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复核:

公司

2020年2月22日

目录

目录 (1)

一、工程概况 (4)

1、编制依据 (4)

2、工程地质 (4)

3、沉井井壁摩阻力参数的经验表 (7)

4 沉井结构 (7)

一、施工部署 (7)

1. 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选择 (7)

2.1.1沉井方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工艺技术 (8)

2.1.2降水方法:外排止水帷幕及井内集水井排水相结合 (8)

2.1.3高压旋喷桩施工 (8)

2.1.4制作与下沉方法:四节制作、三次下沉 (10)

2. 沉井工艺流程 (10)

3. 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内容概述 (13)

3.1施工准备阶段 (13)

3.3第二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 (14)

3.4第三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 (15)

3.5第四节沉井制作 (15)

3.6沉井封底与收尾阶段 (15)

4. 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配备计划 (17)

5. 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 (18)

5.1劳动力组织的特点 (18)

5.2主要工种的劳动力配备数量 (18)

6. 沉井各阶段主要工序的作业进度控制 (19)

二、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20)

1. 工程测量 (20)

1.1测量工作安排 (20)

1.2沉井的测量控制方法 (21)

2.1深井布设位置与要求 (22)

2.2深井布置的工艺流程 (23)

2.3深井降水的进度安排 (24)

2.4沉井内的明排水方法 (24)

2. 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 (25)

3.1作业条件 (25)

3.2刃脚支设形式 (25)

3.3刃脚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和砂垫层铺设厚度测算 (26)

3.4沉井制作的钢筋施工工艺 (27)

3.5沉井制作的模板施工工艺 (28)

附图:沉井井壁定型钢模板支设示意图 (30)

3.6沉井制作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31)

3. 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 (33)

4.1沉井下沉的作业顺序安排 (33)

4.2沉井下沉验算 (33)

4.3沉井下沉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36)

4.4井内挖土和土方吊运方法 (37)

4. 沉井封底的主要方法 (40)

5.1干封底的技术措施 (40)

三、沉井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 (41)

1. 沉井质量主控项目的检验标准 (41)

2. 沉井易渗漏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 (42)

3. 安全施工措施 (42)

4. 沉井下沉常遇到的问题、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43)

5. 沉井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6)

6. 监测措施 (47)

7. 雨季施工措施 (48)

8. 项目部质量管理措施 (48)

9. 文明施工措施 (49)

10. 施工应急预案 (50)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现场全线踏勘、了解的第一手资料。

4、地质地貌、水文、气候降雨量等资料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0、《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2、工程地质

本次使用的工程地质资料有:略

据本地区域地质志记载,本区属??南部,中上部为紫红色厚层状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砂岩、细砂岩,区域内未见明显断裂带。场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为粉细砂、淤泥、淤泥混砂、粉细砂、粉质粘土、粗砾砂、碎石以及风化程度不同的泥岩和砂岩。所见下伏基岩多为泥岩,局部为砂岩。各孔揭露情况综合描述如下:

①粉细砂:灰色,青灰色或灰白色,饱和,松散,分选性一般~较好,含少量

粘性土和贝壳碎片。该层分布于场区表层,在多数区域存在不连续分布;

层顶高程-5.83~2.15m,层厚0.20~8.60m,平均层厚2.80m。

②淤泥(含砂):灰色,饱和,部分钻孔表层流动状态,钻具自沉,整体呈流塑~

软塑状,滑腻,粘手,含5%-10%粉细砂。在场区内广泛分布;层顶高程-7.89~1.96m,层厚0.20~15.50m,平均层厚4.72m。堆场区软土厚度

0.40m~15.50m,其中ZK04、ZK12、B05、B12 孔软土厚度大于10m,推

测其呈冲沟状分布。

②1 淤泥混砂:灰色,棕红色,夹黄色或灰白色,饱和,软塑,粘性强,土质

不均匀,混粉细砂、中粗砂,含量15%~30%,偶见个别砾石。该层主要分布于堆场区;层顶高程-13.80~1.54m,层厚0.60~4.70m,平均层厚

1.86m。

③1粉细砂:灰白色,灰黄色,饱和,中密,分选性差,局部含少量粘性土。

该层仅见于护岸个别钻孔;层顶高程-7.43~-2.48m,层厚0.60~4.00m,平均层厚1.53m。

③2粉质粘土:灰黄色为主,红棕色,局部灰白色,饱和,软塑~可塑,粘性

强,土质不均匀,局部含少量粉细砂,约10-20%,分布不均匀。该层分布不连续,层多数较薄且变化大;层顶高程-7.03~-2.48m,层厚0.30~

2.90m,平均层厚1.12m。

③3 粗砾砂:灰白色为主,饱和,稍密-中密,分选性差,含细砂较多,层顶

高程-15.50~-3.24m。该层在半数钻孔均有分布,其特点也是分布不连续,变化大;层厚0.20~3.30m,平均层厚1.64m。

③4 碎石:灰白色,中密~密实,分选性差,次圆形,成分主要是石英碎块,

粒径约10-30mm,含粗砾砂约20-30%,局部含少量粘土。该层主要分布于ZK07 附近,为探摸范围特布置的TM01~TM03 孔均有揭露,其次在其他区域有零星揭露,但层厚较薄;层顶高程-17.60~-5.58m,层厚0.50~

6.10m,平均层厚1.64m。其中ZK07 孔碎石层厚6.10m,为探明碎石分

布的TM01~TM03 孔碎石层厚度分别为0.70m、1.00m、2.80m。

④1 全风化泥岩(全风化砂岩):灰黄色,棕红色,岩芯呈土状或粘土状,硬

塑,稍湿,手易捻散,遇水易软化,崩解,风化强烈。该层仅见于B01、M01、ZK03、ZK05 各孔;层顶高程-6.91~-2.98m,层厚1.50~6.10,揭露平均层厚2.70m。

④2 强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褐红色,深红色,局部20cm 灰白色,岩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