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们用心良苦地在讲台上作“教授”式的传道解惑释疑,坐在下面的学生却似听非听、恹恹欲睡。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历史的原因使文言文变得晦涩难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文言文教法过于单调枯燥,学生对“读-译-背”的教学模式已感到厌倦。所以在教授文言文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地应用教材,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习兴趣。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

由于现在的中学教师工作较繁重,很少有时间重新学习,尤其在文言文这个离生活相对遥远的科目上,教师在资料的积累上显得相对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连续几年在教案上只字未改,完全是以前的积累,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发展的。教师要把文言文带进生活去感悟,将作品的思想感情尽量地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因为中学语文文言作品所选篇目中所表现的更多是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可以找到与作品中相似的融合点,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找到了类似的融合点,就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不合拍无法引

起感情的共鸣。假如教师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可能学生会做得更好。教师应当重视语言研究和语言积累(针对古汉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完成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在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抓紧时间多积累、多学习、多研究。首先要在学习研究中加深自己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创设美景,精彩导入,激发文言之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努力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妙语连珠,聆听一堂课就是聆听一堂精彩的演讲。合理创设情景,学生才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那么应该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机智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

1.利用资源,巧设美景导入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巧设美景导入,比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或者比赛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来激趣;学习《三峡》《与朱元思书》《爱莲说》等文章,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与课文有关的配乐的优美的图片风光,让他们获得感性认识;学习《口技》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视先观看现代的口技表演的影像资料,再引导他们去了解古人精彩绝伦、惟妙惟肖的口技技艺。这样一来,上课伊始,教师就激起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牢牢抓住了他

们的心。

2.利用活动,巧设情境激趣

利用巧设悬念、合理质疑、竞赛等方法,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研讨情趣,为学生进入主体参与和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进入文言情境。如教学《狼》这课,就让学生比赛讲故事或者画连环画。当然,无论采取哪种激趣方式,都应该力求形式多样,富于变化,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感和美感。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心理,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就能够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学生要求的材料,用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达到优化目的。

三、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

文言文的发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美丽文体,语言之美,恰似那清泉流水,又似那急湍险流,滋养过多少中华儿女,当然也应该滋养当今的华夏子孙。纵观新编初中语文试用教材,其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分别选取了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两汉魏晋散文、唐代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这些入选篇目,均是真正的“古文观止”,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美丽、或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等等,不一而足。使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语言之丰富凝练、含蓄深沉。所以在教学中,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品味感悟、

倾心陶醉,去领会中国古代文化真正的美。

四、促进学生感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强调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我们都清楚,应该给学生留出感受、体验与理解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体验、品味、咀嚼。那么,教师此时的要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感悟,因为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对某篇课文的分析,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身感受到、领悟到什么,有什么进步与提高。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理解的浅层面上,而应把文言文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文学。讲析环节与现代文讲析所体现的教学理念一致,采用以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再细说。另外,古文教学还需注意从以下方面帮助学生感悟:1.鉴于历史原因,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课文涉及的有关历史掌故、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

2.加强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古文中的人和事“远可在天边,近可在眼前”,调动情感,关注体验。

3.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进而解读文本。

五、指导背诵

“腹有诗书气自华”。朗诵和背诵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我们也一向重视背诵。需要说明的是背诵不是死背,而是巧背。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

段需背诵诗文80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难题,他们很怵背古文。原因可能主要是背诵经常作为课后练习来处理,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尽管学生也背书,但目的在于应付检查,又因是强记手段,记忆当然难以持久。对此,可以多介绍名人的诵读经验、感受和方法。茅盾能背诵《红楼梦》,巴金曾说过“现在有二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了”。我们提倡遵从熟读成诵的自然规律,熟读中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悟,这样记下来的东西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到用时信手拈来。向学生推荐一些记忆方法,如:情景法:《核舟记》中“大苏泛赤壁”一段,选三人表演人物各自神情,给人印象要深得多,表演者自己就更为深刻了,容易记且记得牢。线索法:《三峡》从夏水到春冬之时到晴初霜旦的顺序。化整为零法,即连句成段,连段成篇,适宜较长的篇幅如《醉翁亭记》。

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深奥难知的事情,只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就是不看课程标准,也自然会想出种种的实际方法来的。”我们共同期待中学文言文教学在不久的将来有个全新的改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