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结构综述分解
电动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综述

电动车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综述摘要:简述了电动车驱动系统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并比较了电动车要紧电气驱动系统,着重介绍了一种深埋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及其操纵系统,最后简要概述了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的进展方向。
1 概述电动车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绿色交通工具,不仅在能源、环境方面有其特殊的优越性与竞争力,而且能够更方便地使用现代操纵技术实现其机电一体化的目标,因而具有广阔的进展前景。
现有电动车大致能够分为下列几个要紧部分:蓄电池、电池管理、充电系统、驱动系统、整车管理系统及车体等。
驱动系统为电动车提供所需的动力,负责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不管何种电动车的驱动系统,均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都能够分成能源供给子系统、电气驱动子系统、机械传动子系统三部分,其中电气驱动子系统是电动车的心脏,要紧包含电动机、功率电子元器件及操纵部分。
如图1所示。
其中,电动车驱动系统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2 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比较电动机的类型对电气驱动系统与电动车整体性能影响非常大,评价电动车的电气驱动系统实质上要紧就是对不一致电动机及其操纵方式进行比较与分析。
目前正在应用或者开发的电动车电动机要紧有直流电动机、感应电动机、永磁无刷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四类。
由这四类电动机所构成的驱动系统,其总体比较如下表所示。
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用电动机比较表下面分别对这几种电气驱动系统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与阐述。
2.1 直流驱动系统直流电动机结构简单,具有优良的电磁转矩操纵特性,因此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仍是国内外的要紧研发对象。
而且,目前国内用于电动车的绝大多数是直流驱动系统。
但普通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向结构易产生电火花,不宜在多尘、潮湿、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其换向器保护困难,很难向大容量、高速度进展。
此外,电火花产生的电磁干扰,对高度电子化的电动汽车来说将是致命的。
此外,直流电动机价格高、体积与重量大。
随着操纵理论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进展,直流驱动系统与其它驱动系统相比,已大大处于劣势。
考虑转矩脉动的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抑制

考虑转矩脉动的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抑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意义 (3)3. 文献综述 (4)二、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6)1.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构成 (7)2. 传动系统工作原理 (8)3. 传动系统的主要挑战 (9)三、转矩脉动分析 (10)1. 转矩脉动的产生 (12)2. 转矩脉动的影响因素 (13)3. 转矩脉动的测量方法 (14)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型建立 (14)1. 动力学模型概述 (15)2. 模型假设与简化 (17)3.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8)五、扭转振动抑制策略 (20)1. 控制器设计 (21)2. 控制策略分类 (22)3. 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 (23)六、优化与改进方法探讨 (24)1. 传动系统参数优化 (25)2. 控制器参数调整与优化 (27)3.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探讨 (28)七、实验研究与分析 (29)1. 实验平台搭建 (30)2. 实验方法与步骤 (31)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2)八、结论与展望 (33)1. 研究成果总结 (35)2.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分析 (35)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7)一、内容综述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动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扭转振动问题一直是影响电动汽车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抑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电动汽车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对扭转振动的影响较大,而现有的控制方法往往难以兼顾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实际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实现对扭转振动的有效抑制仍是一个挑战。
1. 研究背景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驱动系统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动驱动系统往往会出现扭矩脉动现象,这种脉动会对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贾婕;赵景波;杨超越;陈云飞【摘要】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控制灵活、控制响应快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叙述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电子差速控制、横摆力矩控制、多目标协调集成控制和容错控制等控制技术的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智能控制【作者】贾婕;赵景波;杨超越;陈云飞【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常州 213001;常州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32;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常州 213001;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常州 2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2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电动汽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电机和电机控制器技术的改进,为多种动力传动系统配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随着对电动汽车的深入研究,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开始备受关注。
它通过4个轮边电机分别驱动4个车轮实现独立控制。
该结构具有转矩响应速度快、精度高以及单个电机独立可控等优点,为车辆底盘的动力学控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其独立驱动等优势,对改善车辆的动力性能以及稳定性、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1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汽车以及中央驱动的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1)取消了大部分的传动结构,减少车辆底盘部件数量,节省底盘空间,为实现整车轻量化带来了可能。
与集中驱动的车辆相比,可以获得更大的能量回收率,能够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电动汽车的合理使用方法:
(1)正确掌握充电时间:(2)保护好充电器(3)定期深放电(4)避免充 电时插头发热(5)严禁存放时亏电(6)避免大电流放电(7)电动汽车的正 确清洗
电动汽车的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
维护保养安全 •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人身安全与系统安全。电动汽
• 单独的燃料电池堆是不能发电并用于汽车上的,它必须和燃料供给与 循环系统、氧化剂供给系统、水/热管理系统及能使上述各系统协调 工作的控制系统组成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简称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的结构:
• 燃料电池系统主要由燃料电池组、辅助装置和关键设备组成。其中辅 助装置和关键设备主要包括:燃料和燃料存储器(包括碳氢化合物转 化的重整器)、氧化剂和氧化剂存储器、供给管道系统和调节系统 (包括气体输送泵、热交换器、气体分离和净化装置)、水和热管理 系统。
关键零部件的维护和保养
• 1.动力电池系统的检查: • 2.驱动电机的检查: • 3.其他高压系统的检查: • 4.电气线束的检查: • 5.动力转向系统的检查: • 6.制动系统检查
气体燃料汽车一般有两种,一种为普通汽车改装的双燃料汽车, 另一种是专用气体燃料汽车。其中双燃料汽车保留汽油、柴油的供油 系统,外加一套供气系统,技术较为成熟;专用气体燃料汽车可以充 分发挥天然气理化性能特点,价格低,污染少,是最清洁的汽车。
操作人员上岗不得佩戴金属饰物,如手表、戒指等,工作服衣袋内不得有金属物件。 操作人员不得把与工作无关的工具带入工作场地,必须使用的金属工具,手持部分应 作绝缘处理。
每次通高压电源之前,操作人员应检查各高压电器周边有无杂物,并通知无关人 员远离上述部件,合闸时要有高声提示。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研究综述伍岳;仇磊【摘要】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直接决定电动汽车的性能.矢量控制通过坐标变换将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转子磁场定向的两个直流分量并分别加以控制,从而实现异步电动机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达到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效果.直接转矩控制,并不需要观测转子磁链,它基于定子磁场控制磁场定向以转距作为被控量,思路清晰,手段直接.本文根据电动机矢量控制及直接转矩控制理论,结合电动汽车的实际要求,对其的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及说明,介绍了改进的控制措施及发展趋势.【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电动汽车;矢量控制(DSC);直接转矩控制(DTC);PWM;模糊控制;零电压矢量控制【作者】伍岳;仇磊【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2CLC NO.:U469.72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1-7988(2014)03-01-07随着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凸显,以传统能源为燃料的汽车,无论在能源的消耗上,还是排放的指标上已经收到挑战。
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同样相当的严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高,对石油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导致我国的石油供应已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汽车持有量的增长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硫化物,二氧化碳,会导致酸雨,臭氧层破坏,并加重温室效应。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得到了强烈的关注,而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
这其中,驱动电机的控制算法研究又是驱动电机研究的重中之重。
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业 研 究
AUTOMOBILE APPLIED TECHN0LOGY
2 0 l 4  ̄ F 第3 期
2Ol4 N0,3
电动汽车驱动控 制策略研究综述
伍 岳 。仇 磊
( 重庆 交通 大学 ,重庆 4 0 0 0 7 4 )
摘 要 :驱 动 系统 是 电动 汽 车研 制 的关键 技术 之 一 ,它直 接决 定 电动汽 车 的量分解 为转 子磁 场定 向的两个直 流 分量并 分别 加 以控 制 ,从而 实现 异步 电
r e q u i r e t h e r o t o r l f u x o b s e r v a t i o n, wh i c h i s b a s e d o n t h e s t a t o r ma g n e t i c ie f l d o r i e n t e d c o n t r o l t o t u r n a wa y a s
Sum m a r y o f e l e c t r i c v e hi c l e d r i v e c o nt r o l s t r a t e g y
Wu Y u e , Q i u L e i
( C h o n g q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7 4 )
Ke y wo r d s : E l e c t r i c c a r s ;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 DS C ) ; D i r e c t T o r q u e C o n t r o l ( D T C ) ; P WM; F u z z y C o n t r o l ;
电动汽车主要驱动方式对比

导读:电动汽车可分为两种:单电机集中驱动型式电动汽车(简称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和多电机分布驱动型式电动汽车(简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工业产品,以电池为主要能量源,动力源全部或部分由电动机提供,涉及机械、电力电子、通信、嵌入式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
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能量源、驱动系统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根据驱动系统结构布置的不同,电动汽车可分为两种:单电机集中驱动型式电动汽车(简称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和多电机分布驱动型式电动汽车(简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1、传统集中式驱动结构类型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驱动结构布置方式相似,用电动机及相关部件替换内燃机,通过变速器、减速器等机械传动装置,将电动机输出力矩,传递到左右车轮驱动汽车行驶。
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操作实现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但存在体积较重,效率相对不高等不足。
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深入,纯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的布置结构也逐渐由单一动力源的集中式驱动系统向多动力源的分布式驱动系统发展。
图1.1为电动汽车不同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单电动机集中驱动型式,由电动机、减速器和差速器等构成,由于没有离合器和变速器,可以减少传动装置的体积及质量。
图1.1(b)也为单集中驱动型式,与发动机横向前置前驱的内燃机汽车结构布置方式相似,将电动机、减速器和差速器集成一体,通过左右半轴分别驱动两侧车轮,该布置型式结构紧凑,多用于小型电动汽车上。
图1.1(c)为双电机分布驱动型式,两个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分别驱动左右两侧车轮,可通过电子差速控制实现转向行驶,以取代机械差速器,该驱动方式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图1.1(d)为轮毂电机分布式驱动型式,电动机和固定速比的行星齿轮减速器安装在车轮里面,省去传动轴和差速器,从而使传动系统得到简化。
该驱动方式对驱动电机的要求较高,同时控制算法也比较复杂。
2、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结构类型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按照动力系统的组织构型不同可分为两种:电机与减速器组合驱动型式,轮边电机或轮毂电机驱动型式。
电驱动桥关键技术综述

2021年第6期【摘要】对电动汽车电驱动桥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
首先介绍了电驱动桥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然后分别从构型、结构、换挡控制方面凝练了电驱动桥急需攻关的共性关键技术,对比分析了不同多挡化构型的组成特点、轻量化集成化结构设计方法、智能换挡控制技术,最后总结得出多挡化、轻量化、集成化以及多目标控制是电驱动桥未来的发展趋势。
主题词:电动汽车电驱动桥轻量化多挡化智能化集成化中图分类号:U469.7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0/ki.1000-3703.20200996Review on Key Technologies of Electric Drive AxlesWang Jianhua,Huang Jianfei,Jin Di(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electric drive axles for electric vehicles.Firstly,it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drive axles,then summarizes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electric drive axles that need to be tackled in configuration,structure and gearshift control,the paper furth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lightweight integration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and intelligent gearshift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fferent multi-speed axle configurations.The paper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multi-speed,lightweight,integration and multi-target control a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lectric drive axles.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Electric drive axle,Lightweight,Multi-speed,Intelligentization,Integration王建华黄剑飞靳迪(吉林大学,长春130022)电驱动桥关键技术综述*汽车技术·Automobile Technology1前言电驱动桥是针对电动汽车设计的一种机电一体化驱动系统,具有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能耗低等优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