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监测的害虫种类及解决方案
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全国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整体提升了植物保护工作能力与水平,实现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发生动态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监测,实现远程诊断、快速调度指挥和评估,2017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建设陆续开展。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心为您整理了全套清单供新老客户参考。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是由小气候采集设备、生境监测设备、虫情信息采集设备、病菌孢子捕捉培养系统以及预警预报系统、专家系统、信息管理平台组与移动客户端可以访问数据与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露点、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管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是新一代图像识别式虫情测报工具,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虫体分散、拍照、运输、收集、识别等系统作业,并实时将环境数据和病虫害数据远程上传至智慧农业云平台,在平台上实现自动识别计数,对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满足虫情测报及标本采集的寸电容屏显示可。
可定时拍照上传至系统管理平台,在平台实现计数、报表分析,做到全天候无人值守自动监测野外虫情信息。
机内采集的虫子情况,通过网页端的识别功能进行识别计,风速,手机号码,查看任何一天采集数据,传感器故障记录,手、数据可以上传到自己指定的电脑也可以上传到总服务在农业部全国墒情监测网站中查看数据和曲线图,曲线和数据都可下载到本地电脑中进行存储和分析,且在服务器“全可知道设备及数据采集点主要用于监测病害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实时采集分析监测孢子情况。
仪器内置高倍光学显微成像系统,可定时清晰拍摄孢子图片,远程自动上传至管理平台,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传染提供可靠数据。
仪器可固定在测报区域内,定点观察特定区域孢子、设备带高倍光学显微成像系统,全天候实时采集分析;的人工统计与分析,可实时人工远程查看确认,缩短了预置工作时段、设置空气采样时间、查询设备工作状态等远(直流型,太阳管理者通过安装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可清晰直观的实时查看种植区作物的生长及病虫害情况,并对突发性异常事件的过程进行及时监视和记录,用以提供、多通道同屏展示,同时展示相应区域的环境土壤参数,块多边形区域,支持云台定位精度为±采用光、电、数控技术,自动控、集虫器自动转换,保证各时间段诱集到的昆虫不混淆。
重大农业害虫性诱监控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 广西区植保 总站 , 南宁 50 2 ) 3 02
摘要:为推 动环境友好 型绿 色植 保技 术的配套使 用 , 围绕广西农业 害 虫绿 色防控 的技 术难题 , 文指 出重大 害 本 虫性诱监控技术研发与集成应 用的重要意 义, 阐述该研 究项 目的主要 内容及 项 目创新之 处 , 并介绍该 项 目技 术
( 如稻纵卷 叶螟 防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期在 低龄 幼虫 盛期 , 水稻螟 虫 、 蔗螟虫 、 果 实蝇 等均 以幼虫 钻蛀 为 害等 )造成 防 甘 瓜 ,
治难度增加 , 往往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 致使防治滞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生产上出
现的越来越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部分的重大农业害虫种类连年持续偏重发生或局部大发生 , 为害损 失严重 , 防治任务艰 巨, 杀虫剂用量升上, 形成恶性循环 , 使农业生产 、 农业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
域实际 , 确立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 , 以信息农业为手段 , 以品牌农业为重点, 以增加农 民收入为核心的战略
发展思路。生态农业主要特点是生物多样性和 良性循环 , 农业植保防治工作既要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要控
制农药残 留污染 , 与环境质量 、 物种多样性 、 资源管理和人类健康指标密切关联 , 是生态农业必不可少的关
第2 6卷
第 5期
广
西
农
学
报
2 1 年 1 月 01 0
Oc o e , 0 1 tb r2 1
Vo . 6 No 5 12 , .
J u n l f a g i grc l r o r a n x iut e o Gu A u
-
农 业 亮 点 ・
害虫诱捕器原理

害虫诱捕器的基本原理害虫诱捕器是一种用于捕捉和控制害虫的装置。
它利用了害虫的行为特性,通过吸引、诱导和捕获害虫,从而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引原理害虫诱捕器通过模拟害虫所感兴趣的物质或环境,吸引害虫靠近并进入陷阱。
吸引物可以是气味、光线、声音或其他刺激。
常见的吸引物包括食物香气、性信息素、光源等。
1.1 气味吸引某些害虫对特定气味非常敏感,例如果蝇对果实发酵产生的乙醇气味非常敏感。
利用这一特性,害虫诱捕器可以使用乙醇作为吸引剂,释放出具有浓郁果香的气味,吸引果蝇进入陷阱。
1.2 性信息素吸引一些昆虫会释放出特定的性信息素来吸引异性进行交配。
害虫诱捕器可以使用合成的性信息素来模拟异性的存在,吸引害虫靠近并进入陷阱。
1.3 光源吸引某些害虫对特定光谱的光线非常敏感,例如夜行性昆虫对紫外线光源非常吸引。
害虫诱捕器可以使用紫外线灯作为光源,吸引夜行性昆虫飞向灯光并最终进入陷阱。
2. 诱导原理害虫诱捕器通过释放一定的诱导物质来引导害虫进入陷阱。
诱导物质可以是化学物质、声音或其他刺激。
2.1 化学物质诱导一些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和味道,可以刺激害虫的感觉器官,并引导其进入陷阱。
在水果树上设置粘性黄板时,可以涂抹一层黄色胶水,并添加具有水果香气的化学物质,吸引果蝇飞向黄板并被黏住。
2.2 声音诱导某些害虫对特定频率或振动的声音非常敏感。
通过播放模拟害虫交配行为或天敌出现的声音,可以诱导害虫进入陷阱。
3. 捕获原理害虫诱捕器通过合适的捕获装置将害虫困住,阻止其逃脱。
3.1 粘性陷阱粘性陷阱是一种常见的捕获装置,它利用粘性物质如胶水或粘板将害虫黏住。
当害虫接触到粘性物质时,无法挣脱并最终被困住。
3.2 电击陷阱电击陷阱使用电网或电极产生高压电击,当害虫接触到电网或电极时,会受到电击并被杀死。
这种捕获方式通常用于控制飞行能力较强的昆虫。
3.3 吸入陷阱吸入陷阱利用风力或气流将害虫吸入装置内部,并通过过滤网等方式将其困住。
智能虫情监测点实施方案

智能虫情监测点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技的进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效率低下,监测不及时,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因此,智能虫情监测点的建设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举措。
二、监测点布设。
1. 选择合适的位置。
智能虫情监测点的布设需要选择农田中虫害易发区域,如田间道路、农作物生长密集区等地点。
同时,考虑到监测设备的供电和网络连接,选择位置时需要考虑到供电和网络信号的覆盖范围。
2. 布设监测设备。
在选择好位置后,需要安装虫情监测设备,包括虫情监测器、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保证能够正常工作,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的防水、防盗等功能。
三、监测设备功能。
1. 虫情监测器。
虫情监测器是智能虫情监测点的核心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农田中的虫情变化。
通过虫情监测器,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到虫害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
2. 摄像头。
摄像头可以实时拍摄农田中的虫害情况,为农民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
通过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可以帮助农民判断虫害类型和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3. 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农田中的温湿度变化,及时提醒农民虫害易发的环境条件。
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监测,农民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生长和防治工作。
四、数据传输与分析。
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
监测中心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提供虫害预警和防治建议。
同时,农民也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监测数据,及时了解农田中的虫害情况。
五、实施方案的优势。
1. 提高监测效率。
智能虫情监测点可以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及时发现虫害,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2. 降低劳动成本。
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智能虫情监测点可以实现自动监测,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点采集的数据是客观的科学依据,有助于科学决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4年北方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与种群动态分析》范文

《北方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与种群动态分析》篇一一、引言在生态系统中,迁飞性害虫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尤其在北方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成为众多迁飞性害虫的繁殖和迁徙的重要区域。
因此,对北方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与种群动态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北方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方法及其实施情况,并对其种群动态进行详细分析。
二、北方地区迁飞性害虫概述北方地区常见的迁飞性害虫主要包括某些特定种类的飞蛾、蚜虫和其它一些害虫种类。
这些害虫因具备远距离迁徙的能力,能快速在广大的地理区域内繁殖扩散,从而对当地农作物产生严重的破坏。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北方地区的迁飞性害虫数量和活动范围呈现上升趋势,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三、迁飞性害虫监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包括人工捕捉、观察法等。
通过在农田设置诱捕器或定期巡查农田,观察害虫的活动情况。
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效率较低,且难以准确反映害虫的种群动态变化。
2. 现代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技术、雷达监测、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害虫的分布和迁徙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中,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农田信息,分析害虫活动情况;雷达监测则通过捕捉害虫的飞行轨迹,了解其迁徙路径和速度;生物传感器则能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变化,及时预测害虫的爆发风险。
四、种群动态分析种群动态分析是研究害虫种群数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对于北方地区的迁飞性害虫而言,其种群动态受气候、食物来源、天敌等多种因素影响。
1.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害虫的繁殖和迁徙。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害虫的繁殖,而寒冷的冬季则可能减少其数量。
因此,气候是影响害虫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食物来源:食物来源是决定害虫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农作物为害虫提供食物来源和繁殖场所,不同作物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因此,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害虫的种群动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简介概述:在我们的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无疑是农业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部门最为头疼的一个部分。
同时,若程度较小的病虫害未经良好处理,极有可能会演变成重大病虫灾害。
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重大病虫灾害的预防做好技术方面的支持。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病虫灾害处理领域,可有效进行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其中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是无疑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
其中,相关部门为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特此制定该方案。
由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生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用户可随时进行园区数据查看。
其中,系统可通过提前的设定,将检测的参数进行远程传输。
用户可通过对设备自动传输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后续计划的制定。
那么什么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呢?托普云农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很强大,所以它的构建也并非只是一件简单的仪器,而是由孢子信息自动捕捉培养系统、病虫害远程监控设备、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分析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等设备组成,不仅可以做到病害状况的监测,还可以采集虫情信息、农林气象信息,并可以将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用户通过网页、手机即可联合作物管理知识、作物图库、灾害指标等模块,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帮助农业工作者智能管理农田。
我们都知道,像气候变化等现象都会对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有影响,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秋冬季气温较常年略高、降水偏少,则有利于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越冬。
大豆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技术

33大豆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摘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的重要指示。
新时期新形势下,内蒙古阿荣旗聚焦加快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加快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向优质高效转型为目的,坚持政策驱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大面积种植大豆,进一步实现了“藏粮于地”。
为大幅度提高大豆生产效率,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的侵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该文对大豆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进行了阐述,从叶斑病、根腐病、红蜘蛛、苜蓿夜蛾四方面对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病虫害;大豆;智能化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内蒙古阿荣旗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号召,依托大豆传统产业的种植优势,积极扩种大豆,并深入探索大豆振兴新路子,不断延伸产业链。
现如今,大豆产业发展趋势良好,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达284.87万亩,较2021年增加了117.31万亩。
大豆产量约34.18万吨。
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降低病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对大豆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积极探索,以推动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大豆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病虫害监测预警是保护大豆的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大豆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应用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可提高病虫害预警效率,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促进大豆生产高质高产。
1.1 建设智能监测综合观测场智能监测综合观测场是促进大豆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得以有效应用的重要基础。
应根据大豆病虫害发生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云平台、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等,建立由大豆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组成的大豆智能监测综合观测场,对叶斑病、根腐病、菌核病、霜霉病、地下害虫、苜蓿夜蛾等病虫害进行全面监测和实时监测。
1.2 完善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为充分发挥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的作用和价值,要积极孙平立(1.阿荣旗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阿荣旗 162750;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完善智能化病虫害监测系统,以通过数据分析、智慧管理的方式,减少病虫害对大豆的侵害,提高大豆种植的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并有效实现增产、增收。
虫害检测治理方案

虫害检测治理方案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虫害检测和治理成为保障农产品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虫害检测和治理的基本知识,并提供几种常用的虫害治理方案。
一、虫害检测分类虫害检测可分为以下几类:1. 监测技术分类监测技术分类可分为粘板诱捕法、害虫性诱剂药饵法、气味诱捕法、声波诱捕法和色诱法等。
其中,粘板诱捕法和害虫性诱剂药饵法是较为常用的虫害监测技术。
粘板诱捕法是在叶面张贴黄色的胶贴板,通过粘附在板上的虫子种类及数量,评估病虫害发生趋势。
而害虫性诱剂药饵法则是研制适宜害虫口感的药饵,采用药饵调制器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引诱害虫自然食用,检测害虫种类及其数量。
2. 检测指标分类检测指标分类可分为外观检测、X射线检测、分子检测和色谱检测等。
其中,外观检测是最常见的检测手段,通过观察农业生产中的虫卵及虫体的形态、大小、颜色、纹理和数量等特征,判断有无虫害发生以及其类型和程度。
二、虫害治理方案虫害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杀虫菌、昆虫病毒、天敌昆虫、寄生性昆虫、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等天然敌害因子对害虫进行治理。
相对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具有环保、不会产生残留物等优点。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虫害进行治理,这是传统的虫害治理方式。
常见的化学农药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其优劣之间,尽管化学防治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残留物会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并不推荐大规模使用。
3. 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指通过调控大气、土壤、水源、温度等环境因素来防治虫害。
例如,利用高温、高湿或低温、低湿性措施对作物进行保护,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
4.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法来治理虫害。
例如利用红外线、超声波、紫外线等物理因素杀死害虫,或采用隔离、灭蚜、清粉等方法进行虫害治理。
三、结语虫害检测和治理是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环节,检测和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综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监测的害虫种类及解决方案
害虫一直都是农业中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虫灾发生严重的地区,粮食的收成几乎为零,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防治这类情况的出现,市面上出现了害虫性诱自动监测系统,可以监测农田中的害虫情况,并及时反馈给管理者,很多农户应用了它之后,害虫发生的情况明显减少了很多,因此被广大农民朋友们口口相传,很快就覆盖了全国各种农业活动中。
害虫性诱自动监测系统采用按放性诱剂诱杀害虫的原理,集害虫诱捕,数据统计,数据传输为一体,实现了害虫的定向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虫害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
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采用按放性诱剂诱杀害虫的原理,集害虫诱捕,数据统计,数据传输为一体,实现了害虫的定向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虫害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
托普云农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采用按放性诱剂诱杀害虫的原理,集害虫诱捕、数据统计、数据传输为一体,实现了害虫的定向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监测、虫害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
可通过更换诱芯,实现对不同害虫进行监测。
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设置灵活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林业害虫、仓储害虫等各种害虫监测领域。
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技术参数:
电源:DC12V
虫情报送时间:实时、半小时、1小时、1天;
靶标害虫大小:2mm-40mm
监测准确度:90%以上
可靠性指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5000小时。
绝缘电阻:≥2.5MΩ
高压网:3mm间距高压网盘
托普云农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功能特点:
1、可通过Web端与APP远程控制,一个账户可远程控制多台不同编号的设备,远程查看设备的地理位置,设备编号,工作时段,上传间隔,诱芯维护基本信息,实时工作状态等。
2、可在GIS地图上列出所有安装的害虫性诱智能测报灯,直接选择进入查看状态,便于统一管理。
3、APP及WEB端可以数据列表和曲线的形式显示杀虫数据,曲线和列表显示,并可报警预警。
4、报警内容:剩余电量状态报警,诱芯过期报警等。
5、虫口数量统计正确率90%以上。
能够相对准确的反应区域内害虫发生动态。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