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语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在梁铭的《跨文化交际与词语附加义》中,作者通过剖析跨文化交际

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在交际过程中语言水平对成功交流、沟通的影响。同时也指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与否与语言水平的高低并不存有绝

对的对应关系”。此论文主要阐述了词语附加义对交际的影响,其中

相关于语法规则的差异,也相关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对于为什么语

言水平高低不与交际顺利与否存有绝对对应关系,文章未重点分析。

法小鹰、辛敏嘉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与适度文化移情》则

从应对跨文化交际各种障碍的角度出发,试图提出解决办法,并重点

说明“适度”移情的重要性。而本文则认为对于刚刚接触异文化的人

来说,首先要移情,才能谈得上把握移情的“度”。

1文化与语言的互见

1.1从内涵看它们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具有“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①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其社会成

员所拥有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是受到特定社会文化影响的。所以,无论是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团体还是个人交流,我们都不能忽视文化

这个核心要素。语言符号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也就是说对于一

个事物,为什么用这样的语音或者书写形式,其原因只有一个:约定

俗成。如果一种指称一旦成为约定俗成、在全社会范围内通用,它就

能够进入语言体系。所以,语言也和文化一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社会界限。

1.2语言反作用于文化:通过上述定义不难发现,语言作为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色彩。汉语中就有很多文化词汇,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龙”、“旗袍”。英语中也有,

比如:“aspoorasachurchmouse”(一贫如洗;字面义为“和教堂的老鼠一样穷”)、“fool’sparadi

se”(黄粱美梦;字面义为“傻瓜的天堂”),其语汇通常会与他

们的宗教、航海历史相关。能够看出,一个民族的语汇受其文化的影

响是巨大的。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显而易见。但是语言反过来对文化的

影响却难以捉摸。一般认为,语言主要对人的感知产生影响。最典型

的例子是:一种语言中如果没有特定的色彩词汇,那么持这种语言的

人对这种色彩的感知也是不敏感的。本人认为,这种影响是通过这样

一条线索产生的:语言的书写形式影响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又是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沃尔夫假说即是相关语言

影响思维方式的假说。在此以汉语影响为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偏向

综合与形象。综合思维是说,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我们在和别人交流思想时,通常不会先说明主题与结论,而是倾向于先铺垫说明前提、主题的来

龙去脉,在结尾还会引申一些相关的事物。我认为这就是因为中国人

的综合思维使得我们在考虑问题、表达观点的时候去全方位地考虑。

中国的医学、艺术等同样受到了这种思维的影响。其次,中国人的思

维偏形象而非抽象。自古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都是以实用为原则,很

少去探究其为什么会这样,对于科技原理的探究不足也是我国科技后

来落后于西方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汉字属于象形文字,在我们没有

接触书面语之前,我们所听到的即是我们所接收的信息。而在我们接

触书面语之后,语音就不能像表音文字那样发挥作用了。虽然汉字有

一部分也有音旁,但绝大多数对汉字的区分、理解是通过意义来实行的。也就是说,通过汉字的象形的字形实行。

2沟通障碍浅析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沟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过,正如前面所讲,

在文化与语言的相互作用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沟通障碍与误会

在所难免。“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在于,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

系统;来说语是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作为符号体系的语言,有其严格的规则;来说语,则多受说话者的心理影响。

2.1由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由语言造成的障碍,即因为我们未准

确地、全面地了解对方语言的结构形式而造成的失误。比如,在语音

方面,英语不是通过声调来区别意义,而汉语是通过声调来区别的。

比如:“利害”(轻声)和“利害”(四声)就表示不同的意义。如

果一个美国人和中国人交流时,不理解汉语的这个特征,就会产生误会。同样,在英语中,有些词汇声音的重心不同其意义也是不同的。

例如“record”其重音在第一个音节时是名词,纪录片的“纪录”;重音在第二个音节时是动词。再看词汇。我比较赞同一些文章

中对于词汇差异的分类:概念意义错位、形义错位与文化附加义错位。

②概念义错位比如说:在英语中,仅用“president”一个

词来表示“总统、校长、董事长”等多种意义,而汉语却对这些称呼

有明确的划分。所以,如果一个中国人不了解“president”的意义宽泛性,很容易将其狭义地理解为“总统”从而产生理解错误。形义错位在日语与汉语之间体现比较明显。就是说,同样的写法在不

同的文化中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日语里“娘”是指女儿,而汉语

里“娘”是指母亲。文化附加义则如本文之前所讲,我们说:“他有

梅花般的气节。”如果不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就很难

理解这句话。本人在一次与外教的交流中,就因为没有注意到“星期五”在信基督教的国家含有“倒霉的、不好的”意义,他们一般不选

择在周五有活动。而我邀请外教在星期五去参加一个派对,外教有点

儿生气地拒绝了。在事后我才想起这个原因,为时已晚。

2.2由言语差异造成的障碍:言语即从语法层面看,一句话并无错误,我们对其语音、词汇等层面的理解都是到位的,但是依旧造成了

误解。这就需要分析我们交流对象的文化特征、表达习惯、心理特征等。下面举几个案例来说明这个现象。

2.2.1未注意交流对象的文化特征、心理特征a.李娜是一位去

美国加州大学交流学习的大二学生,在到达美国的第一天,她就去主

动与负责自己学习生活的辅导老师见面。这位老师在之前与李娜仅仅

有过几次电子邮件联系。在李娜看来,这位老师属于不熟悉的人的范围。于是在第一次见面简单问好之后,为了不使气氛尴尬,她和老师

谈起了天气,她觉得这是英美人士经常有的口头谈资,就像中国人经

常问彼此“吃饭了没有”一样。不过这位老师好像并不感兴趣而且表

现出了一些失望的样子。后来李娜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