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市级课题结题案例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驻马店

市结题材料

«“创、学、探、练”新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反思

张焕民

遂平县凤鸣谷初级中学

2015年2月

《“创、学、探、练”新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反思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

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学。

3、语文“训练式”教学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教师当堂评讲这些习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应用课文内容的目的。

4、“情知对称”四分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借助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不能把语文只作为单纯的知识达标课程,而应该让它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与智能双向平等发展的黄金三角洲。“四分”的含义是指情知分类,能级分层,训练分步,教材分型。

以上这四种语文教学模式,对我国的语文教学影响极大,毋容置疑,它们对推进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在课程结构调整、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学习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说,当今时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在对合理的传统模式的继承基础上,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使模式稳中有变,常教常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校课题组的几位老师在以李昌校长为首的校委会的领导下,语

文组成员全体参与,课题组成员积极准备,认真调研,广泛学习,深入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下面我就课题组的科研成果做一线阐释。

我们课题组根据有关精神,结合课题组的研究,提出“创、学、探、练”四环节教学模式:这与以往的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多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课堂上的“主角”、“演员”转变为“导演”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绝对的顺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的是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模式。民主、平等、互动、合作更应成为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这种理念是先进的教学模式建构与发展的基础。据此,教师就应该由课堂上的“主角”、“演员”转变为“导演”

2、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教学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学的最大成功。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不合理的地方性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学生的地位是受老师操纵的,带有强烈的被动性。教师要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教师要学生怎么学,学生就得怎么学。这种现状制约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形成,若不改变,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可能发展个性,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教学模式的更新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主体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3、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知识型转变为提高能力型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因而对教学原则的探讨多局限于对教师做规定,而没有对学的指导,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不应再是服从,而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提倡学生的独立探索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体现在讲授上,也不再体现在对知识的“讲深讲透”的直接形式上,而是体现在进行周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更高层次的间接形式上,或是体现在帮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上,体现在帮助学生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这种由传授知识型转变为提高能力型的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责任,也是模式构建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校课题组结合以上经验,提出了“创、学、探、练”四环教学模式:

一、创: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时间大致5分钟)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既扣课题又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情景引入新课,如:

(1)、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例如我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就以《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故事轻松导入,凸显他的性格,讲后同学们激情高涨,急切想学今天的课文,这样很自然的引入了本文。(板书课题)

(2)、引用导入法:

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歌曲、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语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前,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欣赏一首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先听后思考:为什么花儿会这样红?在探讨原因的同时,自然导入到本文的学习。

课堂导语,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诗文、歌曲等,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我则采用成语导入的方法。“同学们,你们知道“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吗?生答:知道,打仗的电视片中经常出现。师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生答:不知道,那么,今天老师来告诉你们它的出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

(3)、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七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板书课题)但是无论设计哪一种导入法,都应该应注意以下问题:联系性、迁移性、适应性、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