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演示

合集下载

提升机液压站TE161、141培训课件剖析

提升机液压站TE161、141培训课件剖析
30
TE160/161提升机液压站的应用 5.液压站安装调试:
5.1清洗油箱、盘形制动器以及各个液压元件。液压站到制动器之间的管路配好,焊接后,必须经 过酸洗工艺的各个工序。注意清洗干净是液压站正常工作的关键。 5.2油箱内加入所需要的液压油,液面必须加到液位指示器2/3刻度以上。注意加油时加入的新油 清洁度要达到使用要求,必须要经过10um以下的过滤器 过滤,并从空气滤清器中加入。 5.3工作制动部分的调试 为了安全起见,液压站调试时必须切断与制动器的油路。为此要关闭液压站出口处的球阀(21), 先试左侧总成。 5.3.1先拧紧遥控溢流阀(24),再拧松比例溢流阀上安全阀,在比例阀KT的放大器上加上10V信 号电压,再逐渐拧紧比例阀上的安全阀,观察压力表的读数,油压达Pmax值后再升高1MPa,锁定安全 阀,起安全保护作用。把比例阀KT放大器信号电压降到零,系统压力降为残压P0,要求P0≤0.5MPa。 然后把电压再升到10V后,逐渐拧松遥控溢流阀,让油压降到Pmax值即可。
24
TE160/161提升机液压站的应用 3.液压站结构: (3).液压站滤油器:液压站加油口装有空气滤清器,油泵进油口装有滤油器,出油口 装有单向阀、高压过滤器,进入液压站控制阀组和盘形制动器油缸的压力油均可得 到充分的过滤,从而保证了液压站运行的可靠性,并延长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液 压站运行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滤油器是否被堵塞,当滤油器堵塞后,应及时更换滤芯。 (4).液压站调压制动电路原理:液压站的调压装置由电液比例阀和与它配套使用的比 例放大器等组成。比例放大器置于比例阀上端,其工作原理如下:比例放大器端子1、 2接入DC24直流电源,端子4、6接入由电控柜PLC输出的0-10V模拟信号,经PLC由模 拟量输出模块成比例地向比例放大器输入0~8V直流电压信号。与此同时比例放大器 向比例溢流阀线圈输入0~250mA的电流,该电流控制溢流阀阀件活塞上方的油压大 小,使活塞压缩或放松,调节回油量。由液压站进行开、施闸的工作。

双码择绳调换装置

双码择绳调换装置
如此。

徐州市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
二、矿山立井提升存在问题
1、安全问题(滑绳、溜车) (1)摩擦提升滑绳 摩擦提升是依靠提升首绳在摩擦衬垫上的摩擦力
来工作的。钢丝绳与衬垫间摩擦状态决定是否满足系 统工作。从这种结构形式上存在本质不安全状态—— 滑绳。
滑绳:提升钢丝绳与摩擦轮产生相对滑动量、滑 动速度超出允许量而导致的恶性事故。
1.Lifting compartment 1
8. Lowering the upper clamping girder
徐州市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
CLD-cycle:
1. Lifting compartment 1
9. Actuation of upper and lower clamping cylinders
3、@TT工作原理
1、双码自动卡绳工作 当需要对双码首钢丝绳卡绳时,由控制系统给出指令,双码的下自 动机械手组梁与闭合梁闭合,并把各钢丝绳“握”入手中,机械手 “闭合”抓绳。此时,首绳向下有运动趋势的一侧首绳被机械手组
抓牢,从而实现自动卡绳功能。
153 153
机械手打开时位置图
机械手闭合时位置图
徐州市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
徐州市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
CLD-cycle:
1.Lifting compartment 1
approx.50mm
1、立井提升形成
徐州市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矿山立井提升现状
徐州市工大三森科技有限公司
一、矿山立井提升现状
2、立井提升矿井数量多、摩擦提升占更多数 摩擦提升是立井提升的重要方式,随着矿井向深部开采、大型化发展
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摩擦提升作为安全、高效的运输方式,如何确保它能安全、高效工作

液压顶升装置操作规程

液压顶升装置操作规程

液压顶升装置操作规程液压顶升装置操作规程一、安全准备工作1. 检查液压顶升装置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漏油等情况,保证设备正常操作。

2. 检查液压顶升装置的电源、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防止出现故障。

3. 检查操作场地是否平整、无障碍物,确保工作安全。

4. 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鞋、手套等,确保自身安全。

二、操作流程1. 将液压顶升装置放置在操作位置上,固定好底座,保证顶升装置的稳定。

2. 检查液压油量,确保液压顶升装置内的液压油足够使用,并且油质清洁。

3. 打开液压顶升装置的电源开关,激活设备。

4. 打开液压油泵的开关,启动液压系统。

5. 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升降高度,调整控制系统中的相应参数。

6. 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按钮,控制液压顶升装置进行升降操作。

请注意,不得随意触碰设备,以免造成危险。

7. 当液压顶升装置达到所需高度后,立即停止操作,并稳固地支撑住被举升物品,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8.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关注液压顶升装置的运行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

9. 操作人员在完成工作后,应先关闭液压油泵的开关,再关闭液压顶升装置的电源开关。

10. 定期对液压顶升装置进行检查、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三、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在操作液压顶升装置时,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等不安全的鞋款。

2. 操作人员在操作液压顶升装置时应专心致志,不得分心做其他事情,以免发生危险。

3. 操作人员在操作液压顶升装置时,不得随意改动控制系统中的参数,以免引发设备故障。

4. 液压顶升装置操作过程中,请勿接触设备的运动部件,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5. 液压顶升装置操作过程中,不得将手指、手臂等身体部位放置到举升物品下方,以免发生夹伤。

6. 液压顶升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超过额定载荷,避免出现设备故障。

7. 液压顶升装置操作不得超时,避免设备过热引发事故。

8. 液压顶升装置不得长时间未使用,以免影响设备寿命。

火电厂烟囱钢内筒施工技术

火电厂烟囱钢内筒施工技术

浅谈火电厂烟囱钢内筒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烟囱钢内筒常用施工技术——气压顶升倒装法、液压顶升倒装法和液压钢绞索提升倒装法的工艺原理,并对上述三种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烟囱;钢内筒施工;气压顶升倒装法;液压顶升倒装法;液压钢绞索提升倒装法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159-021 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和大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火力发电厂及工业锅炉的烟气都经过脱硫、脱硝等工艺后排放,为节约运行成本,通常不设ggh装置,进入烟道的烟气温度较低、湿度较大,造成烟囱结露,腐蚀严重,这种情况下烟囱一般设计为套筒式,内筒采用耐腐蚀的材料,传统的单管烟囱以及用耐火砖砌筑的烟囱内筒已经不太适用此类机组的烟气排放,因而,大多数烟囱设计采用钢内筒,所以烟囱的钢内筒的安装就成了除外筒施工以外另一个关键的工序。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许多单位在研究烟囱钢内筒的安装工艺。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随着钢内筒在国内的普遍应用,许多施工单位、科研院所都在研究烟囱钢内筒的安装工艺以及施工机具。

从目前电厂烟囱设计来看,烟囱多为套筒式结构,分为单管束和多管束,钢内筒结构形式一般为自承重式、悬挂式和混合支承式。

烟囱钢内筒的施工,一般有两种工艺:顶升法和提升法。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气压顶升法、液压顶升法、液压钢绞索提升法。

针对具体的项目,采用何种安装工艺最适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意见常常并不统一。

在基本方案确定以后,在实施的细节上许多单位的做法大相径庭,施工过程的安全度出入较大,有些项目就因此造成事故。

作者十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火力发电厂的建筑结构施工,参与组织了数十座烟囱的施工技术管理,本文依据大量的施工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对钢内筒安装的气压顶升法、液压顶升法、液压钢绞索提升法这三种工艺的工艺原理、提升系统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具体实施过程、设备的拆除、安全措施、经济效益等多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液压电梯原理和结构ppt课件

液压电梯原理和结构ppt课件

精选课件
26
液压电梯 --- 结构特点 -- 组成结构
液压电梯液压系统由以下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配合的部分组成。
(1)泵站系统:由电机、油泵、油箱及附属元件组成。其功能是为油缸提供稳定的
动力源和储存油液。目前,一般都采用潜油泵,即电机和油泵都设在油箱的油内。油
泵一般采用螺杆泵,输出压力在0-10MPa之间,油泵的功率与油的压力和流量成正比。
20
液压电梯 --- 发展历程 – 现代液压电梯
精选课件
21
液压电梯 --- 发展历程 – 现代液压电梯
-- 以上示意图摘自BUCHER、GMV、LESTRITZ产品手册,下同
精选课件
22
液压电梯 --- 发展历程 – 液压电梯优缺点
1.2.3 现代液压电梯优缺点:
➢ 优点:
• 安装方便--机房在井道底部附近,少了曳引机、控制柜、对重的吊装和安装。
• 温度及载荷的变化对起制动有影响,动态速度随环境变化,增加控制难度。
• 由于油温变化和泄露等因素,轿厢较长时间停站会产生下沉,因此需要采取 措 施防止轿厢沉降。
精选课件
24
液压电梯 --- 发展历程 – 液压电梯面临挑战
1.2.4 液压电梯面临挑战

在中国,电梯市场起步比较晚,液压电梯数量占电梯总量的比例不超过1%。一方面,国内中高层建筑蓬勃发展,曳引式电梯是电梯市场的主力军。
➢ 二战后,液压技术的发展使得液压电 梯的突飞猛进。20世纪70、80年代, 欧美等发达国家液压电梯生产安装量 居首位。
-- 摘自《双缸液压电梯乘座舒适性研究》常达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
精选课件
-- 摘自《液压电梯》杨华勇1996年机械工业出版社

组织设计技术方案

组织设计技术方案

8.1 锅炉施工技术方案8.1.1 锅炉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8.1.1.1 大型机具配备8.1.1.2 施工流程锅炉钢结构分5层7段结构。

(1)柱底板安装:柱底板安装前对基础进行清理、凿毛。

柱底板下安装扁螺母,并控制其标高在合格范围内后安装柱底板。

(2)第一层钢结构(EL+0.00m~EL+7.05m)临抛件:冷风道临抛。

(3)第二层钢结构(EL+7.05m~EL+18.75m)临抛件:调温风管、煤粉管道左右侧水平母管,固定端空预器,一次热风管道,第二层扶梯,第一层平台、栏杆。

(4)第三层钢结构(EL+18.75m~EL+30.45m)临抛件:二次热风、本体烟道、喷燃器等临抛。

(5)第四层钢结构(EL+30.45m~EL+38.75m)建筑吊第一次加固、顶升(加固标高在EL+37.7米)。

临抛件:固定端省煤器大小灰斗,本体烟道、扶梯;第三、四层平台、栏杆等。

(6)第五层钢结构(EL+38.75m~EL+50.15m)(7)第六层钢结构(EL+50.15m~EL+58.75m)建筑吊第二层加固、顶升(加固标高在EL+57.7米)。

(8)第七层钢结构(EL+58.75m~EL+69.06m)(9)大板梁吊装锅炉炉顶分别在F、G、H轴线上布置了三根大板梁直接搁置在柱顶上,而其它轴线上的大板梁两端与柱或其它板梁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大板梁重量最重47.5t以内,最长为21040mm。

其中F、G、H大板梁用250t平板车运到炉膛内,用16t建筑吊与250t履带吊抬吊就位,其它轴线上的大板梁直接由250t履带吊起吊就位。

压力层标高为69.06m。

16t建筑吊与250t履带吊抬吊时负荷分配为15t和32.5t。

示意图见附图。

(10)压力层吊装:受热面吊杆与压力层次梁地面组合后吊装。

(11)每层平台、格栅、扶梯、栏杆的安装和完善要尽量跟上施工进度,每一层主框架完善后,应优先对走道梁、平台梁进行完善,保证平台通道。

8.1.1.3 吊机布置及吊装方向吊机布置:#9炉建筑吊布置在固定端, 250t履带吊布置在扩建端及炉后;另配备一台50t履带吊作为建筑吊的配合卸车、组装吊机,压力层吊杆梁组合在50t履带左右两侧。

钢内筒烟囱作业指导书

钢内筒烟囱作业指导书

钢内筒烟囱施工作业指导书目录一、钢内筒制作 (2)二、钢内筒焊接 (2)三、焊接检验 (5)四、钢内筒的安装 (5)五、制作和安装中应注意事项 (6)一、钢内筒的制作1.1 由于钛钢复合板是工厂定尺加工一定要检查外形尺寸符合施工图要求。

检查钛钢复合板的质保书是否与钛钢复合板上打印的合格证相符。

1.2 加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检查,边缘表面不应损伤或存在裂纹,可用砂轮清理痕迹,顺边缘方向进行。

1.3 钢板边缘进行机加工或刨边等工艺后,其表面不平度不能超过0.2mm,连接边缘垂直度不能超过1mm。

1.4 钢内筒的周长及椭圆度允许偏差:周长为15mm,椭圆度应不大于10mm。

1.5 卷制时应注意释放应力,不允许一次成型,应反复碾压、及时用园弧样板校对。

1.6 单节钢内筒组装时一定要在钢平台的固定模具上进行,模具与钛板接触部位一定垫硬质塑料板,保证钛板不受污染和损伤。

二、钢内筒的焊接2.1焊前准备2.1.1根据设计图选用坡口形式和尺寸,采用定尺钛钢复合板,按图纸要求,由供货商钛钢复合板的复层(钛)比基层(Q235B)短10mm,以避免现场机加工。

2.1.2 钢内筒和钢烟道的钛复合钢板焊接时水平和垂直对接接头按“钛制焊接容器”JB/T4745-2002表E.5“钛钢复合板对接接头定型坡口形式和尺寸表”中类别2的详图施工,不同板厚的对接接头按表E.4中“不同板厚对接接头的坡口形式”施工。

膨胀节处L型钛贴板和钛钢复合板的连接示意见图纸-05图。

2.1.3 为了避免先后施焊的影响,焊缝间相互关系尺寸应符合下图要求。

钢内筒纵横缝错边要求2.2 钛钢复合板焊接的条件2.2.1 按钛制焊接容器附录B“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2.2.2 焊丝应符合钛制焊接容器附录D“压力容器用钛及钛合金焊丝。

2.2.3 焊接方法可采用TIG(钨极气体保护焊)或MIG(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氩气纯度不低于99.99%,露点不高于-50度,且符合GB/T4842“纯氩”的规定。

(双)液压提升同步顶推施工技术及应用

(双)液压提升同步顶推施工技术及应用

(双)液压提升同步顶推施工技术及应用摘要:结合工程实践,对双液压提升装置同步顶推施工技术在特大型设备安装案例分析和研究,阐述了该装置安装施工技术、特大型设备吊装流程、吊装工艺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突出技术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降低施工劳动强度及成本,提升吊装能力,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及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双液压提升装置;同步顶推;特大型设备;施工新技术0 引言随着建设技术快速发展,在大型设备安装中呈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先进吊装技术,不同技术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所产生的潜质和效益不尽相同。

液压提升技术由于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已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型设备及构件的吊装等方面应用较多,液压提升装置与提升机构及配套的液压电气控制系统成套使用,一般工程大型设备单钩最大起重量通常在300t 以内,常规单台液体提升系统即可完成,当工程中需要吊装的设备或者构件的重量超过一定规模时,一般规格的提升机无法满足现场需求。

本文从液压提升控制要点入手分析,在常规的单液压提升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根据吊装技术的适应性,着手展开双液压提升顶推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结合济钢4300mm宽厚板轧机工程实践,通过案例的方式对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分析和论述,进一步提升该技术的应用能力及推广效果。

1 技术原理“液压同步提升技术”采用液压提升器作为提升机具,柔性钢绞线作为承重索具。

液压提升器为穿芯式结构,以钢绞线作为提升索具,有着安全、可靠、承重件自身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中间不必镶接等一系列独特优点。

液压提升器两端的楔型锚具具有单向自锁作用。

当锚具工作(紧)时,会自动锁紧钢绞线;锚具不工作(松)时,放开钢绞线,钢绞线可上下活动。

当提升器周期动作时,提升重物则一步步上升或下降。

技术存在以下特点(1)通过提升设备扩展组合,提升重量、跨度、面积不受限制;(2)采用柔性索具承重,提升器锚具具有逆向运动自锁性;(3)提升设备体积小、自重轻、承载能力大,特别适宜于在狭小空间或室内进行大吨位构件提升安装;(4)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灵活,安全性好;(5)适应性、通用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