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6-05-03T11:38:55.19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3期作者:焦素芬

[导读]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语言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山东省阳谷县李台联校焦素芬 252300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语学习必然要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小学阶段既要学好英语语言知识,又要学好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语言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语言交际文化知识渗透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也是紧密相连的。教师不要单纯地进行语言教学,更要重视英语文化教学,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境障碍。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学到能够跨语境交际的英语,教师就应把文化知识的渗透也放在突出的地位。

一、通过英语教学渗透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交际,既然是交际就自然涉及到跨文化的交际。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具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具备语言的得体性,这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能否运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当、得体的交际,已经不是仅靠语言知识和技能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在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技能的前提下,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才能为成功交际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二、当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度重视单词语法。过度重视学生英语基本知识的掌握,却容易忽视对语言背后的文化的重视,英语课堂过度重视语音、词汇等,却忽视文化背景的介绍,这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切为了考高分,忽视了交际与使用,不利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2.难以摆脱母语——汉语的影响。如,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对“old”和“young”的理解就大相径庭。在我们的文化意识中,“old”是经验和能力的象征,是令人尊敬的;而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old”总是和“衰老”、“无用”等词语联系起来,英语国家的人们对“old”较敏感、也较排斥。“young”在我们的文化中总是和“嫩”、“没有经验”、“办事不牢”、“幼稚”等词联系在一起;而在英语国家“young”总是和“灵活”、“活力”、“创造力”等积极词汇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的学生按照汉语的意思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际,显然会出问题。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

(一)利用生活交际语言渗透文化意识

1.利用问候语渗透文化意识。在问候语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据场合和时间的不同,我们通常用“去哪儿?”、“忙着呢?”、“吃了吗?”等等,招呼的时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只表示友好的问候。而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Fine,thank you”等等。如果无视文化的差异,就可能引起不少的误会。比如,你路遇一个说英语的“外国人”,你问他“Where are you going?”,对方就会认为你是在刺探他的个人隐私而感到不快;如果你问“Have you had your meal?”,对方会误认为你有意邀他吃饭或者你想让他邀你吃饭,以致让交际双方陷入尴尬境地。

2.利用肢体语言渗透文化意识。肢体语言也体现着文化的差异,有时同样的意思,肢体语言却完全不同。比如我们通常用“点头”表示“可以”、“行”等肯定的意思,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大多则用大拇指和食指圈成“O”同时伸出其它三根手指的手势来表示“OK”。再比如表示“我饱了(I am full)”,我们通常用手掌轻拍肚子来表示,而英语国家的文化中则是掌心向下把手掌举到喉咙处来表示。诸如此类的简单常用的肢体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逐渐地向学生渗透,增加他们在文化方面的积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利用语言环境渗透文化意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续,相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外的学习却是无限的。所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我们可以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结合英语国家及我们国家的重大节日,如:“Christmas Day”、“New Years Day”等,通过讲座、英语剧表演、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文化产物和文化习俗渗透文化意识

1.文化产物的内容包括货币、国家旗帜、著名地理标志物、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传统的儿童歌曲、颜色的不同含义等。如,在学习以购物为主题的对话时,会涉及价格,如:“How much?”“Twenty yuan.”“Three dollars.”这时,就可出示美元的图片,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展示真实的货币,还可以告诉学生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知识,让学生初步感知货币,学生也会感到有兴趣。再如,在学习以国家为主题的对话时,可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几个国家的国旗展示出来,区分不同旗帜的颜色、图案,还可播放各国的国歌,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文化。如,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不尽相同,学习颜色时,可以告诉学生,“红茶”在英语中是 black tea,而不是 red tea ;红糖是brown sugar,不是 red sugar ;蓝色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比如,He looks blue. 意思是“他看上去情绪低落”。汉语中的“眼红”,应翻译为green-eye,而不是red-eye。通过这些告诫学生在学习时不可望文生义,引起交际误会。

2.文化习俗的内容包括问候方式、节日庆祝方式、手势的使用、饮食等。比如,我们拍照时常用的“剪刀手”,即伸出食指和中指,在外国则表示胜利。还有一种庆祝的方式,也是现在十分流行的,即高举手臂过头,与他人击掌,口中大喊“Five!”当课堂上进行竞赛时,教师可带领获胜的学生伸出食指与中指做出胜利的手势,或是伸出手臂,与学生击掌表示庆祝。这样,既能振奋人心,又能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又如,在教授以食物为主题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食物的做法,以及吃西餐时的礼仪。这样不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握好文化渗透的时机,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并能正确、流利地使用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真正掌握英语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Curtain, Helena., Dahlberg, Carol Ann. 语言与儿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