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部件验证试验平台建立及运行

合集下载

超超临界( USC) 燃煤机组

超超临界( USC) 燃煤机组
工程项目 投产时间 单机容量/ MW 蒸汽参数/ (MPa/ ℃/ ℃) 设计背压/ kPa 机组热耗/ [ kJ ·(kW·h) - 1 ] 锅炉设计效率/ % 发电效率/ % 发电效率变化/ % 发电煤耗/ [ g·(kW·h) - 1 ] 厂用电率/ % 供电煤耗/ [ g·(kW·h) - 1 ] 工程投资/ (元·kW - 1)
~0. 29
4 428 (2003 年核定价) 4 835 (2000 年核定价)
~0. 35
5 564 (1999 年编制价) 6 371 (1999 年编制价)
第 25 卷嘉兴电厂 5 、ຫໍສະໝຸດ 号机 2005 (计划) 600
16. 67/ 537/ 537 4. 9 7 739 93. 68 42. 27 基准
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引进了 300~600 MW 亚
临界机组设计制造技术以来 ,到 2003 年底累计投产 300 MW 级机组 218 台 ,600 MW 机组 12 台 ,已为发 展更高参数 、更大容量机组作好技术储备 。投产机 组的良好表现 ,也使使用方提高了对国产机组质量 的信任 。
USC 机组的设备采购 ,采取国内制造厂投标 ,国 外有业绩的制造厂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国内当前还 不能制造或质量不能过关的部件或材料 ,则从国外 进口 ,以保证整套设备的质量 。通过若干台套的合 作生产 ,逐步掌握全套技术 ,提高本地化产品率 。
USC 机组电厂设计 , 已有外高桥二期 900 MW 机组可供借鉴 。其系统设计与常规的 SC 机组基本 相同 ,主要特点是采用滑压运行 ,内置式起动分离 器 ,低负荷再循环系统 。与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 SC 机组的定压运行方式相比 ,减少了起动阀的磨损 ,降 低了变工况时机组的温差热应力 ,缩短起动时间 ,提 高负荷变化速率 ,降低了最低稳燃负荷率 。优化蒸 汽循环 ,采用高于再热点的给水加热器 ( HARP) ,以 提高循环效率 。采用加氧的炉水处理 (OWT) 方式 , 与过去的全挥发炉水处理 (AVT) 方式相比 ,减少了 水冷壁管内结垢 ,减少酸洗次数 。采取以上措施后 , 现代的 SC 和 USC 机组的可用率 ,已与亚临界机组基 本持平 。

700℃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用材探讨

700℃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用材探讨

700℃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用材探讨彭建强【摘要】By combi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research data of materials for ultra -super critical steam turbine ,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candidate materials as well 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cus of material tech -nology in China for 700℃class steam turbine .%综合国内外先进超超临界汽轮机材料方面的研究资料,给出我国700℃等级汽轮机用候选材料及材料技术的研发重点。

【期刊名称】《大型铸锻件》【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9页(P1-8,38)【关键词】700℃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材料;持久强度【作者】彭建强【作者单位】哈尔滨汽轮机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1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32.2+2高温材料是先进超超临界机组的重要基础,只有明确合适的高温材料,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先进超超临界机组的建造和运行。

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先进超超临界汽轮机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700℃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用材及其相关技术的研发情况,给出了我国700℃等级汽轮机用候选材料及材料技术的研发重点。

1.1 高中压转子材料研究(1)欧洲欧洲在700℃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材料研发上主要采用现有成熟合金的技术路线,在AD700项目中选择IN625、IN617、Nimonic263等作为高中压转子材料,并已采用IN625和IN617合金成功制造出了全尺寸转子锻件。

与此同时,也通过优化成分和调整热处理等工艺参数对现有合金进行了改进,比如IN718、DT706、DT750等合金,以满足700℃以上超超临界汽轮机高中压转子的要求。

700℃超超临界机组用国产新型耐热钢及其焊接材料详解共53页文档

700℃超超临界机组用国产新型耐热钢及其焊接材料详解共53页文档
关键词:超超临界 国产化 新型耐热钢 焊接材料
2021/8/25
一、概述
我国是全球除美国以外的第二大电力生产国与 电力消费国。2011年,我国用电量持续增长, 电力规模继续增大,结构有所改善,质量和技 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截至 2011年底,全年全国发电量47217亿千瓦时, 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56亿千瓦;其中,火电 装机容量7.65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30亿千 瓦,核电装机容量1250万千瓦,风电并网装 机容量4505万千瓦。
2021/8/25
从以上电源结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火电比重 随核电、可再生能源比重的增加而减少,但到 2020年前,我国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不会 发生根本改变,火电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主 导地位。
由于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所以我国的能 源发展政策是煤为主体,电为中心,保障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1/8/25
从技术难度和现实性看,SC和USC配以常规 的烟气净化装置已公认是一种洁净煤发电技术, 是优化煤电结构的主要方向。符合当前中国的 实际情况。所以超(超)临界机组是我国火电 机组的主要发展方向。
2021/8/25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课题研究结论:推荐现阶段我国发展超超临界 机组,其参数为P=25MPa~28MPa,T= 600℃ /600℃ ,一次再热。
2021/8/25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大了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 开发力度,加快了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建设步 伐。原国家电力公司在2000年针对当时国际 上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具 体国情提出“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课题。
2021/8/25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立足于通过国际市场采 购已商业化的耐热金属材料的基础上确定我国 建设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路线,推动我国发电 行业的技术升级。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和 国家发改委的支持,科研项目被列入国家“十 五”高科技计划(863计划)。华能玉环工程 被列为依托工程。

清洁高效火力发电技术分析

清洁高效火力发电技术分析

清洁高效火力发电技术分析朱雅婷,郑修明,宋振龙(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消耗中煤炭资源占据的比例非常高,产生了约占排放总量40%的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利用清洁高效的发电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大气污染状况。

本文将对不同路线的清 洁高效火力发电技术进行论述和分析,以推动清洁高效火力发电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清洁;高效;火力发电技术中图分类号:TM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711 ( 2017) 07 (上)-0189-02®〇hian n t a 中备Engineering 工程电力是现代化电气设备与各类电器中不可或缺的 基础性动力。

从我国的电力生产形式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常规燃煤火力发电占到了 80%左右的比重。

常规 燃煤火力发电不仅浪费大量的煤炭资源,还对大气环境 造成巨大的污染。

为能够将化石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程度、 降低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实现电力的可持续生产,清 洁高效的火力发电技术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从当前的 火力发电技术发展状况可以看出,主流的清洁高效火力 发电技术包括700尤超超临界发电技术、IG C C 发电技 术、天然气发电技术等。

1 700七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将燃煤发电作为主要的发 电形式。

从燃煤发电的角度来看,只要我们以先进的科 学技术作为支持,便能够促使当前的燃煤发电效率得到 大幅度的提升。

2010年,国家为支持700t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 术的研发,由国家能源局牵头成立了 “700尤超超临 界发电”联盟,科技部把“700尤超超临界发电”列入 新技术发展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并设立了 “国家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项 目。

700尤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研发所需时间较长、科 研经费投入巨大,研究的课题与课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 系,彼此间互相影响,为此需要进行精密的规划。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电气10-1班张文雷1003010120随着现代电气的发展,对电机的不断研究与发展,电机来到的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的时代,一些列的问题又应运而生,这些课题虽然国外已经有些发展,但是仍是一个新鲜技术,大部分技术还未成熟,正有待于新一代电机人钻研.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超临界技术的概念应用及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超临界机组是指主蒸汽压力大于水的临界压力(22.12 MPa)的机组。

习惯上又将超临界机组分为2个层次:①常规超临界参数机组,其主蒸汽压力一般为24 MPa左右,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40—580℃;②高效超临界机组,通常也称为超超临界机组或高参数超临界机组,其主蒸汽压力为25—35 MPa及以上,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80℃及以上。

燃煤火电机组的热力系统是在朗肯循环的基础上采用了再热和回热的热力系统。

提高蒸汽的初参数(压力和温度),采用再热系统和增加再热次数都能提高循环效率。

例如,常规亚临界循环的典型参数为17 MPa/540℃/540℃,热效率为38%,供电煤耗320 g/(kW·h);超临界机组参数24 MPa/566℃/566℃,热效率4l%,供电煤耗300 e,/(kW·h);超超临界机组参数28 MPa/6000C/6000C,热效率为45%,供电煤耗276∥(kW·h)。

可见蒸汽参数由亚临界提高到超临界、超超临界可显著地提高循环热效率,降低供电煤耗。

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的热力循环分析表明,在超超临界机组参数范围的条件下,主蒸汽压力提高l MPa,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3%一0.15%;主蒸汽温度每提高lO℃,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25%一0.30%;再热蒸汽温度每提高10℃,机组的热耗率就可下降0.15%一0.20%。

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采用二次再热,则其热耗率可较采用一次再热的机组下降l。

4%一1。

6%。

大型超临界机组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和德国开始投入商业运行以来,随着冶金工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发电设备用的碳素体钢、奥氏体钢及超合金钢。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会议报道一年一度的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年会11月6-8日在天津召开。

会议由中国动力工程学会主办、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电力科技网承办。

34位科研院所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主管和200多位与会嘉宾交流、研讨。

本着宁缺毋滥,好中选好的原则,专家对会前征集的近200篇论文进行审核,精选60篇出版论文集。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题词祝贺:“发挥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学术优势,依托中国电力科技网站交流平台,凝聚冶金机械电力综合研发成果,推动超超临界机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落地,实现装备制造由大变强之中国梦——祝第七届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圆满成功”。

他还给会议提出了宝贵建议。

超超临界机组技术交流2013年会会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原副理事长程钧培主持开幕式。

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启刚总经理致欢迎辞并发表“打造五位一体循环经济示范模式,创建高效节能生态环保绿色电站”主题演讲:“我谨代表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向大会致以热烈地祝贺,并对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国投北疆发电厂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规划建设6台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和6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按照三期建设。

一期工程建设2台1000MW发电机组和2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分别于2009年9月24日和11月30日投产发电,首批1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于2010年4月26日全部投产,后1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已于近期投运。

二期扩建工程2台1000MW发电机组和30万吨/日海水淡化装置,目前正在积极筹建。

北疆一期工程投产近4年来,各子项目运行良好,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截至10月底,实现了工程开工以来2411天长周期安全生产纪录,累计完成发电量454.58亿千瓦时,各项能耗环保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现状及挑战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现状及挑战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现状及挑战邓清华;胡乐豪;李军;丰镇平【摘要】综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动力循环方案,以研究机构与项目为主线,总结了国内外SCO2动力循环、动力部件的研究进展,以及电厂示范项目的相关研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比较了SCO2动力循环发电技术与当前传统发电技术的优势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此为大型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热力透平》【年(卷),期】2019(048)003【总页数】7页(P159-165)【关键词】燃煤火力发电;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朗肯循环【作者】邓清华;胡乐豪;李军;丰镇平【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 ,西安710049;陕西省叶轮机械及动力装备工程实验室 ,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 ,西安710049;陕西省叶轮机械及动力装备工程实验室 ,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 ,西安710049;陕西省叶轮机械及动力装备工程实验室 ,西安710049;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 ,西安710049;陕西省叶轮机械及动力装备工程实验室 ,西安7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4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燃煤机组投入运行起,大型发电技术一直朝着高参数、大功率方向发展,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单位功率的建设与运行成本。

然而,高参数和大功率也使得发电机组体积庞大,循环系统复杂,这对材料强度、设备制造、运行控制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60年代,Angelino[1]注意到燃煤发电技术和燃气轮机发电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分析了提高动力循环效率、缩小机组尺寸和降低结构复杂性等关键问题。

Feher[2]在朗肯循环和布雷顿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了超临界循环。

两位学者均论证了以CO2为工质的热力循环可以大幅提高循环效率,减小部件尺寸。

浅谈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纪世东

浅谈超临界及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纪世东
Pow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s
科普园地
浅谈超临界
(华能集团公司,北京市 100036) ◆ 纪世东
火力发电的发展趋势是向高参数、大容量、高 效率和建设大电厂方向发展。世界总发电量中火电 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左右。提高火电机组热效率 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提高蒸汽参数和采用大机组 发电。
4 选择蒸汽参数应考虑的因素
提高蒸汽参数的明显好处是节约燃料,相应地 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但增加了机组的设备造价。 因此在建设电厂选择机组的参数时,要综合考虑各 方面的因素,以求达到最低的发电成本,并保证必 要的运行可靠性。一般来说,选择参数时的基本考 虑有:
(1)3 0 0 M W级机组主要采用亚临界参数; 600MW级机组采用亚临界或超临界参数;100MW级 机组则尽量采用超超临界参数;
~10 ~14 ~17-18 ~23-24 ~25-30 研制中
蒸汽温度/℃
250-370 400-450 ~510-540
~540 ~540-550 ~540-560 ~580-610 超过700℃
机组容量/MW 电厂效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0 ~100-200
~200 ~300-600 ~600-1000
~1000 ~1000
有2个概念需作说明: (1)蒸汽参 数的提高(包括超临界、超超临 界),只对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有影响,而对锅炉的 效率并无直接影响,因为锅炉参数是配合汽轮机参 数设计的,锅炉热效率的提高只取决于4项热损失的 降低,即排烟损失、不完全燃烧损失、散热损失和排 污损失的降低。 (2)只有当蒸汽压力和蒸汽温度都相应地提高 了才能收到较好的提高机组效率的效果,在一定压 力下,过热蒸汽的温度愈高,热效率也愈高。同样,在 一定温度下,过热蒸汽的压力愈高,热效率也愈高。 汽温、汽压的匹配参数要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后 才能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clusion
2017-11-15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2
主要内容 Table of Content
一、华能清能院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二、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技术
700℃ advanced ultra-supercritical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三、我国700℃关键部件验证试验平台建设运行
The building & operation of China’s key component test facility
2017-11-15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1
主要内容 Table of Content
一、华能清能院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二、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技术
2017-11-15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4
华能清能院简介Introduction to CERI
定位:中国华能集团直属清洁能源前沿技术研发机构 Institution focused on the frontie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研发方向Mainly focuses on research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700℃ advanced ultra-supercritical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三、我国700℃关键部件验证试验平台建设运行
The building & operation of China’s key compon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5
主要内容 Table of Content
一、华能清能院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二、700℃先进超超临界燃煤技术
700℃ advanced ultra-supercritical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三、我国700℃关键部件验证试验平台建设运行
The building & operation of China’s key component test facility
四、结论
四、结论
Conclusion
2017-11-15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3
华能集团简介China Huaneng Group
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Key state-owned company establishe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 The largest power generation company in the world 截至2016年底,公司境内外全资及控股 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6554亿千瓦 By the end of 2016, had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of 165.54GW, with assets distributed in China and overseas 中国发电企业中率先进入世界500强 The first Chinese power producer to join the ranks of Fortune 500 Companies, ranking 217th in 2016 积极发展清洁煤发电,加速发展新能源 Actively develop clean coal power 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中国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
部件验证试验平台建立及运行
China's Key Component Test Facility of 700℃ Advanced Ultra-supercritical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Uni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肖 平 Xiao Ping 2017-11-30
Conclusion
2017-11-15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6
700℃ 发电技术 700℃ USC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目前,大多数学者和国家都支持全球变暖与 人类活动产生的CO2关系密切的观点 Most scholars and nations support the theory of deep correlation between global warming and human activities
近零排放燃煤发电 煤气化及煤基清洁转化 CO2捕集、利用和封存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低质煤利用 可再生能源发电 能源系统设计优化 Nearly zero emission for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Coal gasification and clean coal-based energy conversi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of CO2; Large–scal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Low-quality coal utilization; Renewable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