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教案

合集下载

《这件事--》习作训练教案

《这件事--》习作训练教案

《这件事真让我难忘》习作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思考,选择一件让自己难忘的事情进行描写。

2.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3.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素材,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将事情经过写具体,表达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难忘的事情,这些事情或让我们开心,或让我们感动,或让我们难过。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关于“这件事真让我难忘”的作文。

2.素材分享师: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分享一件让自己难忘的事情,并简要说明原因。

(学生分享,教师巡回指导)3.素材筛选师:同学们,每个人分享的事情都很感人,但我们要选择一件最让自己难忘的事情来写。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感受,筛选出一个素材。

4.指导写作师:我将给大家一些写作指导。

我们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要抓住细节,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具体描绘。

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师举例讲解,学生跟随练习)5.实践写作师:现在,请大家开始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我请教。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6.交流分享师:同学们,你们的作文都写得很好。

现在,我们来交流分享一下,大家可以把作文读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师:通过这次习作训练,我们学会了如何选择素材,如何抓住细节进行描写,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写出更多优秀的作文。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上的指导,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2.收集关于“难忘”的作文素材,为下一次习作训练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次习作训练,学生们在素材选择、写作方法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有所提高。

但在细节描写方面,仍有个别学生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蔬菜宝宝》

幼儿园小班教案-《蔬菜宝宝》

幼儿园小班教案:《蔬菜宝宝》《蔬菜宝宝》小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儿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蔬菜也要吃的,不能挑出来。

2、逐步培养幼儿爱吃蔬菜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教师讲述一件小事:有一天午餐吃的是火腿青菜,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都不爱吃,把青菜都往桌子上扔。

1、这时教师出示小白兔头饰,师:“这时,你们看谁来了呀?”2、师:小白兔给我们带来了一样礼物,看看,是什么呀?青菜3、你们喜不喜欢吃青菜呀?能不能把它们吃完呢?小朋友可来劲了,都想吃青菜,吃的可香了。

二、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各样的'蔬菜。

提问:宝宝们,你们平时较爱吃什么蔬菜呀?分别请三个小朋友来回答,教师再进行小结。

提问:可是你们吃饭在吃饭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宝宝不爱吃蔬菜,就吃米饭和荤菜了?让幼儿知道在吃饭的时候不能挑食,食堂的叔叔阿姨都帮我们配好了菜,都是很有营养的。

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都要将蔬菜宝宝吃掉,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长的高高的。

三、游戏:我爱吃蔬菜。

让孩子们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比赛,看看谁能把碗里的饭菜吃得较干净。

活动目标:篇二1.引导幼儿结合实际,正确选用颜色给蔬菜涂上漂亮的颜色。

继续学习水粉颜料涂色的技能。

2.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及对色彩的兴趣。

3.进一步感知蔬菜的一些特征。

《蔬菜宝宝》小班教案篇三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2、能根据颜色特征给蔬菜分类。

3、喜欢并愿意吃多种蔬菜,不挑食。

教学重点、难点:从蔬菜宝宝我爱你,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及愿意吃多种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1、胡萝卜、芹菜、大蒜宝宝的手偶。

2、蔬菜百宝箱(里面装有西红柿、土豆、黄瓜、萝卜、辣椒、青菜等实物),幼儿人手一个蔬菜卡片。

3、蔬菜宝宝给幼儿们的一封信。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谜面1:像柿子,没有盖,又当水果,又当菜。

(谜底:西红柿)谜面2:头戴绿帽子,身穿紫袍子,小小芝麻子,装满一肚子。

(谜底:茄子)二、基本部分:1、组织幼儿讨论蔬菜的。

《老王》教案6篇

《老王》教案6篇

《老王》教案优秀6篇《老王》教案篇一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4、体会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教学重难点:体会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走近老王(投影画像)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不错。

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刚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

2、简介(多媒体展示)二、认识老王:生速读课文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没有留下了新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

'的形式表达出来。

1、老王是苦人。

学生迅速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

(多媒体展示)⑴生活艰苦。

明确:课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

老王一辈子艰苦。

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

这些说明他的生活艰难。

(板书:生活上--条件艰苦)⑴精神凄苦。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

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板书:精神上--内心凄苦)2、老王是善人。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

《小白兔与小黑兔》教案

《小白兔与小黑兔》教案

《小白兔与小黑兔》教案《小白兔与小黑兔》教案1设计思路:现在的幼儿,由于成人的过度宠爱,导致他们极度以自我为中心。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如常常为一件玩具或很小的一件事而吵闹。

《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内容正好体现了好朋友之间分享、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情感,既有利于幼儿的情感培养,又符合正在开展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

《小白兔和小黑兔》简单的情节也较适宜小班幼儿阅读理解。

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根据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对原教材进行了改编。

如在看卡通片的时候,一旦遇到低沉的音乐或者惊险的画面,胆小的幼儿就会立刻跑过来告诉我他害怕。

这时候,几个大年龄的幼儿就会说:“不要怕,不要怕,我来保护你。

”可见,幼儿已经有了初步关心同伴的意识。

因此,我就新增加了小白兔害怕闪电打雷,小黑兔安慰它的情节。

由于小班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我在活动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添加了音乐背景,如小兔子一起拔萝卜时候的音乐、小兔子吃萝卜时候的欢快音乐、突然出现的打雷声、太阳升起时的音乐等,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并为幼儿的情感体验提供有利的帮助。

为了让幼儿获得更深的情感体验,在帮助小兔子一起拔萝卜的环节,我设计了两次角色扮演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充分体验故事要表达的情感。

活动目标:1、能够自己观察小兔子的表情、动作,并尝试想象小兔子的心理活动以及角色之间的对话;2、体验好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情感;3、尝试在集体中用响亮的声音讲述画面的内容。

活动准备:多媒体画面、小兔头饰、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一、多媒体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谁来了?小白兔会到哪里去?(请幼儿自由讲述。

)师:走啊走,忽然,小白兔发现了什么?(出示大萝卜)小白兔看见大萝卜会怎么想?小白兔看到萝卜会怎么做呢?(请幼儿自由讲述。

)二、阅读、感受师:小白兔到底在想什么?(出示云记号,里面有小白兔和小黑兔一起吃萝卜的画面。

)师:可是萝卜还在地里呢,小白兔会怎么做?师:(出示多媒体)看看,小白兔怎么拔萝卜?(动作体验。

《呐喊》自序(教案) 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教案) 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背景简介】1.《呐喊》的篇名和写作时间《狂人日记》1918年4月《孔乙己》1919年3月《药》1919年4月《明天》1920年6月《一件小事》1920年7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10月《风波》1920年10月《故乡》1921年1月《阿Q正传》1921年12月《端午节》1922年6月《白光》1922年6月《兔和猫》1922年10月《鸭的喜剧》1922年10月《社戏》1922年10月2.鲁迅办《新生》1907年,鲁迅27岁。

夏,鲁迅与许寿裳、周作人、袁文薮等人积极筹办文艺杂志《新生》。

据日本增田涉回忆,苏曼殊也是《新生》的筹办人之一。

为了办好《新生》,鲁迅从刊名、封面设计、书内插图等各方面都一丝不苟地做了细致的安排。

第一期的插图已拟定用英国19世纪画家瓦支题为“希望”的一幅油画,画面上是个诗人,包着眼睛,抱了竖琴跪在地球上面。

但是《新生》终未能出版。

此后,鲁迅集中全力搜集资料,阅读书报,进行译著,积极地开拓文艺运动的新天地。

3.钱玄同(金心异)与鲁迅的交往钱玄同(1887-1939),原名复,字中季,号德潜,又号玄同,后废姓,称疑古玄同。

浙江吴兴人。

早年留日,和鲁迅同时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

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中文系主任,积极从事国语运动和语文改革。

五四运动前夕,参与《新青年》编务,发表大量文章,成为新文学运动的闯将。

1920年后,认为白话文运动已胜利,遂“功成身退”,并逐渐与鲁迅疏远。

据《鲁迅日记》,自1917年8月9日起,钱玄同为《新青年》约稿,曾多次访问鲁迅。

4.在“绍兴县馆”(1912年5月6日-1919年11月20日)1912年5月5日下午7时左右,鲁迅安全抵京。

5月6H上午,移人绍兴县馆。

绍兴县馆原名山会邑馆,供绍兴府属山阴、会稽两县来京候补的官员住宿。

宣统年间,废除旧制,山阴、会稽合并而成绍兴县,山会邑馆因此改名为“绍兴县馆”。

县馆的门额是鲁迅的父亲周凤仪的朋友所写。

关于大班《我爱劳动》教案【五篇】

关于大班《我爱劳动》教案【五篇】

关于大班《我爱劳动》教案【五篇】篇一大班《我爱劳动》教案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也是对班集体尽职尽责,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活动过程:1、激发兴趣引入活动①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

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心情舒畅,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几个同学值日?你们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同学们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值日生同学爱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班级,不怕脏和累,为班级尽职尽责)③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板书:我们爱劳动)2、情感教育(投影情境画)图①地面有果皮、纸屑、泥块等;图②桌雅得很乱、黑板没擦;图③笤帚、拖把、水桶等乱七八糟堆在一起;同学们,从这几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看图边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卫生又差又乱,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很不舒服,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3、怎样劳动?①出示挂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摆桌椅)②这些事怎样才能做好呢?(a.学生动手实践,老师指导。

b.讨论说出全小组同学齐心合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4、谈体会明道理。

为什么要每天值比而且轮流当值日生呢?(引导学生说出:值日是为了同学们能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值日劳动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动手做,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都应该认真劳动。

)5、辨是非升华认识。

(图片出示题学生判断并说出为什么)①下雨了小明两脚都是泥,就进了教室;②玲玲扫地时,满教室都飞着灰尘;③小刚拖完地说:强强咱俩去倒脏水。

强强说:我是摆桌椅的,我不去。

小兰跑过来说:我去。

④今天冬冬当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学他就回家了;⑤手工课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纸都弄到了地下。

6、夸夸这些值日生。

①各小队讨论选出优秀值日生。

②组织大家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当值日生的。

③给优秀值日生赠小红花,并发小奖品。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定稿)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定稿)

实验集体备课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教案(定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作文题目。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那一刻的感悟,学会如何把一件小事写具体、写生动。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但部分学生对如何把一件小事写具体、写生动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一刻,学会如何把一件小事写具体、写生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把那一刻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2.教学难点:如何把一件小事写具体、写生动,以及如何把内心的感悟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把小事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一刻,准备进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一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把小事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写作框架进行练习,把那一刻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那一刻的感悟写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老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老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老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⑵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⑶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⑵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重点难点:知识目标1,情感目标一、导入: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甚至很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

(设计意图: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1、让学生上来板书课题与作者。

然后让同学们只看插图画像,第一印象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领悟课文蓄势)2、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预习文章。

(板书提示:1、读文;2、了解作者及背景;3、找出文中的关键词掌握并积累。

)三、1、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杨绛先生可不是一个普通人。

有同学瞪大了眼睛,是不是因为我说"杨绛先生"?是的,杨绛是个女作家,那么,女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在很有学问的情况下。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杨绛的一些情况?2、文章里面有没有你认为很好的质的积累的词语?谁愿意说几个?还有谁愿把他说的写一写?三个或两个:听写、注音、运用。

四、思: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请用"老王是一个_的人,表现在_。

"的形式表达出你对他的评价。

例: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

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件小事》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进步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严于解剖自己
的革命精神。
2.领会本文对比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第五至十一节,车夫和“我”不同态度的对比,2.第十二节,“我”思
想转变的内心活动。
难点:1.文章开头部分第一、二两节;2.第十六节。
三、教法说明
第五至十一节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自己读练解决。第十二节既是重点又是
难点,须引导学生精读,细加推敲。解决难点,着重于开头第一二两节,而对第十六
节则只求一般了解,不求甚解也可。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1.解决第一、二两节难点,2.练习:以车夫和“我”对老妇人的态度作
对比,摘录词句。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写的,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小说。这篇
小说写在什么时间,是在怎样的史历背景下写成的呢?
本文写在一九一九年七月。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作品是在“五
四”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运动,中国工人阶级
在这次运动中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鲁迅先生投人了“五四”运动,开始认识
到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他们的优秀品质,并寄希望于他们。《一件小事》就是在
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二、学生轻声读课文梦看注释,教师巡回答疑。
正音正字:伊yǐ 踌躇 chóuchú 诧chà异 刹chà时 凝滞 níng zhì
榨zhà 憎恶wù
三、讲读第一、二节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节。
启发思考:“我”说六年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这里
所说的国家大事是指哪些事?为什么在国家大事前加上“所谓”二字?引导学生参
看课本注释④回答。
2.启发提问:在“我”心里,所谓国家大事的印象如何?对“我”影响怎样?
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回答。
教师板书:所谓国家大事
印象:都不留什么痕迹
影响:增长了坏脾气
4.教师讲述“坏脾气”后的破折号的用法。
“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夭的看不起人”,可见“我”对于那些乌烟瘫气的袁世
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丑剧深恶痛绝。
5.启发:“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印象如
何?学生读第二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出“拖”、“至今忘记不得”。教师板书,在
“所谓国家大事”右边写:一件小事。
至今..忘记不得
拖.开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个“拖”字,说明了什么?(显示了这件小事影响之
深,力量之大,“于我有意义”。)“至今”是什么词?表明什么?(时间副词,表明事
情发生的时间不短,印象很深刻。)
6.教师小结:文章开头通过‘大事”与小事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所谓国
家大事并不大,一件小事并不小,“大事”与小事的对比,有力地衬托了一件小事
的深刻意义。)
教师板书:突出了一件小事的意义。学生齐读。
过渡:这件小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的意义何在呢?
四、略讲三、四两节(小事开头部分)
1.请一名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思考作者在记这件小事的开头部分交代了些什
么?
2.教师略讲。重点:①第三节对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作了
必要的交代,第四节又补充说明了事情发生的情况,暗示兜倒老女人责任不在车
夫。②解释“生计”一词,由此说明“我”的身份——一般知识分子,生活虽优越
于工农大众,但仍要为生计奔波。
六、学生自己读,做练习:分析第五至十一节。
1.教师提出练习要求:①列出标题,注意格式。②读课文,分别在两个标题下,
用对比方式写下表现车夫和“我”对老妇人不同态度的词句。启发:当她伏在地
上时,两个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当听她说:“我摔坏了。”以后,两人的态度又有
什么不同?
2。学生读书思考,完成练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问题发表意见,一面
肯定或一更正,一面板书。
3.对待这件小事,两个人的态度是那样的相反,想法是如此的不同。这鲜明的
对比使我们看到这两个人物品质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归纳小结。要
点:车夫友爱无私,勇于负责,“我”冷漠自私。显示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在
以上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下列板书:

车夫:友爱无私 立住脚 放下、扶、搀 “你怎么啦?” 毫不踌躇 搀着……走去 (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我”:冷漠自私
“……走你的罢!”

“装腔作势”“真可僧恶”

六、作业:朗读第五至十一节。
第二课时
重点:1.‘我”的前后思想变化。2.背诵第十二节。
教学过程:
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五至十一节。提问:在这件事的发展过程中,“我”对
车夫的行动是不理解的,他是怎样想的?用课文词语回答。
二、过渡:当时“我”虽然一时不理解,但“我”毕竟是个为生计奔波的受压
迫的知识分子,因而他看着车夫“扶着那老女人”“向那大门走去”时,思想感情
上不能不突然受到触动。文章第十二节用了一段心理描写。
三、讲读第十二节。
1.要求学生各自轻声朗读,并思考:这一节前后两句各表达了什么想法?然后
齐读。
2.教师拎出关键词语,让学生领会“我”思想转变的内心活动。前句拎出“高
大”、“仰视”二词,体会“我”对车夫的热情赞颂和表达的敬仰之情。后句扣住
“小”一词,分析其实质,提问:这个“小”指的是什么?(“我”灵魂深处丑恶的
自私自利思想,表现了“我”对自己的批判是无情的、直率的、勇敢的。)这个“小”
能松松爽爽地出来吗?解释“威压”一词,并提问:“威压”在这里指什么?(车夫
的高大形象促使“我”激烈地思想斗争。这就象一种威严的压力。)在这种
威压下才能“榨”出“小”来。体会“榨”一词的分量。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完成
下列板书:
怪他多事 自讨苦吃 高大、仰视
威压→榨→“小”
(“我”前后思想的变化)
3.教师小结:从“我”前后思想变化的对比中,真切地写出了这件小事给“我”
影响之大,感受之深,确实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作者刻划
出了一个学习劳动人民,严于解剖自己的进步知识分子的形象。(板书:表现了
“我”向劳动人民学习,严于解剖自己的革命精神。)
4.练习:学生读背这一节。齐声背诵。
四、略讲第十三至十六节。
1.请一位学生朗读,然后教师点明这几节是交代了事情的结局。2.引导学生
领会“怕敢想到我自己”、“我还能裁判车夫么?”这两句的含意。重点:车夫的高
大形象教“我”惭愧,内心的遣责,使“我”怕敢想到自己,深感自己没有资格对
车夫的高尚行动加以评论。这里进一步写出了“我”激烈的思想斗争,严格的自
我解剖。
五、讲读最后一节。学生齐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这一节写的是什么?与开
头部分是怎样照应的?这件小事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说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
学生发意见,教师对后两个问题加以说明。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我惭愧,催我
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些句子的含意。
六、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全文。本文塑造了两个人物,从车夫的高大形象来看,
作者赞颂了什么?从进步知识分子“我”的形象来看,作者又肯定了什么?学生回
答。
七、听写十个词语(请一名学生上黑板写,然后订正):耳闻目睹、脾气、拖、
兜、臂膊、踌躇、憎恶、凝滞、惭愧、催。
八、作业:背诵第十二节并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