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培的培养基
组培具体操作

植物组织培养具体操作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以菊花叶片为外植体)1、培养基的配制: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含有近30种营养成分,为了避免每次都要对这几十种成分进行称量,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照比例配制成MS培养基干粉,用时直接取用即可。
每42g MS培养基加1L蒸馏水。
MS培养基的配制:取1000mL烧杯,称取42g MS培养基干粉于不锈钢盆中,加水至800ml。
使用电磁炉加热使琼脂溶解,按照要求加入浓度为0.5mg/ml的激素NAA0.2ml,定容至1000ml,用1mol/L NaOH和1mol/L HCl调节pH至6.0。
将配好的培养基迅速分装至150ml组培瓶中,拧上盖子,整齐的放入到高压蒸汽灭菌锅的物料篮内,121℃下灭菌20min。
将培养皿用报纸包好,一起放入灭菌锅进行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注意事项:1、排气管通入到盛水的桶中,避免蒸汽将人烫伤。
2、放入灭菌物品后,拧紧阀门,打开开关进行灭菌。
3、在压力表归零之前切勿试图开盖。
2、接种仪器及器具仪器:超净工作台光照培养箱接种器具杀菌器器具:枪形镊剪刀器具架酒精灯培养皿酒精棉球3、外植体类型实验室做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时采用的是无菌苗,一般以菊花作为培养对象,其中分为芽培和叶培。
芽培:将无菌苗的带有芽的嫩枝条插入生根培养基,经过培养后直接生长并生根,形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植株。
达到了扩大繁殖培养的目的。
叶培:使用的是诱导培养基,先将叶片剪碎后接种到培养基上,叶片组织经过脱分化会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之后继续培养,可生长成为一个完整的植株。
此外还可以用植物其他的离体器官、组织以及细胞等作为外植体,但就我们实验室的条件暂时使用叶和芽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
除无菌的菊花苗外,还可以使用烟草、矮牵牛、小丽花以及百合等无菌苗进行扩大繁殖培养。
它们的培养基添加激素的浓度不一样,其他都相同。
菊花无菌苗示意图用带一个叶和一个芽的嫩枝为外植体,将形态学的下端插入培养基。
植物组培蛭石和珍珠岩的作用

植物组培蛭石和珍珠岩的作用植物组培是指利用植物的组织细胞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培养繁殖的技术,是现代植物育种技术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植物组培技术中,使用的培养基一般需要添加辅助材料来提供支撑和营养,其中蛭石和珍珠岩是比较常用的材料。
1. 提供生长支撑在植物组培过程中,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撑材料,以防细胞和组织流失或萎缩。
蛭石的独特膨胀性和多孔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支撑材料。
蛭石的粒度适中,可以使组织和细胞长在其表面或细小孔隙内,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促进植物生长蛭石在组培培养基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镁、铁、钙、钾等,还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等,这些元素对植物生长非常重要。
蛭石还可以释放出一定量的硅酸,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硅酸还有助于增强植物的抗病和抗逆性能。
3. 保持培养基湿度蛭石的多孔性和特殊结构使得其能够吸收和保持水分。
在组培过程中,蛭石可以帮助保持培养基的湿度,从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因素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4. 除菌作用蛭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高的孔隙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将其加入培养基中可以起到一定的除菌作用,有助于降低组培过程中的污染风险。
与蛭石类似,珍珠岩也具有多孔性和高度的孔隙度,可以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珍珠岩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稳定性较强,可以长期保持在培养基中而不会分解或失去支撑力。
2. 泡沫多孔性珍珠岩的泡沫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持培养基的温度稳定。
同时,珍珠岩不易水解,不会腐烂,可以长时间保持培养基的湿度,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
珍珠岩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吸附性,可以吸附和固定一些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如镁、钙、铁、锌等。
这些元素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还可以提高植物的生理代谢水平。
4. 强化质地珍珠岩本身结构比较硬、坚固,能够使培养基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组织和细胞的脱落或污染。
组培成功必备的几大要素

组培成功必备的几大要素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是一种在实验室或生物技术设施中,通过控制环境条件来培养植物组织或细胞的技术。
以下是组织培养成功必备的几大要素:1.无菌环境:无菌环境是组织培养成功的首要条件。
所有用于组织培养的材料,包括外植体、培养基、接种工具等,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实验室应配备超净工作台、紫外灯、高压蒸汽灭菌器等设备,确保无菌操作。
2.合适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培养基。
培养基应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如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以及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3.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温度和光照也是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
每种植物都有其最适的生长温度和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在25-30℃的温度下和16-24小时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
4.外植体选择与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材料作为外植体,并对材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清洗、消毒等,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步骤。
此外,选择适合的外植体类型也对培养成功至关重要。
5.接种技术:接种是将外植体接入培养基的过程。
熟练的接种技术能够减少对植物组织的损伤,避免污染,并提高组织的存活率。
6.细胞分裂与增殖: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植物细胞会分裂并增殖形成愈伤组织。
这个过程需要定期观察和记录细胞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7.生根与移植: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可以将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促使组织产生根系。
当根系形成后,可以将其移植到土壤中或进行其他后续实验。
8.遗传稳定性:为了确保组织培养后得到的植株是纯合的,并保持其遗传稳定性,需要采用适当的遗传检测方法。
这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DNA 指纹分析或基因表达分析来实现。
9.法规与伦理:在进行组织培养实验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规和伦理准则。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班级:11生物技术(制品)学号:**********姓名:**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母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其作用。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离体组织赖以生存和发育的条件。
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有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碳源、维生素、肌醇、氨基酸等)、生长调节物质、水分和其他附加物等五大类物质组成。
无机盐类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
大量元素中,氮类化合物主要以硝酸类和铵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但在培养基中多用硝酸类,也可以将硝酸类和铵类混合使用;磷和硫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钙、钠、镁的需要量较少。
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铜、锌、钴、铁。
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数以螯合物的形式存在,即硫酸亚铁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混合。
有机化合物包括碳源、维生素、肌醇、氨基酸等。
培养中的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光合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物来提供营养需要。
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为蔗糖。
蔗糖除了作为培养基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有助于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一般包括VB1、B6、烟酸、生物素、叶酸、泛酸钙、VC。
肌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维生素和激素的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催进作用。
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以下三类:①生长素类: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二氯苯氧乙酸(2,4-D)②细胞分裂素:玉米素(ZT)6-苄基嘌呤(6-BA)和激动素(KT)。
③赤霉素:组织培养中使用的赤霉素只有一种,即赤霉酸(GA3)。
培养基中的其他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的有机物附加物。
其中最为常见的为酵母提取物。
琼脂作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也是最常用的邮寄附加物,他可以是培养基呈固体状态,以利于组织和细胞的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否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的选择之上。
植物组织培养的七大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的七大步骤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通过体外条件、培养基和植物激素等手段,从植物的细胞或组织片段中培养出完整植株或其它的植物器官的生物技术方法。
它在现代生物技术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的七大步骤。
步骤一:组织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植物组织培养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可以是从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中获得的发育中组织片段或细胞。
在选择组织材料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性别、生长期等因素。
同时,在取材时要注意保持材料的活性和无菌状态,以避免外部微生物的污染。
步骤二:材料的消毒和无菌处理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之前,必须对组织材料进行消毒和无菌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热处理和化学消毒法。
热处理是将组织材料放入含有消毒剂的培养基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复处理,以达到杀灭细菌和真菌孢子的目的。
化学消毒法是使用一些消毒剂如过氧化氢、酒精等对组织材料进行处理,以达到无菌状态。
步骤三:培养基的配制与过滤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根据组织材料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培养基包括有机营养物、无机盐、糖类、维生素、植物激素等成分。
配制好的培养基需要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保证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步骤四:培养体外的组织将经过消毒和无菌处理的组织材料,放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
培养容器可以是培养皿、瓶子或装载体。
然后,将培养容器放在恒温恒湿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培养容器的状态,确保培养基和气氛的正常。
步骤五:选择培养因子和激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培养因子和激素,以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常见的培养因子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维生素等,它们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信号。
激素包括植物生长素、植物激素、生长激素等,它们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促进组织的分化和再生。
植物组培中的炼苗名词解释

植物组培中的炼苗名词解释植物组培是一种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植物的方法。
通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转移到培养基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激素,使其生长和分化,最终得到具有繁殖能力的植株。
在植物组培的过程中,有许多炼苗名词需要解释,下面就对其中的一些常用名词进行解释。
1. 原始组织原始组织是指直接从植物体中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是植物组培的起始材料。
常见的原始组织包括种子、茎段、叶片等。
在组培过程中,从原始组织中获取的细胞和组织在培养基中可以进行继代培养,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 原代悬浮细胞培养原代悬浮细胞培养是指将原始组织的细胞通过适当的处理,转移到培养基中形成悬浮状态的细胞群。
通过原代悬浮细胞培养可以大量繁殖细胞,为后续的组织或器官再分化提供足够的原料。
3. 培养基培养基是植物组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供植物生长和分化所需的营养物质、激素等的培养介质。
通常包含无机盐、有机物、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等。
培养基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可以进行调配,如MS培养基、B5培养基等。
4. 培养条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和通气等环境因素。
这些条件对于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摄氏度,光照强度应该适中,湿度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通气要充分,以保证培养物的正常生长。
5. 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指的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适当的处理使植物组织具有再生和分化的能力。
常见的愈伤组织包括愈伤组织、愈伤根、胚性愈伤组织等。
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植物体的再生和繁殖。
6. 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的植物。
在植物组培中,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种改良和功能基因的研究。
7. 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组培操作中保持培养物无菌状态的技术。
由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的污染会对培养物的生长和分化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无菌措施,如灭菌操作、无菌操作、瓶内压力平衡等。
植物组织培养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组织培养的步骤一、培养基配制配制培养基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购买培养基中所有化学药品,按照需要自己配制;二是购买商品的混合好的培养基基本成分粉剂,如MS、B5等。
自己配制可以节约费用,但浪费时间、人力、且有时由于药品的质量问题,给实验带来麻烦。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大部分还是自己配制。
为了方便起见,现以MS培养基为例介绍配置培养基的主要过程。
1、配制几种母液(1)配制MS大量元素母液一般将大量元素分别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分别稀释100倍。
分别称取NH4NO3 165g KH2PO4 17gKNO3 190g CaCl2·2H2O 44gMgSO4·7H2O 37g各自配成1L的母液。
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2)配制MS微量元素母液一般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母液。
依次称取KI 0.083g Na2MoO4·2H2O 0.025gH3BO3 0.62g CuSO4·5H2O 0.0025gMnSO4·H2O 1.69g CoCl2·6H2O 0.0025gZnSO4·7H2O 0.86g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CuSO4·5H2O和CoCl2·6H2O 由于称取量很小,如果天平精确度没有达到万分之一,可先配成调整液。
分别称取CuSO4·5H2O 0.05g CoCl2·6H2O 0.05g各自配成100ml的调整液,然后取5ml就还有0.0025g的量。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一)母液配制与保存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
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
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1大量元素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
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表1大量元素母液(配1L20倍的母液)2微量元素母液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
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注意配制时,应将两种成分分别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其中EDTA盐较难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混合时,先取一种置容量瓶(烧杯)中,然后将另一种成分逐加逐剧烈震荡,至产生深黄色溶液,最后定容,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4、有机物母液按表4中的量分别称取各种有机物,分别溶解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定容于1000mL,放入细口瓶中备用,贴好标签于4℃冰箱中低温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