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与淮安

合集下载

淮安文化特色

淮安文化特色

淮安文化特色江苏省淮安市,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历史上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淮安的文化特色也因处于南北交汇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安文化。

一、运河文化漕运以盐粮为主,而粮食和盐都是国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中华王朝的命脉所在。

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1、水利文化淮安段大运河的开凿、治理和相关治河保运衙署的兴废过程,以及相关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兴废过程是淮安历史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淮安一直是大运河上的枢纽城市,也是水利设施工程最多的一段。

清康熙时,河道总督行馆设于淮安清江浦。

清代雍正后,江南河道总督署设在淮安。

2、漕运文化隋代开南北大运河,唐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漕粮和漕盐运输,北宋时漕运量大幅增加,南宋时南北漕运受阻。

明、清时漕运为最盛。

一千多年的漕运文化反映了漕运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漕运有关的漕船制造文化以及与漕粮运输装卸地点相关的漕运码头文化和与漕粮储存、转搬相关的漕仓文化等。

3、淮安城市商业文化由于淮安一直是运河线上的一座枢纽城市,因此淮安商业文化很丰厚,并且打上大运河的烙印。

唐、宋时淮安商业就很繁荣。

明、清时漕运总督署、清代河道总督署,明、清淮北盐运分司、税关的设立和造船厂、漕粮转搬仓建成后,淮安商业达于鼎盛期。

4、榷关文化明清时淮安的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朝廷为了保证商品税的征收,在淮安设立税关。

淮安关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税关之一。

淮安税关折射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其文化遗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5、运河宗教文化淮安历史上的水神崇拜很兴盛,建有很多庙宇祠堂,如淮渎庙、陈潘二公祠、惠济祠、栗大王庙、风湖大王庙、金龙大王庙等,除史书有相关记载外,今还有若干遗存。

泰州戏曲的介绍

泰州戏曲的介绍

泰州戏曲的介绍泰州是淮剧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它起源于盐阜、淮安、宝应、兴化一带,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

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又称“老淮调”)。

后受徽戏和京戏影响,又移植演出了一些历史生活的大戏。

通过祀神、娱神,以达到逐疫、驱邪、禳灾、祈年、纳吉、降福的目的。

在泰州,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民风淳朴,生活闲适,昆曲、京剧和由“香火戏”与民间曲艺“门叹词”“里下河徽班”相结合而成的江淮戏(淮剧的前称)等的演出在泰州极为兴盛。

明清时期,苏北里下河地区常遭受水、旱、蝗灾,生计无门的逃荒者即以竹板击拍,沿街挨门清唱民间小调以行乞,形成了“门叹词”。

旧时,泰州地区民间酬神祭祖,盛行“香火”神会。

后以“香火”神会吟唱神书中神话故事的“坐唱”形式,发展为搬上舞台的简陋的小戏形式,这就形成了“香火戏”。

当时泰州及其所属的兴化、姜堰等里下河地区,香火戏盛行,戏班众多。

民国初年,泰州城就有新兴戏院、钟楼大戏院、五友戏院、同乐戏院、半亩轩戏园等戏院11家,地域相连,习性相通,语言相近,条件适宜,也为淮剧在泰州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当时经常在泰州生活演出的江淮戏班有“李玉花戏班”(有历史考证的第二代淮剧老艺人)和“韩家班戏班”,班主韩德友是泰州淮剧团创始人王少春的师父,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李三娘磨磨》《赵五娘卖唱》等。

2011年,泰州市、淮安市联合申报的淮剧经国务院批准被扩展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泰州戏曲的信息,可查阅中国戏曲志等相关书籍。

“淮腔裔韵”的形成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记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

“淮腔裔韵”的形成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记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

近期,由江苏淮剧博物馆制作拍摄的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老师的艺术人生专辑正式完成上报。

裔小萍女士是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早年出生在上海,父母辈都是沪上知名的淮剧演员。

良好的艺术熏陶,严谨的言传身教,使她在江苏、上海两地淮剧界都享有一定的声誉。

这位淮剧功勋艺术家常年生活在基层一线,默默为人民群众送欢乐,送精神食粮,得到了人民的喜爱,2009年,她光荣地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

一九七八年,苏北的淮剧正处于青黄不接之际,当时的滨海淮剧团紧缺旦角演员。

已经转行从事其它行业的裔小萍,被请出山,她告别了曾经挥洒汗水的大上海舞台,应邀来到了黄海之滨的滨海县淮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副团长,踏上了得以施展人生抱负的战场。

天生的一付金嗓子,特殊的艺术感悟力,加上多年舞台扎实的基本功,裔小萍成为了八十年代江苏淮剧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多年从艺以来,她对艺术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她在唱腔上发挥那如诉如泣、委婉缠绵的磁性唱腔优势,让她一出场演唱就能赢得观众的如潮掌声。

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对由她参与演唱的《天汉三杀》《秦香莲》《白蛇传》等进行了全场录音,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还将她演唱的多台全本制成盒带、唱片,并向全国及港澳台地区发行。

裔小萍在从艺舞台上获得众多奖项,是一位成绩卓著的淮剧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社会活动家。

近年来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淮剧艺术的传承与教学中,为培养淮剧新人不懈的努力。

作为出生淮剧世家的艺术新苗,裔小萍早在11岁时就接触了淮剧,当父母与艺术前辈在台前演出,她会一个人躲在舞台的幕后,全神贯注地观看台上的演出,一字一句地记,并跟着比划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3岁时,她竟然能完整演唱多名淮剧的核心唱段,得到当时剧团老师的赞扬。

前辈与领导的鼓励,也更加激发了裔小萍从艺的热情,并安排她在相关剧目中担纲客串,让她在演出中加深对淮剧艺术的了解。

从此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淮剧艺术之中,并立下意愿,要以自己的刻苦勤奋不断向新的艺术台阶攀登。

谈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谈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谈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淮剧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江苏淮安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淮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剧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淮剧也面临着转型和发展的挑战。

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淮剧艺术的发展,成为了当前淮剧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当代社会,淮剧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表演形式和剧情内容,还需要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进行创新。

这就要求淮剧从剧作、演出、表演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刻的革新和探索。

一方面,淮剧需要通过艺术创新来丰富剧情内容,增加现代元素,突破传统的唱腔形式,打破原有的局限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淮剧还需要在制作、演出上进行革新,提高舞台效果和技术水平,提升演员的表演实力和艺术修养,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淮剧剧作方面,创新和发展意味着要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剧情内容。

可以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和观众需求,加强剧作的现代性和多元化,从而使淮剧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时代性。

也需要适当融入一些当代流行元素和文化符号,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可以在传统剧情中加入一些当下热门话题,引入现代音乐和舞蹈元素,使得淮剧更富有活力和时尚感。

在演出和表演艺术方面,淮剧需要不断提高舞台效果和演出技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可以通过加强音响灯光效果的应用,提高舞台布景的质量和创意,营造出更加真实和震撼的舞台画面。

淮剧演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注重台词的表达和唱腔的创新,增加舞台魅力和观赏性。

还可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吸收其他地方戏曲的精华和优点,提升淮剧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创新还意味着要进行思想上的改革和开放,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传统的淮剧固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历史积淀,但也要允许新的观念和创意融入才能使淮剧艺术持续焕发活力。

只有敢于创新,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让淮剧融入时代潮流,焕发新的生命力。

淮安文化特色英文作文

淮安文化特色英文作文

淮安文化特色英文作文英文:As a native of Huai'an, I am proud to share with you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y hometown. Huai'an, located in the Jiangsu province of China, is known for its rich history, beautiful scenery, and diverse culture.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ltural features of Huai'anis its traditional opera, known as Huaiju. This form of opera has a history of over 200 years and is deeply lovedby the locals. The performan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lively music, colorful costumes, and unique singing style. As a child, I remember attending Huaiju performances withmy family during various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The experience of watching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perform on stage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 and I developed a deep appreciation for this traditional art form.In addition to Huaiju, the local cuisine of Huai'an isalso a significa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he region is famous for its delicious Huaiyang cuisine, which is known for its delicate flavors and meticulous preparatio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ishes is "Huaiyang Eight Dishes," a combination of eight different delicacies that showcase the culinary expertise of the region. Whenever I return toHuai'an, I make sure to indulge in these delectable dishes, as they remind me of the unique flavors of my hometown.Furthermore, Huai'an is home to sever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such as the Chaozhou Ancient Town and the Zhou Enlai Memorial Hall. These attractions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rich history and heritage of the region, allowing visito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of Huai'an.中文:作为淮安的本地人,我很自豪地向你们分享我家乡独特的文化特色。

近代史中的家乡淮安1

近代史中的家乡淮安1

近代史中的家乡—淮安PPT讲稿1002040133 农水一班高正老师、同学们上午好!很荣幸代表我的老乡在此与大家分享我们近代史中的家乡——淮安。

淮安市地处苏北腹地,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西、北接宿迁市,东北接连云港,东南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安徽省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

全市地处淮河两岸,邻江近海, 处于全国南北分界线上。

淮安在全国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

可是近代中的淮安是什么样子呢?我下面将从政治,军事,文化,重要人物多个角度介绍近代史中的淮安。

近代淮安政治格局明清时期:境内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阳县(今楚州淮城)。

明中叶以后,黄河全流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

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

淮安城(今楚州)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进入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

淮安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

民国时期: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

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

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组织于1927年成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苏皖边区政府等都曾驻节境内,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邓子恢、罗炳辉、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

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

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

1949年5月,成立淮阴专区。

近代淮安的军事那近代的淮安军事上又怎么样呢?苏皖边区政府在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旧址上大部分房屋尚保留原貌。

原苏皖边区政府大门朝南,座落在镇署街前(现在名游符西街)。

门两侧有一对石狮。

进门对称分布的四幢平房,是当年政府办公室,再向北是四合院,上下两层计26间,是边区政府接待来客、举行会议的地点,当年国、共、美三方代表谈判地点就是在这四合院里展开的,所以人们称这里为交际处。

淮安文化特色【精选文档】

淮安文化特色【精选文档】

淮安文化特色江苏省淮安市,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历史上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淮安的文化特色也因处于南北交汇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安文化。

一、运河文化漕运以盐粮为主,而粮食和盐都是国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中华王朝的命脉所在。

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1、水利文化淮安段大运河的开凿、治理和相关治河保运衙署的兴废过程,以及相关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兴废过程是淮安历史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淮安一直是大运河上的枢纽城市,也是水利设施工程最多的一段.清康熙时,河道总督行馆设于淮安清江浦.清代雍正后,江南河道总督署设在淮安。

2、漕运文化隋代开南北大运河,唐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漕粮和漕盐运输,北宋时漕运量大幅增加,南宋时南北漕运受阻。

明、清时漕运为最盛。

一千多年的漕运文化反映了漕运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漕运有关的漕船制造文化以及与漕粮运输装卸地点相关的漕运码头文化和与漕粮储存、转搬相关的漕仓文化等。

3、淮安城市商业文化由于淮安一直是运河线上的一座枢纽城市,因此淮安商业文化很丰厚,并且打上大运河的烙印。

唐、宋时淮安商业就很繁荣。

明、清时漕运总督署、清代河道总督署,明、清淮北盐运分司、税关的设立和造船厂、漕粮转搬仓建成后,淮安商业达于鼎盛期.4、榷关文化明清时淮安的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朝廷为了保证商品税的征收,在淮安设立税关。

淮安关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税关之一。

淮安税关折射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其文化遗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5、运河宗教文化淮安历史上的水神崇拜很兴盛,建有很多庙宇祠堂,如淮渎庙、陈潘二公祠、惠济祠、栗大王庙、风湖大王庙、金龙大王庙等,除史书有相关记载外,今还有若干遗存。

介绍淮安

介绍淮安

淮安旅游推荐
历史人物景点
周恩来纪念馆 吴承恩故居 明祖陵 韩信故居 关天培祠 管鲍分金亭

古建筑
镇淮楼 东阳城遗址 古泗州 洪泽湖大堤 中国漕运博物馆 千年河下古镇

淮安自然景观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甘泉山 清晏园 楚秀园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 樱花园
中国漕运博物馆
中国漕运博物馆坐落 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 区漕运广示漕运文化而筹 建中国漕运博物馆。 淮安漕运总督署遗址 是2002年中国重大 考古发现之一,漕运 博物馆建与漕运总督 署遗址相整合,向世 人完整地展现漕运古 迹和历史
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淮安的历史名人
周恩来
韩信
刘鹗
梁红玉
吴承恩
枚乘
赵嘏
张耒
关天培
阎若璩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 小名大鸾。原籍 浙江绍兴,生于 江苏淮安。中华 人民共和国开国 总理,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之一, 伟大的政治家、 军事家,享誉世 界的外交家。
韩信
【淮 剧】 淮安是淮剧的主要发源地和流 行地区。它主要是由农村秧歌、 号子形成的“哩哩调”,青苗 会上僮子演唱的“香火戏”, 昆曲、徽班艺人带来的其它剧 种剧目和唱腔逐渐混合发展而 成的,大约有100多年历史。主 要曲调有老淮调、下河调、拉 调、靠把调、自由调,均用方 言演唱。传统剧目早期有“九 莲十三英”(剧目名称中均带 “英”字或“莲”字),后经 改革整理,有《白蛇传》、 《杨家将》、《牙痕记》、 《秦香莲》等,其中“断桥”、 “告御状”、“河塘搬兵”等 唱段家喻户晓,绝大多数人都 会哼上几句。目前流行于上海 与苏北地区。
江苏省淮海中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剧与淮安
淮剧流行于苏北盐城、淮安一带,还有宝应、兴化等扬州部分地区,流行的地区绝大部分属当时淮安府管辖,因此定名淮剧。

起源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

淮剧表演面对的观众,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农民和劳苦大众。

因而淮剧的剧目不同于其他剧种,如国粹京剧主要以帝王将相等历史人物和宫廷生活为背景。

越剧是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而黄梅戏则以神话色彩的天上人间生活为背景。

淮剧没有过多侬言细语的爱情故事,而是以家庭悲欢离合构思出生动曲折的情节内容,以劝人为善的伦理道德为主题。

淮剧的形成过程中,正是苏北人民遭受水、旱、蝗虫以及兵荒马乱等天灾人祸,在此背景下孕育了淮剧悲苦的特色。

因此其他剧种没有像淮剧这样悲得真切,悲得自然,悲得呼天抢地。

所以深受低层观众欢迎。

据有关资料记载,淮剧的传统剧目有“九莲十三英七十二记”,上述的剧目中淮安的地名多次在淮剧的唱词中出现,从中便可看出淮安既是淮剧的发源地,同时又是明清时期千里运河线上的水陆枢纽。

淮剧《牙痕记》说的是淮安城东安家村的安文亮在六合做教书先生,辞馆回家路上病倒在仪征破庙中,无钱看病仅靠八岁儿子安寿宝乞讨度日。

安寿宝为治好其父的病,卖自身到珠宝商人柳半城家中做义子。

其母顾风英知晓后,后悔莫及便沿途从仪征、扬州、高邮到淮安寻儿,故唱词中有“臣妇本是淮安人,随夫辞馆回故乡。

路过仪征丢路费,我夫得病难动身,八岁娇儿名寿宝,为父治病卖身……”这样的倾诉。

淮剧《蔡金莲告状》剧情内容:福建泉州书生王文勇、王文虎兄弟俩是官宦子弟。

父母去世后,家中又遭火灾,沦落到祠堂栖身。

王文勇奔京赶考,得中状元征守边关九载。

后被朝廷派往两淮,就任府官。

而王文勇妻子蔡金莲及弟弟王文虎留在家中,王文虎却遭到巳有婚约的老丈人诬陷被关押官牢。

后蔡金莲千里
寻夫来到淮安,在公堂之上相见了已当上两淮王的丈夫王文勇。

故王文勇唱道:“几次修书人不在,说是家中遭祸灾。

王命在身实难违,初此上任到两淮。


淮剧《三女抢板》剧情内容:衡山知县黄伯贤在公堂审理案情,巧遇被审的王玉环是恩人王志坚之女。

并发现被告王玉环是蒙受冤情。

但贺总兵依仗严嵩权势,他的三子强抢王玉环导致自身失足落水身亡,却威逼黄伯贤斩王玉环为子报仇。

黄知县处于矛盾之中,他的女儿和义女知道后,愿替王玉环一死。

于是三女展开一场舍生就死的“义争”。

后议定在板子上写有“生”与“死”的字,三女中谁摸到“死”板,谁就去顶杀头之罪。

三名少女演绎了三女抢板感人场面。

最后,扮成卖卦老人的海瑞赶到现场才峰回路转,使无辜免遭非命。

故黄伯贤唱道:“那一年我离开了淮安山阳县,去到京中考状元。

在那黄河渡口旁遭风险,小舟遇浪底朝天,若不是王志坚冒险入水。

如不然我黄伯贤命丧黄泉……”这出戏歌颂了古代人民伸张正义,舍己为人的优秀品德。

淮剧《窦娥冤》又称《六月雪》,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路过楚州(唐代淮安史称楚州)听说民女窦娥感天动地的冤情后,编写的一部戏。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家住楚州北门的孝女窦娥,蒙受不白之冤,被昏庸的府官处以死刑。

结果感动天庭,楚州大旱三年,六月降雪,终冤情大白。

现楚州尚有“窦娥巷”遗迹。

淮安第二届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期间,楚州淮剧团上演的新编大型历史古装淮剧《窦娥冤》,倾倒了众多喜爱淮剧的观众。

修复后的淮安府衙以声、光、电的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当年在此审理窦娥冤案的场景,非常逼真,昭示后人。

淮安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既是淮剧的发源地,更是历代名人辈出的地方。

淮安的地名不仅在淮剧传统戏中屡屡出现,而且新编的现代淮剧中又有历代名人形象,在舞台上熠熠生光,如淮剧《新旅战歌》是原淮安县淮剧团创作的现代淮剧。

反映的是如下一段历史:新安旅行团1935年10月10日诞生于淮安河下莲花街新安会馆内,为宣传抗日救国,行程五万里,途经二十一个省、市、区,在十七年的征程中得到周恩来的关怀。

剧中江民牛(原型为新旅创始人汪达之)唱道:“周伯伯肩上压重担,日理万机夜筹谋。

他是我们淮安人,为救国,从小离家别故乡……”
另有,原淮安县淮剧团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大型新编古装淮剧《关天培》,独幕淮剧《寻梦》等,都是纪念淮安的历史名人抗英名将关天培、明代文学大师吴承恩而创作上演的淮剧。

苏北平原的乡音淮剧,一百多年来经几代淮剧艺人的不懈完善与改革创新,早已根扎盐淮大地,花开长江两岸。

(章来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