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2015国考冲刺提高班申论讲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刺提高班申论讲义

主讲教师:张小龙

2015年国考申论冲刺提高课程讲义

农业现代化 (1)

新型城镇化 (1)

农地流转 (2)

转变发展方式 (3)

人才创新 (4)

职业教育 (6)

城市治理 (6)

生态伦理 (7)

生态文化 (8)

资源节约 (8)

简政放权 (9)

转变职能 (9)

诚信政府 (10)

文艺方向 (10)

农业现代化

要顺利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扎实做好几项工作:

一、要建立覆盖城乡、覆盖实有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保体系要覆盖城乡,要覆盖实有人口,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重点是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推动社保体系城乡一体化保障转变。

二、对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监管。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要把制度设计好、规则制定好。要对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进行有效的监管,避免权力寻租和特权操控,避免形成新的分配不公和腐败,防止对农民利益的剥夺。

三、要推进农业农村的政府可调控的市场化进程。农村土地流转需要产权交易市场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需要通过市场化机制来推进。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市场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农业是弱势产业,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产业,要通过完善农产品收储机制、价格平抑机制等,稳定农业市场,避免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对农民利益的损害及对社会物价的不良影响。

四、要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就业能力。一方面应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把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同加强城镇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形成提供就业岗位与创造本地财富的新循环。另一方面要多途径加强职业培训,整合劳动、教育、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围绕产业、项目、市场的需求来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切实增强农民的技能和就业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农地流转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户口与农村土地是联系在一起的,农业户口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农民对农村土地拥有承包经营权,离开了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农业户籍对农民来说就没有太多红利意义。在农地承包经营权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开展土地流转,增加农地效益,广大农民是接受的。户籍制度改革必然会使一部分农民成为市民,为了在城镇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这部分拥有城镇户籍的农民,有的可能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并不愿放弃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和由此带来的收益。自己权利没丢,收益没减,土地由他人经营未尝不可,这也使农地流转的空间进一步加大。

不过,当前农地流转市场并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引导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农地流转的随意性较大,政府在引导流转上发挥作用不够,公共财政对农地经营的支持不均等,使农地流出方对农地流转视同“鸡肋”;二是土地流转监督乏力。对流转的资格审查缺失,流转合同的保障无力,流转后的技术指导偏少,放任流转后农地性质改变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地流转市场监督缺位;三是农地流转的同时带来了资源浪费。农地流转后,产业规划指导难把握,使区域内原有的资源平衡被打破,农业生产当中的农产品生产方式、传统技术和产品、农资资源等被颠覆,导致原有资源浪费;有时由于农地流转贪大图多,经营不善或者无法经营,也使土地资源本身无法发挥出应有效益。

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促进土地流转的规范,尤为重要。

一要积极推进农地流转市场化。农地确权是提振农民群众对农地经营信心的重要举措。在农地确权后,积极做好农地资源价值评估,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各方面的条件和要素,确定农地经营权资源价格,通过价格指导,强化农地流转市场监管,建立规范有序的农地流转市场。

二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并认真落实。现在的农地流转监管,虽有农业行政部门的合同管理等,实际上还是备案管理的形式,监管主体在乡镇或村一级。而这个层面的监管力度非常弱,有的行政村甚至还成立了农地流转合作组织,当起了流入方,是典型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应该建立更规范更权威的流转监管机构,通过登记发证、合同监管、农地经营权变更办理等形式,激发监管机制潜能,确保监管到位。

三要加强农地流转后续监管。坚持农地经营权证的法定权能,掌握农地流转市场的变化趋势,把握农地流转市场规律,在强化农地使用权经营收益权能时,强化其流转后的监管权能,通过农地经营权法定占有者的积极监管,确保农地质量不下降,性质不改变,收益不减少,流转双方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加强对农地流转后的资源利用,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