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Petrifilm肠杆菌科测试片法霉菌和酵母菌测试片法ppt课件

Copyright 3M China Ltd.
Microbiology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Copyright 3M China Ltd.
Microbiology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什么是肠杆菌科?
好氧或兼性厌氧发酵型G-杆菌
氧化酶阴性
氧化酶阳性
肠杆菌科
乳糖发酵
非乳糖发酵
3M PetrfilmTM 肠杆菌科测试片法
检样 25g(ml)样品+225ml 稀释,接种Petrifilm测试片
371°C, 24 2h
菌落计数
Copyright 3M China Ltd.
结果报告
Microbiology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Microbiology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背景
1870年以来,大肠菌群检测一直用于 食品工业中卫生状况的监控
Copyright 3M China Ltd.
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落实 ,势必 对汽车 消费起 到了拉 动作用 ;而银 行汽车 消费信 贷的推 出和实 现,则 是汽车 消费市 场快速 成长和 发展不 可或缺 的重要 手段。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课件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诊断方法
血液培养
通过抽取患者血液进行 培养,可以检测出肠杆
菌科伤寒沙门菌。
粪便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粪便进行 培养,可以检测出肠杆
菌科伤寒沙门菌。
尿液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尿液进行 培养,可以检测出肠杆
菌科伤寒沙门菌。
骨髓培养
通过抽取患者骨髓进行 培养,可以检测出肠杆
菌科伤寒沙门菌。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误诊与鉴别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杆菌科伤寒 沙门菌的转录组进行分析,揭示了其 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 为理解其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免疫逃避机制
研究发现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能够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 免疫攻击,如产生抗原变异、抑制吞噬等,为开发新型疫苗 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思路。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是治疗肠杆菌 科伤寒沙门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氟
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
支持性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支持性治疗也是必要的,包括补 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支持等。
并发症处理
对于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 的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等, 需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
。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爆发,保障 公众健康。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监测与预警
01
监测肠杆菌科伤寒沙门 菌的传播和流行情况, 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02
加强食品和饮用水的监 测,及时发现污染源和 传播途径。
03
对疑似肠杆菌科伤寒沙 门菌感染的患者进行隔 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 散。
09第十章--肠杆菌属PPT课件

志贺菌的抵抗力比其它肠道杆菌弱。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能产生外毒素。
(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我国主要为B群和D群。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潜伏期1 ~ 3 天 ,突然 发病 , 常有发热、腹痛、脓血黏液便,伴有里急 后重(tenesmus)。
第二节 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G - 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 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 个别菌株外,均不发酵乳糖。动力阴性。
志贺菌属细菌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 分类的依据,藉以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和40余 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即痢疾志贺菌(S. dysenteriae) B群即福氏志贺菌(S. flexneri) C群即鲍氏志贺菌(S. boydii) D群即宋内志贺菌(S. sonnei)
素前采样 ; 标本应新鲜 ; 若不能及时送检,宜将标本保 存于30 % 甘油缓冲盐水或专门送检的培养基内。中毒性 痢疾者可取肛拭。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毒力试验 (四)快速诊断法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1.肠道外感染 2.肠道内感染
(三)卫生细菌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疫苗接种预防已在畜牧业领域中开展了广泛研究。 预防人类ETEC感染、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抗 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对腹泻病人应 进行隔离治疗。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EHEC则常 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饪可减少感 染的危险。
Bfp) 、 紧密粘附素(intimin) 、 P菌毛 、 I型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和内毒素,有的菌株能产生外毒素。
(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我国主要为B群和D群。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潜伏期1 ~ 3 天 ,突然 发病 , 常有发热、腹痛、脓血黏液便,伴有里急 后重(tenesmus)。
第二节 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G - 短小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 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内志贺菌 个别菌株外,均不发酵乳糖。动力阴性。
志贺菌属细菌有O和K两种抗原。O抗原是 分类的依据,藉以将志贺菌属分为4群和40余 血清型(包括亚型):
A群即痢疾志贺菌(S. dysenteriae) B群即福氏志贺菌(S. flexneri) C群即鲍氏志贺菌(S. boydii) D群即宋内志贺菌(S. sonnei)
素前采样 ; 标本应新鲜 ; 若不能及时送检,宜将标本保 存于30 % 甘油缓冲盐水或专门送检的培养基内。中毒性 痢疾者可取肛拭。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毒力试验 (四)快速诊断法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1.肠道外感染 2.肠道内感染
(三)卫生细菌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疫苗接种预防已在畜牧业领域中开展了广泛研究。 预防人类ETEC感染、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抗 生素治疗应在药物敏感试验的指导下进行。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对腹泻病人应 进行隔离治疗。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介,EHEC则常 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引起,充分的烹饪可减少感 染的危险。
Bfp) 、 紧密粘附素(intimin) 、 P菌毛 、 I型
肠杆菌科-精品医学课件

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致病菌
4
①致病菌: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 ②机会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 形杆菌等; ③由正常菌群转为致病菌:如引起胃肠炎的 大肠埃希菌,因获得质粒,噬菌体的毒力因子基 因成为致病菌。
5
肠杆菌目 肠杆菌科 埃希菌属 变形菌属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 …
6
Overview
35
大肠杆菌黏附在肠道表面 36
LT-I
STa
鸟苷环
A1
化酶
+
G
cGMP
S肠黏膜细cc胞GGMMPP
腺苷环 化酶
cAMP cAMP cAMP
37
EIEC
致病所物致质疾、病机理
类无E似动n菌t力e痢r不o,i产n较v肠a少s毒i见v素e E. coli 主细要菌侵侵犯入较结大E肠儿IE上童C皮和细成胞人,并在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shared by all members of family Enterobacteriaceae ?
(肠杆菌科)
7
Overview
Common Characteristics 1. Shape, structure and stain(染色)
刷状缘被破坏、微绒毛萎 缩,上皮细胞功能受损,
造成严重水样腹泻。
41
宿主细胞形态变化
黏附/抹平损伤
42
EHEC
溶溶出传菌志血血E血染毛贺性性n性t尿源:毒尿e结毒r致毒:粘素o肠综h综病污附炎S合e所合h染作m物征(5致iE征g,o的用岁质Ha疾r出:以食Er、th现病o约C下物ax机溶1gi儿0n血理i%,c童性发SE易贫t展x.血感-成cⅠ,o) lⅡi
正常菌群致病菌
4
①致病菌: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 ②机会致病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 形杆菌等; ③由正常菌群转为致病菌:如引起胃肠炎的 大肠埃希菌,因获得质粒,噬菌体的毒力因子基 因成为致病菌。
5
肠杆菌目 肠杆菌科 埃希菌属 变形菌属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 …
6
Overview
35
大肠杆菌黏附在肠道表面 36
LT-I
STa
鸟苷环
A1
化酶
+
G
cGMP
S肠黏膜细cc胞GGMMPP
腺苷环 化酶
cAMP cAMP cAMP
37
EIEC
致病所物致质疾、病机理
类无E似动n菌t力e痢r不o,i产n较v肠a少s毒i见v素e E. coli 主细要菌侵侵犯入较结大E肠儿IE上童C皮和细成胞人,并在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shared by all members of family Enterobacteriaceae ?
(肠杆菌科)
7
Overview
Common Characteristics 1. Shape, structure and stain(染色)
刷状缘被破坏、微绒毛萎 缩,上皮细胞功能受损,
造成严重水样腹泻。
41
宿主细胞形态变化
黏附/抹平损伤
42
EHEC
溶溶出传菌志血血E血染毛贺性性n性t尿源:毒尿e结毒r致毒:粘素o肠综h综病污附炎S合e所合h染作m物征(5致iE征g,o的用岁质Ha疾r出:以食Er、th现病o约C下物ax机溶1gi儿0n血理i%,c童性发SE易贫t展x.血感-成cⅠ,o) lⅡi
肠杆菌科检验(一)-精品医学课件

•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 性耐药。
• 固有耐药是细菌重要的遗传学特征,可作为细菌 种属鉴定的方法之一,也可根据细菌固有耐药特 征对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固有 耐药菌株常规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 获得性耐药发生在一个菌种或菌属中的部分菌株, 可在同菌种或不同菌种之间水平传播,也可垂直 传播。缺乏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其耐药性有 时会消失,获得性耐药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 因。
• 普通平板:灰白色、光滑、 湿润、中等大小的菌落。
• 血平板:有些菌可产生溶血 • 液体培养基:均匀混浊生长
分不清谁是谁
二、肠杆菌科的共同特点
• 生化反应:活泼 –生化鉴定-乳糖发酵
• 致病菌株多不能分解乳糖。乳糖发酵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菌 上有重要意义。
肠道非致病菌
MAC培养基
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产 气。大部分菌株迅速发酵乳糖。 IMViC试验为+ + - -、KIA ( A A + - )MIU + + -
KIA原理
• 克氏双糖成分:葡萄糖、乳糖、Fe2+、指示剂酚红。 • 克氏双糖内葡萄糖和乳糖的比例为1:10。
如果细菌只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则斜面上产生少 量的酸,且易被氧化产生氨呈弱碱性,故斜面变为红色,底 层变酸呈黄色,例如沙门菌。
• 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粘液便。
• 作用部位:小肠
• 致病因子:粘附因子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
• 细菌血清型:O157 • 疾病:出血性肠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 症状:剧烈腹痛、水泻、大量鲜血便。 • 作用部位:小肠远端、结肠 • 致病物质:菌毛、志贺样毒素(SLT)又称vero毒素
• 固有耐药是细菌重要的遗传学特征,可作为细菌 种属鉴定的方法之一,也可根据细菌固有耐药特 征对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固有 耐药菌株常规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 获得性耐药发生在一个菌种或菌属中的部分菌株, 可在同菌种或不同菌种之间水平传播,也可垂直 传播。缺乏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其耐药性有 时会消失,获得性耐药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 因。
• 普通平板:灰白色、光滑、 湿润、中等大小的菌落。
• 血平板:有些菌可产生溶血 • 液体培养基:均匀混浊生长
分不清谁是谁
二、肠杆菌科的共同特点
• 生化反应:活泼 –生化鉴定-乳糖发酵
• 致病菌株多不能分解乳糖。乳糖发酵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菌 上有重要意义。
肠道非致病菌
MAC培养基
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产 气。大部分菌株迅速发酵乳糖。 IMViC试验为+ + - -、KIA ( A A + - )MIU + + -
KIA原理
• 克氏双糖成分:葡萄糖、乳糖、Fe2+、指示剂酚红。 • 克氏双糖内葡萄糖和乳糖的比例为1:10。
如果细菌只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则斜面上产生少 量的酸,且易被氧化产生氨呈弱碱性,故斜面变为红色,底 层变酸呈黄色,例如沙门菌。
• 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粘液便。
• 作用部位:小肠
• 致病因子:粘附因子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
• 细菌血清型:O157 • 疾病:出血性肠炎,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 症状:剧烈腹痛、水泻、大量鲜血便。 • 作用部位:小肠远端、结肠 • 致病物质:菌毛、志贺样毒素(SLT)又称vero毒素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策略 ppt课件

基线:非产ESBL肠杆 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
• 左边数据来自Lee SY等2006年发表的一项配对研究,右边数据来自 Schwaber MJ等2006年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14 ppt课件
Pitout JDD. Drugs 2010; 70 (3): 313-333
主要内容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流行与危害
ppt课件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10;43(4):310–316
21
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严重脓毒症
重症感染 脓毒性休克
ppt课件
22
Parasite
Virus
Infection
Fungus
Severe Sepsis
shock
Sepsis
SIRS
Severe SIRS Trauma
Pitout JDD. Drugs 2010; 70 (3): 313-333
12
产ESBL肠杆菌感染降低治疗成功率
产ESBL肠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远低于非产ESBL肠杆菌感染患者 N=42
治疗成功率
• 数据来自Lee SY等2006年发表的一项配对研究,结果为采用非碳青霉烯类 β-内酰 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作为起始经验性抗菌治疗的亚群分析 13 ppt课件
碳氢霉烯类抗生素
对产ESBLs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目前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各种 感染的最为有效和可靠的抗菌药物。 对ESBLs菌株引起的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 休克,首选碳氢霉烯类抗生素。 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帕尼平南、比阿培南。
ppt课件 28
碳青霉烯类药物有效治疗产ESBL肠杆菌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PPT课件

绝大多数菌株发酵乳糖;IMViC试验结果 为“++--”。
• 有O,H和K三种抗原, O170;H50;K100多种,
是血清学分型依据,按顺序表示。
• 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e)。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精选ppt课件最新
– 侵袭能力决定于质粒侵袭性基因。
•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 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原菌,粘附小肠上皮细胞,破 坏刷状缘,导致微绒毛萎缩变平- A/E组织病理 损伤。严重水样腹泻,重者可致死, A/E损伤基 因位于染色体毒力岛-肠细胞刷平位点内,有40 多个基因。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 感染使微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出血;
– 使细菌在细胞表面聚集的Bfp和AAF由质 粒编码;
– EAEC刺激粘液分泌,细菌形成生物被摸覆 盖在小肠上皮上。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EIEC EPEC
– 产生志贺毒素,由溶源性噬菌体编码,A,B亚单位, *裂解核糖体中断蛋白质合成;
*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滤过减少,肾衰;
*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微绒毛A/E损伤,腹泻。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
– 婴幼儿和旅游者持续性水样腹泻,脱水;
– 不侵袭细胞,细菌在细胞表面自动聚集, 成砖状排列;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中等大小,1-3um×0.4-1.0um, G-杆菌,有菌毛,周鞭毛,少数有荚膜,不产 生芽胞。
• 有O,H和K三种抗原, O170;H50;K100多种,
是血清学分型依据,按顺序表示。
• 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e)。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精选ppt课件最新
– 侵袭能力决定于质粒侵袭性基因。
•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 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原菌,粘附小肠上皮细胞,破 坏刷状缘,导致微绒毛萎缩变平- A/E组织病理 损伤。严重水样腹泻,重者可致死, A/E损伤基 因位于染色体毒力岛-肠细胞刷平位点内,有40 多个基因。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 感染使微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出血;
– 使细菌在细胞表面聚集的Bfp和AAF由质 粒编码;
– EAEC刺激粘液分泌,细菌形成生物被摸覆 盖在小肠上皮上。
精选ppt课件最新
23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EIEC EPEC
– 产生志贺毒素,由溶源性噬菌体编码,A,B亚单位, *裂解核糖体中断蛋白质合成;
*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滤过减少,肾衰;
*肠上皮细胞刷状缘,微绒毛A/E损伤,腹泻。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
– 婴幼儿和旅游者持续性水样腹泻,脱水;
– 不侵袭细胞,细菌在细胞表面自动聚集, 成砖状排列;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结构:中等大小,1-3um×0.4-1.0um, G-杆菌,有菌毛,周鞭毛,少数有荚膜,不产 生芽胞。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版解读课件

案例一
某三甲医院成功控制耐药肠杆菌感染,通过改进监测、加强隔离和手卫生等措施 ,有效降低感染率。
案例二
某社区医院采取简单有效的防控措施,如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加强消毒等,成功 遏制耐药肠杆菌传播。
其他医院耐药肠杆菌感染控制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妇幼保健院通过培训、宣传和教育等手段提高医护人员防 控意识,有效控制耐药肠杆菌感染传播。
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未来趋势和展望
加强耐药菌监测 和抗菌药物管理
未来需要加强耐药菌监测, 及时发现和掌握耐药菌流行 趋势,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管 理,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 使用。
推广新的防控技 术
针对耐药菌防控,需要推广 新的防控技术,如采用抗菌 肽、噬菌体等新型抗菌制剂 ,同时加强基因编辑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
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对CRE感染的防控意识和 能力,减少CRE的传播和感染
有利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诊疗效 果
有利于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维护公共卫 生安全
02
标准正文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 检疫机构和有关研究机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预防控 制和监测。
新标准的亮点和特点
强调了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多学 科协作和分级分类处理原则。
规范了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为 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突出了预防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包括目标性 监测、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隔离等。
提出了临床治疗建议,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 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水平。
耐药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耐药肠杆菌的传播途径
耐药肠杆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传播等 。
某三甲医院成功控制耐药肠杆菌感染,通过改进监测、加强隔离和手卫生等措施 ,有效降低感染率。
案例二
某社区医院采取简单有效的防控措施,如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加强消毒等,成功 遏制耐药肠杆菌传播。
其他医院耐药肠杆菌感染控制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妇幼保健院通过培训、宣传和教育等手段提高医护人员防 控意识,有效控制耐药肠杆菌感染传播。
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未来趋势和展望
加强耐药菌监测 和抗菌药物管理
未来需要加强耐药菌监测, 及时发现和掌握耐药菌流行 趋势,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管 理,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 使用。
推广新的防控技 术
针对耐药菌防控,需要推广 新的防控技术,如采用抗菌 肽、噬菌体等新型抗菌制剂 ,同时加强基因编辑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
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对CRE感染的防控意识和 能力,减少CRE的传播和感染
有利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诊疗效 果
有利于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维护公共卫 生安全
02
标准正文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 检疫机构和有关研究机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的预防控 制和监测。
新标准的亮点和特点
强调了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多学 科协作和分级分类处理原则。
规范了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为 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突出了预防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包括目标性 监测、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隔离等。
提出了临床治疗建议,针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 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水平。
耐药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耐药肠杆菌的传播途径
耐药肠杆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传播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H抗原 沙门菌属的H抗原有两种,称第1相(特异相)和 第2相(非特异相)。具有两种相抗原的细菌叫双相菌;仅有其中 一相者称单相菌。
按O抗原分组后,每一组沙门菌再根据H抗原分成不同 的种或血清型。
3.Vi抗原 Vi抗原有抗吞噬作用,并保护菌体不受抗体和补 体的作用。Vi抗原的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效价低。细菌 在体内不断地刺激机体才有抗体产生;如果细菌消失则抗体也随之 消失。
1.正常凝集价 一般情况下,伤寒沙门菌O抗体的凝集价应在1: 80以上,H抗体凝集价在1:160以上,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体 凝集价在1:80以上有诊断意义。
2.病程 。
3.H抗体与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的意义 1)若0与H凝集价均超 过正常值,则伤寒的可能性很大;2)若二者均低于正常值,则可 能性甚小;3)若O凝集价高而H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感染早期或 沙门菌属中其他的细菌感染引起的O凝集的交叉反应;4)若O凝集 价低而H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是以往预防接种的结果或非特异性回 忆反应。
返回
.
.
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
伤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门菌革兰染色
.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MAC)
.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SS)
.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血平板)
.
伤寒沙门菌KIA(K A-+)MIU(+--)
.
沙门菌IMViC试验(-+--)
.
➢抗原构造和分类
生物学性状
1.O抗原 O抗原有许多组成成分,每组细菌带有数种O抗原; 不同种的细菌可有共同的O抗原。将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门菌归为一 组(group),现有42个O组。引起人类沙门菌病的细菌多属A—F组
返回
.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
.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阳性:绿色 阴性:黄色
.
葡萄糖酸盐试验 阳性:黄绿色 阴性:蓝色
.
返回
埃希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
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抗原结构
.
大肠埃希菌革兰染色
.
大肠埃希菌电镜图
.
返回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返回
.
致病物质
菌毛或菌毛样结构 荚膜或微荚膜 内毒素 外毒素
.
所致疾病
肠道感染 腹泻、食物中毒、肠热症
肠道外感染 鼠疫(烈性传染病)、泌尿道感染、 肺炎、脑膜炎、伤口化脓、菌血症
返回
.
鉴定原则
1. 科间鉴别 2. 将肠杆菌科分为三大类 3. 属、种、群、型的区分 4. 肠杆菌科细菌综合鉴定流程
.
、
沙门菌检验程序
.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菌血症时取血,胃肠炎取粪便、 呕吐物或可疑食物。肠热症在病程不 同阶段采取不同标奉:第1w取血或骨 髓。第1w血培养阳性率达80%以上; 骨髓培养阳性率可达90%—95%以上: 第2、3w以后取粪便、尿。粪便标本应 做多次培养 ;全程均可取骨髓培养。
.
.
检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 3.鉴定
ETEC EPEC EIEC EHEC EaggEC
.
ST检测(乳鼠灌胃试验)
.
LT 检测( CHO细胞培养)
.
O157:H7菌落特征(MAC)
.
O157:H7菌落特征(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
返回
.
沙门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不耐热肠毒素(LT)
.
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 泌尿道感染(最常见) 胆道感染、腹膜炎、肺炎 菌血症、新生儿脑膜炎
肠道感染 ETEC、EPEC、EIEC、 EHEC、EaggEC
.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
大肠埃希菌检验程序
.
触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O/F试 验为发酵型。 4. 抗原构造复杂 5. 抵抗力弱 6. 易变异
返回
.
发酵型
氧化型
O-F试验
.
产碱型
氧化酶试验 阳性:紫红色 阴性:无色
.
硝酸盐还原试验 阳性:红色 阴性:淡黄色
.
K 抗原或 Vi 抗原等 菌体抗原(O 抗原) 鞭毛抗原(H 抗原)
肠杆菌科细菌抗原模式图
.
S-R H-O 位相变异 V-W
变异性
.
抵抗力
不强 对胆盐、煌绿有抵抗力
.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
致病物质
侵袭力 Vi-Ag 内毒素 肠毒素
.
所致疾病
伤寒和副伤寒 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菌血症(或败血症)
.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
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血平板)
.
大肠埃希菌菌落特征(MAC)
.
大肠埃希菌KIA(AA+-)MIU(++-)
.
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 右侧为对照(--++)
.
大肠埃希菌抗原结构
.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
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K抗原 内毒素 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ST)
.
O凝集 (1:20~1:1280,效价1:80)
H凝集 (1:20~1:1280,效价1:320)
肥达反应(Widal test)
.
返回
志贺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返回
.
志贺菌属分为A、B、C、D 4群: A群为痢疾志贺菌(S. dysenteriae),B 群为福氏志贺菌(S. flexneri),C群 为鲍氏志贺菌(S. boydii),D群为宋 内志贺菌(S. sonnei)。
肠杆菌科细菌
.
概述 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耶尔森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泛菌属、哈夫尼亚菌属 沙雷菌属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
.
概述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鉴定原则
返回
.
.
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
1. 形态染色相似 革兰阴性杆菌 2. 培养特性相同 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 生化反应活泼 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
检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 3.鉴定 4.血清学诊断
.
.
沙门菌血清学鉴定
.
➢ 血清学诊断 常规方法是肥达反应(微Wid生al物rea学cti检on查),法即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 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一般说,间隔5-7d重复采血,如凝集价随病程延长而升高4倍以上, 方有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