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获奖作文指导:获奖作文素材运用技巧
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技巧

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技巧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而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技巧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技巧的方法和建议。
第一,积累素材1. 阅读广泛:多读书籍、报纸、杂志等,从中获取素材。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可以积累到各种各样的素材。
2. 观察生活:生活是最好的素材来源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收集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经历,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3. 记录思考: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无论是一些突发奇想还是对一个话题的深入思考,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第二,整理素材1. 分类整理:将收集到的素材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整理,比如人物经历类、社会热点类、科技创新类等。
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在写作时快速找到相应的素材。
2. 程度深浅:将素材按照深度和广度进行排序,有些素材可能只是表面上的现象,而有些素材则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
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程度的素材。
3. 词汇资源:对于素材中的关键词和短语,我们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词汇资源,以备在写作时的使用。
第三,运用素材1. 开篇引入:在作文开始的地方使用一些有趣的素材,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文章显得有趣且生动。
2. 人物描述:通过素材中的人物故事和经历,来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使人物更加鲜活。
3. 事件组织:利用素材中的事件,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展开论述,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4. 引用典故:适当地使用素材中的典故和名言警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含义,使文笔更加出彩。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素材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写作十分重要,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素材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不要使用任何不符合事实的素材,避免给读者造成误导或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技巧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
高考作文指导:使用素材的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使用素材的技巧高考作文指导:使用素材的技巧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那么写高考的作文时候有哪些使用素材的技巧呢?下面是小编整理整理的使用素材的技巧,欢迎阅读。
一、特殊化,陈材新用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
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如2008年上海作文题是“他们”,不少学生都选取了城里农民工这一群体,可有一位考生却写农民工的子女,选材角度新颖,获得了该年度惟一的满分。
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
请看例子:(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
(事件特殊化)(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
(地点特殊化)二、设细节,粗材妙用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
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
写考试失利的文章很多,但多清汤寡水,无滋无味,看下面的例子: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
这位考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之姿,当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
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因此,平时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加入这样的“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
作文素材怎么用?——高中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素材怎么用?——高中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丰富、典型、新颖是一篇优秀作文价值的所在,这可以考查考生视野是否广阔,思维是否流畅,文化底蕴是否丰厚。
正确、鲜明、有针对性的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而要让这个灵魂使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地说教,需要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撑。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文章具有说服力的基础。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要精挑细选,恰当运用。
除了必要的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典型恰当的素材,往往更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素材选择标准1.素材要典型选择素材进行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素材的典型性。
即能够直接表现所论述的观点的素材才能使论点有据可依,才能真正表现论证的力度。
典例:电影对于王学圻来说就像一个走不出的梦境,“赶鸭子上架”成就了王学圻导演生涯的第一次,15遍剪辑换来了电影《太阳鸟》的最终问世,作品拿到了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的特别评审团大奖。
王学圻朗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的形象和他为了理想而努力的精神就像当年《太阳鸟》剧组的一面镜子,王学圻将朗读送给当年的主创团队!没有大家的坚持,就不会有《太阳鸟》这部电影。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为梦想奋斗,为人生的每个第一次努力!2.素材要丰富事实胜于雄辩,足够的、充实的事实素材,是证明论点的首要条件。
写作时可以运用素材叠加的方式,以丰富的事实材料证明论点的正确,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论证方式。
典例:3.素材要新颖运用事例论证,所选取的事例一定要新颖、生动,能够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事例陈旧,论证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典例: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些都是最好的礼物。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
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高考满分作文材料运用之技巧

高考满分作文材料运用之技巧在教学实践中,常听有同学感叹:我作文素材的掌握不谓不多,但为什么不能写出文笔优美的佳作呢?其实,如果只是掌握大量材料,在写作中不能把这些材料按文意进行巧妙的组合,没有运用材料的非凡能力,要想写出好文章也是不切实际的。
下面介绍几种高考满分作文材料运用的技巧。
一、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格,使文章文采斐然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格,如果运用得当,很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例如20 05年高考,我的学生福建闽清一中高三(2)班黄玉钗同学运用上述方法写出的《跳出枷锁,创造风格》的满分作文: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
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例文通过设问、排比等修辞将材料组合在一起,开篇先声夺人,强化了内容,加重了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且句式富有气势与文采,让阅卷老师产生愉悦感,获得满分,自然也不足为怪了。
这是在一段中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格设置的一个“精彩的亮点”。
也可以在全文中将丰富的材料组合成修辞格,给文章披上一匹彩锦,亮人眼眸。
2004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人生的斗士》即用此法。
在开篇,作者就用一个设问句设定一个磁场,“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然后,精心打造一段排比兼比喻句,“如果说他的命运是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从史蒂芬·霍金的坚强意志方面盛赞他是人生的斗士,并非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主旨,一唱三叹,热情颂扬了史蒂芬·霍金独具魅力的人格,让人赞叹,令人动容——这就是修辞格的组合所产生的意蕴无穷的魅力。
作文高分技巧与素材整理方法分享

作文高分技巧与素材整理方法分享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涯中常常需要面对的一项任务,而在各种考试中作文也往往是占比重较大的一部分。
如何写出一篇高分作文一直是学生们所关注的焦点。
今天我将分享一些作文高分技巧和素材整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写出一篇高分作文,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基本要素,如题目理解、结构构建、语言表达等。
题目理解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题目,才能写出准确的内容。
在理解题目时,可以将其拆解成几个关键词,然后根据这些关键词展开思路。
接下来,在构建结构时,我们可以采用经典的三段式写作结构,即引出背景,提出观点,进行论证和总结。
这样的结构简洁明了,使作文层次清晰。
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扩展词汇,使作文更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
此外,适度包含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要写出一篇高分作文,我们需要有丰富的素材作为基础。
素材的积累需要平时多阅读和观察,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和变化。
此外,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力量,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和案例,做到有备无患。
在整理素材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将素材分类整理,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在写作时更快地找到合适的素材。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素材的合理运用,不仅要符合题目要求,还要合理地进行组织和展开。
除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素材积累,还有其他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
首先是语法、拼写和标点的正确运用。
写作中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和标点错误都会降低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因此,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语法、拼写和标点的练习,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举例和说理的能力。
写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支撑我们的观点,同时还要具备合理的说理能力,将观点展开。
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观察和思考,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逻辑。
最后是编辑和修改的能力。
写作之后,我们需要花时间进行编辑和修改,检查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表达是否准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作文《高考议论文写作之如何有效运用素材》

“妙用技法,激活素材”详案——议论文写作素材升格训练教学目标:激活现有的写作素材教学重点:学习几种激活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技法教学难点:议论文写作素材升格训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引出目标法国作家布瓦罗有言:“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
”我们知道,议论文写作离不开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就是一门调动素材的艺术。
但并不是什么素材都可以成就精彩。
那么,在高考即将到来之际,在我们无暇积累更多的素材之时,如何才能将现有的、甚至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素材,转换成大多数人想象不出的“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语言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立足于四月调考的作文,共同总结出一些激活素材的技巧方法,以期大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四月调考的考题。
二、考题回放四年前,由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科学院的三位研究人员组成跨学科团队,开始了一项叫作“‘石头剪刀布’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研究,以期解释“石头剪刀布”的制胜原理。
但这项研究被有的人讥讽为“吃饱了撑的”研究。
日前,该项研究被评为“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果”,成为中国首次入选该奖项的社科领域成果。
这项成果已多次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的参考内容。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接下来请看这次作文的审题立意。
为什么要作这个回顾呢?今天课堂上涉及到的素材都将围绕着它来展开和阐述。
立意回顾——一、从“石头剪刀布”的角度1. 小可见(寓)大,小游戏蕴含大道理。
2. 科研与生活二、从研究团队的角度1. 坚定执著、不畏人言(走自己的路,让被人说去吧)2. 善于观察、发现三、从“有的人”的角度1. 普遍联系的观点。
2. 正确看待新生事物。
高考获奖作文指导:获奖作文素材运用技巧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素材运用技巧【作文素材运用技巧】有一种理智叫作舍弃记得*曾经说过“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在战争年代,有时放弃一座城池,舍弃一些坛坛罐罐,轻装前进,反而能打胜仗。
和平年代也是如此,舍弃一些东西,工作效率会更高。
人生也是如此,舍弃一些东西,人生会更加美好。
舍弃,是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不安于现实的宣泄。
生性自由的他怎耐得住皇家苑囿的束缚?他抛弃丰厚的俸禄,用旷远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世事。
寄情于山水使他具有不同凡俗的高风亮节,他的才思留给了后入,更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留给了子孙万代。
他用他的诗诠释着人生真正的意义,他的舍弃,成就了一代诗仙——李白。
舍弃,是幽然心会、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心向往自由的他,放弃了官场,毅然回归于田园,安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
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的志趣,他的睿智,他的品格,因舍弃官场黑暗污浊而愈加彰显。
学会舍弃,陶渊明找到了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并由此成为中国文学伟大的田园派诗人。
舍弃,是重振旗鼓的豪迈之风。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吴越之战。
战败的他,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咽下心中的苦水,重新审视自己,不甘心,不气馁,重整旗鼓。
他放下了锦衣玉食,卧薪尝胆。
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只因他舍弃了帝王之尊。
学会舍弃,就变得理智而不再迷惘,就变得豪迈而又强大。
从而复国雪耻,创造了奇迹。
其实,舍弃需要很大的勇气,在纸醉金迷的大都市,物欲将人们的心慢慢疏远,要我们学会舍弃的确很困难,所以人们才会失去理智地去做事。
学会舍弃,我们会生活得更加轻松,我们会更加快乐。
看过一个材料,说男孩和母亲去田里插秧,男孩担着秧苗,因刚下过雨,路上溜滑,男孩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于是停下了脚步。
母亲看见后便说:“把你的衣服、鞋和袜子全脱掉,再试试。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选材、思想和表达(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选材、思想和表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考作文写作核心点拨:选材、思想和表达核心点拨作文要“文如泉涌”、“妙笔生花”,一是要有充沛的水量储备;二是有深刻的思想;三是要善于表达。
所以写作训练的核心就是,选材、思想和表达——发现写作素材,发掘思想内涵,学会语言表达。
简言之,写作就是用笔“表达”你的“选材”和“思想”。
一、发现素材通过阅读发现自己独特素材用文章引领,唤醒自己生活中有价值的素材。
读余华的《医院里的童年》、王春鸣《树上的童年》,唤醒与地点有关的童年素材,构思一篇《的童年》,写某个特定地点的童年,童年是时间,而地点是空间,以特定的空间写时间,别有味道。
《公安局里的童年》:一个下午,我偷偷地跑进了审讯室,正好里面没有人,我在一张凳子上坐了下来,欣赏着那把手铐,真是精致呀!一铐准能铐住人,我想试一试。
我轻轻把手放进了手铐中,一卡,哈哈,还真就卡住了,我很兴奋。
但是不一会儿,我就后悔了,我怎么出来啊?我用力拔,可就是拔不出来。
我的脑子,怎么就少一根筋啊!《铁轨边的童年》:夕阳温柔地吻上我的发。
我踩着夕阳的影子从轨道上走,一步一格地跳过枕木。
单脚跳,双脚跳,有时兴奋了原地转360°度继续跳,毫不担心自己会被火车撞到。
发现自己的“写作根据地”鲁迅的写作根据地,多是江浙乡村,孙犁“荷花淀派”,写作根据地是冀中平原,沈从文写作根据多是湘西风俗人情,莫言的笔下始终离不开山东高密,还有老舍的北京文学,冯骥才的天津文学,贾平凹的商州文学等等,这些都是作家们的“写作根据地”。
只要一提这些作家的名字,那些特殊的标记就会闪现出来。
所谓“写作根据地”,就是作家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最熟悉的人群,最熟悉的生活。
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素材范畴。
有人熟悉自己的老家,写起来就别有一般滋味;有人对花草树木特别有感觉,那么写出来草木皆有情;有些人擅长书法,他写起书法就特别有感悟……一个人总有自己最擅长熟悉的事物,文章就应该写自己擅长的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中作文指导:作文素材运用技巧
【作文素材运用技巧】
有一种理智叫作舍弃
记得*曾经说过“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在战争年代,有时放弃一座城池,
舍弃一些坛坛罐罐,轻装前进,反而能打胜仗。
和平年代也是如此,舍弃一些东西,工作效率会更高。
人生也是如此,舍弃一些东西,人生会更加美好。
舍弃,是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不安于现实的宣泄。
生性自由
的他怎耐得住皇家苑囿的束缚?他抛弃丰厚的俸禄,用旷远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世事。
寄情于山水使他具有不同凡俗的高风亮节,他的才思留给了后入,更将他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留给了子孙万代。
他用他的诗诠释着人生真正的意义,他的舍弃,成就了一代诗仙——李白。
舍弃,是幽然心会、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心向往自由的他,放弃了官场,毅然回归于
田园,安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生活。
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的
志趣,他的睿智,他的品格,因舍弃官场黑暗污浊而愈加彰显。
学会舍弃,陶渊明
找到了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并由此成为中国文学伟大的田园派诗人。
舍弃,是重振旗鼓的豪迈之风。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吴越之战。
战败的他,
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咽下心中的苦水,重新审视自己,不甘心,不气馁,重整旗鼓。
他放下了锦衣玉食,卧薪尝胆。
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只因他舍弃了帝王之尊。
学会舍弃,就变得理智而不再迷惘,就变得豪迈而又强大。
从而复国雪耻,创造了
奇迹。
其实,舍弃需要很大的勇气,在纸醉金迷的大都市,物欲将人们的心慢慢疏远,要我们学会舍弃的确很困难,所以人们才会失去理智地去做事。
学会舍弃,我们会
生活得更加轻松,我们会更加快乐。
看过一个材料,说男孩和母亲去田里插秧,男孩担着秧苗,因刚下过雨,路上
溜滑,男孩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于是停下了脚步。
母
亲看见后便说:“把你的衣服、鞋和袜子全脱掉,再试试。
”果然,男孩顺利地走
过去。
的确,只有学会舍弃,我们才会更理智地去面对生活。
电视连续剧《潜伏》里有一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仿造这个句式,我想说:有一种理智叫舍弃。
这篇文章的主体部分,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文中所使用的材料
都来源于我们的中学课文——李白和《梦游天姥吟留别》、陶渊明和《饮酒》诗以
及《勾践灭吴》等。
李白、陶渊明、勾践等人,都是我们熟悉的人物,作者使用的
材料可谓相当熟、滥、旧了,但读起来却没有一丝陈旧之感。
为什么呢?关键在于
作者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从老旧的故事之中挖掘出了“新意”,更在于考生能
够巧妙组合材料,精心提炼文字,灵活运用修辞。
而事实上,大量的素材就在课本里,关键在于归纳、整理,找到契合点,将课文中的素材与作文的话题结合起来。
考生如能认真归纳整理而加以巧用,那课本素材将成为作文素材的活水源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巧用课文素材,来扮靓考场作文呢?下面提供几种实用性的技巧,以期给同学们以实质性的帮助。
一、名句引用法——巧用课文名句:
这种技法是指采撷一些课文中的名句,恰到好处地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
其优点主要有三点:一是使行文具有意蕴,使文章更显文采;二是使行文摇曳多姿,在构思上做到“新巧”,三是张扬考生炼字炼意的能力,在发展等级上获取更多的优势。
具体有以下几种:
(1)用在开头。
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2012年高考广东满分佳作《各有千秋》
这段文字在开篇就引用赵翼的名句,引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议论作铺垫。
阳光洒在脸上。
温暖留在心中。
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具有乐善好施
的美德,“达则兼济天下”,将博大之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么,请你捧起善心,因为善心是风吹不散的阳光,温暖人心,造福他人。
——2012年高考湖南满分佳作《捧起善心》
这个开头写得别出心裁,作者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名句以及孟子的名句,阐明“捧起善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紧扣主旨,又引发下文。
(2)用在中间。
如:
我不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亦不喜欢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寄情山水,也不喜欢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悲叹。
我爱的是孔子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赞的是孔子不断努力,不断坚持的精神。
——2012年高考浙江满分佳作《在路上奔跑》
这是明引,即直接引用。
选文引用陶渊明、欧阳修、李白等人的名句,表明自己的拒绝态度,又引用孔子的名言,表明自己的坚定选择,显示了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提升了说理的内涵。
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只要放下内心的顾虑,人生的道路将畅通无阻。
世界赋予我们每个人平等的生命,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都可以演绎人生的精彩。
冲破多余的顾虑,一切将会变得简单而从容。
面对人生,我们要有文天祥丹心照汗青的忠诚,要有李白云帆济沧海的自得,要有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与潇洒。
放弃该放弃的,我们最终将会有所得。
——2012年高考甘肃满分佳作《人生态度》
这是暗引,即间接引用。
选文画线处就间接引用鲁迅、文天祥、李白、陶渊明等人的名句,论述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借以抒情说理,意蕴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