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研与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学生毕业考研与就业的看法

张爱玲在她著名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就是一种艰难的取舍,也是一种生活的矛盾,正如我们的考研和就业。两者一个是红玫瑰,一个是白玫瑰,藏在心中,但是不知应该追求哪个,应该放弃那个。考研之于学历、就业之于经验,两者同样重要,同样诱人。

考研?还是就业?听起来,这好象是两个问题。但仔细想想,它其实只是一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规划自己,并选择哪条路来度过你人生中的某个阶段,以达到成功的彼岸。

考研还是工作,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于每个人情况,具体答案是不同的,不同时代,不同情况,应该有不同的选择。无法具体到每个人,我只能分大致情况笼统地讲。

1、如果因为工作难找,而决定去考研,奉劝作罢,因为工作经验远比一个硕士更有价值。

原因非常简单,首先,未来用人单位不会再简单地用学历看人了。90年代初,每年录取几万人的研究生,现在是40多万,几乎增长10多倍。大学生更是从1990年的录取92万增长的了今年的629万。在大学生很少的时候,“大学生”几乎就是能力的代表,大学生多了后,硕士研究生又变成一种能力的标志,硕士生多了后,硕士学历又失去了人才标杆的作用。也就是说,硕士这个找工作的敲门砖在迅速贬值。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人才标准也从最初的盲目以学历衡量逐渐向能力衡量转变(虽然这种转变并不很快),越来越重视工作经验了。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人才的衡量,必然是综合评价,尤其是工作经历的评价。在国外,很多移民的华人都很优秀,但却苦于没有工作经验难以获得一份工作,迫不得以只好去做一份志愿者的工作,以换取工作经验。而一旦有一个工作经验,工作就好找多了。这是一个成熟社会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因此,从工作角度考虑,两年工作经验要比2年硕士经历更为重要,更靠得住。当然,前提是你很努力,认真去做工作了。

至于很多人说,就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去考研的。这句话就不客观了,不应该是找不到,而是不满意,或者说与自己期望值不一致。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伟大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的,都是从磨难中成长的,并不是从伟大的事情开始的。

2、对于有些想要多学点东西的人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我觉得比起考研,在职学习的方式可能更现实。,我们可以考虑工作2—5年后再读书,尤其是在职的方式读书。因为这是发展方向已定,往往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不耽误工作发展,并增加学历,还是比较上算的。其实,学历对人的长远发展,还是有意义的,尤其是在中国这种文化背景下,有时对学历有着荒诞的要求。鉴于此,建议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争取更高学历,但获得的方式,最适当的方式是以不脱产的在职方式获得,在国内有很多这样的渠道,何乐而不为?

3.如果真想做研究,很多专家建议去国外读书,尤其是博士,否则真可能在浪费时间。国内教育质量多数与国外的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差距。据说在国外,仅仅一个博士论文就要写三年、甚至四年、五年,在国内则是不可想像的。

4、有一些人会因为对某一专业的向往而选择跨专业读研。但是事实上,

学什么专业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人生的发展中是否努力、坚持。读什么并不能决定你一辈子的事情,“所学非所用”是一个普遍现象。所学其实只是一个技能,在实践中学习往往更有效,更有用。比如清华很多人不是学政治、管理的,但并不影响他们最后都做了高官。到底适合学什么,到底想学什么,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想法是不一样的,你不可能决定自己10年后兴趣与发展规划,只能是根据现在的需要与兴趣做规划,因此学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做。

4、还有的同学想通过大学来增加某种技能,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大学不是技能培训机构,不要希望研究生给你增加什么技能

研究生教育,甚至很多大学本科教育,就不是技能培训,大学本来就不是教授具体某种技能的地方,不是培训机构,我们不应该对高校,尤其是研究生阶段教育有这种错误的期盼与要求。当然,应用型专业硕士除外。

如果真有这种期望,建议去读一个高职,而不是研究生了。

5,读研还是工作也和所学的专业有关,从毕业生目前就业情况来看,研究生毕业多选择层次较高的用人单位,如高校、科研单位等。目前市场对机械、电子类研究生需求较大,对文史类需求则不是很大。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唐老师说,所以文史类的本科毕业生如果遇到合适的岗位,可以应该放弃读研而把握工作机会,况且,之后不是还有机会根据岗位需要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嘛。

总之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看的出我的倾向性我个人比较支持就业,不过

我们在是生活中可以看这样的情况

有的学生两手准备,考研前后不忘张罗工作,工作有了眉目,考研又金榜题名;有的同学一心考研,不想其它,结果考研名落孙山,工作毫无头绪。前者自然是皆大欢喜,原因就在于明智理性;后者肯定会有些痛苦,原因就在于孤注一掷。

其实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无所谓稳妥一说,选择不一定有结果,所以还是那句话:放平心态,见机行事。学习时,自然潜心学习。学习之余,要选择性地关注一些就业信息,既不会错失绝佳机遇,又能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谢谢

考研的利弊分析

探讨考研利弊,不得不从其根源着手。为什么考研?为什么不考研?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两种选择的不同心态。

考研者心态:1、规避型:面对经济危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避难;2、理性型:多上几年学,后劲儿足;3、补偿型:考研是为了兑现当年许下的诺言;

4、理想型:考研就是在寻找人生的方向;

5、抚慰型:考研是想合理利用一下原本生活中可能浪费的时间。

不考研者心态:1、信奉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积累社会经验更重要;2、充电方式并非考研一种;3、先工作后考研;4、学历不等于能力。

综上观之,考研的“利”更多地集中在未来:底子厚,后劲儿足,就业的发展空间大等。就个人而言,考研无疑给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的契合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其弊处也不容小觑,一则,长期呆在校园,学术气、学生气浓厚,工作经验匮乏,融入社会较慢。二则,遭遇或多或少的年龄尴尬。某些用人单位引进人才追求年轻化,求学几年后,虽心无“廉颇老矣”的感慨,却受用人单位“尚能饭否”的冷眼相待。

事实上,凡事总有两面性,考研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原本无需穷根究底,正如考研得失,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考研得失篇

笔者以为,考研中的“得”更多来自考研的过程。如果说考研是一场炼狱,那么它会炼出你超强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时间管理与规划能力,还会培养出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在考研路上披荆斩棘的过来人会告诉你,考研就是考验,是一场心志的较量和对意志、心智的考验。只有走过了,你才会深刻理解成功的艰辛和不易!

考研中的失更多地体现在结果:一种表现为前期的失去,失去就业机会,甚至失去感情;一种表现为后期的失利,成绩不理想,工作无着落,心理失衡。就此,许多同学把失败归结为诸如意志不坚、外界干扰、感情缠身、头脑不清、状态不好、态度浮躁等许多非技术因素。所以,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思索和总结过来人失败的教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给自己的成功加砝码。

谈及失,笔者不得不赘言几句。其实有时候“失败”往往是起点,“危机”往往是转机。即便考研失利,路还在脚下。一来可以尝试暂时就业以“卧薪”备考;二来支教支农,服务基层;三来攻读双学位,加资加本;四来技能充电,赢在就业;五来重整旗鼓,重新备战。相信走过了便无悔。得也好,失也罢,迟早会领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索性放平了心态,平静地迎接考研抑或就业。考研就业篇

在央视网专访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的现场问答环节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学生劈头一语: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先读研还是先找工作?

纵观章部长的回答,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很难说考研好还是就业好,要看天时地利。二、对幸福的定义和理解不同,选择不同。三、总体来说,就业形势比较紧的时候,考研和参加培训较为可行。四、不管选什么,谨记不要荒废时间。

谈及考研与就业的关系,笔者以为用“川流归海”更形象。前文已略述了几种考研心态,但无论是理想抱负型的,还是理性无奈型的,其根本动机如出一辙——往好里活。所以,考研最终还是要回归工作,回归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讲,考研是就业的前奏,是就业的跳板,是发展的后盾。所以考研是川流,最终会汇入就业的大海,只是迟早的问题。无论是即将就业的学子,还是迟缓就业的研究生,其中一个就业瓶颈不得不防,即无工作经验。这是一些用人单位的杀手锏,客观上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实习,重视社会实践。当然,参加一些培训,成为复合型人才则无异于给自己上了双重保险。

考研还是就业?本来就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取舍取决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如果确实对研究和学习有兴趣而且有能力,那么你尽可以选择考研,总有一天你会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抱负。反之也应该考虑到,学习不是目的,工作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