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基础(12经济增长及其因素).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2。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一项()选择一项:A. 财政支出政策B. 财政收入政策C. 货币政策D. 公共政策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财政收入政策题目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选择一项:A. 降低再贴现率B. 减少政府购买C. 提高税率D. 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题目3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选择一项:A. 利率为负数B. 利率为零C. 利率上升D. 利率下降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利率上升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选择一项:A. 减少,利率上升B. 减少,利率下降C. 增加,利率上升D. 增加,利率下降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增加,利率上升题目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赤字增加的时期是()选择一项:A. 经济繁荣时期B. 高通货膨胀时期C. 低失业率时期D. 经济衰退时期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经济衰退时期题目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选择一项: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大,则()。

选择一项:A. 无法确定B.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C. 货币政策的效果好D.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样好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财政政策的效果好题目8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弹性小,则()。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 性阶段.从一次繁荣(或萧条)开始到另一次繁荣(或萧条)之间的 时间,叫做一个周期。如图 12-1 所示
一个经济周期曲线图
从 AE 即为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是收缩阶段;CE,即复苏与繁荣,是 扩张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张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上升,各阶段有 各自的特点。
繁荣阶段: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是国民 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为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增长,产品销售旺盛,批发厂商和零售商 的存货减少,纷纷向生产厂家订货。
生产者利润丰厚,投资活动得到刺激。随着投资源的增长,信用扩张, 就业率不断提高,失业率减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资得到充分利用。与此 同时, 由于有效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 一般 商品的物价水平及工资和利率逐渐上涨。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 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种开始向上,继而向 下,再重新向上的反复的周期性运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三点:
(1)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2) 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 同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 的交替。 (3)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这种波动与失 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相互影 响。因此,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 规律与根源。
(一)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 1.加速原理 ➢ 2.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想 ➢ 3.乘数-加速模型
萧条阶段:

西方经济学12(CY)

西方经济学12(CY)

举例:
支出法应计入国内总投资的是: A.个人购买小汽车 B.个人购买游艇 C.个人购买住房 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A.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B.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 C.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 D.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G】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在下列两项中每一项所发生的情况在国民收入 核算中有什么区别? (a)一个企业为经理买一辆小汽车以及这企业给 这个经理发一笔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一辆小汽 车; (b)你决定买本国产品消费而不是买进口货消费 。
(a)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买辆小汽车要作为 投资记入GNP,而这个企业给这个经理发一笔 额外报酬让他自己买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中 要作为消费记入GNP。 (b)假如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 ,则该购买支出要记入GNP,若购买进口轿车 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NP 中扣除。
GNP与GDP的比较
GNP按照国民原则。
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 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 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GDP按照国土原则。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 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 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 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 公债利息等。 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失业救济金和退 伍军人的津贴等。
问题:5.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X-M】 净出口 net (Exports-Imports)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与现代大工业紧密相连的范畴。
不宜将经济周期仅仅看作“商业周期” 。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3/28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性质
二、经济周期的划分
1.基钦周期(短周期、短波) 小周期平均40个月,又称为基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中波) 平均每个朱格拉周期为9-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长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约50年,长波的上升与
2021/8/8
20/28
第三节 非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一、货币周期模型
(一)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卢卡斯从货币供给和不完全信息的角度出发,对经 济的周期波动做出解释。
卢卡斯认为,若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物价上涨, 若之前物价平稳,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局部性的,若 之前物价起伏较大,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全局性的。 未发现实情之前,人们会根据当时的价格上涨来增 加他们的产出和工作量,但人们最终会作出理性预 期,发现物价上涨是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就会调 整其预期,将产量和劳动供给恢复到自然率水平。 故货币供应的政策是无效的。
较高收入和较低收入 时,边际投资倾向接 近0,边际储蓄倾向 接近无穷大。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6/28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非线性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交点决定三个均衡 的国民收入值:Y<Y1或Y2<Y<Y3时,I>S,Y有提 高趋势;Y1<Y<Y2或Y>Y3时,I<S,Y有下降趋势, 故C不是稳定点。当Y2<Y<Y3时,Y会提高到Y3, 当Y1<Y<Y2时,Y会降低到Y1。
供给曲线。
Ys AS(P) , Yd AD(P)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家们发展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增长模型,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1. 扩展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扩展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是经济学家罗伯特·哈罗德和埃弗里特·多马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模型主要着眼于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有效资本边际产出和人口增长率等因素。

它强调了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有效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观点。

2.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罗伯特·索洛经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资本边际产出和技术进步率等因素。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并认为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效率。

3. 内生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是20世纪90年代由保罗·罗默和罗伯特·卢卡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

该模型以经济中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积累为核心要素,强调创新、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是自我推动的,并提出了增加研发和教育投资的建议。

4. 新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新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主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强调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并提出了通过提高消费和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建议。

以上所述的经济增长模型是西方经济学中常见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模型。

每个模型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释和分析经济增长的机制。

通过研究这些模型,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并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总结起来,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包括扩展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模型和新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等。

2024年度西方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2024年度西方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保罗·萨 缪尔森、罗伯特·索洛等。
新古典综合派在经济学方法论、微观 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方面做出了重 要贡献,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 构建和政策分析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 地位。
2024/3/24
24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基本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是不完 全的,存在着各种摩擦和失灵现象。 他们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 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促进经济稳定和 增长。同时,他们也强调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认为两者应该 相互补充。
西方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2024/3/24
1
目录
• 微观经济学基础 • 宏观经济学基础 • 国际经济学基础 • 发展经济学基础 •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及观点
2024/3/24
2
01
微观经济学基础
2024/3/24
3
需求与供给
2024/3/24
需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 动。
主要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詹 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等。
主要贡献
公共选择学派在政治经济学、公 共财政学、公共政策分析等方面 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对政 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的研究方面具 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2024/3/24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28
01
经济增长的定义、度量及影响因 素
02
经济发展的含义、目标和评价指 标
2024/3/24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差 异
03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政 策措施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i0
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到i1。
• 时但,是如国由果内于利生利率产率不总上上值升升应,,该减仍上少然升了是到私iY0 2,
人消费和投资,使得国内生产
O
总值只能增加到Y1。
E0
E1
IS1
IS0
Y0 Y1 Y2
Y
❖12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当局,统筹 • 商业银行是指面向公众进行金融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服务的银行。
•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 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 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 大快于贷款增速。
•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 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 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 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 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 现象。
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的效果。此时同时实施扩张性的
货 移 量 i1,的币,这增达政样加到策在使L,M一市1L的M定场0曲位程利线置度率也。上从会货消i2发币除下生供了降政右到给
府支出增加对利息率的影响,保 证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能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使国民收入
反应,而使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按某一倍数增长。
• 由 H =CU+RE,
有:
CU cu M 1 cu
RE re M 1 cu
M 1 cu H cu 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长率
1%
100
2%
100
3%
100
5%
100
7%
100
年份
0
10
111
122
135
165
201
30
135
182
246
448
817
50
165
272
448
1218
3312
70
201
406
781
3312
13429
100
272
739
2009
14841
109660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㈠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二战以后,由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社会主义兴起,并在20 世纪80年代前,经济增长以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速度发展,以1965 -1980年为例,苏联年均增长率是5.8%、中国6.4%、民主德国4.9 %,对应的资本主义发达国,美国2.7%、英国2.1%、联邦德国3.3%。 由此激起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于经济 增长关键原因分析,普遍终落在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三种要素身上。 代表公式,可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Y=Af(L,K),其中Y表示总产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 入量,A表示技术状态。 其中具代表性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1939-1948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模型,1956 新增长理论——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1、投资与资本积累 研究结果表明:高资本存量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 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与投资是相关的。

投资占GDP比例较大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往往也高。例如新加坡 和日本,把相当于GDP35%用于投资,所以两国经济增长率超过6 %。而卢旺达和孟加拉,仅用不到GDP的5%用于投资,经济增长 率不到1.5%。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⑶政府与市场——计划与市场的选择 ①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政府是制度提供者,在经济社会中必须厘定政府与市场 边界,从而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 通过微观经济学学习,我们知道,政府在市场机制不能 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提供公共 物品,反对垄断,对外部性,政府采取税收、管制,明 确产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等。 但是政府在某些领域适度干预市场,并不等于政府完全 代替市场。从以上经济学理论学习,以及历史的经验表 明:计划经济遏制市场经济活力,存在难以克服信息处 理与协调困难,因此长期绩效不如市场经济制度。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4、开放与国际化 ⑴贸易能够提高本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 ⑵贸易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出口都是有资源比较 优势产品,而进口是资源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贸易还 提高双方资源配置效率。 ⑶贸易会带来许多“溢出”效应——先进管理及技术的 示范效应;推动国内同行企业提升竞争力,促进国内外 信息技术交流等。 但20世界50-60年代很多发展中国实行进口替代的内向 型政策,试图通过保护支持国内企业,实行闭关政策。 当时保护幼稚产业论是十分有影响的。但从几十年的经 济发展绩效分析,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出口导向 的外向型政策——减少贸易限制,从参与全球经济体系 过程中学习,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改革开 放就是典型。
西方经济学基础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㈠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㈠鼓励储蓄和投资 ㈡保护知识产权和鼓励研究开发 ㈢政治稳定(制度因素) ㈣重视教育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水平的 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 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 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 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 张。 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在长期条 件下,社会生产能力提高所带 来的国民收入增长,而不是指 现存的生产能力(资源)利用 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 增加(经济周期)。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㈡各国经济差异看增长 经济增长的累积效应 为什么不同国家间富裕程度相 差如此之大?经济增长率的不 同是解开谜底关键。不要小看 人均GDP 2%的年均增长。美 国经济家曼昆教授,用70规则 说明小小增长率对长期经济发 展产生的影响。 ——GDP年增长率为X%,则 GDP在70÷X年内翻一番。也 就是说,GDP2%的年均增长, 它意味着人均收入(GDP)每 35年翻一番。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㈠鼓励储蓄和投资 既然我们知道资本积累与投资,是促进经 济增长和提高一国经济社会水平的因素, 那么政府应该鼓励储蓄。但同时我们要知 道,资本积累所引起的增长并不是免费的 午餐:它要求社会牺牲现期物品与劳务的 消费。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1、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 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具有紧密联系,但又有重要区别。 技术知识反映了一社会对于事物存在和运行方式的理解, 人力资本则是指劳动者掌握技术和知识的能力,或者说 是这种理解传递到劳动者的一种状态。 曼昆教授这样比喻:技术知识是高质量的教科书,而人 力资本是人们用于阅读这本教科书的时间量。工人的生 产率既取决于人们可以得到的高质量的教科书,又取取 决于他们用来阅读教科书的时间量。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4、经济增长率计算公式: ⑴经济增长率:rt=(Yt-Yt-1)/Yt-1 ⑵年平均增长率:lg(1+r)=lgYt - lgY1 n ⑴ 式中rt表示t年的增长率,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 Yt-1表示t-1的总产量。 ⑵式 中r代表年平均增长率,Yt代表最后一年的 国民生产总值,Y1代表第1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 值,年代表年份。


型(1988)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综合归纳一下,经济学家们对于经济增长常规因素如下:
1、投资与资本积累 物质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 建筑存量,简称资本。 常识告诉我们,工具和设备能提高工人的 生产率(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基本特征, 高生产率自然单位产量增加,人均GDP也 增加。)

我们看一些实例,例如日本,从1890-2000年人均GDP 增长率是2.81,1890年它的人均GDP低于阿根廷,并且 大约是美国人均GDP的1/3多点。但凭借2.81%增长率, 10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1900- 2000年间经济增长率只有1.16%的孟加拉仍处于落后贫穷 的境地。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1、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只有储蓄积累而没有技术进步的经 济,其增长过程存在上限,即在某个高收入会停滞,实 现经济持续增长必要条件是加入技术升级因素。技术进 步是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持久发动机。 技术知识是懂得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技术进步 把技术知识运用到生产和服务获得,提高经济活动的效 率。 例如,100年前,大多数美国人在农场干活,这是因为农 业技术落后,要求大量的劳动投入才能养活所有人。现 在,由于农业技术进步,少数人就生产足以养活整个美 国的农产品。这种技术变革使大量劳动解放出来,从事
第十二节 经济增长与其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与其根本特征 ㈠什么是经济增长 1、概念 经济增长(李善民P488):指一国家或地区一 定时期内(通常一年)产品和劳务的增长。即 是一种产量的增加,可以用总产量GDP表示, 通常用人均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是一个量的概念,而 经济发展是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广泛 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 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 和制度结构总体进步。
一战后,美国劳动人口增长不多,但美国发达教育提高劳动力的质 量。据索洛估算,1909——1949年,美国人均产量增长1.8%中, 1.49%来源于技术进步。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㈢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制度因素






2、制度因素 ⑴制度: 是指用来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涉及人类社会、 政治及经济行为。制度分为正式的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由权力机构制定和实施的,由法律、法规等 组成。 ⑵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 ①降低交易费用:一方面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 生活中的摩擦与冲突,以免由此带来的效率的损失,另 一方面它使人民对未来形成较合理的预期,降低不确定 性。 ②诺斯(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推动经济增长最 终因素。尤其是产权制度的确立。
二、经济增长源泉——劳动力、资本、技术 ㈡经济增长常规因素



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和实际经历获得知 识和技能。人力资本虽然不象物质资本那样具有可直接观 察的性,但它同样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水平产生重要的影 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特别重要, 因为它具有正外部性。 人力资本也需积累和投资,只不过它是以教师、图书馆和 学习时间为形式投入。 例如: 美国、加拿大是最早由政府提供基础教育的国家,19世纪 中,美加成年白人识字率达90%;反观南美洲诸国如古巴、 阿根廷成年白人识字率只有2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