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牧草种子生产制度
农业农村部种子规章制度

农业农村部种子规章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我国种子行业管理,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
二、种子生产管理1. 种子企业应当在国家认可的生产基地种植基础种子,并遵循生产技术规范,确保种子质量。
2. 种子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和检测档案,保留种子样品和生产数据至少5年以上。
3. 种子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对种子进行套袋、标识,确保种子真实性和品质。
4. 种子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对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生产环境卫生和安全。
5. 种子企业应当制定种子质量控制方案,并建立质量跟踪体系,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6. 种子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种子包装和储存措施,保障种子质量和保存期限。
7. 种子企业应当建立种子售后服务制度,保障消费者权益,解答种子种植和管理问题。
8. 种子生产企业应当定期组织进行生产质量评审和内部审核,提高管理质量水平。
三、种子质量检测1. 种子检测机构应当获得国家认可,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测工作。
2. 种子检测机构应当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检测实验室,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和先进设备。
3. 种子检测机构应当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4. 种子检测机构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检测结果进行公开和保密处理。
5. 种子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可追溯。
6. 种子检测机构应当制定检测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标准,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7. 种子检测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检测水平。
8. 种子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检测结果评价机制,确保检测数据科学合理。
四、种子销售管理1. 种子销售企业应当取得相关经营许可,并按照国家法规规定经营。
2. 种子销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种子销售制度和网络,确保种子供应充足和质量有保障。
种子制种管理制度

种子制种管理制度一、管理概述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种子的品质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种子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制定种子制种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种子选育、种子储藏、种子测试、种子销售等方面,制定种子制种管理制度,以确保种子供给的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
二、种子选育管理1. 种子选育目标(1)避免杂交种子的混杂,确保种子的纯度;(2)提高种子的耐病虫性、抗逆性等品质;(3)适应不同地区种植条件的需要,提高适应性和产量。
2. 种子选育流程(1)确定选育目标和需求;(2)筛选优良亲本;(3)进行杂交或自交;(4)对后代进行筛选,选育出高产、抗病虫、抗逆的新品种。
3. 种子选育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选育机构,配备专业人员;(2)加强种子选育的科研工作,提高选育效率;(3)加强种子优质亲本的培育和保存;(4)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推广新品种。
三、种子储藏管理1. 种子储藏条件(1)保持种子的干燥;(2)避免种子暴露在阳光下;(3)控制储藏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4)防止虫害、霉变等。
2. 种子储藏设施(1)建立种子储藏库房,保持储藏环境的干燥;(2)配备专业的储藏设备,保持储藏温度;(3)设立管控措施,防止虫害、霉变等。
3. 种子储藏管理(1)定期对种子进行检查,确保储藏条件符合要求;(2)定期对种子进行翻拌,防止种子结块;(3)建立种子储藏档案,记录储藏情况。
四、种子测试管理1. 种子测试项目(1)种子纯度测试;(2)种子发芽率测试;(3)种子含水量测试;(4)种子品质测试。
2. 种子测试机构(1)建立专业的种子测试实验室;(2)配备专业的测试设备和人员;(3)建立完善的测试流程,确保测试准确性。
3. 种子测试管理(1)确保种子测试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建立测试档案,记录测试结果;(3)对不合格的种子进行淘汰处理,确保质量合格率。
五、种子销售管理1. 种子销售准则(1)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的真实性;(2)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确保供应稳定;(3)加强种子售后服务,解决农民种子使用中的问题。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1. 目的和依据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林木种子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促进林木种子产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1.2 依据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加强森林种苗和育苗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林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业标准。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林木种子的生产、经营、流通、检验、监督和管理等环节。
3. 基本原则3.1 法律法规原则本制度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维护和保障林木种子质量安全。
3.2 安全原则生产、经营和流通过程中必须确保环境安全、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3.3 公平原则生产、经营和流通过程中必须公正、公平、公开。
3.4 效益原则生产、经营和流通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生产管理4.1 种子生产计划生产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生态环境情况、生产和管理技术、设备和劳动力等因素,提前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
4.2 种子生产方法生产企业应采用科学规范、环保、高效的种子生产技术和方法,确保种子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生产企业应确保种子来源真实、质量稳定;定期对种子进行抽样检测并建立检测档案。
4.3 种子品质要求种子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
生产企业应自主申请并按要求进行公开检测、评定和认证。
5. 经营管理5.1 资格取得和管理经营企业应获得国家或地方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定期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5.2 经营质量保证经营企业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经营的种子产品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
5.3 经营价格和收购质量要求经营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种子品质供需情况,合理确定购销价格和实施收购。
经营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和要求,接受抽样检测和评定,确保收购的种子质量。
6. 监督管理6.1 监督对象本制度对种子生产、经营、检验等环节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林木种子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对于保护和增强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利用、促进林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一、种子生产管理L种子收集收集地点权威机构组织,种子来源清晰可追溯;收集时间、环境及周围情况具体记录和证明。
2.种源培育种源应在固定场所、合适时期、掌握管理制度的场地内培育;种源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培育管理;在种子成熟期,应将其及时搬运到种子处理中心进行后续处理。
3种子处理种子处理要在相对封闭、严密的条件下进行;经过筛选、筛质、生长指标化验等一系列工序处理;种子处理完毕后,应经由检测中心进行种子的品质检验;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种子,应当及时处理,并进行分类管理;4.种子包装种子包装要符合标准,内外包装密封防潮、防水进行;种子内外包装要注明种子名称、品种、出厂批次、生产单位名称、出厂日期等重要信息;达到国家标准且符合种子认证标准后,方可出售。
二、种子销售管理L营业证、质检证和合格证齐全,并向国家质检中心申请认证;5.具备配送能力,建立完善售后服务机制;6.加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假冒伪劣、劣质种子流入市场;7.制定营销策略,开展宣传,舌动,提高市场竞争力;8.销售人员要进行专业的产品安利,避免打有捆绑销售的心思,做到真实严格,确保种子质量达标。
三、种子质量管理1.实行"源头管理、工艺控制、质量检测、行政监督”的全过程质控管理模式;2.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每一批种子均应坚持从源头上把控;3.加强各生产环节的控制,使用必备耗材和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种子品质;4.要按照规定,进行宏部、微部、温度等多项指标的全面检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5.不符合处理要求的种子应重新处理或销毁,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
以上是对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介绍,希望各林木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要求,规范操作、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业种子生产规范

农业种子生产规范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种子生产逐渐成为农业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种子品质的优良和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各国纷纷制定了农业种子生产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论述农业种子生产规范,并探讨如何提高农业种子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一、基础设施建设一、1 种子仓储设施种子仓储设施是种子贮藏和保护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仓储设施可以确保种子的品质和长期储存。
在种子仓储设施的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1 种子仓库的设计种子仓库应采用独立、密封、通风良好的设计。
应有合适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确保种子贮藏环境的恒温、恒湿。
1.2 种子仓库的布局种子仓库的布局应合理,便于分类存放和管理。
不同品种和不同用途的种子应分开存放,防止混杂和交叉污染。
1.3 种子仓库的消毒和清洁种子仓库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清除害虫和病菌,确保种子的卫生和品质。
一、2 种子加工设备种子加工设备是种子生产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合理的加工设备可有效提高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在种子加工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2.1 种子脱粒设备种子脱粒设备应选配适合不同作物和不同品种的脱粒机。
脱粒机的脱壳率和破碎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
2.2 种子筛选设备种子筛选设备应具备合适的筛孔大小和筛分效率,以确保种子的规格达标和纯度合格。
2.3 种子包装设备种子包装设备应选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材料和工艺,确保包装过程中不会对种子造成污染和损害。
二、品质管理农业种子生产中,品质管理是确保种子质量的核心。
在种子的选择、培育和贮存等环节中,应严格遵循以下要求,并确保种子的配送和销售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1. 选用优良的母本和父本作为种子源母本和父本是种子生产的基础,应选用优良的品种作为种子源,确保后代种子的品质。
2. 严格的种子繁育技术和管理种子繁育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包括选种、播种、施肥、防病虫害等。
确保种子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条件符合要求。
农业种子生产规范

农业种子生产规范导言:种子作为一种农业生产要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保障农业种子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农作物良种的供应,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制定种子生产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种子生产管理、质量控制、检测技术等方面介绍农业种子生产规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种子来源管理1. 安全可追溯的种子供应链管理为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安全,种子生产企业应建立起完整的种子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选种、繁育、生产、检验、包装、销售等全程的管理。
应对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和记录,并建立相应的追溯机制,确保种子的质量可靠和安全可追溯。
2. 优质种质资源的管理种子繁育基地应选择优良、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并建立种质资源库。
对基地中的母本、父本进行全程管理,确保资源的宏观稳定和微观优质。
同时,要严格控制引种的来源,避免引入病虫害和有害杂草等。
二、生产过程管理1. 生产计划的制定种子生产企业应按照市场需求和农作物播种计划,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计划中应明确生产的数量、品种、种植面积、播种时间、采收时间等重要指标,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
2. 种子生产基地的选址种子生产基地的选址应考虑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病虫害情况等因素,确保基地的生产能力和种子质量。
同时,基地周边应避免有农药、化肥、工业废弃物等对种子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因素。
3. 种植管理种子生产企业应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包括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播种密度控制等。
将农田管理纳入到质量控制体系中,确保种植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获取高质量的种子产量。
4. 采收和后期处理种子采收应在适当的时间,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操作人员进行,避免种子碎裂和杂质混入。
采收后的种子应经过除杂、干燥、筛分等后期处理,确保种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三、种子质量控制1. 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种子生产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标准、质量检验、质量追溯等环节。
牧草种子经营许可制度范本

牧草种子经营许可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牧草种子经营活动,保障牧草种子质量,保护种植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牧草种子经营许可,是指对从事牧草种子生产、销售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许可。
第三条国家对牧草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生产、销售牧草种子。
第四条牧草种子经营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效率原则。
第五条农业农村部负责全国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许可条件第六条申请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三)有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专职或者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四)有完善的牧草种子质量管理和种子质量检验制度;(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申请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三章许可程序第八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许可的决定。
第九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审查牧草种子经营许可申请时,可以要求申请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或者个人颁发、送达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
第四章许可证管理第十一条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经营牧草种子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延续许可。
第十三条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不得转让、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牧草种子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可以对牧草种子经营许可证持有情况进行检查,牧草种子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
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为切实加强种子生产质量管理,根据《种子法》规定及农作物安全生产技术,采用生产全程控制方法,我公司建立以下制度。
一、亲本种子(原种)质量保证制度1、亲本种子调入必须由持证检验员检验合格后,专人调运,未达到国家标准的亲本种子,不得调入。
2、亲本种子专人专库保管,防止人为机械混杂。
3、亲本种子使用前,必须由持证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生产。
4、亲本种子必须按照《种子法》标签标注、专人发放、定点供应、登记存档。
5、亲本种子必须定点使用,不得擅自更换种子。
二、制种田隔离制度制种田空间隔离距离和时间隔离天数必须达到国家标准。
不允许搞人工屏障隔离。
在制(繁)种选址,落实制种面积时,由制种单位统一规划,打桩定点,并通知到农户。
在田间检验中,发现隔离区内有其它品种栽植的,强行割除,从严追究责任。
三、田间去杂(玉米制种去雄)1、组建去杂(去雄)专业队,培训相关知识,实地操作训练。
2、去杂(去雄)由基地负责人带头,种子技术员把关,统一组织实施。
3、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抓住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去杂去劣。
4、玉米(1)播种前,曝晒种子,根据籽粒形状,色泽,选出杂粒、异粒、病粒,使种子均匀一致。
(2)在苗期去除异型株、变异株。
严禁父本与母本栽植混杂。
(3)在母本抽雄期,提前带叶去雄,去雄要及时、干净、彻底。
不留残枝,雄穗带出制种区,集中处理。
(4)对不能上林的弱小苗,劣质株要一并清除。
(5)授粉时,要保证粉源纯洁,防止人为机械混杂。
(6)授粉结束,铲除父本。
(7)成熟时,进行田间验收,发放《种子合格证书》。
(8)收获时,根据果穗形状、籽粒色泽与形状、穗轴颜色,去除杂穗,专收专贮,精选和晒干。
5、持证检验员要抓好田间纯度检验,及时铲除质量隐患,并按《种子法》统一建立生产档案。
四、种子收购入库1、无《种子质量合格证》的种子不得入库。
2、由持证检验员,在收购时,按水份、净度、色泽、纯度逐项逐户检验,合格者过磅入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种子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湟中燕麦种子从栽培、生产、清选、包装、贮运技术,种子生产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清选、包装贮运整个过程都按技术标准实施,主要是进行“湟中燕麦”种子标准化生产。
①域布局:集中连片种植,不同品种间种植10米宽的箭筈豌
豆做隔离带,坚持远距离繁殖和防杂保纯,做到单打、单收、单独保存,以保持品种的纯净度。
②播种:种植品种有白燕7号、林纳、加燕2号、青海444共4个品种。
浅山在4月中下旬播种,脑山在5月中下旬播种。
播种用分层施肥播种机条播,行距20cm,播深3-4 cm,播种量为14kg/亩。
播种前不浇水,播前地块经平整,镇压。
③施肥:前茬为麦类作物,施有机肥2m3 做底肥,前茬为豆类、马铃薯,施有机肥1m3做底肥,鳞酸二胺10kg做种肥。
④田间管理:燕麦分蘖期用2.4-D丁脂灭除田间杂草,抽穗后人工除杂,根据燕麦长势,拔节期对生长特别良好的地块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矮壮素,以防燕麦倒伏。
地力差,生长不良的地段拔节期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⑤种子收获:种子成熟后用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脱粒种子进行晾晒干燥4-6天。
清选种子通常利用种子和混杂物物理特性的差异,通过专门的机械设备来完成。
混杂物的大小与种子的体积相差较大时,根据种子与混杂物在大小、外形和密度上的不同,用气流筛选机清选。
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相似的种子,其重量不同可用比重清选法分离。
种子和混杂物表面特征的差异大时,用螺旋分离机、窝眼清选机、磁性分离机清选。
燕麦种子田用国家规定的1级或2级种子标准。
1级种子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水份不高于12% ,其他种子每公斤不多于200粒。
燕麦2级种子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85%,水份不高于12% ,其他种子每公斤不多于500粒。
干燥种子易于储藏,水分含量应不高于12%,这样种子不易丧失生活力。
种子包装:包装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干燥、清选分级和质量检验,含水量高于12%的种子不得包装入库。
清选分级按GB6142-1985《禾本科牧草种子质量分级》进行,质量检验按GB2930-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进行。
包装袋应用能透气的麻袋、布袋或塑料编织袋,忌用不透气的或有毒有害的袋子包装。
包装时要按不同品种和不同质量等级分别包装,不得造成混杂。
每袋标准重量50kg,定包种子净含量偏差不得超过±0.5%。
每袋内外均应有标签,标签的标识内容为:品种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种子净重、质量等级、质量指标(含水量、纯净度、发芽率)、种子产地、收获日期、保存期、经销商名称、地址、电话等。
袋口缝合前要把填好的标签放入袋内,缝合时袋口要卷2层,缝合严禁,不使种子漏出。
外部标签可缝在袋口的一角,或牢系在袋子缝口处,以防脱落。
种子仓库要选在地势较高,干燥、通风、冷凉的地方,仓房要牢固,有防温、隔热、透风性能,建造材料要能承受种子对地面和墙壁的压力,具有防鼠、防雀、防虫性能,仓房内壁要平整,并用石灰刷白,不留缝隙,以便查清虫迹,杜绝害虫栖息,并设防鼠和防雀装置。
种子入库前,要清除库内所有种子搬运设备、容器及散落的异品种种子、杂质、垃圾等,剔除虫窝、鼠洞,修补墙面、嵌缝粉刷;对仓库进行药剂熏蒸杀虫、消毒,具体方法可按药剂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按不同品种、不同质量等级的种子分别搬入库内,整齐堆放,界限分明。
堆放形式有非字形、品字形、井字形等。
无论选用何种形式均要有利于空气流通,保持库内温、湿度均衡和管理出入库方便。
种子袋要放在高出地面20cm以上、距墙壁30cm以上的隔板之上,垛与垛之间要留出走道。
种子入库时必须建立入库档案,其内容包括:品种名称、包装件数和定包重量、繁种地点、收获日期、入库日期、种子鉴定结果(纯度(%)、发芽率(%)、含水量(%))、贮藏库号、库内位置、验收员、保管员签名。
贮藏期间管理人员要按制度做好定期检查和清洁卫生工作,防止病、虫、鼠、雀害发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检查时要注意库内及垛内的温、湿度变化,必要时要抽样检验其含水量、发芽率和被虫蛀鼠咬的情况,并写出报告,及时处理解决。
燕麦种子运输注意事项
因贸易、交流、引种等而运输的须作种子检疫和检验,以免给种子接受地带去潜在性的病虫害及杂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都要清洁、干燥、无毒害物,并配有防风、防潮、防雨设备,同时运输两个以上品种和少量多品种种子时,要有明显的隔离标志,以防错乱混杂。
运输的种子,均应按种子批号附种子品质检验单、种子检疫证和发货明细表。
在运输期间如发生雨淋、受潮等事故,应及时晾晒干燥。
邮寄牧草种子时,须持有“ 种子检疫证”,按邮局规定和要求封装邮包,同时注明防潮防湿、防热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