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划分,特别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北方和南方地区差异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的基本划分。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
教学活动:1. 引入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
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定义的理解。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3. 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资源:1. 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2. 相关地理资料或书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三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内容:1. 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3. 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
教学活动:1. 展示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特征。
教学资源:1. 南方地区的图片或视频。
2. 相关地理资料或书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四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文化差异。
2. 分析北方和南方地区的饮食习惯、传统节日、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9单元 第1讲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第十九单元中国的分区地理考纲解读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复习指南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的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注重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与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分析。
南方地区: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水运发达;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治水与治土;南方人民的生活;注重南方低山丘陵区、西南地区、河流小流域、岛屿及港澳台地区的区域分析。
西北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灌溉农业;地下宝藏;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青藏地区: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高原农牧业;丰富的能源与矿产资源;交通运输的变化;青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保护三江源头。
第一讲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考点1北方地区夯实基础1.位置__大兴安岭__、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__内蒙古高原__以南,__秦岭—淮河__以北,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东临黄海和渤海。
2.地形以__高原__、__平原__为主;“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是指__东北__平原。
3.气候:湿润、半湿润的__温带季风__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 mm。
4.农业(1)耕地及耕作制度:河湖较少,水源不足;耕地是__旱地__。
本区大部分属暖温带和中温带,一年一熟(东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
(2)粮食作物:东北平原上的春小麦、玉米、高粱;华北平原上的冬小麦;黄土高原上的谷子等。
(3)经济作物: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及黄淮平原有__棉花__;东北有__大豆__;华北的沙土、丘陵地区有油料作物__花生__;黑、吉有糖料作物__甜菜__。
(4)生产基地:东北平原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华北的商品棉基地。
5.工业(1)资源优势: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2021年整理〗《北方地区》参考优秀教案1

《北方地区》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
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等方式分别介绍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没有初一的懵懂状态,逐渐从受教转化为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学习方面已经积累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并能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让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标。
特别是在面对地理升学测试的情况下,同学们更是显得游刃有余。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
教学难点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四、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课前]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寒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寒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七嘴八舌:略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上课]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
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各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港澳台地区。
总结区域的分析方法:某一区域区域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原因发现区域'问题解决措施2.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用: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 •地形: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黃土高原、大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4.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5.河湖、植被: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黃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6.自然资源:著名的树种:小兴安岭的红松,大兴安岭的落叶松。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
温带水果:苹果、葡萄、梨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黄河故道已成为全国最长的果园带。
7.土壤: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差异8.农业: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东北区一一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华北区一一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苹果思考:评价东北区与华北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北方地区》 学历案

《北方地区》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认识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资源等人文地理概况。
4、分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2)北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特点。
2、难点(1)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探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三、知识链接1、中国地理分区的概念和依据。
2、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系图等。
四、学习过程(一)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2、明确北方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 34°N 53°N,103°E 135°E 之间。
3、描述北方地区的海陆位置:东临渤海和黄海,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二)北方地区的地形1、展示北方地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主要地形区。
2、总结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
3、分析地形对北方地区农业和交通的影响。
(三)北方地区的气候1、展示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主要气候类型。
2、介绍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探讨气候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利弊,如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影响,夏季的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四)北方地区的河流1、展示北方地区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指出主要河流。
2、介绍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如径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
3、分析河流对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五)北方地区的农业1、介绍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
2、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等。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教案中国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师教课实行方案(地理)讲课年级课题北方地域与南方地域课程种类一轮复习课时2上课日期年月日讲课老师1.识记四大地区的区分及我国各大地理地区的地点和范围,理解南北方自然、人文方面的教课目的差别。
2.理解北方和南方地域的自然地理差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导学建议课前准备要点 1. 南方地域和北方地域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难点 2. 南方与北方地域内部的自然和人文差别。
采集能能表现南北方差别的资料。
教课充足利用地图进行教课,如四大地域地区图,季风与非季风区界限图, 1 月份气温、降水建议量图,培育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及用途的习惯。
教师准备:1.《导教案》《预教案》《固教案》。
2.制作 PPT课件,采集南北地理差别素材。
学生准备:1 达成《预教案》,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讲堂上和同学议论或请问老师。
2.采集身旁的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的素材。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创建情境新课导入学习内容新课导入教师行为播放南北方地理环境及人们生活方式视频。
媒体学生行为(预设)运用联合自己所在地域,多媒体思虑周边环境、人们生活方式特色产生的原因。
第一层级第二层级预习状况检查环节一北方地域与南方地区环节二对教案研究内容分析整合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首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达成状况,进行评论。
分好小组合作研究金太阳思想研究与创新内容。
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解分派。
研究内容平衡分派给各组,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老师要实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研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派好展现任务。
展现部分建议口头展现和展区展现相联合。
研究一【研究点拨】1.北方地域耕地多,水资源少,在农业生产中存在过分开采地下水和大水漫灌,造成地面下沉、次生盐渍化等环境问题,所以一定发展节水农业。
2.华北地域和东北地域均为温带将季民风候,夏天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学生交叉检查PPT 展现预学部分的状况,并参考答案。
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论参照。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第一篇: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北方地区教学目标: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四、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讨论法、引导法、比较法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平台五、教学过程:【引入】(多媒体显示)欣赏诗词《沁园春•雪》,并配合北方风光图片。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读图】媒体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学生活动】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
(东部秦岭—淮河以北)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提问】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读图】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出示问题,学生讨论】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作物熟制是如何?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过渡】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北部有很多的山脉,这些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呢?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本区位于温带,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北方地区教案教学设计

北方地区【教学目标】1.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说明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特点,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北方地区的大体特征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任务1 通过阅读地图及教材文字能够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在图中找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渤海、黄海,并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让同学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上标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渤海、黄海,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区,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之后,尝试在地形图上画出并总结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的范围: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同学们,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结合你们手上的资料,你知道下面这三幅图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吗?在北方区域图上,你能把它们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吗?我们发现,虽然这三个地区同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但是其自然、人文有着很大的差异,想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北方地区的范围,结合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干湿地区分布图、气候类型图三幅图。
掌握北方地区分别属于哪个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
总结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结合北方的范围,我国北方地区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其主要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之北方地区一、考纲透析1.东北平原的范围和组成。
2.东北地区河流的汛期及补给类型(季节性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的区别)。
3.三个大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的评价。
4.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及限制性因素。
5.如何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是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
6.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二、体验高考下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
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
据此回答答1~2题。
1.(江苏地理,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待点是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2.(江苏地理,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1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B.2地区干旱程度高于1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C.3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福建文综,7~8,8分)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
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所示。
读表,回答3~4题。
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1712321821100比例(%)3. (福建文综,7)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4. (福建文综,8)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5.(2010年新课标,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三、自建基础(一)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和范围:、以东、以南—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1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由平原、平原、平原)、华北平原(我国最平坦,主要由河、河、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世界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直立性强)。
2主要山地和丘陵: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丘陵、丘陵。
3名山:“东岳”(鲁)、“西岳”(陕)、“中岳”(豫)、“北岳”(晋)。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北部为带、长城以北为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带,热量条件南北;年降水量400—800mm,且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东部为湿润区);夏季,冬季(东北漫长严寒多雪)。
4.水文: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南(东北地区有明显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南。
主要河流湖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渭河、汾河,下游“地上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5.植被、土壤:东北:林,土。
黄河中下游:林。
华北平原钙质土,黄土高原土。
6.自然资源:1:抚顺(辽)、阜新(辽)、鸡西(黑)、鹤岗(黑)、开滦(冀)、峰峰(冀)、大同(晋)、阳泉(晋)、平朔(晋)、神府(晋)、兖州(鲁)、徐州(苏)、淮北(苏)。
油:大庆(黑)、辽河(辽)、胜利(鲁)、华北(冀)、中原(豫)。
:(辽)、本溪(辽)、(冀)。
2林:、。
(二)人文地理1.面积:占全国,人口约占全国。
2.民族: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聚居在东北的族和族,聚居在宁夏和甘肃的族等。
3.农业——旱地为主的种植业历史主要农产品黄土地悠久、、花生、小米华北平原3.交通——稠密的铁路网1东北地区以——线、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骨架,以京哈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铁路最稠密区。
华北地区铁路以为中心,主要有京哈、京沪、京广、京九、京包、陇海线。
2运煤专线:西起山西,东到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神黄线:——;霍通:霍林河——通辽;焦石:——兖州——日照(石臼所)4.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鞍山、沈阳、大连和、长春、哈尔滨、北京和、天津、唐山、太原钢铁、西安。
5.北方人民的生活食——以为主,黄土高原的居民以为主食住——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暖行——现代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玩——溜冰、滑雪6.北京地理位置: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西面有西山、北面有山脉职能:中心、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主要工业: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纺织、微电子前景:控制工业发展规模,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和高科技工业(三)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1.华北三大危害:、、2.黄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治理、下游。
淮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分散水流。
3.黄土高原:四、总结提高(一)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条件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夏季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2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
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
3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但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二)北方地区工业发展条件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1)有利条件:1资源和能源丰富;2交通便利;3临海,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4地处平原,地势开阔;5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基础好,有较熟练的技术工人;⑥劳动力充足。
(2)不利条件:能源不足,水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3)发展方向:发挥重工业基地优势;更新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适当限制耗能大和本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和优化环境。
2.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1)有利条件:1区内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铁、石油、海盐资源,有统一的电网,紧靠山西能源基地,);2有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并有输油管道联结东北、华北的油田;3市场广阔;4高等院校集中,人口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5农业基础好。
(2)不利条件:本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工业产品“高、精、尖”比重不足(3)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
(三)华北平原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这些障碍的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有关,它们是黄淮海平原地形、气候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如下表所示)。
(四)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1.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1“地上河”容易决堤、汛期水患威胁严重;2沿岸次生盐碱化。
因为黄河下游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河水补给地下水,加上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旱季蒸发强烈,形成次生盐碱化;3黄河下游旱季断流。
2.采取措施: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下游加固大堤,营造护堤林,调控水盐运动;中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上游修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
五、精题砺剑Ⅰ、基础自测1.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A.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B.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C.春季干旱少雨,为干旱、半干旱气候D.大多属于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2.关于北方地区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有A.以高原和平原为主B.以丘陵、山地为主C.太行山将北方分成黄土地和黑土地D.长城将北方划分成平原与高原两部分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回答3~5题。
3.有关华北平原的正确叙述有A.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B.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地下有丰富的煤、铁、有色金属资源D.旱地为主,多为中低产田4.主要产在华北平原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大豆、甜菜B.冬小麦、棉花、花生C.大麦、青稞、豌豆D.水稻、油菜、甘蔗5.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某种水果集中产区。
读图完成6~8题。
6.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A.柑橘B.香蕉C.苹果D.葡萄7.该水果集中产区所处的温度带是A.亚热带B.暖温带C.中温带D.寒温带8.与2水果产区相比,1产区的优势条件是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的16.8%,水资源占全国的4.01%。
读图1和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第9~11题。
9.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1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3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4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A.12B.23C.14D.3410.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1水土资源丰富2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3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4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A.12B.23C.34D.1411.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A.热量不足B.光照不足C.劳动力少D.地形因素12.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很高。
由于农牧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加上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活动,使森林面积锐减。
分析下表,回答问题。
某地各类项目1956年1975年森林覆盖率30%8%耕地面积3.33万公顷4.47万公顷近三年平均降水量850 mm680 mm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23℃30℃河流含沙量2%12%当年水旱灾害次数03粮食总产量1.0亿0.875亿__________ __(2)该地水旱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 _______。
(3)根据下图,把1土壤肥力下降,2暴雨增多,3进一步毁林开荒,4洪水灾害增多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空格,使之形成一个循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