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α1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组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R)激动剂(以下简称α1激动剂)是临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之一,但在围术期的应用缺乏规范。近年来,随着围术期容量治疗研究的深入,围术期容量管理由开放性或限制性补液策略转变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策略。与此同时,仍有部分患者需要给予α1激动剂以维持适当的血管张力,达到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的目的,并且在GDFT基础上限制性液体管理,改善患者的术后转归。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α1激动剂围术期应用专家组在仔细评价相关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关于α1激动剂围术期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

α1激动剂的药理学特点

人体不同部位血管表面α1-AR分布不同,缩血管药物反应也不同。如冠状动脉α1-AR密度较低,肺动脉、肾动脉和肝动脉α1-AR密度较高。α1-AR亚型分为α1A、α1B和α1D三种。α1A、α1B主要分布在外周血管,而冠状动脉则主要为α1D。临床常用的α1激动剂有甲氧明、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麻黄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其中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仅作用于α1-AR。由于多巴胺不同剂量时的作用复杂,而肾上腺素以β受体作用为主,大剂量时才体现缩血管作用,本文不予讨论。α1激动剂药理作用特点见表1。

甲氧明主要作用于α1A-AR和α1B-AR,对外周血管有明显收缩作用,但对冠状动脉几乎没有作用。甲氧明使外周阻力增加、升高血压、反射性降低心率、减少心肌氧耗,同时增加心肌灌注压及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氧供。由于甲氧明升压作用温和,与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相比,较少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心率显著减慢。

去氧肾上腺素是非选择性α1激动剂,在收缩外周血管的同时,对冠状动脉产生收缩作用,对冠心病患者使用需谨慎。去甲肾上腺素同时激动α1-AR和β1-AR,显著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平均动脉压、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回心血量,被推荐作为休克治疗的一线升压药物。

麻黄碱为间接α及β激动剂,促进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升高血压的同时增加心率和心室收缩力,显著增加心肌耗氧。麻黄碱作用时间长,不适用于内源性儿茶酚胺耗竭的患者,并且反复使用易出现快速耐受。

α1激动剂的临床适用情况

麻醉药物多有负性肌力作用并可引起血管扩张,降低心输出量。椎管内麻醉引起交感神经阻滞,麻醉药物又引起器官内自动调节反应钝化,血流分布也受到影响。麻醉相关的微循环障碍和手术所致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组织氧供和氧需平衡失调。如果不能有效维持脏器的灌注压会增加围术期急性脏器损伤风险及远期死亡率。围术期低血压原因较多,在排除容量绝对不足或者低心输出量的情况下,应酌情使用α1激动剂及时纠正低血压。

α1激动剂为缩血管药物,可对抗麻醉药物所致的扩血管副作用。当配合适当容量治疗后,可补充因麻醉药扩张血管引起的相对循环容量不足,从而维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调控支持器官组织微循环,减少对输液的过度依赖。目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外科手术中开展较广,主要集中于轻症、中小手术患者,强调整个围术期阶段容量管理,极力避免容量过负荷导致的组织器官水肿。而在危重症患者中,GDFT也强调要维持适当的有效血管内血量。通过降低并发症等综合作用达到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目的。事实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患者和手术,α1激动剂联合适当的容量管理(GDFT),均可在避免过度补液造成的危害同时,很好地维持组织器官灌注并改善预后。

α1激动剂围术期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围术期循环管理重在维持足够的器官灌注,最重要的是维持足够脏器灌注压。麻醉过程中在心输出量已达到最优化的前提下,为保证足够脏器灌注压,应及时使用α1激动剂。使用α1激动剂前必须充分评估有效循环血量,尽量配合GDFT达到合适容量状态。当使用超过推荐剂量的α1激动剂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时,应当积极寻找循环障碍原因,避免使用过度带来的危害。有证据显示在适当的容量状态和心功能时,使用推荐剂量的α1激动剂所引起的缩血管作用不会对肾脏灌注及微循环血流产生显著不良影响。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应当避免过度补液,可使用α1激动剂维持肾脏灌注压。α1-AR的分布和密度决定了不同部位血管对α1激动剂收缩反应不同。对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甲氧明有潜在的维持冠脉血流量,避免冠脉过度收缩的作用。

全麻诱导时,预防性酌情使用α1激动剂并联合GDFT更易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高危患者诱导后的低血压状态,又可以避免容量不足或容量超负荷。麻醉同时可持续给予α1激动剂,同时结合容量管理。对于左心或右心后负荷升高后,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的循环障碍患者,单独使用α1激动剂需谨慎。

除麻黄碱外,α1激动剂多为超短效药物,常需连续输注维持血药浓度。持续输注时应遵循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原则。给药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最好在连续血压监测下进行。

α1激动剂常用方法和推荐剂量

1.预防性给药避免麻醉后低血压

可在全麻诱导前或者诱导同时给予α1激动剂,也可以在椎管内麻醉的同时给予α1激动剂,预防诱导后或椎管内麻醉后出现低血压。非心脏手术临床推荐剂量见表2。

2.术中维持血压和循环稳定

术中启用α1激动剂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推荐剂量见表2。

α1激动剂在老年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应用

1.老年患者围术期循环管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脏器功能衰退以及并存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麻醉状态下全身血管的调节能力明显减退。特别是静脉容量血管系统调节能力显著下降,回心血量降低,导致心脏每搏量以及心输出量降低。如果通过过度补液维持心脏前负荷,将导致苏醒后因血管张力恢复而回心血量急剧增加,显著增加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风险。另外,动脉血管系统的阻力下降,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对灌注压力的依赖性明显增强,维护血压对确保重要脏器的血流供应及氧供需平衡维持至关重要。确保血管内容量的平衡,甚至轻度负平衡有益于患者的术后转归。为达到上述要求,在确保血管内容量合适的前提下,给予α1激动剂具有其临床适应证,GDFT联合α1激动剂,更易达到限制性液体管理目标,改善患者的术后转归。

2.α1激动剂在老年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推荐

(1)全麻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开始前可预防性给药,剂量见表2。

(2)全麻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可经静脉单次或者持续给予α1激动剂,单次用量为去氧肾上腺素25~50μg,或去甲肾上腺素2.5~5.0μg,或甲氧明1~2mg。可重复给予单次剂量,必要时持续输注上述药物。选择上述药物时要顾及老年患者术前并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以及患者的具体状态。

(3)椎管内麻醉的老年患者,为预防发生低血压,可遵循以下原则:①麻醉前适当补充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ml/kg;②控制局麻药总容量;③局麻药液中加入麻黄碱1mg/ml;④上述措施预防无效,可经静脉单次或持续给予α1激动剂。

3.α1激动剂在老年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注意事项

(1)给予α1激动剂前,首先需确保血管内容量,即心脏的前负荷适当,或者达到GDFT的要求。

(2)给予α1激动剂后,维持血压的水平取决于重要脏器对灌注压力的要求,合并脆弱脏器功能的老年患者,最好将围术期血压维持在术前基线血压水平以上。

(3)老年患者常并存心肺疾病,α1激动剂药物和剂量的选择应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代偿状态,目的旨在改善和增加心脏每搏量指数(SVI)、心输出量指数(CI)以及周围重要脏器(大脑、肾脏)氧供需平衡维持。

α1激动剂在心血管病患者手术的围术期应用

1.心血管病患者围术期循环管理特点

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尤其在麻醉诱导期和体外循环脱机后早期,可能因血管扩张引起循环波动,导致低血压。合理使用α1激动剂,是纠正循环障碍的理想药物。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致心肌供血不足,合并长期高血压又使左室肥厚和心肌缺血。围术期低血压和心率过快会加重心肌缺血。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移植术,因心脏位置改变导致血压下降时,补液治疗无效且可能有害,术中低血压治疗宜选单纯α1激动剂。

(2)左心系统心脏瓣膜狭窄性心脏病。①重度二尖瓣狭窄(MS):血流进入左心室受阻,心率过快时左心室充盈进一步减少;术前大量补液加重液体在左心房和右心系统的潴留,加重肺淤血;术后大量补液加重左心功能损害。对于术中低血压,在狭窄解除前,宜选单纯α1激动剂(如甲氧明或去氧肾上腺素),而在瓣膜替换后,特别是心率慢时,选用去甲肾上腺素。②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血流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受阻,左心室增厚、心肌缺血,通常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低血压和心率过快将加重心肌缺血,心率快还加重舒张功能损害,心脏射血期缩短,每搏量进一步下降。宜选单纯α1激动剂。

(3)慢性心脏收缩功能不全急性失代偿。长期心功能不全,心脏β1-AR下调,α1-AR表达稳定或增高,兴奋α1-AR使心脏收缩功能得到维持和改善。由于心衰时,α1-AR只有10%被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占领,因此需要补充外源性的α1激动剂。冠状动脉供血受到心

肌收缩的影响,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血压低时,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心肌供血明显减少。使用α1激动剂利于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4)心室肥厚性舒张性心力衰竭。心室肥厚造成心肌血流的供需不平衡、心肌缺血。由于心室容积受限,心率过快进一步影响心室舒张,此时通过补充容量提高血压的作用有限。术中如血压下降将使心肌缺血加重。而当收缩功能正常时,无需选用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宜选择单纯α1激动剂。

(5)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常伴有心室收缩期二尖瓣前叶的前向运动(SAM征),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出现收缩期二尖瓣返流,心脏前向血流明显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加重SAM征的因素有容量负荷减少、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阻力降低。此时强心药物将加重心肌缺血和低血压。处理原则是适当补充前负荷、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避免增加心肌收缩力、避免心率过快,此时宜选用单纯α1激动剂。

2.α1激动剂在心血管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推荐

如果短时间内需要不断单次静脉给予α1激动剂维持血压,则可改为持续静脉泵注。对于心功能不全的低血压,宜选去甲肾上腺素,如果心率过快,则可选用单纯α1激动剂。心血管手术术中常用剂量见表3。

3.α1激动剂在心血管患者应用的注意事项

(1)心血管手术患者诱导期间的低血压,可先补充液体2~5ml/kg或进行GDFT。围术期低血压,应在适当前负荷条件下,给予

α1激动剂治疗。容量补充需与心腔大小、心功能状态相匹配。心率过快宜选用甲氧明或去氧肾上腺素;心率偏慢,则宜选用去甲肾上腺素。

(2)静脉泵注α1激动剂期间,尤其剂量较大时,应严密动态观察尿量、血乳酸含量和中心静脉血气变化,避免过度缩血管引起并发症。

(3)心血管手术中出现过敏反应引起呼吸系统受累(支气管痉挛、气道压增高)时,首选肾上腺素。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易出现室颤,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如单纯表现为肺动脉压增高导致血压下降的过敏反应(如鱼精蛋白反应),不应补充液体,而应给予降低肺动脉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如果给药后低血压仍不能逆转,应给予α1激动剂维持心脏灌注压。

α1激动剂在孕产妇患者围术期应用

1.产妇围术期麻醉管理特点

(1)妊娠期生理和围术期特点。①心血管系统:孕妇循环总量增多,妊娠33周达峰值,增加40%~50%,至晚孕期维持不变,每搏量增加25%~30%,心率增加15%~25%。产后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妊娠期子宫血管增粗,足月时子宫血流量为600~800ml/min,其中80%~85%供应胎盘。②椎管内麻醉后,交感神经被阻滞,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风险增加。应给予α1激动剂处理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

(2)妊娠合并心脏病接受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循环管理特点。①产妇合并心脏病以先心病和瓣膜病为主,先心病又以左向右分流的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居多,获得性心脏病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由于麻醉因素可造成的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或心肌抑制导致严重低血压。②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后数小时至数天回心血量的增加,对重度肺动脉高压及心脏瓣膜狭窄产妇,可能诱发心衰及肺动脉高压危象。③妊娠合并上述心脏疾患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围术期管理的核心为维持体循环阻力,合理预防性地应用α1激动剂,避免心脏前负荷过多,必要时辅以适当正性肌力药物维护心功能。

2.α1激动剂在产科围术期应用的推荐

(1)正常产妇。①剖宫产手术。术前或术中补液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的证据不足(A2-E)。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院(NICE)产科指南和2015美国ASA/SOAP产科麻醉实践指南指出,α1激动剂去氧肾上腺素防止剖宫产术中低血压优于麻黄碱,更有利于胎儿(表4)。椎管内麻醉后出现循环波动血压降低时,可经静脉单次或连续泵注α1激动剂。a.单次静脉给药:如产妇心率慢于60次/分,给予麻黄碱5~10mg;如心率快于60次/分,给予去氧肾上腺素50~100μg或甲氧明2~3mg。给药速度不宜过快,可重复给药。b.持续静脉输注:可在麻醉操作时预防性泵注去氧肾上腺素0.5~1.0μg·kg-1·min-1或甲氧明1.5~4.0μg·kg-1·min-1,在连续监测血压调整给药。②妊娠期非剖宫产手术胎盘血管无自主舒缩功能,依靠母体血压维持血液供应,母体收缩压应维持在100mmHg以上,胎盘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α1激动剂可引起胎盘血管强烈收缩。此类手术出现低血压时,建议首先考虑液体治疗,使用升压药物应慎重。

(2)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妇。①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目前尚无特异性提升体循环压力的药物,去氧肾上腺素较去甲肾上腺素更易导致体肺循环压力倒置,诱发肺高压危象。椎管内麻醉给药前,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0.15μg·kg-1·min-1,尽可能避免单次静脉推注。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达到0.15μg·kg-1·min-1血压仍不理想,应考虑加用血管加压素(或垂体后叶素)。根据Swan-Ganz导管数据,辅以降低肺血管阻力的药物(静脉和/或吸入)及强心药物多巴酚丁胺等,同时控制液体输注。②妊娠合并心脏二尖瓣狭窄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二尖瓣狭窄患者可能存在左室发育较差、肺动脉高压、房颤,出现低血压时,宜选α1激动剂维持后负荷,根据心率选择去甲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或甲氧明。椎管内麻醉给药前,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2~0.15μg·kg-1·min-1,或甲氧明1.5~4.0μg·kg-1·min-1,或去氧肾上腺素0.5~5μg·kg-1·min-1。单次静脉给药剂量为去甲肾上腺素2.5~5.0μg,或去氧肾上腺素25~50μg,或甲氧明1~2mg,注意维持合适的心脏前负荷。③使用缩宫素患者。缩宫素导致外周循环阻力降低及心率增快,慎用于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必须采用小剂量缓慢静脉滴注的方式,必要时用α1激动剂以维持体循环阻力。

3.α1激动剂在产科围术期应用的注意事项

(1)妊娠期非剖宫产手术使用α1激动剂需谨慎,建议首先考虑液体治疗。

(2)对妊娠期剖宫产手术患者,单纯液体治疗预防低血压证据不足,无需为了扩容而推迟麻醉,推荐麻醉同时根据理想体重补充液体10ml/kg,之后选择GDFT联合α1激动剂维持循环稳定。如明确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应将产妇右臀部垫起或使子宫左倾位20~30°。

(3)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孕产妇,单纯缩血管提高后负荷有加重心功能不全风险。大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收缩,长时间大量使用应谨慎,或配合强心药物使用。

α1激动剂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应用

1.骨科患者围术期循环管理特点

骨科手术术式及体位多变、病情多样。其中严重创伤、脊柱手术和骨肿瘤等患者术前常伴低血容量或贫血,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多,单独应用液体治疗效果欠佳,且过度补液易出现肺水肿。使用骨水泥可导致低血压、心律失常等骨水泥反应综合征。四肢手术应用止血带也伴随程度不同的止血带反应和释放后引起的循环改变。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较多,自身调节和应激能力差,围术期低血压与术后谵妄、卒中、心脏事件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相关。因此,围术期常将α1激动剂和GDFT联合应用来维持循环稳定。

2.α1激动剂在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推荐

(1)区域麻醉:满足手术前提下控制局麻药剂量和阻滞范围;应用每搏量变异度(SVV)等监测有助于动态监测液体容量状态;可单次或持续给予α1激动剂联合容量治疗,尽可能缩短低血压持续时间。

(2)全麻:诱导时血压下降多与静脉容量不足及血管张力快速丧失有关,预防性给予α1激动剂联合GDFT更容易实现严格的容量控制和维持循环稳定。术前合并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中重度颅脑血管狭窄等状况老年患者,可静脉泵注α1激动剂,维持术中血压在术前血压的基线水平±20%范围内。

3.α1激动剂在骨科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注意事项

(1)急诊骨科手术特别是创伤手术患者多存在容量不足和血管高张力状态,部分患者处于内源性儿茶酚胺耗竭状态,麻醉诱导极易出现低血压,可以在诱导前或诱导时给予容量治疗的同时,预防性给予α1激动剂。

(2)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现严重低血压应首先区分是失血性还是脊髓性,前者以补充血容量为主,后者采用α1激动剂联合GDFT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脊髓休克期或高位截瘫患者,因交感神经功能下降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低血压常伴有心率减慢,此时可联合给予阿托品、麻黄碱或小剂量肾上腺素处理。

α1激动剂在胸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应用

1.胸科患者围术期循环管理特点

胸科手术术中多采用侧卧位单肺通气,此时受重力作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作用、以及患侧肺塌陷后的血管扭曲、血管床开放减少造成的机械性等因素,使得大部分血液进入健侧肺,健侧肺在单肺通气过程中一直处于高灌注状态,如果术中补液过多,术后健侧肺容易出现肺水肿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即使术前心功能正常患者,胸科手术也易诱发心肌缺血、肺损伤,甚至急性肺水肿。另一方面,慢性肺部疾病常同时合并心脏疾患,例如房颤、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等。在单肺通气过程中肺动脉压会进一步升高,加重右心功能不全和体循环淤血。因此在避免过量补液的同时保证足够的体循环灌注压是围术期循环管理的关键。

2.α1激动剂在胸科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推荐

胸科患者手术,特别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和肺叶切除的手术,宜采用限制性输液策略。对于没有大量失血的手术,诱导前可给予2~5ml/kg液体负荷剂量,术中维持液体输注1~2ml·kg-1·h-1。由于一般的循环监测指标例如每搏量变异度(SVV)、脉压变异度(PPV)等在单肺通气和纵隔摆动时并不可靠,此时通过外周动脉波形分析来计算心输出量也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因此维持术中血压宜选小剂量α

1激动剂,谨慎补液。肺部手术在单肺通气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合并氧合下降。此时可选用小剂量α1激动剂,既可以维持体循环压力,也可以辅助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作用,增加肺血管张力、减少肺内分流。

3.α1激动剂在胸科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注意事项

(1)胸科手术当出现大量快速失血时,应积极补充血制品。避免过度使用α1激动剂。应充分评估食管手术患者术前禁食水时间长,可能存在容量不足。

(2)对于同时合并心脏疾患,特别是右心功能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单肺通气后可能出现循环障碍,使用α1激动剂应谨慎,宜采用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至合适剂量,并联合其他强心或降肺动脉压等对因治疗方法维持循环。

α1激动剂在腹部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应用

1.腹部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的特点

腹部手术操作引起腹膜、肠管及肠系膜水肿;部分手术(如膀胱癌手术)无法计算尿量;腹腔镜手术的长时间气腹及体位变化等,增加了管理难度。容量过负荷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延缓肠功能恢复。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采用GDFT联合α1激动剂策略,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改善开腹大手术和危重患者的预后。

2.α1激动剂在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推荐

(1)对术前禁食水的患者,应注意在麻醉诱导期间及手术切皮前,因麻醉药物导致的血管扩张、循环抑制等因素发生低血压。此时容量相对不足,可缓慢补液的同时推荐持续使用α1激动剂。

(2)在全麻诱导时或者椎管内麻醉时,避免过量输液可以帮助改善腹部手术患者转归,特别是胃肠道术患者需尽快恢复术后肠功能,可预防性单次小剂量或者持续泵注α1激动剂。

3.α1激动剂在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注意事项

(1)高风险手术患者(多种合并症患者、多脏器切除手术或复杂血管重建手术),使用α1激动剂时,推荐使用GDFT指导补液,提倡监测保证心输出量。

(2)中高危患者或接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在补充负荷剂量液体后的输液维持速度仅需要1~2ml·kg-1·h-1,在此期间宜选α1激动剂维持脏器灌注压。推荐同时监测每小时尿量和血清乳酸水平,以决定器官灌注压是否足够。

编审专家组成员名单:

顾问:

徐建国庄心良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艾艳秋鲍红光陈绍辉陈新忠杜洪印方向明冯泽国郭政黄绍强黄宇光罗爱林李军马虹麻伟青

闵苏孟凡民麻海春田鸣田国刚欧阳碧山王国林王国年王东信王秀丽王多友万茹徐国海严敏于金贵袁红斌易杰张卫张炳东张勤功张兰

撰稿人:

俞卫锋王天龙郭向阳陈雷徐铭军徐世元赵晓琴赵丽云徐懋张伟宁巧明宋锴澄张鸿飞

撰稿主审:

徐建国黄宇光王天龙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7-01-08)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α、β肾上腺素受体 所在位置及影响 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 高) (一)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 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 (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α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 2.皮肤、粘膜、肾和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α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 3.对脑和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 4.静脉和大动脉的α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血管舒张——降压。 1.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 2.激动冠脉β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α受体——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4.激动β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β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是β2受体。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β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α受体和β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激动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α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七)激动β1受体: 1.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 2.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 二、心脏 (一)激动心脏上的β1受体——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

第八章__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溺水、麻醉意外引起的心脏骤停应选用:B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地高辛 2.防治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应选用: C A.异丙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3.能促进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对中枢有兴奋作用的拟肾上腺素药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麻黄碱 E.去甲肾上腺素 4.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是;E A.多巴酚丁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5.具有舒张肾血管的拟肾上腺素药是:B A.间羟胺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6.过量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选用对症治疗药物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多巴胺 7.微量肾上腺案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D A.防止过敏性休克 B.中枢镇静作月 C.局部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D.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及防止吸收中毒 E.防止出现低血压 8.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粘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是: D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9.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C A.麻黄碱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案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10.反复应用麻黄碱引起快速耐受性的原因是:D A.受体被阻断 B.受体数目减少 C.代偿性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 D.递质耗损排空,储存减少 E.肝药酶诱导,加快代谢 11.静滴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最易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是:C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12.下列叙述的错误项是:D A.多巴胺激动α、β1和多巴胺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1和β2受体 C.麻黄碱激动α、β1β2受体 D.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2受体 E.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受体 13.少尿或无尿的休克思者应禁用:E A.山莨菪碱 B.异丙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阿托品 E.去甲肾上腺素 14.下列用药过量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颠动的药物是:D A.间羟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多巴胺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一节化学、构效关系及分类 一、化学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adrenoceptor agonists)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的作用。它们都是胺类,而作用又与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sympathomimetic amine),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 β-苯乙胺儿茶酚 表10-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化学结构和受体选择性 二、构效关系 1.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在苯环3、4位C上都有羟基形成儿茶酚,故称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它们的外周作用强而中枢作用弱,作用时间短。如果去掉一个羟基,其外周作用将减弱,而作用时间延长,特别是去掉3位羟基,如将两个羟基都去掉,则外周作用减弱,中枢作用加强,如麻黄碱。 2,烷胺侧链α碳原子上的氢如被甲基取代,可阻碍MAO的氧化,作用时间延长。易被摄取1所摄入在神经元内存在时间长,从而发挥促进递质释放的作用,如间羟胺和麻黄碱。 3.氨基上氢原子如被取代,则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将发生变化。取代基团从甲基到叔丁基,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β受体作用却逐渐加强。 三、分类 按其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而分为三大类:①α受体激动药(α-adrenoceptor agonists)。②α,β受体激动药(α,β-adrenoceptor agonists)。③β受体激动药(β-adrenoceptor agonists)。 一、α1,α2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来源及化学」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NE)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也可由肾上腺髓质少量分泌。药用的是人工合成品,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易失效,在中性尤其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乃至棕色失效。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一、A1 1、为了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可加用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2、多巴胺可用于治疗 A、帕金森病 B、帕金森综合征 C、心源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E、上消化道出血 3、对抗硬脊膜外麻醉所致的低血压,可选用 A、麻黄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羟胺 4、急性肾衰竭时,可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的药物是 A、多巴胺 B、麻黄碱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5、多巴胺增加肾血流量的主要机制是 A、兴奋多巴胺受体 B、兴奋β1受体 C、兴奋α1受体 D、兴奋β2受体 E、直接扩张肾血管平滑肌 6、对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并可促进递质释放作用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去氧肾上腺素 E、麻黄碱 7、对α和β受体均有较强激动作用的药物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可乐定 D、肾上腺素 E、多巴酚丁胺 8、肾上腺素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主要是 A、加强心肌收缩力,反射性心率减慢,耗氧减少 B、加强心肌收缩力,耗氧增多 C、增加冠脉血流,使耗氧供氧平衡 D、扩张骨骼肌血管,使外周阻力降低,耗氧减少 E、传导加快,心率加快,耗氧减少 9、多巴胺治疗休克的优点是 A、内脏血管扩张,保证重要脏器血供 B、增加肾血流量 C、对心脏作用温和,很少引起心律失常 D、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E、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10、滴鼻给药,治疗鼻塞的药物是 A、异丙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多巴酚丁胺 11、过量最易引起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间羟胺 12、下列关于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收缩皮肤、黏膜血管 B、扩张肾血管 C、微弱收缩脑和肺血管 D、扩张骨骼肌血管 E、舒张冠状血管 13、多巴胺使肾和肠系膜的血管舒张是由于 A、选择性兴奋多巴胺受体 B、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C、兴奋β受体 D、选择性阻断α受体 E、促组胺释放

(精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习题

第9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名词解释 1. adrenoceptor agonists; 2. 快速耐受性; 3. 拟交感胺类; (二)选择题 【A1型题】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应选用:() A 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普萘洛尔 D 色甘酸钠 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时,首选何药抢救? ()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 D.葡萄糖酸钙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用何药与利尿剂配伍来增加尿量?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 多巴胺 4.心脏骤停时,应首选何药急救? () A 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地高辛 5.下列何药可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 () A 异丙肾上腺素 B 度冷丁 C 肾上腺素 D 沙丁胺醇 6.可翻转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药物是:() A 阿托品 B 酚苄明 C 甲氧胺 D 美加明 7.反复使用麻黄碱时,药理作用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A 肝药酶诱导作用 B 肾排泄增加 C 受体敏感性降低 D 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贮存减少、耗竭 8.氯丙嗪过量引起血压下降时,应选用:()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9.为了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和减少不良反应,可加用:() A 肾上腺素 B 异丙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去甲肾上腺素 10.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鼻充血时,可用何药滴鼻?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11.用来预防哮喘发作的抗喘药是:() A 羟甲叔丁肾上腺素 B 氨茶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麻黄碱 12. 心源性休克选用药物:()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 麻黄碱 13. 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 A 麻黄碱 B 多巴胺 C 去甲肾上腺素 D 异丙肾上腺素 14、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剂量过大或过于频繁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 A 中枢兴奋症状 B体位性低血压 C舒张压升高 D心悸或心动过速 15、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最显著的组织器官是:() A 眼睛 B 皮肤、粘膜及腹腔内脏血管 C 胃肠和膀胱平滑肌 D腺体 16、麻黄碱与肾上腺素比较,其作用特点是:() A 升压作用弱、持久,易引起耐受性 B 作用较强、不持久,能兴奋中枢 C 作用弱、维持时间短,有舒张平滑肌作用 D 可口服给药,可避免发生耐受性及中枢兴奋作用 17.为了处理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可选用:()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a、B肾上腺素受体 所在位置及影响 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 高) (一)激动血管上的a 1受体一一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 脉和小静脉收缩: 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 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 (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a受体密度高,血 管收缩较明显; 2.皮肤、粘膜、肾和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a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 3.对脑和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 4.静脉和大动脉的a受体密度低一一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B 2受体一一血管舒张一一降 压。 1.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B 2受体占优势一一血管舒张; 2.激动冠脉B 2受体一一舒张血管。 3.激动a受体——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4.激动B受体一一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B 2受体一一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B 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B 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R 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是B 2受体。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B 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B 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a受体和B 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激动a 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a 2 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 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七)激动B 1受体: 1.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 2.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 二、心脏 (一)激动心脏上的B 1受体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 (二)激动心肌、传导系 统和窦房结的B 1及B 2受体一— 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四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麻黄碱、间羟胺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了解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能力目标 (1)临床应用中能根据休克的类型选择用药; (2)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少数患者在输液或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喉头水肿、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这时应如何抢救? 案例分析: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及时抢救,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而缓解呼吸困难,并且能抑制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的充血水肿,从而能迅速缓解症状。此外可合用糖皮质激素,并采取人工呼吸、吸氧等措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通过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间接激动受体,而产生与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又称为拟肾上腺素药。因为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苯环上有两个邻位羟基者为儿茶酚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其作用强,但由于在体内易被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破坏,故作用维持时间短;无邻位羟基者为非儿茶酚胺类,如麻黄碱、间羟胺等,作用减弱,但作用维持时间延长。根据药物对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可分为α、β受体激动药,α受体激动药和β受体激动药三类。 一、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药用肾上腺素是从家畜肾上腺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或棕色而失效。 【作用】 肾上腺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第八章__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教学文案

第八章__肾上腺素受 体激动药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选择题 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溺水、麻醉意外引起的心脏骤停应选用:B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多巴胺 E.地高辛 2.防治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应选用: C A.异丙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3.能促进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对中枢有兴奋作用的拟肾上腺素药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麻黄碱 E.去甲肾上腺素 4.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是;E A.多巴酚丁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5.具有舒张肾血管的拟肾上腺素药是:B A.间羟胺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6.过量氯丙嗪引起的低血压,选用对症治疗药物是:D A.异丙肾上腺素 B.麻黄碱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多巴胺 7.微量肾上腺案与局麻药配伍目的主要是:D A.防止过敏性休克 B.中枢镇静作月 C.局部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D.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及防止吸收中毒 E.防止出现低血压

8.治疗鼻炎、鼻窦炎出现的鼻粘膜充血,选用的滴鼻药是: D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多巴胺 9.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是:C A.麻黄碱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案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10.反复应用麻黄碱引起快速耐受性的原因是:D A.受体被阻断 B.受体数目减少 C.代偿性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 D.递质耗损排空,储存减少 E.肝药酶诱导,加快代谢 11.静滴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最易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是:C A.异丙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举例

一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药用的NA是人工合成品,化学性质不稳定,见光、遇热易分解,在中性尤其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色而失效,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常用其重酒石酸盐。 【药理作用】激动α受体作用强大,对α1和α2受体无选择性。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1.血管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主要是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2.心脏较弱激动心脏的β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也会出现心律失常,但较肾上腺素少见。 3.血压小剂量静脉滴注血管收缩作用尚不十分剧烈时,由于心脏兴奋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故脉压加大。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4.其他仅在大剂量时才出现血糖升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弱。对于孕妇,可增加子宫收缩的频率。 【临床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用于休克治疗已不占重要地位,目前仅限于早期神经源性休克以及嗜铬细胞瘤切除后或药物中毒时的低血压。本药稀释后口服,可使食管和胃内血管收缩产生局部止血作用。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2.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器质性心脏病及少尿、无尿、严重微循环障碍的病人及孕妇禁用。 二.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药理作用】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α和β受体。 1.心脏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及β2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2.血管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血管舒张。 3.血压心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图10-1);由于骨骼肌血管(在全身血管中占相当大比例)的舒张作用,抵消或超过了皮肤粘膜血管收缩作用的影响,故舒张压不变或下降;此时脉压差加大,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有利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肾上腺素的典型血压改变多为双相反应,即给药后迅速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而后出现微弱的降压反应,后者持续作用时间较长。如事先给予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被翻转,呈现明显的降压反应,表现出肾上腺素对血管β2受体的激动作用。 此外,肾上腺素尚能作用于肾小球旁器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s)的β1受体,促进肾素的分泌。 4.平滑肌能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发挥强大的舒张作用。并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性物质,还可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粘膜水肿。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第一节构效关系与分类 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s, CA) β-苯乙胺 儿茶酚 catechol ?【体内过程】 ?第二节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norepinephrine, NE) ?【药动学】 ?【药理作用】受体:α1,α2,β1 ?效应器官:心血管 ? 1. 对血管的收缩作用(小动脉、小静脉) ? 2. 对心脏的作用较弱 ? 3. 升压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1.局部缺血坏死 热敷,酚妥拉明局部浸润注射,更换注射部位。 2.急性肾衰 尿量<25ml/h应减量或停用,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脱水利尿。 3.停药后血压下降 减量减速后再停药 ?可乐定 (clonidine) α2-R激动药 【药理作用】 交感中枢抑制,在外周负反馈NA释放 (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物) 【临床应用】 用于中度高血压 ?第三节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Epi; adrenaline, Ad) 【药理作用】 一.心血管系统 1.心脏兴奋激动β1-R、β2-R 2.血管激动α1-R;β2-R 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3.升高血压 ?治疗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大剂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药理作用】 二.支气管舒张作用 支气管平滑肌β2-R激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减少渗出消除水肿。 三、代谢水平 提高机体代谢:肝糖原分解,葡萄糖,脂肪分解 ?【临床应用】 1.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 2.心跳骤停 3.支气管哮喘 4.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血清病 5.局部应用 与局麻药配伍及局部止血 ?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激动不安等,经休息后可消失。 ?大剂量导致心律失常和血压剧增引起心室纤颤和脑溢血。 ?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甲亢及糖尿病。 ?麻黄碱 (ephedrine) 【药理作用】 A.激动α1、α2-R;激动β1-R、β2-R(直接作用) B.促进递质NA释放(间接作用) 特点: 1)性质稳定、可口服 2)作用弱、缓慢、持久 3)中枢兴奋作用强 4)快速耐受性 ?【临床应用】 1.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及轻症哮喘治疗 2.鼻塞 3.防止腰麻所致低血压 4.缓解皮肤粘膜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 【不良反应】 中枢兴奋作用强导致不安、失眠,晚间需服用镇静催眠药。 ?多巴胺(dopamine,DA) (α、β、DA-R激动药) 【药理作用】 主要效应器官:心血管、肾脏 1. 心脏,血管,血压(D1, β1, α) 2. 肾脏(D1, α ) ?【临床应用】 1. 多种原因所致休克:感染性,心源性,出血性休克:iv gtt 每分2-5ug/kg;补充血容量。 2. 急性肾衰:与利尿药合用 ?第四节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 【药理作用】激动β1和β2受体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答案

第五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C) A. 多巴胺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特布他林 E. 肾上腺素 2.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B)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 腺素肾上腺素 D. 氯丙那林 E. 特布他林 3. 怎样增强肾上腺素能药物的β- 受体激动作用(D) A. 酚羟基甲基化 B. β- 碳上引入甲基 C. 除去酚羟基 D. 在氨基上代以较大的烷基 E. 延长侧链的长度 4. 下列叙述中与异丙肾上腺素不符的是(D) A. 分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 但临床上使用其外消旋体 B. 配制注射剂时不应使用金属容器 C. 化学名为 4-[(2- 异丙氨基 -1- 羟基 ) 乙基 ]-1,2- 苯二酚盐酸盐 D. 用于周围循环不全时低血压状态的急救 E. 露置空气中见光易氧化变色 , 色渐深。 5. 盐酸麻黄碱的立体结构为(E) A.(1S,2S) 一 (+) B.(lS,2R) 一 (+)

C.(1R,2R) 一 (-) D.(1R,2S) 一 (+) E.(1R,2S) 一 (-) 6. 具有下列结构的药物为(B) A. 去甲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肾上腺素 D. 甲基多巴 E. 氯丙那林 7.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A) A. 克仑特罗 B. 特布他林 C. 沙丁胺醇 D. 氯丙那林 E. 去氧肾上腺素 8.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C) A. 克仑特罗 B. 特布他林 C. 沙丁胺醇 D. 氯丙那林 E. 间羟胺 9.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D) A. 异丙肾上腺素 B. 去甲肾 上腺素 C .多巴胺 D. 肾上腺素 E. 特布他林 10. 具有下列结构的药物为(C) A. 去氧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 素 C、间羟胺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学习目标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间羟胺、麻黄碱、甲氧明、苯肾上腺素(新福林)的作用特点。 基础知识 一、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副肾素) 体内过程:口服后在碱性肠液及肝内氧化失效,故口服无效。 作用机理:直接激动α、β受体,产生α样和β样效应。 翻转作用(肾上腺素升压效应的翻转):预先使用α1受体阻断剂,取消了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的作用,则肾上腺素激动β2受体扩张血管的作用充分表现,这时用原来升压剂量的肾上腺素可引起单纯的血压下降。意义:α受体阻断剂引起的低血压不能用肾上腺素治疗。 麻黄碱 1.可直接激动α、β受体,还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产生间接作用。 2.升压作用出现缓慢,维持时间长。防治某些低血压状态。 3.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起效慢,持续时间长。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轻症和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 4.治疗鼻粘膜充血所致的鼻塞。

5.兴奋中枢。 多巴胺 1.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中枢作用。 2.激动α、β受体和外周的多巴胺受体。 3.舒缩血管: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肾脏、肠系膜血管舒张。 4.影响肾血流量,抑制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利尿作用。可作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 使血液分配合理,可用于各种休克。 二、α受体激动药 (一)α1、β1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机理:直接激动α、β1受体,产生α样和β1样作用。 特点:对α受体有强大激动作用,对β1受体作用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 间羟胺 1.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较弱而持久。 2.肾血管收缩作用较弱,较少引起少尿、无尿等反应。 3.兴奋心脏作用较弱。 4.去甲肾上腺素的代用品,用于各种休克早期或其它低血压状态。 (二)α1受体激动药 去氧肾上腺素:可作扩瞳药检查眼底。 三、β受体激动药 (一)β1、β2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治喘灵) 作用机理:直接激动β1、β2受体,产生β1样、β2样作用,对α受体无作用。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拟肾上腺素药 一、名词解释: 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二、填空题 1. 肾上腺素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阿托品扩瞳的机制是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扩瞳的机制是_______. 3. 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途是_______和_______。 4. 肾上腺素的主要禁忌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治疗心脏骤停可选用的拟肾上腺素药物是_______或_______。 6. 长时间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_______、_______。 7. 肾上腺素对皮肤粘膜血管_______,对骨骼肌血管_______。 8. 多巴胺对肾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 反复给药,易产生快速耐受性的药物是_______和_______。 10. 对β1、β2受体均有激动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三、是非题 1.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压,可以纠正氯丙嗪引起的血压降低。2.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和酚妥拉明都是扩张血管的抗休克药。

3.麻黄碱和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完全一样,都是直接兴奋αβ受体o 4.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禁用去甲肾上腺素。 5.麻黄碱作用较肾上腺素持久,是因为其代谢排泄都慢 6.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未梢突触前膜β受体与兴奋α2受体的效应是相同的。7.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均具有扩张骨胳肌血管的作用。 8.肾上腺素对代谢的影响为升高血糖、升高血乳酸、升高血游离脂肪酸和降低血钾。 9.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是由于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提高组织内CAMP 水平。 10.给犬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引起血压升高后,接着出现短时间比给药前水平更低的血压,这是因为肾上腺素作用于β受体引起的血压下降。 四、选择题: A型题: 1.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给药方法是( ) A. 静脉注射B.皮下注射C. 肌内注射 D.口服稀释液E.以上都不对 2. 具有间接拟肾上腺素作用的药物是( ) A. 麻黄碱B.多巴酚丁胺C. 肾上腺素 D. 异丙肾上腺素 E.以上都不是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分类下的词条: (共27个) 沙丁胺醇 药物简介【药物名称】:沙丁胺醇【药物别名】:舒喘灵,索布氨,阿布叔醇,羟甲叔丁肾上腺素,柳丁氨醇,嗽必妥,万托林【英文名称】:salbutamol;ventolin; pr oventil 【概述】:为一种选择性β2 -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支... 3千字2012-04-15 panggelailas 特布他林 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喘康速) Terbutaline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其支气管扩张作用比沙丁胺醇弱,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用法】成人用量:①口服:2.5-5mg/次,每日2-3次。②皮下注射:0... 330字2010-02-21 zm0102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名称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拼音名:Yansuan Shenshangxiansu Zhusheye 英文名:Adrenail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书页号:2000年版二部-385简介【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接触易变质。【鉴别】取本品2ml... 4千字2012-04-20 永年赵飞虎 硫酸沙丁胺醇 基本信息通用名:硫酸沙丁胺醇点击放大图分子式:(C13H21NO3)2·H2SO4 分子量:576.71 英文名:Salbutamol Sulfate 适应症: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剂型规格:片剂:2mg;控释片(喘特宁):4mg、8mg;气雾剂:20 0喷,0.1... 2千字2011-04-02 邱子安 盐酸克仑特罗 名称盐酸克仑特罗(盐酸双氯醇胺,氨哮素,克喘素,氨双氯喘)英文名称:Clen buterol Hydrochloride(Spiropent)详细介绍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Cyanami

肾上腺素简介及制备

肾上腺素简介及制备 摘要: 肾上腺素[1](adrenaline,epinephrine,AD)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形成去甲肾上腺素[2],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在应激状态、内脏神经刺激和低血糖等情况下,释放入血液循环,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引起心跳加快。肾上腺素是一种循环系统用药,临床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也可治疗荨麻疹、枯草热及鼻粘膜或齿龈出血。本文介绍肾上腺素的基本性质,生理功效及其合成方法的研究。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别名:副肾碱、副肾素、盐酸肾上腺素、Epinephrine、Paranephrin、Suprarenine。化学名称:1-(3,4-二羟基苯基)-2-甲氨基乙醇或3,4-二羟基-α-(甲氨基甲基)苄醇。分子式:C9H13O3N。化学结构式如图: 1、基本性质: 肾上腺素为白色或黄白色结晶性粉末,常用其盐酸盐;无臭,味苦;性质不稳定,遇空气或日光接触即绥缓氧化变为淡粉红色,最后成棕色,活性消失。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稳定,饱和水溶液显弱碱性反应。极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脂肪油或挥发油,易溶于矿酸或氢氧化碱溶液。 2、生理功效: 肾上腺素旧称“副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3],产生强烈快速而短暂的兴奋α和β型效应。对心脏β1-受体的兴奋,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β2-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减低舒张压。兴奋β2-受体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对全身各部分血管的作用,不仅有作用强弱的不同,而且还有收缩或舒张的不同。对皮肤、粘膜和内脏(如肾脏)的血管呈现收缩作用;对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呈现扩张作用[4]等。对α-受体兴奋,可使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临床主要用于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也可治疗荨麻疹、枯草热及鼻粘膜或齿龈出血。 3、合成方法: 药用肾上腺素可从家畜肾上腺提取或人工合成。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先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 纳总结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一章α、β肾上腺素受体 所在位置及影响 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 升高) (一)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 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α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 2.皮肤、粘膜、肾和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α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 3.对脑和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 4.静脉和大动脉的α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血管舒张——降压。 1.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 2.激动冠脉β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α受体——三角肌和括约肌收缩。 4.激动β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β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是β2受体。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β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α受体和β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激动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α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七)激动β1受体: 1.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 2.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 二、心脏 (一)激动心脏上的β1受体——心肌收缩性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加。 (二)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及β2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一、A1型题 1.心脏骤停复苏的最佳药物是( )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去氧肾上腺素 E.麻黄碱 2.能翻转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药物是( ) A.阿托品 B.酚妥拉明C.普萘洛尔(心得安) D.问羟胺 E.多巴胺 3.青霉素等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时,首选何药抢救( ) A.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间羟胺 4.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是( ) A.激动α受体,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收缩力加强 B.阻断α受体,使心率减慢,传导减慢,收缩力减弱 C.激动β受体,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收缩力加强 D.阻断β受体,使心率加快,传导减慢,收缩力减弱 E.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使心率加快,传导加快,收缩力减弱 5.伴有肾衰竭的中毒性休克最适宜选用( ) A.间羟胺 B.麻黄碱 C.多巴胺 D.异丙肾上腺素 E.肾上腺素 6.防治腰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最好选用( ) A.多巴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麻黄碱 E.间羟胺 7.以下何药不宜肌内注射给药( ) A.阿托品 B.麻黄碱 C.肾上腺素 D.间羟胺 E.去甲肾L腺素 8.适用于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 ) A.去氧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异丙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9.去甲肾上腺素静滴外漏的最佳处理( ) A.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B.普鲁卡因溶液封闭 C.酚妥拉明皮下浸润注射 D.热敷 E.冷敷 10.心脏复苏新三联针组成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1mg、阿托品2mg、利多卡因10mg B.去甲肾上腺素1mg、阿托品2mg、利多卡因10mg C.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利多卡因100mg D.异丙肾上腺1Img、阿托品1mg、利多卡因10mg E.去甲肾上腺素1mg、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10mg 二、A2型题 11.患者,男,28岁。经诊断为化脓性指头炎,拟在局麻下施行手术切开引流防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31. 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给药方法是: D.口服稀释液 2/31. 具有明显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的药物是:D.多巴胺 3/31. 防治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宜先用: C.麻黄碱 4/31. 非儿茶酚胺类的药物是: D.麻黄碱 5/31. 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的下列哪项作用不同: D.对心率的影响 6/31. 去甲肾上腺素扩张冠状血管主要是由于: C.使心肌代谢产物增加 7/31. 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是: C. 异丙肾上腺素 8/31. 肾上腺素对血管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c C.肾血管扩张 A.皮肤、粘膜血管收缩强 B.微弱收缩脑和肺血管 D.骨骼肌血管扩张 E.舒张冠状血管 9/31. 异丙肾上腺素不具有肾上腺素的哪项作用: E.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 10/31. 大剂量肾上腺素静注,血压的变化是: C.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11/31.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血压变化是 D.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上升不明显,脉压增大 12/31. 去甲肾上腺素静滴时间过长引起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D.急性肾功能衰竭 13/31. 反复使用麻黄碱产生快速耐受性的原因是: C.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递质排空

14/31. 麻黄碱的特点是: C.性质稳定,口服有效 15/31. 既可直接激动α、β-R,又可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药物是 A.麻黄碱 17/31. 去氧肾上腺素对眼的作用是: A.激动瞳孔开大肌上的α-R 18/31. 异丙肾上腺素没有下述哪种作用? C.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 A.松驰支气管平滑肌 B.激动 β2-R D.促使ATP转变为CAMP E.抑制组胺等过敏性物质的释放 19/31. 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的常见不良反应是: D.心动过速 21/31. 肾上腺素与局麻药合用于局麻的目的是: D.使局麻时间延长,减少吸收中毒22/31. 房室结功能衰竭伴心脏骤停的心跳复苏药最佳是 D.异丙肾上腺素 23/31. 去甲肾上腺素不同于肾上腺素之处 E.在整体情况下心率会减慢 24/31. 属α1-R 激动药的药物是: C.甲氧明 25/31. 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宜选用: B.异丙肾上腺素 26/31. 肾上腺素禁用于: B.甲亢 27/31.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轻症治疗的药物是: A.麻黄碱 28/31. 儿茶酚胺类包括: E.麻黄碱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29/31. 可促进NA 释放的药物是: B. 多巴胺 C. 麻黄碱 D.间羟胺 30/31. 间羟胺与NA相比有以下特点:

第五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答案解析

第五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物一、单项选择题 1.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C) A. 多巴胺 B. 麻黄碱 C. 异丙肾上腺素 D. 特布他林 E. 肾上腺素 2.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B) A. 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D. 氯丙那林 E. 特布他林 3. 怎样增强肾上腺素能药物的β- 受体激动作用(D) A. 酚羟基甲基化 B. β- 碳上引入甲基 C. 除去酚羟基 D. 在氨基上代以较大的烷基 E. 延长侧链的长度 4. 下列叙述中与异丙肾上腺素不符的是(D) A. 分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但临床上使用其外消旋体 B. 配制注射剂时不应使用金属容器

C. 化学名为4-[(2- 异丙氨基-1- 羟基) 乙基]-1,2- 苯二酚盐酸盐 D. 用于周围循环不全时低血压状态的急救 E. 露置空气中见光易氧化变色, 色渐深。 5. 盐酸麻黄碱的立体结构为(E) A.(1S,2S) 一(+) B.(lS,2R) 一(+) C.(1R,2R) 一(-) D.(1R,2S) 一(+) E.(1R,2S) 一(-) 6. 具有下列结构的药物为(B) A. 去甲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肾上腺素 D. 甲基多巴 E. 氯丙那林 7.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A) A. 克仑特罗 B. 特布他林 C. 沙丁胺醇 D. 氯丙那林 E. 去氧肾上腺素 8.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C)

A. 克仑特罗 B. 特布他林 C. 沙丁胺醇 D. 氯丙那林 E. 间羟胺 9.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D) A. 异丙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多巴胺 D. 肾上腺素 E. 特布他林 10. 具有下列结构的药物为(C) A. 去氧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间羟胺 D. 肾上腺素 E. 异丙肾上腺素 11. 具有下列结构式的药物为(D) A、克仑特罗 B. 沙丁胺醇 C. 特布他林 D. 氯丙那林 E. 去氧肾上腺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