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PPT: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1
今天的内容
1.社会交换理论 2.团体的社会影响 3.从众、顺从和服从
2
1. 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是心理学家Homans和社会学家Blau提出的关 于人类社会生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他认为不论 是经济生活中的商业行为,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交 往活动,都可以用社会交换来理解。
3
(1)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
6



地位



知识
( 小 )
爱 金钱
服务 物质
(小) 具体性
(大)
7
B. 结果总评价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会随时记下从 某 个人际关系里所获得的酬赏和付出的成本,并且看重从该 人际 关系中所能获得的整体结果的有利与不利。 可以表示为:结果 = 酬赏-成本。 人们在对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采用两种比较标准: 绝对的比较标准:该得到多少? 相对的比较标准:哪个得到更多?
19
20
21
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
匿名性:匿名性是引起此现象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 他们就越会觉 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
责 自我意识下降: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 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 及所习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 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
8
C. 公平交换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只有在人们觉得社会关系很公平的时候才能 得到最大的满足,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希望被人利用,也不希望 沾别人的便宜。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们使用以下规则来决定人际 关系是否公平均等原则、各取所需原则和平等原则。 均等原则:每个人有获得同样利益的机会 各取所需:每个人特殊的需求被加以考虑 平等原则:每个人的收益与贡献成正比例
他人的存在产生唤起的增强
评价恐惧 分心冲突
调用资源更多
14
(2)社会惰化 在团体中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 个 总 体 时 所 引 发 的 个 体 努 力 水 平 下 降 的 现 象 。 Kerr、 Bruun和Harkins等人认为在团体中,由于个体认识到自己 的努力会埋没在人群中,所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降低, 不大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降。
15
/
声5
压 (
4
达 因
3
平 方
2
厘 米
1

0
团体大小
1
2
4
6
社会懈怠的证据
(实线代表大声叫喊,虚线代表鼓掌)
16
社会惰化
Latene 等人研究(1979)
责任分散
性别的差异 (1999)
消除方法
熟悉程度(Davis,1992) 挑战性工作(Karau & Williams,1993) 个体成绩可识别(Williams,1989)
22
(4)社会影响理论
Latanē 指 出 , 在 一 个 特 定 的 社 会 情 境 中 , 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三个方 面的因素:
•他人的数量(伴随着影响人数的增加,每一个人 的影响实际上在下降,第二个人的影响比第一个 小,第N个人的影响小于第(N-1)个人的影响)、
•重要性 信息来源的重要性
功利主义经济学
▪ 不总是追求最大利润,但当与他人交往时总是试图得到一些好处
▪ 不总是理性的,但在社会交往中的确要核算成本与收益 ▪ 不具备完备信息,但知道有些信息是评价成本与收益的基础 ▪ 在社会生活中,经济交换只是人们普遍交换关系的特例 ▪ 交换中不仅追求物质目标,同时也交换非物质的东西
4
行为主义心理学
A. 囚犯两难情境:信任是基础


疑 犯

认 罪
疑犯A
不认罪
认罪
两人均 判刑1年
A被释放 B判刑15年
A判刑15年 B被释放
A B 二人 均判10年
囚犯两难情境的基本模型
B
B 货运游戏:合作对双方有利
甲的另一条线路
合作与信任,可以提高效率
甲起点 乙目的地
甲控制点
单行线
甲目的地 乙控制点
乙起点 乙的另一条线路
9
A員工
產出 投入
罪惡感
過高酬勞 對A員工 不公平
產出 投入
憤怒
過低酬勞 對A員工 不公平
產出 投入
滿意
公平的 酬勞給 A員工
B員工
產出 投入
過低酬勞 對B員工
不公平
憤怒
亚当斯最早 提出社会公 理论
過高酬勞 對B員工
不公平
產出 投入
罪惡感
產出 投入
公平的
10
酬勞給 B員工
滿意
(3)社会交换的证据与应用
17
来源
目标
社会惰化与社会促进的目标与信息 来源指向不同
来源
来源
(3)去个体化
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个体越 来越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
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 果。
18
(3)去个体 化 LeBon发现激动的群众倾向于有相同的感受和行为,个体的情 绪可以传染给群体,这种现象叫做“社会传染”。 Festinger和Zimbardo把这种现象称为去个体化:在某些情境 中,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个体越来越难以意 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而是集中注意力于团体情境之上。
•接近性 时间空间等方面
23
3.从众、顺从与服从
(1)从众
Myers认为,从众是个体 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改变 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而 Fr下anzoi则把从众定义为对知觉到 的团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与从众有关的研究主要有 两个:
任何情境中个体都将产生能够获得最大报酬和最小惩罚的行 为。
个体将重复在以往曾经受过强化的行为。
在与过去行为得到强化类似的情境下,个体将重复同样的行 为。
有机体从某一特定行为中得到的报酬越少,该行为越不值得, 机体可能产生替代性行为以寻求其他的报酬。
5
(2)社会交换理论
A. 酬赏与成本
酬赏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被 爱的感觉,得到经济上的援助等。事物对人是否具有酬赏作 用因人而定,在一个人看来重要的东西,别人可能认为一文 不值。 社会交换中的成本是指与他人交换过程中的付出或产生的负 性结果,如社会交换需要时间、精力,有时还伴随着冲突和 责难等,这些成本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必须付出的。
货运游戏的线路图
12
2.社会影响
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上改变他人 态度或行为的现象 影响力量的来源
奖赏权力 强制权力 参照权力 法定权力 专家权力 信息权力
13源自文库
社会影响的表现
(1)社会促进 不只是人类具有,动物甚至低级动物也有该现象
社会促进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 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对社会促进作用的理论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