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习俗”主题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习俗”主题阅读
【主题导语】
传统习俗,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共同的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
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和生产等诸方面。自
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传统习俗的特点,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稳定性。传统习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
平下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根源,因此只要
民族存在,传统习俗就会长期存在。传统习俗一旦形成,就
蕴藏着该民族群众的共同心理感情。传统习俗的变迁,往往
落后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二是民族性。传统习俗反映着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感情境界,是民族特点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三是敏感性。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往
往会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对本民族
的态度。因而风俗习惯具有非常敏感的特点。
四是群众性。民族风俗习惯世代相传,渗透到民族日常
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民族的每个成员,因此具有广泛的
群众性。
五是地域性。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
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使各民族
之间和民族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在风俗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因此,将传统习俗引入作文,再加上自我的独特感受,
自我的语言特色和逻辑思维,就能够写出一篇比较好的,有
鲜明特色的作文。
【选文一】
越冬
于心亮
西风一起,庄稼就东一块西一块地熟了。悠悠然扛根镢
头拎张镰,漫不经心地就把秋天收割进场院中去了。地耕过,
耙过,种上冬小麦。也有不耕的,留作隔年春地,就有一群
群爱占便宜的麻雀闹哄哄地飞来,争抢着捡东西吃。麻雀飞
走的时候,冬天也就到了。
男人把农具擦亮,挂好,放稳妥。屋里卷个简单的被筒
出来,肩一扛,说:看好家啊!就撇下缸缸袋袋的粮食,撇
下大垛大垛的庄稼秸子,还撇下个孤孤单单的女人,然后放
心地柄了门,大踏步地走向远方。
女人漠不关心地翻晒粮食,等男人走远了,才慌慌乱乱
地跳起来。倚着门框,拿眼睛把男人咬成一个小点,咬呀咬
呀,咬没了„„
阳光很好的日子里,女人换身衣服,屋里对猫说:看好
家啊!屋外对狗说:把家看好啊!然后女人走出来,有条不
紊地做许多事:花生蔓、地瓜蔓、豆秸磨成猪饲料,卖掉„„
玉米秸、高粱杆铡成骡马饲料,卖掉„„稻草、小麦秸子编
成草帘子,卖掉„„
老天,全都是些变钱的好东西。夜晚里,关严房门,堵
好窗户,亮个暗淡的灯泡,把床底下的鞋子一只一只摸出来,
往外掏,掏出钱,酿着唾沫点一点,然后手捂着胸口小心喘
气说:妈呀,这么多!
冬天可就大踏步地走近了。女人灌壶水,揣个馍,推上
木车,远远去山上荒坡割草。密密实实的草,割成个个草捆,
懒汉样横七竖八地躺满坡。女人累了,喝口凉水,啃个冷馍,
看天上孤雁鸣向远方,看过冬刺猬驮满红果跑回洞中,女人
怅然叹口气,默下头,继续割草„„
庄稼秸子空出的地方又被山草厚厚实实垛满了。风起下
雪的夜里,它们就变成柔柔的火苗在炕洞里慢慢地烧。女人
酸着身子横在炕上,好盼能有个人来替自己捶捶背,揉揉肩,
说个疼心话儿。可是没有。女人就愤愤地骂:这个冤家!睡
不着了,怎么躺也睡不着,那就干脆起来,把东屋粮食挪到
西屋,把西屋粮食搬到东屋,来回倒腾。不知觉间,晨光可
就慢慢地把窗户舔亮了。
亮天了,鸡鹅全叫。端个食盆子堵上它们的嘴,又给猫
狗拉拉架,日头就悄悄地爬上房脊了。胡乱抓把东西给自己
填填肚子,捡点手工活儿拿着,锁上门,去村里说话能说到
一块儿的人家去串门子。巧了,双双在路上碰头了。去你家?
去我家?得,还是来我家吧!欢天喜地地回来,捧把花生摊
锅里慢慢地烘着,人就坐上炕头,大声喜气地先说一会儿高
声话,然后声音就渐渐矮下去,矮成只见嘴皮子动弹的声音。
过一会儿,说累了,就从锅里捧出花生,奢着嘴眼,美美地
吃。又一边干着活计一边继续说着悄悄话,说啊说啊,就慢
慢地牵到自家男人了,口气里就开始又怨又怒,最后忍不住
开口骂起来。骂半天,不知谁又叹口气说,一个大老爷们家
窝在家里,没出息!他们愿闯,闯去呗!于是,屋子里又呼
隆腾起一片激赏来,在屋的温暖里朴素地飞翔,飞呀飞呀,
飞累了,便都不说话,偷偷喜着面孔,愣着眼神,沉沉实实
地在各自的心里想上那么一会儿„„
日头一天一天起落,日子也在一天一天慢慢地过。赶集
日子,女人把手工制作的炊具笤帚之类小物件挑到人丛中间
去卖,高声细气地吆喝上一番,女人心里也就跟着敞亮几分。
卖掉东西,换来几张票子,紧攥在手心里掂量着买点啥,左
瞅右瞧,却瞧见一个笼子里锁只黄鼠狼,看看眉眼可怜,遂
掏出钱,没犹豫买下了,暖暖捂在怀里,心里怦怦地跑回家,
割点腊肉去喂,却不吃,恨恨叹口气,抱到门口手一送:去
吧。黄鼠狼摆摆尾,倏悠一声,钻进草垛里去了。
隔年春,男人回来,屋外抱草,瞧见一群黄鼠狼衔尾从
面前悠悠跑过,惊慌跳起来,要去打。女人说:鸡鹅不少,
打它做啥呢?春日里,大大小小黄鼠狼跑出来溜着墙根晒暖。
猫狗看见了,也不管,晃晃尾,去一旁了。
(选自《微型小说新世界》)
[解读]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以几个传统习俗为切入点,
抒写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首先,本文明白如话,内容不同凡响。作者运用熟悉的
文字表达出一种丰富的情感,言之有物,文字功力已然出神
入化,颇有沈从文、汪曾祺、阿城等作家的风格与神韵,读
后让人叹为观止。馥郁散文之真美,摆脱了无病呻吟、徒具
形式的风花雪月。
其次,文章在遣词造句方面独具特色。文章处处写景,
处处融情,在尺寸之间体现主人公的情感与风貌。一些动词
的选用,极具亮点,就像一卷靓丽的风俗画,极具美感。
再次,文章的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熔为一炉,在矛
盾中又有和谐的统一。文章多用短句,极似口语,却恰到好
处,每一处描写就像一幅流动的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选文二】
豆腐
阿城
孙福九十多岁去世,去世时略有不满,不过这不满在孙
福的曾孙辈看来是老糊涂了,他老人家要吃豆腐渣。
做豆腐是先将黄豆,大豆,或黑豆磨成浆。你如果说,
老孙,这黄豆和大豆不是一种豆子吗?孙福就先生一下气,
然后不生气,嘟嚷着说:懂个什么。
豆子磨成浆后,盛在锅里掺水煮,之后用布过滤,漏下
的汁放在瓦器里等着点卤,布里剩下的就是豆腐渣。豆渣是
白的,放久发黄,而且发酸变臭,刚滤好时,则有一股子熟
豆子的腥香味儿。豆渣没有人吃,偶有人尝,说,磨老了,
或者,磨嫩了。磨老了,就是磨过头了,细豆渣漏过布缝儿,
混在豆浆里,这样子做出的豆腐里纤维多,不好吃。磨嫩了,
就是豆子磨得粗,该成浆的没成浆,留在豆渣里,点浆成豆
腐,豆腐当然就少。
磨嫩了就需要查查磨。掀开上磨扇,看看是不是磨沟儿
磨浅了,或有残。磨沟儿磨浅了,就要剔沟儿。残了不好办,
要把磨扇削下去一层,再剔出沟儿来。做豆腐最难的是点卤。
人常说,画龙难点睛。孙福说,那有什么难?画坏了,
重画就是了,豆腐点坏了,重来不了,糟蹋一锅。
点卤前,豆浆可以喝,做豆腐的师傅常常喝豆浆,却不
一定吃豆腐,道理在豆浆养人。浆点好卤,凝起来,颤颤的,
就是豆腐脑儿。凝起来的豆腐脑儿也在布里,系好,放重物
压,水慢慢被挤出布外,布里就是豆腐了。压久了,布里的
是豆腐干儿。
打开布豆腐还是热的,用刀划成一块一块。当天卖不了
的,放在冷水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最后关头赌博一样地参战。孙
福当民工,到欧洲打仗去,挖战壕。不久,被德国兵俘虏了,
还是挖战壕。
一天,中国战俘被叫在一起,排成一排,命令会做豆腐
的站出来。孙福头皮一阵发麻,以为豆腐是罪过,是死罪,
但还是站出去了。又命令会木匠的站出来,结果是除了会这
两样的都赶回去接着挖战壕。
孙福指挥着几个德国人做豆腐,给一个在青岛住过的军
官吃。没有几天,德奥战败,孙福又被法国人俘虏了,也没
怎么样,接着给在广州住过的一个军官做豆腐吃。做了一次,
法国人不满意。孙福想起南方用石膏点豆腐,就换石膏做卤,
法国人说这才是中国豆腐呀。
孙福的曾孙后来怨祖爷爷,为甚么不在外国留下来,要
不然现在一家子不都是法国人了?孙福说,幸亏我回来了,
要不然你小兔崽子还不是个杂种?孙福想说我是舍不得你
那豆腐祖奶奶啊。
孙福当年回来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孙福不懂,还是
做豆腐。后来中学里的共青团听说孙福是经过五四的老人,
于是来请孙爷爷讲五四革命传统,孙福讲来讲去,讲的是在
法国做豆腐。
孙福长寿,活到改革开放,只是一吃豆腐就摇头点头,
说机器做的豆腐不行,孙媳妇说机器还是由日本引进的哪!
孙福用没牙的嘴说,豆腐是只有人的手才做得出。没有人听
懂老头子在说什么,家里人是很久听不懂老头子有时候在说
什么了。
家里人最后一次听懂孙福说的话是,给我弄口豆腐渣。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节)
[解读]阿城的短篇小说很见功力,文字干净朴素,能用
简单的言辞把一个故事交代清楚,善于将注意力集中于现实
的一个细节,一个片断中。他的短篇初读以为是编故事,细
想其实是在反映时代,境界高。王蒙曾评价阿城:“美不胜
收――口语化而不流俗,古典美而不迂腐,民族化而不过
‘土’”。
小说《豆腐》开篇语言简洁,却让人深思。首先,交代
故事人物,设置悬念;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运用倒叙的方
法,点出两代人观念的冲突,为下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全
文语言简明,惜字如金,却有颊上三毫之感。但作者也不吝
惜细节描写的运用。
结尾“给我弄口豆腐渣”,小中见大,“豆腐渣”是传统
手工业的产物,折射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生活的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