国力,最终彻底衰败,国际地位的下降使得法郎成为国际化货币的梦想已完全丧失可能。
英镑与法郎的竞争,最初比拼的是金本位的货币规则,最终是信用。
虽然1870年前后,英国凭借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使得黄金的流入量大幅增加,但法国同期的黄金储量并不输于英国。
英镑的走强和法郎的衰败,在英法争霸战争的背后,是两国不同的货币国际化道路。
法国的帝国情节膨胀,急于征服欧洲大陆,连年征战,强力推行法郎国际化。
而英国相对务实,通过扩大海上霸权,努力使工业革命后崛起的产能输送到全世界,并以海军建设来保障贸易的安全稳定,结果是黄金的大量回流。
与普鲁士军队的色当会战中,法军全线被俘,法郎持有者的信心全面崩溃,开始兑换黄金。
法国银行为消除危机,暂停黄金兑换,这使得法郎在欧洲信誉进一步丧失。
18~19世纪,法郎国际化的失败,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启示是深刻的。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标志着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上升,处于崛起阶段的18世纪法国,和今天中国,具有类似的成长诉求。
然而,货币国际化进程一旦加速,国内经济结构的不完善、与国际霸权博弈力量的缺失等因素就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暴露出危机,这种不匹配将导致国民经济的灾难和原有国际地位的丧失。
3. 日元国际化的代价20世纪80年代,经过战后几十年经济发展,日本重拾信心,大力主张日元国际化。
一方面,日本对欧美的强劲出口使得日本经济大振,整个国家对日元抱有极其乐观的态度,认为日元已可以挑战美元的货币地位。
另一方面,美国不断施压日本,要求开放日本国内市场,尤其是资本项目,目的在于消除日本经济增长带来的威胁,并借此摆脱美国国内经济衰退。
1985年,日元开始国际化进程,以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开放资本项目为主要模式。
这种激进的模式使得日元的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日元成为美元、马克之后第三大国际货币。
1992年经济泡沫破灭后,日元经济持续低迷,日元汇率出现巨大波动,对日本出口业和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
1998年,日本政府为重振经济,再次推行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
直到今天,虽然日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员,但其角色仍只能充当附着在美元上的功能货币,而日本经济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缺乏政治和经济的自主权,是日元国际化不成功的首要因素。
依赖于美国的战后援助和“需求陷阱”,日本增强了国力。
而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的日元国际化、金融开放的要求,随后的“广场协议”使日本随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6]。
日本在政治、军事上受到美国控制,不能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美国的要求。
以日元国际化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使得日本资本市场迅速开放,美国借此扰乱日本市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在国内宏观经济结构和金融业不完善情况下,盲目打开市场,是日元国际化付出巨大代价的直接原因。
日本的出口外向型单一经济结构,使其严重依赖出口,国际市场需求和汇率波动对国民经济产生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