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试题分析
关于家国情怀的考试题目

关于家国情怀的考试题目
以下是一些关于家国情怀的考试题目,供您参考:
1. 请简述家国情怀的含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谈谈你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话的理解。
3. 分析家国情怀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作用。
4. 为什么说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
6. 讨论家国情怀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7. 试析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8. 请举例说明家国情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作用。
9. 分析现代社会中家国情怀缺失的原因和后果。
10. 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中?
这些题目涵盖了家国情怀的含义、表现、重要性、传承等多个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题目进行考查。
小高考,大情怀——浅析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中的“家国情怀”

撷英篇小高考,大情怀———浅析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中的“家国情怀”张亦良(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江苏苏州)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备的价值关怀和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
而考试是检测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2019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为例,浅析在考试中“家国情怀”这一素养是如何体现的。
关键词:家国情怀;小高考;素养水平;课程目标内容“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它是新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强调历史在学习和探究中应具有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是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7年到2019年总共进行了12次考试。
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新高考方案也势在必行,2019年俨然成为“小高考”的绝唱。
新课标,旧方案,两者看似擦肩而过,实则却交集颇多。
“家国情怀”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某种程度上是之前老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级版。
而过去每一年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试卷都对该课程内容(目标)进行了考查。
以2019年的“小高考”试题为例,探析试题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一、学科素养水平全覆盖新课标提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它其实是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等级要求。
新课标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划分为4个等级水平,其中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强调对家国和社会主义核心的认同感,理解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水平三和水平四则强调历史的反思、认识能力。
这四个等级水平既可以反映出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不同水平,也作为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等级指标。
而它恰恰是学科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体现。
根据学生学习历史时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可以把历史学科能力分为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徙3个层次。
水平一、二属于学科能力的学习理解,水平三、四属于学科能力中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迁徙。
2019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1——家国情怀(学生版)

2019届高考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1——家国情怀概念释疑: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课标要求:(1)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上,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4)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5)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标解读:对高中学生而言,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养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考真题1.(2018·全国卷Ⅰ)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2.(2018·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专题五 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专题五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
下面的哪一句话可以最恰当地解释人们的这种做法()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C.他和牛顿一样,在同一领域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3.“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②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③中国将继续进行必要的核试验④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最终消灭核工业A.①③B.②④C.②D.③4.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二、探究题(17分)5.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在国家、民族发展道路上意义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创新发展话自信】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 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家国情怀素养在中考试卷中的考查

家国情怀素养在中考试卷中的考查作者:苏罗军刘爱晖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21年第06期[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文章对2020年长沙市中考文综卷第31题进行剖析,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素养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家国情怀;中考;初中历史[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6-0066-03家国情怀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历史课程承载着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任务。
2020年,长沙市中考首次取消考试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中考试卷的历史试题中体现对家国情怀的考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0年长沙市中考文科综合卷第31题(以下简称“第31题”)在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方面,进行了富有启示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本文试对该题进行解析,敬请批评指正。
一、试题解析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材料二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黨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材料三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家国情怀--以2020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为例

专题研究:家囤精怀素养掊育研究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家国情怀—以2020年毘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題为例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李果霏2020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在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凸显“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本文从 试题中“家国情怀”素养所占分值、考点、培育维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在考查“家国情怀”素养方面呈现的三个特点及其 对教学实践的启发。
一、试题中“家国情怀”素养所占分值分析试题突出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时代性的特点。
立足学科主干知识,重点考査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考查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重视对学生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和考査,特别是凸显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考查。
表1试题中"家国情怀”素养考点统计题号分值考点呈现位置培育维度12北京人试题文化自信22都江堰试题文化自信42《清明上河图》试题文化自信52护国战争试题政治认同62李大钊试题政治认同102洗星海试题国家意识122“一五”计划成就试题政治认同13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试题国家意识142“东方红”人造卫星试题国家意识26(1)3《伤寒杂病论》试题文化自信26(2)3《本草纲目》的历史价值答案文化自信26(3)4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试题、答案文化自信26(4)2古今药学家和医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试题、答案政治认同27(1)3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试题国家意识27(2)4《马关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试题国家意识27(3)2对祖国统一的意愿试题、答案国家意识27(4)3对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认识试题、答案国家意识28(3)4林肯试题、答案国际视野政治认同28(4)3对“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认识试题、答案国际视野文化自信29(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成就试题、答案政治认同29(4)2对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认识答案国际视野Journal of Yunnan Education 11试题中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和考查不仅渗透在 题干中,还体现在命题人的意图与解题思路中。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试题分析【精品范文】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试题分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试题分析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它以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形式呈现。
它要求人们要充满着人文精神按照现实出发,以服务国家、民族为要旨,家国情怀,对中华历史有高度的认同感。
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试题中是如何考查家国情怀的呢?举例如下。
1.把家国情怀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试题当中【例1】(2017·陕西省)6.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G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
该会标的寓意有()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A. B.C. D.【答案】B本题要求考生通过“光纤的线条”体会中国科技成就,通过“隶书印章”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考查相同内涵的试题在2018年陕西中考试题中也是有呈现的。
【例2】(2018·陕西省)13、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此外,通过以民主法治、联系现实的形式体现家国情怀,展示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专练3:家国情怀--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含答案)

核心素养专练3 家国情怀【课程标准】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一般来说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这种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全人类的人文关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基本观点】1.弘扬民族精神,并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2.增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更好地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4.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基本伦理、人与人相互友爱、国与国和睦相处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谴责诸如暴行、仇恨、屠杀、侵略等破坏和颠覆人类基本价值准则的行为,引领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5.学生要通过历史学习,将学习所得与家乡、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繁荣结合起来,立志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试题训练】1.(2022·漳州高三三模)清军入关后,统治者将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华夷一体”的新“大一统”政治思想,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破除土司割据局面,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团结。
这()A.加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B.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C.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D.实现了各民族的一律平等2.(2022·唐山高三三模)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地区的资本家鲜有直接投身革命活动的,而新式学堂却产生了一批又一批英勇的革命者。
这表明()A.青年学生勇于担负民族重任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C.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D.政府政策不当加剧统治危机3.(2022·天津河西二模)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掀起了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试题分析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试题分析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追求。
它以优秀传统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形式呈现。
它要求人们要充满着人精神按照现实出发,以服务国家、民族为要旨,家国情怀,对中华历史有高度的认同感。
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化,认识中华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试题中是如何考查家国情怀的呢?举例如下。
1.把家国情怀作为试题的立意,融入试题当中
【例1】(2017陕西省)6.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G20根形
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
该会标的寓意有()
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化的内涵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A.B.
.D.
【答案】B
本题要求考生通过光纤的线条体会中国科技成就,通过隶书印体会中国传统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考查相同内涵的试题在2018年陕西中考试题中也是有呈现的。
【例2】(2018陕西省)13、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此外,通过以民主法治、联系现实的形式体现家国情怀,展示学科核心素养。
【例3】
【例4】
2.与时事紧密联系,把家国情怀列为评分标准之一
【例5】(2018年陕西中考第20题第3小题)
【例6】(2018年陕西中考第21题第4小题)
这两道题分别与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全球化等时政热点密切联系,以此考查学生的家国情怀。
3.独立成题,专门考查家国情怀
一般通过基础知识-情感认识形式专门考查家国情怀。
言是心声的流露,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体现了人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历史事物或历史人物或传统化的理解,经过层层深入的一道道题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怀。
【例7】(2018年陕西中考第19题第1小题、第2小题(1)问、第3小题)
通过这道试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样一些观点:孔孟思想之道;中国传统思想化;立德树人的价值观;中国传统化的形成、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