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及其影响-清华大学段茂盛
气候变化公约谈判

个体如何自发的改变行为以应对气候变化,比如改变选种和耕种 方式、改变要素投入、和迁徙等。
促进适应性的经济和金融机制,比如天气指数期货、小额贷款和 小额保险等。
适应技术的研发实践、选择、扩散与传播等规律
评估适应性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抵消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 性的边界在哪里。
2012
DOHA
2009
COPENHAGEN
5
公约谈判历程简要回顾
199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京都议定书》 2005《巴厘行动计划》 2010《坎昆协议》 2011《德班平台》 2012《多哈气候通道》
6
多哈前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内容
在《京都议定书》下:
发达国家 2012年后第二承诺期量化减排指标的谈判 ,包括的主要内容是议 定书下发达国家缔约方到 2020年的量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以及为实现 这 些减排指标所需要的手段(CDM等 )等。
12
为什么需要一个国际公约?
气候变化是迄今为止世界经济体系遭遇的最大的外 部性问题。
温室气体的排放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但是对全球造成了损害( 外部性问题)
随着排放温室气体而来的发展有利于当代人,但其负面后果则主要 影响后代人(代际公平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向大气中不受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产权问题)
气候公约的目标: “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 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气候公约确定的原则:共5条基本原则,核心是下 面两条: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 促进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
气候公约谈判的体系
COP: 缔约方大会
附属机构SB:科技咨询附属机构(SBSTA); 执行附属机构(SBI)
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和政策

目标(基准年百分比)
92 92 92 92 100 101 94 92 92 100 92 92 92 92 92 100 92 93 92
5
澳大利亚 奥地利 比利时 保加利亚* 加拿大 克罗地亚* 捷克共和国* 丹麦 爱沙尼亚* 欧洲共同体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匈牙利* 冰岛 爱尔兰 意大利 日本 列支敦士登
Ø CDM市场 Ø 自愿减排市场
Ø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试点
全国
20
我国的自愿减排市场
21
我国自愿减排相关规定
Ø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 (2012.6.13)
总则 自愿减排项目管理 项目减排量管理
减排量交易
审定与核证指南 附则
Ø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发改办气候 [2012]2862号)(2012.10.9)
总量目标
配额分配 主管机构
• 国务院主管机构 • 地方主管机构
MRV
遵约机制 调控机制
• 配额存储 • 抵消机制 • 价格调控 • 税收制度
法律保障
39
覆盖范围
覆盖区域 覆盖温室气体种类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 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等
13
已批准减排方法学覆盖的项目类型
可再生能源利用
• •
生物质能利用(发电、供热、燃料替代、生物柴油) 其它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
节能和提高能效
• • • • •
废弃能源的回收利用(发电、供热、机械能) 提高锅炉能效、蒸汽系统效率 高效/低碳发电技术 电厂/其它工业生产设施改造 节能冰箱制造
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环境外交与全球合作

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环境外交与全球合作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国间在环境外交与全球合作上的角色和责任变得日益突出。
首先,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环境外交的重要性上。
各国不得不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系统、应对气候灾害等。
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单个国家的责任,而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努力的结果。
例如,国际间的气候变化协定(如巴黎协定)就是各国为了应对共同面临的气候挑战而达成的重要合作成果。
其次,气候变化也加剧了国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冲突。
资源稀缺、气候难民问题的加剧以及生态系统的崩溃都可能成为引发国际紧张局势的因素。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间争夺的焦点,这对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都带来了挑战。
最后,应对气候变化也催生了新的全球合作模式和多边机制。
各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框架下进行的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环境挑战,还涉及到技术转移、经济支持以及社会发展的协调。
这些合作不仅在环境保护领域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推动了国际关系中更加复杂和多层次的互动模式。
总之,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各国需要通过加强环境外交和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才能实现全球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谈判来解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际社会已经多次尝试通过谈判达成协议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谈判与合作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在气候变化谈判中所涉及的各方角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合作方式和发展趋势。
一、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性气候变化谈判是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因为它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因此各国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应对这一挑战。
通过谈判,各国可以就气候变化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制定共同的行动计划,并确保这些行动得到有效执行。
二、气候变化谈判的各方角色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的角色和作用不同。
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是谈判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因此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更多的经验和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做出选择。
此外,各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谈判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各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如何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协议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环境状况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协议时需要考虑各国的利益和关切。
其次,如何确保协议的有效执行也是一大挑战。
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在执行协议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
此外,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经济、环境、社会和政治等方面。
因此,在谈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全面、综合的解决方案。
四、合作方式和发展趋势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环境权益交易中的碳减排效益重复计算风险及应对

环境权益交易中的碳减排效益重复计算风险及应对
马国淞;段茂盛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卷),期】2024(20)1
【摘要】环境权益交易能够帮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既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我国有多种与碳减排相关的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在同时运行,它们之间的交叉重叠和不完善的核算规则体系可能导致巨大的碳减排效益重复计算风险,从而影响环境完整性。
文中系统分析了我国与碳减排相关的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及其可能导致碳减排效益重复计算的机理。
为避免碳减排效益的重复计算风险,应该加强顶层设计,从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明确各种机制的定位与边界、避免不同机制的交叉和冗余等方面入手,加强机制之间的协调,优化总体的规则设计。
【总页数】12页(P85-96)
【作者】马国淞;段茂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中小企业减排参与"碳交易"开发区启动区域规划性"碳交易",若干小型减排项目核算整合后统一向联合国申报
2.欧盟碳排污权交易机制研究——兼论我国在国际碳
减排中的应对方案3.面向自愿减排碳交易的生物质炭基肥固碳减排计量方法研究4.绿色金融、碳减排与金融风险——基于碳减排情景与风险缓释的视角5.环境规制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候融资助推中国经济低碳转型

气候融资助推中国经济低碳转型
高层论坛
会议议程
时间: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2:00pm-5:30pm
地点: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202会议室
规模:150人左右
主办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
气候组织
支持机构: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战略繁荣基金(SPF)
致辞嘉宾:
李俊生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苏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Andrew Key英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兼副馆长
演讲嘉宾:
刘燕华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
贺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John Edwards 英国驻华大使馆可持续增长参赞
点评嘉宾:
黄问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对外合作处处长段茂盛清华大学教授、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主席
小组讨论嘉宾:
别涛环保部政法司副司长
焦小平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曾晓东中关村管委会国际化业务总监
张蓉国际金融公司可持续金融发展亚洲区负责人王靖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
幸宇辉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副总裁
唐茂恒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首席产品经理
唐人虎中信证券碳交易与投资首席科学家。
国际气候资金谈判的背景、进展和展望

)元美亿十(金资候气)元美亿十(金资候封面故事但是总体来看,COP26关于气候资金的议题反映的仍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谈判话语体系。
在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资金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和更为急迫的背景下,大会的气候资金谈判却停留在2009年提出的1000亿美元资金,尽管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是需要优先解决的。
另外,会议虽然达成了建立一个帮助遭受灾难性气候事件打击国家的机制的协议,但并没有建立基金以补偿各国与气候相关的损失损害。
对此,发展中国家普遍表示了对于气候资金谈判结果的失望和不满。
三、COP27气候资金谈判展望埃及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将分别主办今年和明年的缔约方会议(COP27和COP28),北非与中东属于同一地理区域(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MENA),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也非常相似。
回顾49位非洲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COP26上所作的发言,气候融资、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以及主要排放国的减排是非洲大陆的核心关切,其他问题还包括损失损害,以及解决阻碍全面实施《巴黎协定》的瓶颈问题等。
据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称,埃及代表非洲主办COP27,将努力使会议成为“与各方协调的国际气候努力的一个根本性转折点,以造福非洲和整个世界”。
在过去的一年中,俄乌冲突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了全球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化肥危机。
非洲和中东地区是粮食危机的重灾区,而且非洲还受到能源危机和化肥危机的严重影响,短期内加剧了脆弱国家的贫困。
叠加上严重的气候危机,资金问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可以预见,埃及和阿联酋将会利用自己发展中国家和东道国的特殊地位,努力推动气候资金谈判达成有效的协议,以造福非洲大陆、中东、南亚、中美洲、南美洲以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等全球气候变化热点地区。
美国拜登政府任期内在气候变化政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出台了《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
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环境外交与全球合作

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环境外交与全球合作
在21世纪,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议题。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海平面的上升,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格局。
首先,气候变化加剧了资源争夺。
随着冰川融化和干旱的加剧,水资源的短缺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紧迫问题。
这不仅引发了国内的社会和政治冲突,也可能导致国家间的紧张关系。
例如,尼罗河、湄公河和印度河等跨国河流的水资源分配问题,已经成为相关国家外交争端的焦点。
其次,气候变化促使环境外交成为国际合作的新领域。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需要在减排、适应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合作。
这促使环境问题成为国际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推动了多边环境协议的签订,如《巴黎协定》。
这些协议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关注,也为各国提供了合作的平台。
然而,全球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和资金支持方面存在分歧,这使得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缓慢。
此外,一些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减排承诺持保留态度,这进一步削弱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能力。
总之,气候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环境外交和全球合作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和谐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及其影响
段茂盛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
/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2017.3.21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与《巴黎协定》
2
《京都议定书》
(第一承诺期,2008-2012)
《京都议定书》
(第二承诺期,2013-2020)《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
《坎昆协定》(2013-2020)
《巴黎协定》
(2020-)
巴黎会议
1.150多个国家领导人或者政府首脑参加
2. 3.6万余人参会
3
巴黎会议谈判的主要焦点问题
1.目标及其与公约的关系
2.减缓:形式、纯粹的自下而上还是与自上而下结合
3.适应(损失与损害)
4.资金
5.技术
6.能力建设
7.透明度、核算
8.全球盘点:范围、作用
9.遵约机制、决策规则等
10.2020年前加强力度
4
巴黎会议的成果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 巴黎会议决定
5
《巴黎协定》的主要框架
前言
1.定义
2.目标
3.国家自主确定的贡献(INDC)
4.减缓
5.林业
6.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
7.适应
8.损失与损害
9.资金
6
《巴黎协定》的主要框架
10.技术开发与转让
11.能力建设
12.教育、培训、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
13.透明性框架
14.盘点
15.促进实施和遵约的机制
16.缔约方会议
17.秘书处
18.附属机构
19.生效条件……
7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
1.目标
•远低于2ºC,1.5ºC
•适应能力
•相应的资金流
2.减缓
•国家自主确定贡献
•连续的国家自主确定的贡献
•逐步提高力度
•每五年提出一次,包括必要的信息(透明度)
•通过国内立法等确保目标实现
•考虑关于核算的相关方法和指南
8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
2.减缓
•全经济范围的绝对减排目标
•提高力度
•逐步过渡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
•给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灵活性
•尽快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排放和固碳的平衡
•长期的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战略:2020年提出2050年战略
3.市场机制
•合作手段:相应缔约方排放的调整
•集中的合作机制:避免双重计算9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
4.资金
•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每年1000亿美元
•鼓励发展中国家出资
5.透明度
•加强的透明度框架
•考虑缔约方的不同能力和现有经验
•促进性的、非侵入的、非惩罚性的、尊重国家主权
•行动以及支持
6.全球盘点
•2023年开始,此后每5年一次
•取得的进展
•盘点与各国自主贡献目标提出的关系10
《巴黎协定》对我国的影响
1.中美对协定达成及各自国内目标形成的巨大贡献
•中美关于气候变化的系列元首联合声明
•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2.《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
•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60-65%
•非化石能源20%
•其他目标、政策、措施
11
《巴黎协定》对我国的影响
3.承诺实现的国际监督
•目标
•行动
•国家信息通报和两年更新报
4.更高力度新目标的提出
5.《巴黎协定》的生效
12
控制排放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温室气体排放不再免费!是如同土地、资本、人力成本等一样的生产要素!
•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控制企业,尤其是高排放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必然和首要选择。
1.柔性措施
2.“命令与控制性”措施
3.市场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
13
减排政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欧盟
麦肯锡以及Ecofys对302家企业等的调查,包括167家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欧盟25国电力和水泥的75%,钢铁60%,炼油的50%,造纸的40%
1.50%,欧盟排放权交易政策将是其长期决策中考
虑的一个关键因素
2.48%,多个考虑因素中的一个
3.2%,不考虑
1
减排政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全球
1
减排政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全球
1
减排政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全球
1
最新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影响
1.美国大学结果的可能影响
2.我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
•协同效应
•巴黎会议:《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
•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要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3.地方作用越来越重要
18
谢谢!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