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防御察打一体系统应用方案

合集下载

反无人飞机技术方案

反无人飞机技术方案

一、低空防范系统方案1.1 系统概述低空防范系统采用雷达、光电设备、干扰为一体的综合处理手段,具有360°无盲区对重点空域进行全天候无人值守式的防护。

该系统主要由无人机雷达探测设备、光电跟踪设备、无人机干扰打击设备三部分组成。

该系统由探测雷达捕获可疑目标信息,再将目标信息传输到光学设备,光学设备通过调整转台信息,将摄像机或热成像仪对准可疑目标,从而达到可视化确认,再经由网络传输设备将信息传送至指控中心,由值守人员进行信息的判别。

1.2.2 低空防范系统低空防御系统现场应用架设示意图如4:该系统作用距离在1Km(RCS=0.05m2)图2 低空空防范系统部署图1.3 系统功能a)远程控制功能,可对机场、重点安防领域近进空域内各种低空自主飞行物(无人机)等目标情况进行动态监视、实时预警,目标信息输出包括方位、距离、高度、速度及运动方向等信息;b)可以实时评估飞机起降航线重点空域自主飞行物、鸟情风险等级水平,满足飞机安全起降需要,在重点区域监控的同时,360度无盲区连续监控周边区域,预留标准数据协议,可灵活接入飞行保障的指挥控制系统;c)动态监视机场整体空域自主飞行物、监视无人机飞行动态,发现可疑目标后。

进行视频确认,确认后由值守人员依据系统提供的数据(角度、距离、速度)操纵打击设备(干扰器)进行打击。

d)系统界面显示采用图形化界面组织管理,人机交互良好。

包括账户管理界面、态势显示界面、工作日志上报等。

1.4系统特点1.4.1 系统特点a)先进的技术体制线性调频连续波体质,探测盲区小。

b)优异的低空超低空探测性能具备复杂地物环境下低空超低空以及空地一体目标检测能力c)小微目标探测能力强具备对“大疆”系列小微无人机、单只鸟等目标的有效探测d)开放的对外接口目标空情信号能根据用户需求接入指挥系统e)高机动编写,环境适应性强有固定、车载架设模式,已在城市、山地、沙漠、海岛等复杂环境应用1.4.2 低空雷达特点a)具有强杂波中低空/超低空小目标监视能力;b)具有空中慢速目标检测和跟踪能力;c)具有目标特征识别能力;d)具有自动发现、自动录入、自动告警能力;1.4.3 光电侦查设备特点a)采用连续变焦热成像技术,成像清晰,既能大范围搜索,又能识别远处目标;b)红外探测器稳定灵敏度高,最小温度分辨率达50mK;c)日夜型两百万低照度彩色摄像机,可实现昼夜连续全天候监控;d)可选的自动聚焦功能,可实现多种聚焦方式和触发方式;e)可选的热像仪预置位功能,记忆每个预置点的视场角,提高工作效率;f)3D定位功能,能够实现框选放大和点击居中功能,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设备易用性。

低空防御系统中探照灯的应用及控制方法分析

低空防御系统中探照灯的应用及控制方法分析

135Internet Security互联网+安全一、引言在低空监视和安防领域[1-3],需要利用探照灯或类似强光设备对相关空域进行扫描照射,对入侵目标进行警戒和驱离[4-7]。

该设备通过向目标照射强光,不仅对载人小型飞行器的飞行员具备警戒效果,对于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无人机,因为向无人机携带的摄像头发射强光而同样具备警戒和驱离效果。

传统探照灯常采用高压氙灯作为探照灯光源,该设备体积大、功耗高、重量大,安装布置较为困难。

新式的小巧型强光设备作为探照灯,对低空目标实施警戒。

该设备采用激光激发荧光物质发出白光,发光强度高,适合重要安全场所布置使用。

本文根据探照灯光斑测量结果,提出探照灯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已经在核电相关核电站低空防御系统中获得应用。

二、新型探照灯连接图探照灯实物图如图1所示:图1 探照灯实物图探照灯采用灯头加伺服转台的组合方式,外部220V 交流电源经适配器转换为12V 直流电为灯头和转台供电,控制命令通过串口方式对伺服转台和灯头进行控制[8-10]。

探照灯连接图如图2所示:低空防御系统中探照灯的应用及控制方法分析文|吕振彬 秦凯丽 周雷 凌云 余辉 李曙光摘要:本文提出利用探照灯对低空目标进行警戒的方法,结合高性能伺服转台,实现方位向360°连续旋转、俯仰向±90°的强光警戒。

对该设备进行程序控制,可以输出断续光照。

实测作用距离超过3km,在630m 处光照度超过11lux,符合低空防御技术要求。

关键词:探照灯;低空防御;补光图2 探照灯连接示意图三、新型探照灯基本性能测量为了对新型探照灯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测试,在晴朗夜间减少外界光源污染的条件下对探照灯作用距离、一定距离光照度和发散角进行测量。

首先在3km 处通过人眼感光,定性地观察探照灯的发光,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刺眼光芒,验证该设备对人眼的告警作用。

然后依据探海上船舰用探照灯的国家标准对光照度进行定量测量,在距离630m 测得光照度最大值可达17lux,接近蜡烛的光照度。

低空防御方案

低空防御方案

低空防御方案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低空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低、机动性强,给低空防御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提升低空防御能力,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低空防御方案。

首先,建立监测系统是低空防御的基础。

通过使用雷达、卫星和光学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时监测低空空域的动态情况。

监测系统需要具备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广覆盖的能力,以便快速发现并跟踪潜在的威胁。

同时,监测系统应具备智能分析能力,能够对监测到的目标进行自动分类和识别,以避免对无害目标造成误判。

其次,应建立有效的打击手段。

一旦监测到潜在威胁,我们需要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打击。

在低空防御中,常见的打击手段有电磁干扰、动能打击和雷达干扰等。

电磁干扰可以干扰无人机的遥控信号,使其失去操控能力;动能打击则是通过发射导弹或炮弹等武器摧毁无人机;雷达干扰则是通过发射干扰信号干扰无人机的雷达系统,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不同的打击手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互相结合使用,提高击毁目标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低空防御还需要与其他防空系统进行紧密配合。

在现代战争中,防空系统往往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包括高空防御、中空防御和低空防御等。

在低空防御中,应充分利用其他防空系统的资源,形成一个覆盖全域的综合防空体系。

不同防空系统之间需要实现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以确保低空空域的防御效果最大化。

另外,科技创新是提升低空防御能力的关键。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潜在威胁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应对新的威胁,我们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型的低空防御武器和设备。

例如,可以研发具有更高射程和更高精确度的导弹,以提高对无人机的击毁能力;还可以研发新型的雷达干扰器,提高对无人机雷达系统的干扰效果。

科技创新的推动可以让我们紧跟战争形势的发展,始终保持低空防御能力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最后,培养专业人员是低空防御的保障。

低空防御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来操作和维护设备。

低空防御察打一体系统设计应用方案

低空防御察打一体系统设计应用方案

低空防御察打一体系统应用方案V2.0目录第1章应用背景1第2章机场低空防御需求21.1现状分析21.2需求分析3第3章系统方案33.1 系统概述33.2 系统设计43.2.1 架设方案43.2.2 系统拓扑43.3 设备配置6第1章应用背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开场向小型化、低空化、简单化、低技术化、低本钱化方向开展,凭借站得高、看得远,飞得快、行进无障碍,适应能力强、改装方便等优势,迅速在民用领域获得青睐,无人机在摄影测绘、森林观察防火、抢险救灾、防治农业病虫害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无人机的大量普及也滋生了大量“黑飞〞事件的发生,并且伴随无人机- .投递物品甚至炸弹等消息的爆出,“黑飞〞事件造成的影响愈发严重,其带来的区域防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

尤其近年来,无人机频繁闯入各地机场“净空区〞,屡次造成航班晚点,对民航飞行平安构成了威胁。

据人民日报、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从2017年4月14日至2017年4月30日,双流机场接连发生9起无人机扰航事件。

总计造成114个航班备降、超过40个航班延误、4架飞机返航、超1万旅客出行受阻被滞留机场,其密集和危害程度空前,严重威胁民航飞行平安。

目前面对对无人机监管政策不完善,加上无人机“黑飞〞的加剧,出于机场的正常运行和平安考虑,设置主动防御系统迫在眉睫,从根本上降低无人机的非法入侵。

第2章机场低空防御需求1.1 现状分析在2016年9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最新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方法?中规定:无人机飞行必须在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无人机起飞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无人机必须在昼间飞行;飞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小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符适宜航管理相关要求;驾驶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在进展飞行前驾驶员完成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查;不得对飞行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包括地面人员、设施、环境平安和社会治安等。

无人机装调检修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课件:服务机器人

无人机装调检修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课件:服务机器人
10.10.5 反制无人机应用
4)城市网格管控平台,多层级一体化反制无人机群, 如图10-47所示。
图11-50 城市网格管控平台反制无人机群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10.11 综述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10.11.1 无人系统综述
1. 无人系统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系统将朝着构建
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使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加便 捷、舒适、安全。智慧城市无人系统主要构成如 图10-48所示。
再见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10.7 水下无人机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10.7.1 结构
(1)结构 潜拍器+推进器+4K超高清相机、LED补 光灯+WiF中继器+绕线器+多波束图像声呐+USBL水 下定位+遥控器+地面站等组成,如图10-28所示。
图10-28 水下无人机主要结构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10.7.1 结构
(2)结构 无人船+雷达+红外线传感器+武器+激光 测距仪+电子干扰系统+计算机火控系统,如图10-39 所示。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10.9.2 无人战船
(3)应用 用于海上侦察、海上监视、海上电子 干扰、海上作战、海上排雷等。
图10-39 无人战船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10.9.3 无人潜艇
无人潜艇(见图10-40所示),又被称作为无人潜 航器(英文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缩写 UUV),是一种按照遥控操作或者按照预先编制的程序 在水下自主航行的机器人。无人潜艇的结构包括无人 潜航器、声呐、摄像机、机械手、武器,可用于搜救、 情报、监视、侦察、扫雷、攻击等任务。

察打一体无人机地面站武器控制系统设计

察打一体无人机地面站武器控制系统设计

1 武 器 控 制 系 统 设 计
察打一体无人机地面站通过无线电数据链实现对无人机飞 行平台、光电侦察载荷和武器设备的监控。地面站将控制指令 编码发送至无人机,同时接收并解码显示无人机状态、光电侦 察载荷状态、武器设备状态和侦察图像信息。地面站主要由数 据处理软件、飞行监控软件、导航监控软件、任务监控软件和 信息显示软件等组成。其中数据处理软件、任务监控软件和信 息显示软件构成地面站武器控制系统。
察打一体无人机地面站武器控制系统设计
马 夏 莹1, 贺 若 飞1, 刘 宏 娟1, 左 军 翼2
(1.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西安 710065;2.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学院,西安 710072)
摘要:介绍了察打一体无人机地面站武器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软件设计以及关键技术实现;提出并实现了进入攻击航线、 攻击区域解算与显示、目标信息管理、图像解压与显示、武器控制与发射等多项关键技术;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性好、实时 性高,操作简单,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负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失误概率,提高了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的自主攻击能力,为察打一体无人 机激光制导导弹的使用提供了简便实现的方法。
无 人 机 地 面 控 制 系 统, 即 地 面 站 GCS (groundcontrol station),是无人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它 是 无 人 机 系 统 的 指 挥 控制中心[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完成无人机的飞行操纵、数据链管理、 机 载 任务设备控制等任务,同时以数字和图形形式提供飞机飞行状 态 、 图 像 侦 察 信 息 , 实 现 对 无 人 机 全 系 统 的 监 控 [7]。
武器控制系统作为察打一体无人机地面站控制体系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目标打击的关键。本文针对察打一体无 人机飞行平台挂载光电侦察载荷与激光制导导弹,对静止或者 移动目标进行侦察、跟踪、锁定与打击的需求,设计察打一体 无人机地面站武器控制系统,实现察打一体无人机对地面目标 的攻击。

低空防御方案

低空防御方案

低空防御方案低空防御是指针对低空空域发起的攻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目标安全的一种方案。

随着现代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低空攻击越来越普遍,对于军事单位和民用机场等目标来说,低空防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此,制定一套高效可靠的低空防御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一、低空监测系统低空监测系统是低空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大气环境探测和雷达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低空环境,包括探测低空飞行器的速度、高度、航线等信息,以及对威胁性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

低空监测系统应具备精准度高、实时性强、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以提供可靠的情报支持。

二、强化地面防空武器系统针对低空威胁,地面防空武器系统的升级和强化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采用自动化导弹防御系统,通过雷达和红外系统实时监测和追踪低空目标,对其进行有效拦截。

其次,可以利用防空导弹系统配备红外成像导引头,提高导弹对低空目标的命中精度。

同时,也需要完善防空火炮系统,提高其机动性和射速,以应对低空目标的突袭。

三、电子干扰系统低空防御方案中,电子干扰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干扰低空飞行器的雷达和导航系统,使其失去定位和目标识别能力。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发射电子干扰波来干扰、干扰和破坏敌人的电子设备,尤其是对那些具有主动雷达导引的导弹和飞机,能够有效削弱其攻击能力,提高低空防御的成功率。

四、无人机监测和拦截系统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低空防御方案中应该加强对无人机的监测和拦截。

通过无人机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无人机活动区域,精确判断其威胁程度。

同时,配备专门的无人机拦截系统,例如无人机干扰器、纳米网等,可以迅速干扰和拦截潜在威胁,保护关键目标的安全。

五、培训和演习为了确保低空防御方案的有效实施,培训和演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军事单位和民用机场等重要目标应定期组织低空防御演习,加强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低空攻击威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低空防御方案的全面实施和不断完善。

低空防御系统应用场景_概述及解释说明

低空防御系统应用场景_概述及解释说明

低空防御系统应用场景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低空防御系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低空防御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雷达、监控和控制技术,以及专门设计的防御设备,用于监测、识别和干扰低空区域内非法无人机的工具。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低空防御系统的应用场景进行全面概述和解释说明。

首先,我们将定义低空防御系统,介绍其背后的高度依赖技术发展背景,并阐述其主要任务和功能。

接下来,通过基础和进阶两个层次,解释说明不同的应用场景。

最后,总结本文内容及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和解释低空防御系统的应用场景。

通过深入了解该系统在不同情境中的运行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低空防御系统的价值与作用,并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与发展。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或补充。

2. 低空防御系统应用场景概述:2.1 定义低空防御系统:低空防御系统是一种用于保护特定区域的安全设备,主要针对低空区域,通过使用雷达、导弹和反飞行器技术等手段,追踪并击落潜在威胁。

它能够提供实时监测和拦截高速飞行目标的能力,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来保护重要目标。

2.2 高度依赖技术发展背景:低空防御系统的发展与航空技术、导弹技术以及雷达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不断发展,包括卫星通信、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为低空防御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2.3 低空防御系统的主要任务和功能:(1)监测与侦察:低空防御系统通过使用多种传感器,如雷达和红外线探测器等,来掌握低空区域内潜在威胁的动向,并收集目标信息。

(2)预警与报警:低空防御系统可以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3)识别与鉴定:低空防御系统能够通过对目标进行特征分析和比对,确定其真实身份,避免误伤。

(4)拦截与摧毁:低空防御系统配备了导弹和反飞行器等武器装备,当有来袭目标时,能够进行拦截并摧毁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空防御察打一体系统应用方案V2.0
目录
第1章应用背景 (3)
第2章机场低空防御需求 (5)
1.1现状分析 (5)
1.2需求分析 (5)
第3章系统方案 (6)
3.1 系统概述 (6)
3.2 系统设计 (6)
3.2.1 架设方案 (7)
3.2.2 系统拓扑 (7)
3.3 设备配置 (8)
第1章应用背景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开始向小型化、低空化、简单化、低技术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凭借站得高、看得远,飞得快、行进无障碍,适应能力强、改装方便等优势,迅速在民用领域获得青睐,无人机在摄影测绘、森林观察防火、抢险救灾、防治农业病虫害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无人机的大量普及也滋生了大量“黑飞”事件的发生,并且伴随无人机投递物品甚至炸弹等消息的爆出,“黑飞”事件造成的影响愈发严重,其带来的区域防范压力自然也越来越大。

尤其近年来,无人机频繁闯入各地机场“净空区”,多次造成航班晚点,对民航飞行安全构成了威胁。

据人民日报、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从2017年4月14日至2017年4月30日,成都双流机场接连发生9起无人机扰航事件。

总计造成114个航班备降、超过40个航班延误、4架飞机返航、超1万旅客出行受阻被滞留机场,其密集和危害程度空前,严重威胁民航飞行安全。

目前面对国家对无人机监管政策不完善,加上无人机“黑飞”的加剧,出于机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考虑,设置主动防御系统迫在眉睫,从根本上降低无人机的非法入侵。

第2章机场低空防御需求
2.1 现状分析
在2016年9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最新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中规定:无人机飞行必须在机场净空保护区以外;无人机起飞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无人机必须在昼间飞行;飞行速度不大于120千米/小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符合适航管理相关要求;驾驶员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在进行飞行前驾驶员完成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检查;不得对飞行活动以外的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包括地面人员、设施、环境安全和社会治安等。

但目前出台的监管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无人机“滥飞”情况,无法从根本上去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渐渐发展与成熟,反无人机技术和相关产品也随着无人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

如无人机挂网拦截技术、激光炮技术、信号干扰技术等,都能够对低、小、慢无人机起到一定的压制防御作用,同时也需要考虑反无人机技术对民航客机的影响。

2.2 需求分析
机场对是对空域安全要求很高的场所,无人机的监管除了要在法律法规方面完善落地之外,防御技术也需要逐步建立起来,增加机场低空空域的主动防御,根本上避免“黑飞”对机场的影响。

民航客机在起降过程中速度极快,与任何物体发生碰撞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现在普通民众使用的无人机多为消费级产品,飞行高度低、体积小、飞行速度慢,民航客机上的雷达较难发现,避让难度大。

同时,飞机的航电设备可能会受到无人机信号的干扰,危害飞行安全。

机场的低空防御系统需要安全有效的对非法入侵的无人机起到防御作用,同时不能影响客机的正常起降飞行。

第3章系统方案
3.1 系统概述
无人机查打一体化系统是一款在区域防范中可实现对入侵无人机的自动探测与报警并触发进行频段反制的集侦测与防护于一体的系统。

该系统由低空侦测雷达、高空远望云台、无人机干扰器以及中央管控平台等几大模块组成。

系统能对所在区域形成监控态势,对入侵无人机予以主动防范。

3.2 系统设计
基于如上所述机场目前面对的严峻考验,我司开发了无人机查打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该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先利用雷达对于区域进行360°机械扫描侦测,发现可疑飞行物入侵后即刻报警并联动远望云台转动对准可疑目标所在空域,监测人员可在管控中心看到云台拍摄的图像并可控制云台变焦以便清晰判别目标。

若监测人员判断为入侵无人机,此时干扰器已经与云台联动,干扰器即可对目标无人机实施频段压制,迫使其降落或者返航。

若监测人员判定为无关飞行物,也可选择不做处理。

该系统架设于机场制高点,并充分利用了低空侦测雷达的探测灵敏性与高空远望云台的识别准确性,达到了“查得准,打得准”的效果。

3.2.1 架设方案
图3-1系统架设及防范区域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为防止遮挡,建议寻找机场制高点架设该系统。

雷达、高空远望云台的探测距离以及定向干扰器的反制距离均可达1KM。

3.2.2 系统拓扑
图3-2无人机查打一体化系统网络拓扑图
布置于机场制高点的雷达等设备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经由交换机接入系统中央管控平台中,由管控平台实施统一管理。

系统中央管控平台承担的管理任务如下:
1. 自动呈现雷达报警并自动协调云台联动。

云台默认处于静默状态,在雷达发现可疑飞行物后自动联动云台对准拍摄,人工可于平台观看云台所拍摄到的视频,可通过变焦辨别物体特征,并可触发进行视野跟踪。

2. 自动协调干扰器联动。

在云台转动同时,平台自动协调干扰器联动,确保云台观测区域便为频段压制区域。

3. 干扰器的触发模式切换。

系统提供两种设置模式,一种是手动触发模式,干扰器默认静默状态,在人工确认为无人机入侵后人为触发反制;一种是自动触发模式,系统接到雷达报警后干扰器便自动触发对该空域进行压制。

4. 干扰器压制方式选择与切换。

平台端可随时切换干扰器工作模式,可选择驱离无人机或者迫使无人机原地降落的模式,提供多种应对方案。

5. 各模块工作状态信息呈现。

平台端可实时呈现整个模块工作状态和各项参数情况,利于中心把控,无需人工经常巡检或者确认防范效果。

3.3 设备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