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边底水油藏开采机理与含水上升规律

边底水油藏开采机理与含水上升规律



针 对 靖 安侏 罗 系边底 水油 藏 的 开 发 特 征 , 以边 底 水 生 产 开 采机 理和 控 制 底 水 锥 进 的 理 论 方 法 为 指 导 , 据 油 根
藏 动 态分 析 研 究 , 合 数 值 模 拟 结 果 , 结 分析 了新 5 2井 区边 含 水 上 升 规 律 , 究 了 井 区含 水 上 升 影 响 因 素 , 出人 工 注水 是 研 提
肖春 艳 ・ 李 伟 z 肖淑 萍
(. 江 大 学 油 气钻 采 ] 程 湖 北 省 重 点 实 验 室 , 北 荆 州 4 4 2 ;. 里 木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疆 库 尔 勒 8 10 1 长 _ 湖 3 0 3 2塔 新 4 0 0;
3江 汉 油 田分公 司 清河 采 油厂 , . 山东 寿光 2 2 1 ) 6 7 6
Xi o Chu y n Li W e Xi o S pi g a na i a hu n 3
( . y L b r tr fOi a d Ga rl n n r d cin E gn e n f Hu e r v n e 1 Ke a o ao y o l n s D i ig a d P o u t n i e r g o b iP o ic ,Ya g z n v r i , ig h u l o i n te U i est J n z o y
4 4 2 ,Ch n 303 i a;2Ex lr to n v lpme t Re e r h n tt t f Ta i Oifed Compa ,CNPC,Ko l 41 0 ,Chna . po ai n a d De eo n s a c I siu e o rm l l i ny ra 8 0 0 i ;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分析——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例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分析——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例

227在底水油藏的开发过程中,水平井因其具备生产井段较长、泄油面积广、井底压降较小等优势被广泛采用于各大油田。

底水油藏往往存在非均质性严重、底水层活跃以及地层原油黏度较高等特点,深入研究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对于实现其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A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储层属于中—高孔隙度(21.5%~31.5%)、特高渗透率(1255.8~6042.7mD)储层,夹层分布广泛;纵向上分布着29个底水油藏,呈现“上稠下稀”的分布特点,底水能量充足。

在开发因素基本相同条件下,不同含水上升规律主要是多种地质油藏因素的共同耦合的结果[1-3]。

以往对含水上升规律影响的研究较多着重单一的开发参数,理论公式又不能全面地表征各种地质油藏参数的影响。

本文基于油藏实际数据,建立油藏典型模型。

根据对A油田油藏的实际动态分析,得出不同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基于油藏数值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主控因素[1]。

1 区块含水特征分析截至2022年底,A油田底水油藏共有开发水平井51口,综合含水率为97.6%,采出程度为45%,其中46%的井含水率大于60%。

含水上升模式总体可分为四类:Ⅰ “厂”型,Ⅱ “凸”型,Ⅲ 过渡型“凸”线,Ⅳ “S”型。

针对不同的含水上升模式,使用七个特征值:N 0,N 1,K 1,f 1,N 2,K 2,f 2和2个初期指标(如图2)来对四种类型进行了定量描述。

针对四种含水上升模式,从油水黏度比、夹层位置和夹层大小、水油厚度比、油柱高度等角度进行多因素分析。

经过统计南海东部A油田实际动态,得到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四种含水上升模式,如表1-2所示[2]。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分析——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例税敏1 彭攀1 郑洁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2.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8摘要:南海东部A油田是典型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增产改造开发区,在开发过程中,不同油层与油井含水上升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制约了该油藏的高效开采。

水平井在高含水期低幅度边水油藏的应用

水平井在高含水期低幅度边水油藏的应用
2 水 平 井开 发 可 行 性 分 析
针对 台4 断块层状砂岩 油藏 ,用J si 乔西 )公 式计算水平 井水 oh ( 平段的最佳位置 ,用 8表示 水平井 在油层 中的偏心距 ,因油层有效 厚 度h m,故 偏心距 8 l 、3 等。根据 台4 为6 取 、2 m 断块水平井 的 目 位 标 置 、目标层 位 以及 周 围直井 的分布状 况 ,水平井 的水平段 长度L在 2 0 以内 ,水平段 的 目标 层有效厚度h m左右 ,故设计Lh 5m 在6 /取值 为 s 、4 、3 、2 等 ,即是水平井段长度L 0 、2 0 8 、l 0 ( ( 0 0 ) ) 为3 0 4 、1 ( 2 m。 I 从理论 上分析 ,层状砂岩油藏钻 水平井 ,偏心距 8为0时 ,水平 井的产能最高 ,随着 8的增 大 , 平井的产能 逐步降低 ,降低幅度比 水 较 小 ;当 8 到最 大 3 达 m、水平 与垂 直渗 透 率 比值 K / =l~ l hK 0
台4 断块构造位置 属于深县 凹陷 深南背斜带北 部的西阳 台背斜 , 为一轴向北东的断鼻构造油藏 ,在地层上倾方 向被一 条北东走向正断 层切割 ,断层断距 约7 m,是该油藏形 成的重要遮挡条件 。地 层分别 0 向北 、北西 、北东三个方 向倾没 ,构造平缓 , 层倾角l ~ 。。构 地 。 3 造长轴方 向与断层平 行 ,圈闭幅度 1m 右 ,油藏沿断层呈北 东向展 8左 部 ,构造高点埋 深1 2m。主要 目的层 为上第三系馆陶组 , 明含油 76 探
4 水 平 井油 藏 工程 优 化 设 计
台4 断块馆 陶组划分 为三个油组 ,油层纵 向上分 布集 中,主力油 层集 中分布在NgI 组 ,其 中 I油组 可 以划 分为1 个 小层 。油层 埋 油 1 深l o m~ 7 0 7 0 1 5m,为一套 河流相沉积 ,储层岩性为含砾中砂岩 ,储层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地层 温 度 为 1 0℃ . 于 常 温 一 压 系 统 。建 立 数 1 属 常
笔 者 以塔里 木 盆地 某 油 藏为 例 , 用数 值 模 拟 应 的结果 回归 了俞 启 泰 水驱 特 征 曲线 f, 得 反 映 水 8求 ]
平 井 含 水 变 化 特 征 的参 数 b 再 运 用 B x B h k n , o— e n e
优点 . 因此水 平 井 被 广泛 应 用 H。然 而水 平 井 的 开 ]
模型, 开展油 藏数 值模 拟研究 。该油藏 为 中孔 、 中一
高渗孑隙型块状底 水断背斜 型砂岩未饱 和油藏 。 L 储 层 属 典 型 的 辫 状 河 三角 洲 沉 积 , 单 一砂 体 , 为 孔 隙 度 为 1 % ̄2 %. 均 为 2 . 渗 透 率 为 3 ~ 7 3 平 11 %, 2 20 8mD, 均 为 7 3mD, 律 层 间 平均 渗 透 率 级 4 平 3 韵 差大 于 7 层 内渗 透 率变 异 系数 大 于 07, 内非 均 , . 层 质性 严 重 ; 夹层 不 发育 , 星 展布 , 局部 具 有遮 挡 零 在 底 水 的作用 , 中孔 、 属 中一 高渗 的非均 质型储 层 。油
征 的参数 b 以参 数 b为研 究对 象 , 。 具体 采 用响应 曲 面法研 究不 同因素对 b值 的影 响 , 以获得 各影 响 因
素对水 平 井含 水 变化 的影 响规律 以及 影 响顺序 。研 究结 果对底 水 油藏 的水 平 井开发具 有理 论及 现 场指
导 意义。
关 键词 : 水油藏 ; 底 水平井 ; 水率 ; 含 数值模 拟 ; o— e n e B xB h k n试验 设计 ; 响 因素 影 中图分类 号 :E 5 T 37 文 献标志 分析

关于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若干问题

关于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若干问题

关于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若干问题
李传亮;朱苏阳
【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
【年(卷),期】2016(028)003
【摘要】针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的一些定量分析指标不够明确,及含水率上升与地质特征的对应关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利用油藏地质模型和实例分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定量分析指标,给出了水淹速度的评价指标及油井见水时间与底水类型的对应关系,并定义了2种非均质性,即离散型非均质和连续型非均质.离散型非均质性油藏和连续型非均质性油藏的含水率曲线分别呈阶跃式上升和连续上升.孔隙型介质的相渗曲线因高毛管压力而呈曲线形态,决定了其含水率上升曲线也呈曲线形态;缝洞型介质的相渗曲线因低毛管压力而呈对角直线,决定了其含水率上升曲线也呈直线形态.
【总页数】5页(P1-5)
【作者】李传亮;朱苏阳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1
【相关文献】
1.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以Y2油藏西北区为例 [J], 张辉;彭小东;刘鑫;段策;李军;李正健
2.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研究—以临盘油田某底水油藏水平井为例[J], 康博韬; 肖鹏; 孙依依
3.大倾角厚层轻质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挖潜措施研究 [J], 王永平;朱志强;房娜;陈晖;孟智强
4.大倾角厚层轻质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挖潜措施研究 [J], 王永平;朱志强;房娜;陈晖;孟智强
5.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分析及问题探讨 [J], 姜季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田边部薄差油层含水上升原因分析

油田边部薄差油层含水上升原因分析

升速度加快,并出现含水台阶式跃升的特征,油田递
减加大,稳产形势严峻。本文主要分析该区块投产后 含水上升过快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1含水上升原因分析 依据表外储层相渗曲线(图1、图2),当含水达 68%时,含水上升率在8.3,区块按照含水上升率5 计算,正常年含水上升值在18个百分点左右,我们 将含水上升值小于18个百分点的井界定为稳定井, 大于18个百分点的井界定为含水上升井。统计区 块173口油井,其中有53口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大于 18个百分点,所占比例达到30.6%,稳产形势严峻。 因此对区块含水上升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原因。
2016年第11、12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101
油田边部薄差油层含水上升原因分析
于艳芬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3)

要:本文针对油田边部井含水上升速度快的实际,通过分析区块监测资料,结合区块油层特点,
认为动用厚度低,单层突进是区块含水上升快的主要原因;同时受层间非均质性强、垂向渗透性差异大 导致局部注水强度过大,高强度注水导致沿层理面等薄弱面突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提出加大注水井细 分调整、油水井精细控制压裂、油改水转注等方法改善区块开发效果,为油田边部井控制含水上升提供 借鉴。 关键词:单层突进;非均质性;层理面;精细控制压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6)11、12一0101一01
徐振玲.汽轮发电机组转子扬度调整方法控 索fJ].大氮肥,2015,38(2). 方大千.实用电机维修技术[M].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4一08—24.
孙英,田晓琳.高压电机振动故障的查找及其 处理对策I-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油田含水变化规律

油田含水变化规律
1、童宪章图版分析3-7-2
对于任何一个油藏,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油水粘度比影响着阶段含水率和含水上升率,含水率与采出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按照童宪章推导出的水驱曲线关系式lg(fw/(1-fw))=7.5×(R-Rm)+1.69描述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是一条大致S型曲线。
2、水驱系列法
实际上含水率分析可以用水驱系列法,但是由于含水率变化大,只是作为分析用。
4、含水上升规律变化模型特征分析3-7-6.7
新区或开采时间不长的单元来说,一般应用理论含水特征即相渗理论分析今后含水变化,而对于跃1块含水已经达到90%,应该可以应用实际生产数据分析含水变化。
一般来说,实际分析含水变化的公式很多,上述的含水上升规律模型也是经常应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现场应用时一般含水率变化大,回归计算波动较大,另外一般开始时也很难知道含水上升规律是三种模式即凸型、S型和凹型其中的哪一种(图10-27)。或者有的文章加上过渡曲线即所谓的五种变化规律。往往对分析含水变化规律产生较大的误差,甚至错误。本文推荐一种常用的应用累计产油与累计产水的关系,即张金庆水驱特征曲线的应用,一方面避免了含水率的波动,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出现的直线段时间早,便于早期的预测分析,在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Ⅱ 凸-S过渡型
E=1-e(A-3.912B)
Ⅲ S型
E=A+3.892B
Ⅳ S-凹过渡型
E=e(A+0.98B)
Ⅴ 凹型
a:
b:
E=e(A-0.020203B)
E=1-e(A-0.020203B)
根据表中给出的七种表达式,利用濮城油田各开发单元实际开发数据进行回归处理。选择相关系数最大,符合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的合理表达式,求出相应的采收率。

安塞油田坪桥区长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安塞油田坪桥区长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安塞油田坪桥区长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正确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是实施油田稳油控水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弄清哪些因素是必然的、哪些因素是人为造成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后期措施加以调整的,才能为油田的开发、调整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油田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坪桥区长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常用含水预测方法的特点,研究了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还通过分析影响含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一些建议,对指导该类油藏的开发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标签: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油田开发;治理方法1 坪桥区长2油藏概况1.1坪桥区长2层地质概况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东部,该区地层产状平缓,地层倾角0.5度左右。

坪桥区长2油藏位于陕西安塞、子长境内,面积约154km2,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大部分含油层呈现出受鼻隆构造控制的团块状和条带状分布特点。

1.2 目前开发现状坪桥区长2油藏共有采油井总井150口,开井105口,日产油水平89吨,平均单井产能0.84吨,综合含水80.8%,动液面627米,地质储量采出程度5.9%,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3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34.02%,可采儲量采油速度2.05%;注水井总井38口,开井33口,日注水平688方,单井日注21方,月注采比1.43,累计注采比1.12。

目前影响长2油藏高效开发的主要矛盾是含水上升,控制含水上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长2层含水上升规律分析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常用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来表示,它是对水驱油田进行动态分析的一条基本曲线,其形态及位置综合反映了地层及油水性质、开发方式、工艺措施的水平。

我国在50年代就着手对水驱开发油田含水上升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我国的油田特性,提出了许多计算公式,根据这些公式的特性,将其大致分为三种方法: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实际生产数据拟合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模拟边水 , 机理模型预测起 始时间为 2 0 0 8 年8 月1
日, 预测期 2 0 年。模 型其它参 数见表 1 。
考 虑影 响 边水 油 藏水 平 井 含水 上 升规 律 的各 种 因 素 , 研究 了平面非均质性 、 水 体大小 、 水侵指 数 、 高
渗透带 、 采 油速 度 和水 平井 位置 对含 水上升 规律 的
~一
c ~ = 一 彗 薹 _ 一 主 、 二 薹 一 ~ 一 _ ~ 塞
边 水 油 藏 开发 过 程 中 , 水 平 井 以其 生 产 井 段 长、 泄 油 面 积大 和井 底 压 降小 等优 势 ,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n 。但 是 由于边 水 的存 在 以及 地 质 、 开 发 和生 产 等 因素 的影 响 , 水 平 井在 开采 过 程 中更 易 产水 。 区域 为原 型油 藏 , 建立 1 0 0 x 8 0 x 1 0的网格 系统 , 平 面 网格长 度 为 2 0 m, 垂 向上 为 2 . 5 m 。本 文采 用 F K水
论证 , 确定 了平面非均质性 、 水体大小 、 水侵 指数 、 高
合 理的水平井位置来 防止边水 的过早入侵 。
1 边水油藏水侵机理模 型
选 用 x油 田某一 存在边水且 适合水平 井开发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7 。
第一作者简 介 : 苗彦平 ( 1 9 8 8 一) , 女,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特殊油气藏开发及数值模拟 。 基金项 目: 国家重 大专项 ( 2 0 1 1 Z X 0 5 0 1 7 — 0 0 1 ) 资助。
4 2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第3 卷
地 层顶 深 『 n 、 原始地层 压力/ MP a 岩石压缩系数/ MP a 。 。 原油密度/ ( k g ・ i n ) 孔隙度 渗透率/ 1 0 I x m
NT G
l 2 2 0 1 2 . 1 O 8 . 4 3x 1 0 8 5 0 0 - 2 8
Mi a o Ya n p i n g , T a n g L i n , Ga o Z u n me i a n d L i u Yu k u i . -
= 耄 ~ _ 垂 一
. =
f 1 . S o u t h w 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e n g d u , S i e h u a n 6 1 0 5 0 0 , C h i n a ; 2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Q i n g d a o , S h a n d o n g 2 6 6 5 5 5 , C h i n a )
律进 行 了模拟研 究, 并对影 响含 水上升规律 的各种 因素进行 了定量化分析 。研究结果对于制定合理 的边 水油藏开发技术 对 策, 降低水侵对开发效果 的影响, 提高该类油藏 的最终采 收率 意义 重大。
关键词 : 水平井 ; 边水油藏 ; 水侵 ; 数值模5: = 5 . 9 4
0 . 4
1 号水体位置及大小 2 号水体位置及大小 储量/ l 0 4 i n 开发井 数 射孔位 置
配 产/ ( m ・ d )
( 卜1 , 卜8 0 , 卜1 0 , I 一 ) ( 模型左侧 ) ; 1 0 0 倍水体 ( 1 0 0 — 1 0 0 , 1 — 8 O , 卜1 0 , I + ) ( 模型有侧 ) ; 5 0 倍水体 油: 4 3 4 . 5 3 ; 水: 3 9 4 . 9 1 ; 气: 3 5 9 6 1 . 3 2 1 口水平井
影响 , 并得 出在 矿场 上可通 过控 制采 油速度 和确 定
2 边 水油 藏含 水上 升规 律影 响 因素
研 究
边水油藏 在开发过程 中产水主要受两个 方面 的 影响 : 一 是地质 因素 , 即平面非均质性 、 水 驱能量 、 隔 夹层 、 高渗 透带 等 ; 二 是开 发 因素 , 主要包 括采 油速 度、 水 平井 位置 、 生产 压差 、 井 网部 署等 。通过 多方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3 4 8 文献标识码 : A
. 星 m 一 一 一 一
S t u dy o n a fe c t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wa t e r c ut r i s i ng r u l e s o f h o r i z o nt a l we l l s i n e d g e wa t e r r e s e r v o i r
油 气藏 评 价 与 开 发
第3 卷 第5 期
R E S E R V O I R 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2 0 1 3 年1 0 月
边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苗彦平 , 唐 林 , 高遵美 , 刘玉奎
( 1 . 西南石油大学 ,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 2 . 中国石油大学 , 山东 青 岛 2 6 6 5 5 5 )
蒹 - A 一 三 ~ 一 ~ 一 一 一 d ~ . 一 吼 ~ 一 m 一 K ~
摘要: 利用水平 井开采边水 油藏 , 水侵是 一个 不可避 免的问题。 油井见水后会造 成单井产 能迅速 下 降和单 井控制储量 急 剧减少 , 严 重影响油藏 的最终 开发效果。 以数值模 拟技术为主要研 究手段, 通过建 立理想机理模型 , 对油藏的含水上升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